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820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汇款单编号:12102510255478考籍号:055109200062姓名:陈阳论文题目: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论人生中黄亚萍形象)指导教师:汤晨光考生电话:14786675354通讯地址:湖南省邵阳市西外街155号邵阳师范大专35班邮编:422000二0一二年二月目录题目: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论人生中黄亚萍形象)一、黄亚萍人物形象的分析3二、爱情悲剧主要原因5(一)性格悲剧51、犹豫不决、自私自利的性格造成了爱情悲剧52、现代社会“黄亚萍”的爱情悲剧7(二)社会悲剧8三、路遥的“乡土情结”促成爱情悲剧9四、结语9黄亚萍爱情悲剧探源论人生中黄亚萍的形象422

2、000 湖南邵阳 陈阳 055109200062摘要:路遥的人生通过描写四个年轻人的爱情悲剧,来反映人生因选择而铸就的求而不得的痛苦,黄亚萍也是受害者之一,她虽然造成了刘巧珍的悲剧,但她的爱情也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是她不够坚定的性格,也是当时的社会让她的爱情无疾而终。黄亚萍是路遥温情之下的一个现代女性,路遥叹息她缺乏巧珍那种坚定的生活原则和为爱牺牲的勇气,但作家同时发现,正是以上特征连同她冲破世俗藩篱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魄力,已能够把它认同于具有现代思想的城市新女性。关键词:黄亚萍 人物分析 爱情悲剧 性格悲剧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加林同农村

3、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问世后,刘巧珍几乎成了中国农村妇女传统美德的代名词。而另一女主角黄亚萍形象却从未在各大文学评论中深入分析过,不可谓是种遗憾。其实黄亚萍的爱情悲剧也体现了路遥创作小说人生的意义。一、黄亚萍人物形象的分析关于黄亚萍这个形象,王愚曾在与路遥谈话时说到:“相形之下,我总觉得黄亚萍这个人写的单薄了点,我所谓的“单薄”就是亚萍身上虚荣、肤浅的东西写出来了,这个人物内心里必然会有的矛盾冲突,在人生道路上的颠簸,似乎都写得不够深,从这个人物与高加林的关系看,应该也是有相互影响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但高加林与黄亚

4、萍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东西毕竟太少,似乎只在于衬托出高加林的悲剧命运。”而路遥的回答则是,他认为他那时的个人经历与不够成熟的写作技巧,导致很多人物还没有真正展开便结束了,黄亚萍也是一个他感到遗憾的角色。她本与巧珍是同等重量的,但因为某种关系,黄亚萍并不如刘巧珍的形象丰满、有血有肉、令人心生赞叹或惋惜。路遥当时还表示会在以后的作品中继续去丰满这个形象,补足这本书的缺憾。正因为如王愚所说,她与高加林的交流不够多,沟通也太少,所以她并不被后世的文学家与评论家所注意。但我认为,她的形象同样也体现了路遥人生创作的意义。她的人生行差踏错的几步,同样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求之而不得,同样是值得人惋惜的。俗

5、语说:一斑可窥全豹。虽说黄亚萍的形象并不如你我所希望的那么圆满,但显然作者还是在她身上花了笔墨的。她的性格具有双重性,虽然她的自私、虚荣、肤浅、不顾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但她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形象的闪光点,我们也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万物都要用辩证法来看待。黄亚萍的形象亦是如此,身为一个现代女性,她虽有意志不坚定,只顾自己感受的自私的一面,也有她的可取之处。她兴趣广泛、有理想、有追求、负载着时代的气息、焕发着新时期的激情,的确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她生活在城市,受现代教育,从而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敢爱敢恨,勇于表达自己,注重个

6、人感受。她选择婚姻打破传统世俗的观念框架,把两人是否相爱作为衡量婚姻是否成功、美满的唯一标准。黄亚萍尽管在处理自己与两个男人的情感时显得有些轻浮与自私,但是,她对于爱的大胆选择和表白,为了爱而做的打破世俗的事,使其充分焕发出现代女性的光辉。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权利干涉她的追求,甚至包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他们只是从岳父岳母的角度看女婿,而她应该从爱情的角度看爱人。别说是和克南现在是恋爱关系,就是已经结婚了,她发现她实际上爱另外一个人,她也要和他离婚,”这段话正是路遥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他对于现代女性的理解,也是现代女性的时代宣言。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

