道教论文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606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教论文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教论文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教论文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教论文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教论文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教论文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教论文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教论文资料道教历史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道教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道教渊源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它有三大基本源头: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黄老道家。 上古时代,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祈祷膜拜。黄帝时期开始祭祀天帝,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等,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 战国时期,燕齐和荆楚等地出现了宣扬长生成仙的方士,尊奉黄帝和老子为得道成仙的神仙祖师,提出寻求仙人仙境和不死仙药的主张,并实践导引吐纳、炼丹服药等修炼方术,形成了方仙道。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道教便以“道”为基点建立神学理论体系;道

2、家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道教继承发扬。道家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的得道成仙思想成为道教核心信仰。战国中期的齐国出现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学派,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罢黜百家”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思想转变为宗教理论。道教的产生还有四大重要源头: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孔子、孟子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被道教吸收,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被道教承袭;易经被道士当做基本经典来研究应用,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

3、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邹衍创造的阴阳五行学说,也成为道教理论、修炼法术的重要来源。道教建立促使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有:深重的社会经济危机,两汉时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黑暗腐朽,民众深陷苦难之中,祈求神灵拯救自己;汉朝统治思想的宗教化,神仙方术、宗天神学、谶纬神学被帝王推崇而广泛流行;印度宗教的启示和借鉴,佛教传入中国成为道教产生的催化剂。东汉时期三大道教经典的出现,是道教信仰和道教理论形成的标志。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养生炼丹术;张陵的老子想尔注提出道气长存、大道至威,主旨是佐国辅命、养育群生。

4、东汉中后期两大道教派别的建立,是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顺帝时期,张陵在蜀地鹤鸣山自称老君“授以正法,命为天师”,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奉老子为基本经典,修行符箓咒祝、三官手书道术。张陵在巴蜀建立了二十四治教区,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灵帝时期,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崇奉中皇太乙,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由于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15道教发展魏晋时期,对农民利用道教起义有了认识的统治者对道教采取利用和抑制并行的政策,使其分化为士族道教和民间

5、道教。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上层士族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364年,杨羲声言南岳夫人授予上清真经,创立上清派;同时期,葛巢甫创建灵宝派,以传授洞玄灵宝部经而得名。民间仍然传播着通俗的道教,巴蜀地区五斗米道继续发展,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得到天师道首领范长生的支持;江南地区流行帛家道、李家道和杜子恭的天师道,399年爆发了天师道信徒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北魏太武帝时期,寇谦之以儒家礼教为原则对北朝道教进行改造;南朝宋文帝时期,陆静修吸收儒家、佛教仪式对南朝道教进行改造。寇谦之和陆静修的改革,使道教教规教戒、斋醮仪

6、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系统。南朝梁时期,陶弘景继续改造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构建了道教神仙谱系。南北朝时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在北朝表现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在南朝只是夷夏论、三破论等义理争辩。同时佛道之间也相互交流,借鉴对方的教义理论。16道教兴盛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规定“道大佛小”,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玄宗推动道教发展到全盛,并编纂了历史上首部道藏开元道藏。盛唐高道辈出,孙思邈的千金方推

7、动了医药学的发展,成玄英、李荣和王玄览的重玄学说发展了道教理论建设,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天隐子提出的修炼方法成为内丹学先驱,道教学者对道教教义、修炼、斋醮及科学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的道派在理论教义和法术科仪上相互融合,以茅山宗和楼观道最为兴盛。中晚唐和五代时期,由于战乱兵祸道教相对低迷,中晚唐的统治者延续尊本崇道政策,五代十国也有帝王信奉道教,其中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最为突出,他们在尊崇道教的同时也采取了废除佛教的政策。此时一些道教学者为维护道教信仰而不懈努力,杜光庭对老学研究、神仙学说作了总结,修订完善了斋醮科仪;钟离权和吕洞宾的钟吕传道集促进了内丹学说的兴起;著名高道还有彭晓、谭峭、罗隐等

8、。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和宋太宗为此奠定了基础。宋真宗和宋徽宗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北宋时期符箓道法兴盛,最有影响力的是茅山、龙虎山、阁皂山三山符箓,高道众多的茅山宗实力最强盛,龙虎宗张天师与统治者联系日益加强。内丹学经过陈抟、张伯端等人的发扬而流行,陈抟在易学、黄老、内丹三方面都颇有建树,张伯端的悟真篇是修炼术上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经典。17道教分化南宋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与北宋基本一致,诸帝为延续国祚而祠祀神仙,崇道最甚的宋理宗积极推广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张继先创造的“正一雷法”使龙虎宗表现出新活力,成为官方指定的符箓道派首领,除了传统的三山符箓

