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对比班 级: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 姓 名:卢 芳 学 号:201105015【摘要】 :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第一步是对比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言的细胞,它们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的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英语以词为单位,汉语以带义的单音节(我们叫做“字”)为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语法研究是在词本位的基础上,而汉语语法的研究是在字本位的基础上。研究了基本结构单位以后,第二步就是对比两种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讲“基本使用单位”,不论英语或是汉语,一般都会同意是“句”或“句子”。句子的问题非常复杂,从基本结构单位到基本使用单位,可以说,包含了
2、句法问题的全部。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属于主语谓语型;而汉语句子是竹式结构,属于话题说明型。本文将在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的基础上对汉英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对比。【关键字】 :汉英对比,基本结构单位,基本使用单位,字本位,词本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一、 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1、 从音韵讲起萨丕尔强调文学形式的研究离不开音韵,我们想再进一步,强调语言结构,也就是语法的研究,也要从音韵讲起,从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特别是它的动力特点讲起,看看音韵特点对一种语言的整个语言文字系统的影响。 对比两种语言的音韵特点,要从它们的“动力特点”着手。所谓“动力特点”,按照萨丕尔的说法,包括语言对音量、音势、音
3、高(汉语中常指声调)等的敏感性,构成音节的不同方法,语音成分组合上的可能性等。他认为:“总起来说,这些动力因素对适当地了解一种语言的语音本性是和语音系统本身一样重要的,甚或更为重要。” 根据萨丕尔归纳的几条,我们可以很快地发现汉语和英语在音韵上各自的一些特点:(1) 在对语音除音色外三要素的敏感上语音四要素音量、音势、音高、音色中,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只是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的音位不同而已。而对其他三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各种语言特殊的“动力习惯”,对语言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英语是音势敏感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感的语言。因此英语强调重音,重音可以成为划分各级语言单位的标准;而汉语
4、则成为典型的声调语,声调对字、词、语、句各级单位的组成都有影响。(2) 在构成音节的方法上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单纯:前声后韵,声调则附骊在整个音节上。就汉语普通话来说,声母由21个辅音加上一个“零声母”组成;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韵尾组成,共38个。声韵相拼的音节,除儿化音和轻声外,部分声调的又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英语的音节构成就相当复杂,本来,英语的元辅音并不很多,据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封里的音标表所载,单元音才12个,辅音才24个,与汉语相去并不远。但由于英语中的辅音在构成音节时大多既可以出现在元音前,又可以出现在元音后,加
5、上有大量的辅音连缀,因此如果仿照汉语“声母”、“韵母”的办法来分析,会达到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3)在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上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即哪些音跟哪些音能组合,也就是构成音节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的辅音音丛特别丰富”。以上三条“动力特点”,造成了汉英语在音韵系统上的最大区别:英语的元辅音系统和汉语的调韵声系统。英语没有像汉语那样采用声韵母分析而采用了元辅音分析,这是英语的“动力特点”决定的,因为采用声韵母分析势必导致非常繁琐的结果,徒增纷扰;而汉语之所以能够采用调韵声的简便分析方法,也是汉语的“动力特点”决定的。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两条英汉语的重要区别是一般书上注意不够的。(4)
6、 汉语的“零声母”与英语的词首元音“零声母”分为四类,i类、u类、y类和a类。前三类都是以半元音开头的,由于汉语/i/、/u/等的舌位比英语更高,因此更具辅音性,在字头成功地起了与前面的音节隔开的作用,其应该看作声母是毫无疑义的;a类(a、e、o等)不是半元音,但在汉语中,前面却有个声门闭塞音,起了与前面的音节隔开的作用。这个特点在汉语中非常明显,例如“库恩” “昆”、“里昂” “梁”。德语也有这样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词首元音与前面音节末的辅音连读。英语的情况恰好相反,在实际说话中,如果遇到一个意群内前面一个词以辅音煞尾而后面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要求必须“连读”(liason),如a pea