7、她们只注重爱情自身而无视其他诸如金钱、门第、权力等外在因素。路遥对于现代女性爱情的思考有更深刻的内涵,他所表达的爱情观从女性注重个人感受和相互交流上升到彼此的相互促进和提高。男女双方在相互交流理解的基础上,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从而使双方共同进步,并强调在这一过程中,男女双方是相互给予和获得。高加林和黄亚萍,可以说是在相互给予中,不断获得新的感情体验达到新的理解,并且双方都保持了不依附与对方的平等人权和自我尊严。黄亚萍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黄亚萍与高加林是同窗三年的“知己”。在学校时

8、,亚萍是班长,加林是学习干事,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多的。他俩也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又都爱好文学,互相都很尊重。黄亚萍很快发现他同样也喜欢和她在一起。他们俩有时在一块讨论共同看过的一本小说,或者说音乐,说绘画,谈论国际问题。既然这么般配的一对,为何最后会以悲剧收尾?且看以下的具体分析。 在人生中,黄亚萍先是慢慢接受了张克南对她的细心照顾和关怀,虽然他并不是她理想的爱人。但他俩离得近,被他这么贴心关怀也无可厚非,便习以为常了。可才华横溢、相貌堂堂的高中同学高加林一出现在县城,便打翻了她心中原本的宁静,她和高加林高中三年,本就有的默契,一见面便可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他们谈理想,谈文学,谈对未来的憧憬。这

9、时她觉得“克南人心眼倒不坏,但总觉得他身上有情趣的东西太少了”。因此,她便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克南的感受,大胆地追求高加林。“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权力干涉她的人生追求。包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他们只是从岳父岳母的角度看女婿,而她应该是从爱情的角度看爱人。别说是她和克南现在还只是恋爱关系,就是已经结婚了,她发现她实际上爱另外一个人,她也要和他离婚!”她身上的这种冲破传统枷锁,追求婚姻幸福自己争取的现代女性精神是可贵的。她抛弃了张克南,与高加林谈他们的美好前程,说可以一起去大城市发展,高加林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最终也抛弃了深爱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而选择和他或许爱

10、,且能有美好前途和共同语言的黄亚萍结合,开始了他们罗曼蒂克的爱情。八十年代的陕北,城乡观念严重,人们的思想还不开化,改革的春风是微弱的,一时改变不了几千年的固有思想,接受不了他们这种自私的背离传统道德的选择。张克南他妈便揭发了高加林这个有本事的青年走后门进城的事实。加林只能回去当农民,亚萍经过多番奔走,只能面对这个现实。她再爱高加林,却也没有勇气冲破城乡差距的藩篱,和作为农民的高加林在一起。她的美丽的爱情便就此终了。黄亚萍的爱情也同刘巧珍与高加林一样,反映了人生的悲剧意义。二、爱情悲剧主要原因(一)性格悲剧性格悲剧,一般是指那种着重表现人物自身的内部冲突,揭示了悲剧的产生是作为人物主管的思想或

11、行动的结果的悲剧类型。这种悲剧仅仅是由于自身的性格缺陷而陷入厄运的悲剧可以称为性格悲剧。而人生中黄亚萍形象的爱情悲剧,很大一部分成因也是由于性格悲剧。1、犹豫不决、自私自利的性格造成了爱情悲剧黄亚萍是随着父亲从江苏搬来的,家境好,人又漂亮,也是县里面几个“现代青年”之一。“她带有鲜明的南方姑娘的特点,又见过世面,那种聪敏、大方、和不俗气,立刻在整个学校都惹眼了”。这是作者赋予她的出场形象,从江南来的特质,显赫的家境,使她成为整个学校的焦点。她身上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敢爱敢恨是路遥塑造的典型的现代女性形象。但她身上的自私,不顾他人感受,只为自己享乐的自私自利的性格,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

12、理所当然,造成了她爱情的悲剧。文中在第十五章这样写道:“中学毕业后,她在县上参加工作,加林回了农村,他们就从此分手了。分别后最初的一年,她时不时想起他。过去在学校他们一块那些很要好的交往情景,也常在她眼前闪来闪去,她有时甚至很想念他。她长这么大,跟父亲走过好几个地方上学,所有她认识的男同学,都没有像加林这样印象深刻。她原来根本看不起农村来的学生,认为他们不会有太出色的。”她的这种认知与她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她父亲是县领导,她一直处在那个时代的上层阶级,是一个小知识分子,所以瞧不起乡下来的同学。这为以后她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但和加林接触后,她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加林的性格、眼界、聪明和精神追求

