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652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浅论我弥留之际异化主题的论文 论文 关键词:异化上帝 自然 社会 论文摘要: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艾迪-本德伦葬礼的描述,小说展现出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 现代 人形象,反映出福克纳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和人与社会。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于1930年的杰作。小说讲述了本德伦一家将其主妇艾迪本德伦的遗体从居住地老法国人湾运到40英里外的杰弗生镇安葬的经历,从而刻画了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呈现给我们一个充斥着通奸、兄弟反目、弑父和背叛的“荒原”社会。福克纳本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称它是“神品妙构”,有一个时

2、期对其评价甚至超过其代表作之一喧哗与骚动。 那么福克纳创作这部作品的 艺术 魅力何在?这部小说看似简简单单,可越深究就越发令人迷惑不解。尽管福克纳曾经多次说过这部小说是他作品中最简单易读的一本。但评论家对其主题的解释向来众说纷纭:或认为是关于美国南方贫苦白人农民的现实主义社会调查;或认为是描写生活中一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诸如家庭的忠诚与背叛,荣誉,还有英雄行为的实质等;或干脆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多面、复杂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是福克纳“最复杂最令人迷惑不解的小说之一”。“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表现出了不同的阅读感受。正如文学批评理论中所说,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一个侧面

3、。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意蕴。w其实,这也正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的一种展现。本文将进一步解析小说中三种关系的异化: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从而分析造成异化的社会原因,并尝试找出现代人走出异化状态的途径。 一、关于异化 异化(alienation),是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 哲学 里逐渐形成起来的,它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使用的一个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概念,指的是主体 发展 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出他的对立面的客体,而客体后来反成为支配主体的力量。 异化在人类 历史 上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迥然相异的诠释。

4、卢梭以“社会契约学说”视之,叔本华以“唯意志论”视之,尼采以“超人哲学”视之,黑格尔以“自我意识论”视之。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独得其要,视异化为随阶级一起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1844年 经济 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其异化理论阐述为四个方面: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在哲学视野下,这一理论亦可归

5、化为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异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并逐步成为现代人所“无法摆脱”的命运(列菱弗尔语),成为一种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现象”(萨特语)。以此观照西方文学,“异化”主题成了贯穿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异化主题不仅出现在一些现当代严肃作家的著作中如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和索尔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等,同样地,它也出现在当代一些畅销通俗小说家的作品中。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挖掘和探索了形形色色的异化现象,描绘了一幅幅“社会荒原”的凄凉画面。 二、三种关系的异化 我弥留之际,文章写得简洁与流畅,充满悲凉。但凡

6、读过我弥留之际的人,想必一定记得那位躺在棺材中仍可忆往昔“峥嵘”岁月、控制家人行动的女人艾迪。这位家庭联系的纽带与阖家瞩目的焦点人物,她活着是为了更体面地死去,“活在世上的理由仅仅是为长久的安眠作准备。”(兀为了对抗孤独和伪善,她甚至不惜背叛丈夫,与当地的牧师发生奸情且生有一子。她死后的内心独自,将这一切娓娓道来,毫无羞耻之心,既交待了她的情欲,她的婚恋,她的亲人,又述及她对相关人物的评价。小说中,死人躺在棺木中而意识绵绵不绝,几十里地一家人送殡竟然耗时一周左右,弥留之际的人翘首观看做好的块块棺木板,智障儿把母亲视为鱼,等等,种种荒唐事俯拾皆是。这一切近乎是一部闹剧。这样一个主题意象的最终意图

7、是表达出作者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的思考。福克纳的文学正如20世纪现代派作家所关注的一样,都是通过文学作品反思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病。 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福克纳用多角度叙述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荒凉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斥着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上帝的异化体现在人们缺乏宗教信仰,上帝的信徒被上帝抛弃。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应该向上帝忏悔、祈祷,以求得力量度过今生的难关并能在来世获得幸福生活。在福克纳看来,美国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世界,至少是一个没有明确的基督教义的世界因此人们易于堕入异教徒的过分行为,从而陷入自我毁灭的悔恨之中。小说的中心人物艾迪不相信上帝,她从不向上帝诉说

8、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也不愿跪着祈祷。在她的心中,朱尔取代了上帝的位置:“heewel1ismycrossandhewillbemysalvationhewillsavemefromthewaterandfromtheifreeventhoughihavelaiddownmylife,hewillsaveme”(pm)。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确实是朱尔将艾迪从灾难中救出来,而不是上帝。艾迪的女儿杜威德瓦是上帝的信徒,她在内心不断祈求上帝的帮助:“ibelieveingod。godgod,ibelieveinogd”(p08但在小说结尾,她不但没有顺利流产,还被一个假冒的医生凌辱,上帝并没有帮助虔诚的她

9、,而是彻底地抛弃了她。作为基督教徒灵魂的引导者,reverendwhitifeld牧师被认为是“agodlymanifeveronebreathedgodsbreath”(2)(p琊)但这样的一个人却与艾迪通奸并有一私生子。在艾迪弥留之际他担心的不是艾迪的病情,而是他们之间的秘密是否会被暴露,作为基督教徒灵魂的引导者,自己内心灵魂的深处并不能得到安宁。从这三个层面(神职人员reverendwhimeld、虔诚的教徒dewey和从内心深处不信教的addie,所代表的三类人)反映了人与上帝为代表的宗教关系的异化。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主要体现为: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人远离自然、人对自然界的破坏。在送