7、r and an apple读起来就像a pea(r)-ran-da-na-pple,shall I tell you读起来就像shal-litel-lyou(中国人初学英语常不容易做到这一点);而汉语的“延安”、“恩爱”绝不可能读成“叶南”、“饿奶”(这又是说英语的人学汉语的一个难点)。(5) 在音节拼读的特点上同样是一个音节,英语和汉语的拼读过程也不相同。英语的元、辅音都很清晰,其音节有明显的拼合过程,如:th-a-n-k、b-r-i(gh)-t等,加之英语的辅音、元音都既可在音节前,又可在音节后,如bed、ink等,结果造成音节间乃至单词间界限不清。汉语中元、辅音本身不明显,最清晰的单位
8、是音节。辅音和元音不是慢慢地拼合,而仿佛是一个共生的板块,一团一团地往外扔,与英语作比较,就更加明显:sway与“岁”、why与“外”、lie与“来”等。这两条特点,一条是音节内部的凝聚乃至超浓缩力,一条是音节间的同样明显的离散力,就使汉语音节的孤立性特别强。传统把汉语看作孤立语是从形态特点着眼的,其实,如果从音节特性着眼,这一结论就更能令人接受。同时,也跟英语等采用拼音方式的语言更明显地划清了界限。英语和汉语在音韵动力上的这些特点,对两种语言的结构方式至关重要,可以说,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必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2、 汉英文字的对比汉语是调韵声体系,英语是元辅音体系;汉语的音节是外松(音节间清
9、晰)内紧(拼合过程模糊),英语的音节是内松(音素和拼合过程明晰)外紧(音节和单词间界限不清)。这两个特点对文字体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英语的音素明晰,拼合过程明晰,因此就适合于使用以字母与音素相对应为基础的字母文字体系;而由于单词间在语音上的界限不明显,就必须采用强制的空格手段把词一个个隔开。汉语的情况正相反,音节明显而音素不明显,就比较适合以一个个孤立的音节为单位的文字,这正好与汉语以图象来反映概念的传统心理合拍;而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简单,同一个音节运载的信息太多,为了分化同音字,就不得不采用汉字的形式。3、 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可以说,讲音韵,讲文字,都是为了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做铺
10、垫。语法研究的第一步是要解决基本结构单位问题,而这是与音韵结构与文字形态联系在一起的;而关于音韵结构和文字形态,我们有太多的西方语言学先入之见,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因此,我们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从而与英语根本不同。“本位”这个词有三个意思:它可以指最重要、最根本的单位,作为语法研究出发点的单位;它可以指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这种单位还可以不止一个。譬如英语的语法基本单位就有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它指的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语法研究的“基本粒子”。我们交叉使用第一、第三种含义,但以第三种为主。我们把汉语基本单位确定为“字”,以与英语等西方语言的基本单位“词”对立,是出于以下的考虑:(1)
11、“字”和“词”分别是汉语和英语的天然语言单位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然而却是最充分的理由之一。基本结构单位应该是一个语言最天然的单位,也就是说不需要语言学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只要稍加指点都能迅速学会辨认的单位。在英语里,词就是这样一个天然单位。英语的句子也是这样一个天然单位,但由于不是“最小的”,因而不能算是“基本单位”。在汉语中,字是人人皆知的天然单位。拿一个句子过来,或者拿任意长短的一个语言片段过来,谁都能说出其中有几个字,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是如此。而要说出一句话里有多少“词”,那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受过专门教育,经过专门训练,但即使如此,也不见得人人计算的结果都是一
12、样的。可见汉语中所谓的“词”不是天然单位,充其量只是和所谓“短语”一样,是个由字到句的过渡单位。(2)“字”和“词”是不同编码机制的产物英语和汉语这两种文字记录思想的途径并不相同,英语(以及其他拼音文字)走的是曲径,从意义先到语音再到文字,中间有一个语音的中介;汉语走的是直径,从意义直接到文字,而语音只是伴生的附属性成分。从文字直接联系的对象来讲,英语联系的是语音,而汉语联系的是语义。联系语音,文字首先必须忠实于语音:词是表达概念的,而概念可能是单音节,可能是多音节,音节内又有各种各样的元音、辅音,要忠实地记载语音,就必须把这些都忠实地记下来。加上英语在音韵上的特点(内松外紧等),就使它只能采
13、取以词为基本单位的手段。联系语义,文字忠实的是客观世界的图像。汉字的构成,传统有六书说。这六书中,除了不易解释的“转注”外,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形记义,象形、指事、会意就是;一类是以音记义,假借就是;一类是形音结合来表义,而以形为主,就是形声。依我们的看法,这三类实际上还代表了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形为主,第二阶段以音为主,第三阶段形音结合而以形为主。第二阶段大约在殷商时期,从甲骨文中大量使用假借字可以知道。但这一阶段没有发展多久便戛然而止,可见纯表音的道路在汉语中走不通。第一阶段的文字最典型地表现了汉字忠实于客观世界图像的特征,同西方文字记音表义的手段相反,汉字采取的是以形
14、构义的手段。记音表义是线性的,音有多有少,记音使用的字母组也有长有短,只能以强制手段来保持词形的清晰;以形构义是两维的,可以而且必须将多种形体浓缩在一个平面(汉字采用了方形),通过彼此间的相对位置等空闲音素来暗示或体现整个图像的意义。之所以“必须”浓缩在一个平面是因为否则就成了连环画。因此汉语之以字(图像)为单位也是必然的。(3)“字”和“词”分别是汉语和英语语言组织研究的枢纽,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在词法和句法的研究中,词处在关键的位置:词法谈词的构成和功能,句法谈组词成句的问题;离开词,词法和句法都无从谈起。而只有以字为本位,才能为汉语建立起正确的字法和句法体系,并且在传统和现代化的结合上