13、都是她很喜欢的。后来,他们分开了,虽然距离只有十来里路,但如同两个世界。毕业后,谁也没有相约再见的勇气啊!”这句话充分暴露了黄亚萍性格中的弱点,也是她爱情悲剧的主要成因。她也曾说过,她不可能因为爱情而和一个农民结合,她的身份所培养的认知,造成了她的眼界的狭隘。当时的社会,城乡差距是巨大的,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已吹拂过这片大地,但人们的观念并没有立马得到提高。“农村”这个字眼所代表的意义对黄亚萍来说就如洪水猛兽一样可怕。所以她即使喜欢着,甚至爱着高加林,可高加林农民的身份就是他们之间的一条鸿沟,而她偏偏没有跨越这条鸿沟的勇气。因而,她也就得不到那份幸福。“感情有一个原则大概是不能被所有人来突破的,这

14、个规则就是专一性原则。只要没有解决好前一段感情,第二段就不能够开始。”而黄亚萍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正确。她先是没有处理好自己内心对高加林的留恋,便接受了张克南的爱情。然后高加林一来,便匆匆忙忙的抛弃了张克南,正是她的这种态度,给她的爱情带来了悲剧。文中第十五章写到“单位上人生地疏,她的傲性子别人又不好接近,也确实感到有点孤独。克南总算是同学几年,相互也比较了解。后来她就渐渐和克南好起来”这时的她和克南好起来也是认真的。她觉得克南对她好,她也就渐渐发现他也是个不错的人,对她照顾的很贴心。“她一般生病从不告诉父母亲,常一个人在单位躺着,但瞒不过克南。他立刻像一个细心的护士很保

15、姆一样守护在她身边。他做一手好菜,一天几换样伺候她吃。她渐渐受了感动,接受了 张克南对她的爱”一个孤独寂寞的女人接受一个对她关怀备至的男人的爱情,这本无可厚非,他们发展成恋爱关系,也是很正常的,更是无可指摘的美满生活。“生活本来一切都是在平静,正常和满意中进行的。可是,现在却突然闯进来个高加林!”这就如一波好不容易平静的湖水,忽然飞来一颗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唤醒了黄亚萍沉睡的爱情,以及因爱情而伤害他人的本性。让我们且来看看黄亚萍的反应。“她念着他那才气横溢的文章,感情顿时燃烧了起来,过去的一切又猛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她在录广播稿时的确落了泪,她想起了她和高加林过去在学校里的生活。她现在才清楚,

16、她实际上是一直爱他的!他也是她真正爱的人!”她的敢爱敢恨的性格在这里充分表现了出来,但就是因为这种性格蒙蔽了双眼,让她只看到自己的感受,忽略了他人(如克南)的感受。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她的爱情悲剧。“她后来之所以和克南好了,主要是因为加林回了农村,她再没有希望和他生活在一块,不必隐瞒,她还不能为了爱情而嫁给一个农民,她想她一辈子吃不了那么多苦!”这是作品中直接写出了她性格悲剧的原因的一句话,她不能为了爱情而嫁给“农民”高加林。高加林其实她是一直爱着的,可一旦他身上贴上了农民的标签,她便不敢接近了,因为她知道她一辈子吃不了那么多的苦。试问这样被她脑海里城乡差距隔绝的爱情怎能获得幸福?怎不造成悲剧?她

17、没有勇气去实现她的爱情,她没有巧珍的勇气,可以不在乎村里人的看法和加林相跟进城,她在乎世俗的目光,在乎自己的利益,怕自己吃苦,说到底,她更爱她自己,不能付出全部的爱情是注定悲剧的。她自私自利的性格在随后表现地淋漓尽致。她抛弃张克南,不顾父母的反对,整个就是被宠坏的娇娇女。这从细节部分可以看出来。“这个睡不着觉的人也决心不让她父母亲睡了”她还在抛弃张克南的时候残忍的告诉他真相“过去咱们俩个之所以发展了关系,完全是我因为你适时地关怀了我,使我受了感动,但这并不是爱情”按她的想法,责任就都在克南了,难道就因为克南适时的关怀,他自己就活该承受悲剧?她也是个怕面对困难的人,她觉得对不起克南,只能写信跟他