9、,还衍生出了王文卿的神霄派、雷时中的天心派、黄舜申的清微派、宁全真的东华派和何真公的净明道等新道派。白玉蟾发展了内丹修炼,创立了先命后性、性命双修的金丹南宗。北方地区,不愿与金朝统治者合作的汉族士人在山东、河北建立了三大新道派。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由天师道符箓演变而来,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提倡自食其力、少私寡欲,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继承了钟吕二人的内丹思想,并以合一三教、“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特点。元朝前期,邱处机西游中亚机遇成吉思汗,获得宠信而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尹志平、李志长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但在1255和1281年的佛、道辩

10、论中,全真道两次败北,遭受沉重打击,由盛而衰。元朝统一全国后,全真道南下传教,并与金丹南宗交流。两派有着共同的内丹理论渊源,陈致虚提出的“五祖七真”传承系统被认可后,元惠宗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并为一。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1277年,元世祖授予张宗演天师头衔和统领江南道教的权力,龙虎宗成为南方道教的核心,并形成了一个支派玄教。茅山宗、太一道、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等符箓道派继续发展,宣扬“忠孝净明”的净明道也在江西流行。新旧符箓道派教义和法术都很接近,有着合流归一的理论基础,1304年元成宗敕封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标志着正一道的正式形成。18走向世俗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

11、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数量极多的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张三丰及其武当派极为尊崇;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都任命道士为礼部尚书;明世宗以奉道为首务,宠信道士,热衷方术,爱好青词,使道教的兴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382年,朱元璋设立道录司总理全国道教,分全真、正一两种分别管理,标志着道教由官方正式划为正一道、全真道两大派别。明朝皇帝不重视全真道,却使其潜心自守内炼。隐仙张三丰强调三教归一,提出了筑基修性、还丹修命的内丹学。擅长斋醮祈禳、符箓法术的正一道在官方和民间都十分盛行,张天师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张宇初申明道统源流、整顿不良道风,竭力将内丹与符箓统为一

12、体。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陆西星、伍守阳发展了内丹学说,使丹道修炼走向民间。罗梦鸿融通佛道创立罗教(无为教),提出“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受其影响的各种民间宗教雨后春笋般出现。民间宗教最初基本上由道教演化而来,道教思想教义、神仙谱系、丹道法术为其吸收。道教对王阳明的心学和明末四大高僧都有很大影响,儒者林兆恩借鉴道教创立了三一教(夏教)。在文艺领域,出现了以神仙鬼怪为主题的神魔小说,也有一大批以神仙人物为题材的戏曲问世。明朝道教的神仙信仰、伦理道德、科仪方术深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供奉老君、玉帝、真武、三官、文昌、关帝、娘娘、城隍、土地等神仙的宫观祠庙星罗棋布于城镇街巷、乡村田野。道

13、教衰落清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了佛教,对道教采取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从笼络汉人的角度出发,抑制程度较为宽松,雍正是唯一优待道教的皇帝。乾隆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道教为汉人的宗教,将正一真人的品秩由二品降为五品,以后的清朝皇帝对道教限制不断加强。鸦片战争后,国家落后衰弱,西方思潮入侵,道教更是江河日下。清朝正一道地位很低,其中娄近垣是唯一能以著述流传后世者。王常月提出了“戒行精严”的修道思想,促进了“龙门中兴”,促使全真道复苏。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成绩斐然,有闵一得、刘一明、李西月、柳华阳等学者。清朝中后期,吕祖、妈祖、关帝、文昌、财神等各类民间信仰盛行,各种民间宗教也延续

14、了明末的热潮,义和团、黄天教、红阳教、混元教等教派层出不穷。中华民国建立后,取消了正一真人封号和财政支持,新文化运动使道教思想受到极大冲击,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废存标准又沉重打击了神仙信仰,道教衰落得无以复加。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道教学者是陈撄宁,他提出了独树一帜的“仙学”理论,意在促进道教与时俱进。三清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三清三位一体,是“道”的化身。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元始天尊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道德天尊象征

15、“冲气为和,万物化生”的“冲和”状态。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道德天尊亦称为“太上老君”,圣人老子是他的第十八个化身。玉帝昊天玉皇大帝是众神之帝,全称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帝统御多元宇宙、高维空间中所有仙佛神圣、人龙兽异、妖魔鬼怪,总管三界、四生、六道、十方的一切生老病死、兴衰成败、吉凶祸福。玉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昊天上帝,还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最高神天,民间尊称为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帝、天公、老天爷等。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人气最高的十大神仙神仙简