10、葬途中,自然界的力量使本德伦一家(thebundrens)饱受折磨。因为罕见洪水原本只需两三天的四十英里送葬路途,竟耗费了九天。最后虽然将艾迪葬在杰斐逊镇,但他们的代价是巨大的:卡什的一条腿、达尔的自由、朱尔的马和杜威德瓦的十美元。劳动是人们贴近自然的最佳途径。汗水是人类劳动的证明,但安斯却拒绝劳动和汗水,他认为流汗会让他死去:“ifheeversweats,hewilldie”(p22达尔知道“watertastesbetterwhenithassetawhileinacedarbucket”,(p9当河水流动时,他甚至能感觉到“plaintive,musingandmournfulsoun

11、d”,(p然而,这个小说中唯一一个能感知自然的人却被送到精神病院。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在人与自然异化关系中人最终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在自然面前,人是无能、无助的。 第三种异化是人与社会的异化。在艾迪的五个孩子中,她只爱朱尔,其原因是朱尔是她的私生子(并不是因为朱尔像她,最像她的应该是达尔)。朱尔是她反抗沉闷婚姻生活的体现:“notbecauseheresemblesherfitisobviouslydarlwhoresembleshermostinhiskeenintelligence),butsolelybecausehewasbornoftheillicitafairandsocanobie

12、ctifyhersecretrebellionagainsttheawfulentrapmentofthemarirage”(p48对艾迪而言,“wordsarenogood;thatwordsdonteveriftevenwhattheyaretingtosayat”()事实上,语言是社会人沟通的基础。这种抗拒语言所表达的现实意义就是抗拒社会的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是社会的缩影:“t11ebundrensareafamily,buttheyarenotrelatives;theyareafamilynotspeakingthesametonguethechildrenneverex

13、pectorreceiveneededadvicefromtheirparents;jewelearnsmoneyforhishorsebysecretwork;deweydellispregnant,butincompetentlyarrangesforaclandestineabortion;intheendansereplaceshisdeadwifewithoutsomuchasconsuhinghtechildrenonhischoice”(p49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扭曲的家庭成员的关系直接反映社会关系的异化。 三、异化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这些扭曲灵魂的描写,福克纳表达了自己对人类处于异

14、化状态的担忧。人是不能生活在真空状态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影响。笔者认为造成异化现象的社会原因可以归为以下三类:宗教信仰的衰落、人道主义的衰败和 现代 社会的人性灭绝。20世纪初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了西方社会重重一击。虚无主义和无价值论充斥着战后一代人。年轻一代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在一瞬间破灭。18世纪的理性主义和19世纪尼采标榜的“上帝已死”也给宗教致命一击。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又颠覆了上帝至高无上的观念。1922年出版的艾略特(tseliot)的荒原(thewasteland)彻底粉碎了原本虚伪的组成社会信仰的宗教基石,加速了宗教信仰的衰败。 人道主义的衰败也导致

15、了异化。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应获得尊重和荣誉。具体地说,就是寻找一种人类和世界统一的状态,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尊严。随着 自然 科学 的 发展 ,所有事物都需要一个衡量标准。然而,人的价值与尊严都无法用数量或质量来体现,于是人们不再提倡人道主义。战后的 经济 大萧条也导致了人们失业、贫困、家庭分裂等各种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势下,人们关注的只是如何赚取更多的钱财。 现代社会使人丧失人性,这一点也导致了异化。20世纪。西方社会已进入一个物质生产极为丰富、科学技术获得极大发展的时代。当人们沉溺于物质享受时,个人价值丧失及压抑自我等问题也随之出现。现代社会操纵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科技控制了人们的思

16、想和行为,使之失去自由和个性。赫伯特马尔库赛是一位著名的福克纳研究学者,他曾指出,现代人只有一个层面,已经失去或正在丧失个性、自由及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福克纳描写了一个荒原式的现代西方社会,为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衰落感到痛惜。然而,他并没有对未来失去信心。他认为唯一能使现代人走出精神荒园的途径是坚强的生命意志及重新推崇以往的价值观念。人类就像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最后一句所说“他们在苦熬”。在福克纳看来,人类存在虽然亦有千百年的 历史 ,但是时时刻刻还在为自身的生存殚精竭虑,流血牺牲,说他们“在苦熬”一点也不过分。作为社会历史的忠实的记录者,福克纳记录和描写一个人、一件事,常常平行地赋予它一种

17、人类普遍的命运。他赞扬迪尔西、格鲁夫、卡什、法泽思等这些下层人民是勇敢、谦逊、坚忍、自信的化身,一再地说“他们顽强地生活着”,并坚信“人不但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这无疑体现了福克纳坚强的生命意志,这也是福克纳一生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异化问题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痛苦经历。人类的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本身获得更多的幸福、自由和价值,现实却把人变得越来越不幸福,自由空间越来越小,个人价值越来越得不到尊重。自然灾难频发,社会许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人的价值观、传统的道德观、信仰等正在缺失。也在提醒今天的人们,异化不是20世纪初特有的社会问题,今天的人也在品尝异化带来的苦果: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自然灾害频发;人与社会的不和谐,人的价值得不到尊重;人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扭曲的人性。这些问题还需要今天的人更要有智慧去解决异化问题。当今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