18、讲明,不敢当面面对他。这种始乱终弃,忘恩负义的行为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遭人唾弃的。她从没有认真考虑过克南的感受,她只顾追求自己的幸福,以及享受克南的追求,这也为她后来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其次,她的性格悲剧还在于她选择了高加林而抛弃了善良、贴心、一直照顾她的张克南。“男人大多不太会珍惜对自己太好的女人” 高加林就是如此对巧珍的,女人也是如此,张克南的付出并没能换来黄亚萍的心动。“朝夕相处的陪伴,可以换来感情,但未必换的来爱情;全心全意的付出,可以换来感动,但未必换的来心动。”所以他便选择放弃巧珍,因为前途比巧珍更让他心动。他之所以选择黄亚萍,并不是因为他更爱她,而是黄亚萍能够带给他的物

19、质生活和机遇。且看黄亚萍在确定高加林是否爱她时是这样说的。“现在她最苦恼的是,高加林是否爱她呢?她想:就她各方面的条件来说,高加林也应该爱她!另外,她的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经济状况都比高加林强。她知道高加林是一个向往很远大的人,将来跟她们家去南京对他肯定有吸引力。”她一开始就知道高加林并没有多爱她,而是把她与前途联系在一起。她在确定高加林的爱时,也是以前途为诱饵,即使高加林并不能给她全部、纯粹的爱,她也愿意和他在一起。这也充分证明了,高加林对她的爱脆弱不堪,她的目光是肤浅的,只看到她对高加林的狂热,也想方设法以前途去诱惑他,希望他能跟自己走。当她得知高加林与农村姑娘相恋的消息时,“黄亚萍听后,

20、先是半天没说话。后来,她带着一脸的惊讶。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你一个有文化的高中生,又有满身的才能,怎么能和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女人结婚?我真不理解你当时是怎样想的!”她对农村根深蒂固的鄙夷与歧视,让她接受不了高加林当农民的过去,认为他是种自我毁灭。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致使了他们俩的矛盾激化,也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第三者的身份。她理解不了高加林的内心感受,也没有想办法去理解。也只是一味地拿不一定能实现的美好前途去诱惑他,致使了善良的巧珍的爱情悲剧。此举让她离自己的爱情的毁灭也更进一步,她亦没有认识到,巧珍的今天将会成为她被抛弃的明天。当他们终于开始他们罗曼蒂克的爱情时,他们的矛盾也是处于激化状态

21、的。黄亚萍那样自私的性格总会激发高加林那敏感的自尊心。于是他们就大吵小吵不断,但黄亚萍还是有点聪明的,懂得以妥协来维护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爱情。可如果没有发生后面的悲剧,他们的爱情就能长远吗?我想不是的。高加林是个有强烈自尊心的人,肯定容忍不了黄亚萍的大小姐脾气的指手划脚。刚开始也许他会为了前程而忍,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时间久了,他不会爆发吗?而反观黄亚萍,她虽暂时得到了高加林的爱,但他的爱是不纯粹的。如若没有了事业、前途作为他们爱情的基础,他们的罗曼蒂克的爱情也只是空中楼阁,张克南母亲的揭发,也只是提前替他们预演了爱情的结局。2、现代社会“黄亚萍”的爱情悲剧若是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是不是就不

22、会造成爱情悲剧了呢?在20111104期的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栏目里,就有这样一个实例。男主人公彭先生和感情介入者潘女士,也和高加林与黄亚萍一般有共同语言,但彭先生和潘女士交流的不够深,彭先生也只是贪图潘女士的年轻漂亮,并没有真心付出过,他们俩之间感觉还是有的,但所谓的爱是没有的。而现场的观察员们并没有很为难她,因为彭先生妄想脚踏两条船,而潘女士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五年青春来等待彭先生实现他的承诺。而高加林的做法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和巧珍的行为虽没有结婚证,但他俩在全村人面前同坐一部自行车去县城,虽没有仪式,但在当时的观念里,这种做法相当于现在的定情,是属于默认的“一对”。“对婚姻来讲,我们更赞成先入