16、介十二生肖天干地支太岁星,本命元辰守护神财神执掌五铢通利用,权衡九府达财源妈祖寰中慈母女中圣,海上福星天上神关帝千秋忠义武圣人,协天护国关帝君福禄寿三星三星高照吉祥到,赐福加禄增寿辰土地公保护一方之水土,庇佑五谷大丰登门神驱鬼辟邪保家宅,守门卫户助功利灶王举头三尺有神明,督查善恶掌祸福八仙男女老少逍遥游,八仙过海显神通太上老君混沌始祖天地根,阴阳主宰万神君道教法术法术泛指各种凭借超能力和神秘手段改变客观对象的方法,亦称为道法、道术、方术、仙术,主要分为修炼法术、鬼神法术和占验法术三类,而民间流行的玄学方术分为山、医、命、相、卜五种。修炼法术修炼法术指通过修炼追求长生不老、与道合真,主要有服食与

17、外丹、炼养与内丹两类,前者包括服食、食疗、辟谷、外丹术、黄白术,后者包括导引、行气、炼神、内丹术、房中术等。服食(服饵)是把外部草木、金石等药物输入体内以养生,食疗指使用饮食疗法治病养生;辟谷指不食五谷杂粮来清除秽气、斩断三尸;外丹术指以矿石为原料、炉鼎为器具炼制丹砂并服食,黄白术指通过药物以贱金属炼成黄金、白银;导引是结合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来锻炼医疗,包括五禽戏、八段锦、按摩术、武术;行气指通过呼吸锻炼人体机能以通常血脉、去除污气、保持元气,包括服气法、胎息法;炼神指集中意念来调整心理活动以排除烦恼、清静无为而长生久视,包括守一、存思、心斋、内视、守静等方法;内丹术指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

18、药物结圣胎而成仙,内丹与外丹合称为炼丹术;房中术指保精固肾、阴阳协调的房事交合术,包括采阴和气、交欢销魂、调谐身心、优生布胎四类。44鬼神法术鬼神法术指积极干预鬼神世界和世间万物,包括召劾鬼神、降妖捉怪、祈福禳灾、飞天变化等。符箓是蕴含神灵意旨的神秘图文凭证,能够役使、调动、考校鬼神以降妖除魔、治病消灾,包括复文、云箓、灵符、符图四种;咒语是对鬼神、自然物有感应、进行人神沟通的神秘语言,分为祈求神仙、命令鬼神、诅咒鬼魅三种;啸法是通过口舌调整而发声的特殊炼气方法,能够炼形炼气、役使鬼神;禹步是行法时的步法,手诀是行法时的手势,禹步和手诀能够感召鬼神、聚气驱邪;雷法是根据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原理

19、,以内炼精气神为本,以符箓咒法来施展,召唤雷部诸神来伏魔降妖、呼风唤雨。45占验法术占验法术指推测事物福祸吉凶来趋利避害,包括风水堪舆、紫微斗数、奇门遁甲、星相医卜等,又称为术数、数术,涵盖易占、星占、择吉、式法、测字、相术、风水、解签、扶乩等方面,大致相当于玄学五术中的命术、相术和卜术。46丹道修真丹道也称为内丹、金丹、还丹,丹道修炼是道教法术的核心和精髓。丹道以道家的宇宙创造论、人体生成论、天人感应原理、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为思想支柱,以中医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脏腑学说为医学基础,以人体的精、气、神为修炼对象,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和谐有序为入手功夫,以太极、阴阳、

20、三才、四象、五行、六位、七政、八卦、九宫、十干、十二支、二十四气等符号来描述修炼过程,以达到人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体道合一而得道成仙为最高目标,是一项为开发生命潜能和探究心灵奥秘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金丹大道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内经图丹道(内丹)修炼分为四大步骤:筑基、初关、中关、上关。筑基就是保养身体,打好丹鼎基础,除病补亏、调节呼吸。初关(小周天)就是炼精化气,分为采药(锁住精液)、封固(防止外泄)、烹练(行小周天)和止火(生成内药)四个层次。中关(大周天)就是炼气化神,包括六根震动、七日生大药、抽铅添汞、守中、温养圣胎、移胎等过程,打通任督二