15、向更高的方向迈进。(4)“字”和“词”是汉语和英语中各种语言现象的交汇点“字”“词”作为语言研究的本位,作为结构本位,它应该是语言各个结构层面,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的交汇点,是其焦点和枢纽。“字”所代表的语言现象是汉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的交汇点,隐含着“一个音节、一个概念、一个词”的一对一的结构关联。汉语的句法结构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复音词之类的现象也可以通过这种结构格局得到合理的解释。“词”在英语中也有这样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正如英语研究必须抓住以词为本位一样,汉语的研究必须抓住以字为本位。不同的本位导致了语言不同的发展道路;而抓住了本位,也就在纷繁的语言现象中抓住了一
16、条根本的线索和研究的出发点。二、 汉英句子的宏观对比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第一步是对比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第二步即使对比两种语言的基本交际单位,或者说,基本使用单位。用“基本使用单位”这一名称比“基本交际单位”要好,因为讲“基本交际单位”,有人会主张是“篇章”或“话语”,但讲“基本使用单位”,不论英语或是汉语,一般都会同意是“句”或“句子”。我们的下一步对比就将在这一层面上展开。1、对比的前提:什么是句子对比汉英句子,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事句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在考虑了众多因素之后,叶斯帕森给句子下了个定义:“句子是人所说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话语;完整性和独立性表现在它具有
17、单独存在或可以单纯存在的能力上,即它本身可以单独说出来。”我们可以把英语句子的定义说得更简单一些: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结束的语言片段叫句子,可以是简单句,也可以是复合句或复杂句;可以是双部句,还可以是单部句。但同样的定义用在汉语中就比较困难,所谓的“完整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同一段话,各人的语感不同,可以断成不同的句子。如果联系到古代汉语就更麻烦。像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这个唯字,按现在的说法也是一个句子;按从前的理解是不是一句子呢,就难说。这样看来,对汉语的句子,我们就无法使用英语句子的定义,而只能下一个似乎很不科学,而且有弹性的定义:口头上有
18、较长停顿的,书面上以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结束的语言片段。由于作者、读者对同一段话的停顿断句不同(句号安放的位置不同),看来我们应该允许汉语的句子有伸缩性。从翻译或语际转换得角度看,英译中时如果拘谨一些,我们可以使汉语的句子大致与英语相应,即在原作使用句号的地方使用句号,但也不妨按汉语的习惯重新改造;而在汉译英时恐怕没法让英译文的句子与汉语原文一一相应,汉语的一个句子可能相当于英语的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分句、一个单句、一个复句或者一个句群。如:(词)你好! Hi!(短语)夜,漆黑的秋夜。 A pitch-dark night.(复句)他越说越起劲。 The more he talked, the
19、 more excited he became.从事英汉对比的许多人是在心里把英语句子译成汉语后再来对比,因此总觉得英汉句子是对应的;英语句子的界限是明显的,因此汉语句子的界限不言而喻也是明确的。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时也说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片面的,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汉语向英语转换的角度去看,只要我们承认汉语句子的断句有弹性这个事实,我们就会承认汉英句子不是对应的,在从事宏观对比的时候,尤其要看到这一点。2、 树式结构和竹式结构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而汉语句子是竹式及认购。这对比喻最早见于1987年香港出版的一本书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作者是陈定安。他在书上说:“英语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
20、、宾结构突出,有如一棵树的主干。英语在表达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先把句中的主语和主要动词这两根巨栋竖起来,然后再运用各种关系词把定语从句以及其他短语往这两根巨栋上挂钩。有人把英语长句比作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其道理就在这里。”“汉语中,动词用得多。在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动词,按动作发生的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其句子结构,犹如一根竹子,一节一节连下去。”以后也有一些学者提到,例如范仲英:“一般来说,英语长句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从句里含从句,短语中又有短语。宛如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枝杈,有树叶。”“与此相反,汉语句子一般简洁明快,
21、很少长句。即便是较长的句子也不像英语那样,盘根错节十分复杂。恰似一根春竹,一节之后又生一节,中间掐断无伤大雅。”我们要强调的是,树式结构和竹式结构的比喻不仅仅适用于英语和汉语的长句,实际上,它是英、汉两种语言组织句子的最基本的规律。树式结构的背后是以整驭零的封闭性结构,竹式结构的背后是以零聚整的开放性结构。(1)英语的树式结构树式结构的第一层意思是句子有一个基本的主干。这个基本主干就是主谓对待,或者说主谓一致的原则。英语的句子千差万别,但是可以归纳为七种句型:SV,SVO,SVC,SVA,SVoO,SVOC,SVOA。综观这七种句型,我们发现有个共同的东西是七种句型都有的,即SV机制。事实上,
22、SV相对待和一致的原则是英语最基本的原则。树式结构的第二层意思是所有的枝桠都是从基干上派生出来的。英语的六大成分有很明显的三个层次:主语、谓语是主要成分,是所有句型不可或缺的;宾语、补语是连带成分,是有的句型不可缺少的;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一般来说,对句子的基本格局没有影响,凡是名词性的成分都可加上定语,凡是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都可加上状语。英语句子的分析也可依照这个顺序:先把句子分析为主谓两个部分,再在谓语部分把动词及其连带成分划分开来,然后进行各种零星挂件的划分。就好像一棵大树,先有一根主干,然后分出较粗的树枝,较粗的树枝上再分出更细的树枝,然后再长出各种枝叶。枝叶的残缺并不影响大树的基本
23、格局。树式结构的第三层意思是英语句子的扩展或者说复杂化仍是在主干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把主谓比作树干,各种连带、附加成分比作树枝,那么句子成分的复杂化就好比树枝上长满的树叶。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主干而通过把单词替换为短语、从句,或在从句内再套从句等方式来实现的。下面是一首著名的英语童谣:This is the malt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This is the rat,That ate the malt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This is the cat,That k
24、illed the rat,That ate the malt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第一个句子里套了两个定语句子,但基本的句子格局按传统语法是SVC。一直到最后一个句子,套了四重定语从句,但基本句子结构仍是SVC。(2)汉语的竹式结构汉语的句子不是树式结构而是竹式结构。这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第一个意思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枝杈之分。汉语句子中可以没有主语,在汉语中所谓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各占据一半。在文言文中大约主谓句还要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主谓结构作为句子的基本形式就没有了意义。竹式结构的第二个意思是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
25、子一样是一节一节拔起来的。这样的竹节可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正好符合汉语句子界限不定的特点。构成句子的“竹节”是语音语义凝在一起的团块。竹式结构说的实质是指汉语的造句法是“积顿以成句”。这个“顿”,可能是词、词组、分句,如:彼,人也;余,人也。刘备,天下枭雄。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注意到“顿”,正是注意到停顿和节奏在汉语语法上的功能。竹式结构的第三层意思是,不存在主干的汉语句子,在扩展的时候会引起结构的不断变化。如:梅花 粪桶一朵梅花 两个粪桶 鬓边斜插一朵梅花 肩上横挑两个粪桶红颜小姐鬓边斜插一朵梅花 黑脸长工肩上横挑两个粪桶四句话的结构依次是名词句、定中短语句、主-动-宾句和主-主-动-宾句
26、。这两个例子的比较还可以使我们看到汉英语句子的另外一点不同:汉语的扩展方向一般是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一般是向右的。用刘宓庆的话来说,“汉语基本句具有句首开放性和句尾收缩性或封闭性。而英语句子则恰恰相反,具有句首封闭性和句尾开放性。”有人因之想出了另一个比喻:汉语的句子是“狮子型”,而英语的句子是“孔雀型”。3、 主语-谓语型和话题-说明型最近几年来,关于主语-谓语类型和话题-说明类型的问题,说得很是热闹,有人还把它作为语言类型学的一个新的分类标准,认为有的语言是偏重主语-谓语性质的语言,如英语;有的语言是偏重话题-说明性质的语言,如汉语。无可厚非,英语是主语-谓语型,而汉语是话题-说明型,
27、我们赞同“话题说明”说,因为它确实符合汉语的需要和实际。我们的理由是: 第一,主语-谓语框架采用的是形式标准,主题-评论框架采用的是形式、语义双重标准,而话题-说明采用的是语义标准。如果我们承认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的语法研究有必要从语义着手的话,这实在是三者中最好的选择。第二,汉语的主语后有一个潜在的停顿,这正好符合说汉语的人关于“顿”的语感,这就使任何所谓的主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话题,同时又使它纳入“积顿以成句”的汉语竹式句子结构的大范畴里去。这里我们先要提出一个前提:凡是句首的语音语义团块后有停顿的都是话题,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今天晚上,很好的月亮。英语的主谓间大多数没有停
28、顿,有也是因为主语前有长定语,或有长修饰语而潜在的停顿,因此大多数不是话题。汉语的主语后一无例外都有潜在的停顿,因此都是潜在的话题。第三,现行汉语语法体系的主语说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的内容已经膨胀得容纳不下自己了。试将现行体系的英汉主语作一比较,就可见到,现行的主语说既不利于解释汉语本身,也不利于汉语与外语间的转换,徒具形式,徒增麻烦。英语的主语从语义上来看只有四种:(1) 施事主语:We caught a thief.(2) 受事主语:The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3) 形式主语: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4) 主题主语:
29、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从主语的条件来看,英语只有一个,即名词性。其它词类要做主语,必须通过构词变化,变成名词。比如“幸福不会从天降”,“happy”不能作主语,要变为“happiness”(will not fall from the heaven)。汉语的主语从语义上来看,至少有十种:(1)施事主语:警察抓住了小偷。(The police caught a thief.)(2)受事主语:三个小偷都抓住了。(All 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3)零位主语:( )下雨了;( )刮风了。(It is raining. The win
30、d is blowing.)(4)主题主语:老虎是一种动物。(A tiger is an animal.)(5)时间主语: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last night.)(6)地点主语:公共汽车上抓住了三个小偷。(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on the bus.)(7)工具主语:一把菜刀闹革命。(He began his revolutionary career with a chopping knife.)(8)方式主语:这么快就盖好了一座房子。(The house was built at admirable sp
31、eed.)(9)存现主语:处处有热心人。(There are warm-hearted people everywhere.)(10)关系主语:这件事请保密。(Please keep quiet about this.)除了第(3)、(4)种我们是仿照英语情况而定的之外,其他八种都是从语义上着眼的。说它们是主语,只不过是因为它位于句首。从与英语的对译来看,第(5)到第(10)这六种在英语里都是状语。这就使我们对汉语“主语”的认识发生了动摇。从主语的条件来看,成为汉语主语的不一定是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这当然是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所致,如:散散步可以帮助消化。再好也好不到哪里
32、去。主语是跟谓语相对而言的,讲主语不能离开谓语。英语的谓语只有一种,即动词谓语,不管哪种句子的谓语,少了动词就不行。汉语的句子却确有四种谓语:(1) 动词谓语句: 花长得真美。 他是上海人。 (叙述句)(2) 名词性谓语句: 今天星期三。 他上海人。 (判断句)(3) 形容词谓语句: 这朵花真好看。 (描写句)(4) 主谓谓语句: 这个人头大身体小。 (描写句)后三类句子在英语中都不存在,都更难用主语的理论来框住。事实上,所谓判断句和描写句的主语都只能看做话题。既然汉语四种谓语句中有三种是话题,剩下的动词谓语句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话题,那么用主谓模式来套用汉语是不合适的。话题说明才比较适合汉语
33、的情况。三、 结论本文旨在从汉英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使用单位来对汉英语两种语言的结构进行对比。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第一步是对比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言的细胞,它们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的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英语以词为单位,汉语以带义的单音节(我们叫做“字”)为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语法研究是在词本位的基础上,而汉语语法的研究是在字本位的基础上。研究了基本结构单位以后,第二步就是对比两种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讲“基本使用单位”,不论英语或是汉语,一般都会同意是“句”或“句子”。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属于主语谓语型;而汉语句子是竹式结构,属于话题说明型。 【参考文献】
34、 :(1)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生出版社,1994.(2)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2.(4)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5)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4.(6)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7) 潘文国,汉语的构词法研究:1989-1990,M.台北:台湾学生分局,1993.(8)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2).(9) 徐通锵,“字”和汉语
35、研究的方法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4(3).(10) 叶斯柏森,语法哲学,M,中译本,北京:语文出版社,1924.(11) 赵世开,现代语言学,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3.我的大学爱情观目录:一、 大学概念二、 分析爱情健康观三、 爱情观要三思四、 大学需要对爱情要认识和理解五、 总结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
36、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
37、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
38、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
39、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
40、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
41、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