21、脉和奇经八脉。上关就是炼神还虚,包括哺乳温养、出神还虚等过程,达到圆融虚空的虚丹境界。三关之外的炼虚合道就是达到与道合一、羽化登仙的境界。48玄学五术五术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及改变命运的思想和方法。“山”指通过打坐、气功、食疗等方法修道养生来实现身心圆满,包括:食饵利用补药茶酒、日常饮食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筑基通过修炼精、气、神来性命双修;玄典通过参悟研究道家经典来修生养性;拳法习练太极拳、八卦掌等武术来强健体魄;符咒使用符箓咒语来辟邪镇煞、趋利避害。“医”指利用各种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包括:方剂将药物制成丸剂和散剂来治病健身;针灸根据人体脉络、气血循环,使用针法

22、和灸法来医治疾病;灵治通过心理治疗来治疗病症。“命”指通过生辰八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来推理命运、了解人生,进而趋吉避凶、改善命运,包括紫微斗数、四柱八字、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相”指观察天、人、事、物等形象来研究人类命运,包括:印相观看人的印章来取定命运;名相用五格剖相、命理运来解析个人或组织名称,以推断吉凶状况;人相通过观察面部、手部的气色、纹理来知人吉凶、病理;家相观察阳宅风水格局来分析人类居所的吉凶;墓相通过选择阴宅安葬祖先来荫蔽子孙后代。家相和墓相统称为风水。“卜”指通过卜卦来预测未来并处理事务,包括:占卜以易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天、地、人三界整体来推断吉凶;选吉通过布局、布斗、符

23、咒的结合,处理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以奇门遁甲为代表;测局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推算国家政治的命运气数、变化规律,以太乙神数为代表。49编辑本段道教文化道教组织、礼仪、节日、斋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道教派别根据法术原理,道教可以分为金丹派和符箓派,即全真道和真一道,这也是各种道派经过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结果。道教派别结构(3张)全真道亦称为全真教、全真派,由王重阳于金朝正隆四年(1159)创立,经邱处机的推动而壮大。全真道建立了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其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以含耻

24、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全真道有龙门派、华山派、金山派、南无派、武当派、三丰派、金丹南宗等支派。50正一道亦称为正一教、正一派,是以龙虎宗为主干集合融汇诸符箓道派而形成的符箓大派,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元朝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册封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正一道以历代张天师为首领,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超度亡灵为主要宗教活动。正一道士允许有家室,可以不出家,不住宫观,可吃荤饮酒,清规戒律不甚严格。正一道有龙虎宗、茅山宗、清微派、天心派、净明道等支派。51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福建闾山派,香港先天道,台湾一贯道,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

25、、东南亚德教等。中国道教协会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是兴办道教事业,传扬道教文化,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52道教协会总部位于北京白云观,中国内地省、自治区一级的道教协会有26个,市、县道教协会300多个。港澳台地区和一些海外国家也建立了很多道教组织。53道教礼仪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道教抱拳礼很多影视作品中的道教礼仪手势是错误的,道士在行礼时、居士在道观拜神时不能行合十礼,而应该行作揖礼,具体手

26、势如图: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 行此礼,表示恭敬。道教节日道教的节日很多,凡诸天上帝、尊神圣诞、得道之日,均作为道教节日举行斋醮法会庆贺。主要节日有:1.三清节。三清为道教最高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大清道德天尊,其诞辰分别是冬至日、夏至日、二月十五。2.三元节。上元节为正月十五;中元节为七月十五;下元节为十月十五,祀天、地、水官。3.诸神圣诞。玉皇大帝圣诞(正月初九);祖天师张道陵圣诞(正月十五);邱祖圣诞(正月十九);勾陈大帝圣诞(二月初一);文昌帝君圣诞(二月初三);王母娘娘圣

27、诞、真武大帝圣诞(三月初三);财神赵公明圣诞(三月十五);吕祖圣诞(四月十四);关圣帝君圣诞(六月廿四);斗姆元君圣诞(九月初九);妈祖圣诞(三月廿三);许真君圣诞(八月初一)等。4.其他节日:天腊之辰(正月初一);地腊之辰(五月初五);观世音成道日(六月十九);道德腊之辰(七月初七);祖天师飞升(九月初九)等。54道教影响鲁迅曾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65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66学术思想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

28、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67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68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69两千年来佛、道两大传统宗教不断地进行互动。东汉时期佛教被人们视

29、为黄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时佛教的传播借助了老庄玄学的影响,禅宗的宗旨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神仙方术。70政治经济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71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72封建

30、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统治服务,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秦皇汉武热衷神仙方术,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朝盛行崇道之风;另一方面,民间道教经常成为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从汉末黄巾军起义、南北朝李弘起义,到元末白莲教起义、清末义和团运动,各种起义络绎不绝,“替天行道”成为农民起义的鲜明旗帜。73道教与兵家有渊源关系,兵家军事谋略和道教修炼法门相互影响,道德经、阴符经常被视为兵书,“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以奇用兵”等思想被兵家研究应用,奇门遁甲等道术也在军事中实践使用。74文学艺术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

31、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唐宋传奇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唐诗受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奥华丽的风格,宋词中大量词牌名源自道教,元曲中神仙飞升题材的曲目十分突出;明清小说包括四大名著都蕴含道教神学思想,形成了“智者形象道士化”的传统。此外还有独特的道教文学形式被衍生出来,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李白的游仙诗,陆静修的步虚词,明朝盛行的青词;当代流行的修真小说以丹道为核心,玄幻小说、盗墓小说、武侠小说也与道教紧密相连。73“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

32、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郑板桥等书画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润。道教音乐的曲调、唱腔促进了音乐戏曲的发展,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都充分汲取了道教音乐的营养。天人合一思想、风水堪舆道术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建造。75科学技术道教具有征服自然的精神,各种追求突破生命极限的方术实践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道教术数学与古代数学有不解之缘,也在光学、磁学、声学、天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四大发明中,火药源自道士炼制外丹,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也和道教密切联系;道教在炼丹实践中促进了冶炼技术的发展,道士为实现“

33、御风而行”推动了机械制造的进步;道教为酒、水泥、颜料的制造做出了贡献,豆腐是淮南王炼丹的产物;道士炼丹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炼丹术西传到欧洲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76医道通仙道,道教为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久视而极大地推动了医药学、养生学的发展,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刘守真、傅山、刘一明等众多高道都是医学家。道教治未病、天人同构、自然无为思想成为中医的指导思想,外丹术开创了化学制药的先河,道教在生理学、经络学、解剖学、药物学、性医学、心理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服食、行气、辟谷、导引、调息等方术以及内丹学成为养生的主体内容,道家养生衍生出各种强身健体的武术气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源自张三丰的内家拳

34、。77国民性格道教对国人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和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周作人认为:“平常讲中国宗教的人,总说有儒释道三教,其实儒教的纲常早已崩坏,佛教也只剩了轮回因果几件和道教同化了的信仰还流行民间,支配国民思想的已经完全是道教的势力了。照事实看来,中国人的确都是道教徒。”78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学,激励国人刻苦磨练、知行合一,为求道得道而努力探索、不懈奋斗;道教贵生乐生、逍遥洒脱的精神,塑造了国人热爱生活、求真务实的品性;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式;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准则

35、,形成了宽容谦让、包容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73“仁义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最高准则,道教既奉行“尊道贵德”,又提倡“忠孝仁义”,把道德践履作为修仙条件,积极推广传播各种劝善书,对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道教大肆宣扬始祖轩辕黄帝,使得海内外华人都尊黄帝为祖宗,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和战胜一切困难的民族凝聚力。79民间信仰许地山认为:“从我国人日常生活的习惯和宗教的信仰看来,道的成分比儒的多,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80道教对民间信仰的一些内容进行吸收、改造,并将其重返民间来深刻影响民间信仰。道教积极“收编“民间俗神、吸取神

36、话传说,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如盘古、女娲、关公、妈祖、观音等,使民间信仰融入浓厚的道教色彩。81道教影响着明清时期兴起的民间宗教,各种民间宗教的最高神“无生老母”源自道德经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真空家乡”的世界观借鉴了道教的宇宙生成论,修炼方法来自于道教的内丹学,并承袭了道教的信仰方式和组织形式。中国的民俗基本上是属于道教的,道教信仰深深积淀在传统民俗里,影响着民间信仰习俗、祖宗崇拜、节日习俗、娱乐习俗和方术活动。本命年拜太岁,祭祀先人烧纸钱,春节祭灶、贴对联、放鞭炮、接财神、闹元宵,这些习俗都起源于道教。83道教与各种方技术数都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思想基础,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道教的理论、神仙、法术、科仪深刻影响着玄学方术。84国际影响道教在东亚、东南亚广泛流传,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宗教,道教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重要宗教。29在欧美,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在译成外文的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尔等哲学家,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卡夫卡、托尔斯泰等文学家,里根、梅德韦杰夫等政治家都从中获得巨大启迪。85内丹养生、星相医卜等道教文化也风靡世界,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太极拳者达1.5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