23、为主,不赞成后来居上。”所以高加林的做法同彭先生一样,是触犯了法律的,可以以“重婚罪”判处,虽然他已同巧珍解释过,但毕竟他们曾有过关系,而且最后和黄亚萍分手时,还以“我还是更爱巧珍的”为安慰自己的理由。这对黄亚萍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潘女士也是如此。观察员们的普遍观点是,她作为第三者破坏别人的家庭是很可恶,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为此耗掉了五年青春,还离开自己原来的家庭,并且背上破坏别人家庭的恶名,忍受别人的歧视与辱骂,而且最后发现情人并不是真心喜欢自己,黄亚萍如果坚持和高加林在一起,之后的结局未必比她好的到哪去,不了解内情的人必不会去理解或同情。调解员胡剑云表示:感情不去控制它,他就会变得

24、莫名其妙,这个感情你不弄清楚,它就是一道鸦片。黄亚萍对高加林的爱本是人的正常行为,但黄亚萍不加控制,不去搞清楚它,纵容它的发展,就如鸦片一样让人上瘾,才导致了后面的悲剧,伤人害己。中国有句古训,婚姻要门当户对。黄亚萍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都比高加林好,这种有差距的爱情如果结成婚姻,必定也不能长久。会以黄亚萍的喜新厌旧,或高加林不堪忍受其颐指气使的婚姻悲剧而终总而言之,黄亚萍的爱情悲剧是她的双重性格所造成的。她一方面热情大胆,主动追求高加林,给他写情书,另一方面却不愿为爱牺牲而嫁给作为农民的高加林,柳青在文章的开始之前的几句话也间接揭示了黄亚萍爱情悲剧的根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

25、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黄亚萍因为爱情而选择走向高加林抛弃张克南,正是这一步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了她爱情梦想的破灭。最终,她不得不因为城乡差距观念而放弃高加林,和父母去南京,这也是无奈的一步。“在路遥的小说创作中,现实激情与理论智慧之间两级共构的张力和平衡是其小说创作审美心理机制的核心所在。”正是这激情与现实的选择,让黄亚萍的爱情变成如此痛苦的悲剧。(二)社会悲剧社会悲剧是指那种着重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揭示人物在社会环境压迫下不得不

26、遭受痛苦的悲剧类型。近现代社会悲剧以冷峻的目光描绘现实人生,思想主题通常是无辜善良的人被黑暗势力破坏的悲惨事件,来激发人们对黑暗现实丑恶的势力进行揭露、控诉、抨击、谴责、激发人们的斗志,启示号召人们起来斗争。黄亚萍的爱情悲剧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困扰、诸多人的阻挠。张克南母亲的告发是压死他们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下面就详细地分析一下社会及他人因素对他们的爱情的影响。黄亚萍和高加林在一起,受伤害的是克南,他痛苦、懦弱的样子让他的母亲很是窝火。她看不过眼,便以一个国家干部的身份告发了高加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张克南母亲在公报私仇。究其因,便是她不甘心儿子被甩,而被一个“乡巴佬”高加林骑在头

27、上,便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张克南母亲的这一举动,暴露了两个明显的社会因素。一是,黄亚萍和高加林这种违背当时世俗、自主选择、从而造成伤害他人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即使没有在明面上给予严厉抨击与嘲讽,但暗地里也还是有人打击报复。这就是当时那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会发生的事情。那时的社会虽已有各种先进观念的传播,但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时期,人们固守着旧道德,甚至以一种“卫道士”的姿态,去捍卫传统道德的尊严。黄亚萍的事件如果放在现在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男未婚,女未嫁,大家各自追求幸福,是一件让人无可置喙的事,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环境,才诞生了他们那样的悲剧爱情。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的不够完善,阻挠了很多

28、年轻人的发展道路,给他们的成长多设置了很多障碍,高加林便是如此。如果高加林不用回家当农民那他们会是那个社会里的一对金童玉女,高加林“走后门”被告发无可厚非。可在他干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后,却因自己农村人的身份,而必须离开城市重新发展。这不是那个社会所造成的么?社会并没有因才华而去接纳年轻人,考核的最终标准是这个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因此而一概划分开来。高加林就是这种社会观念的牺牲品。黄亚萍的爱情悲剧也和高加林希望借她进入更上层的社会,与张克南母亲以权谋私的做法脱不开干系,社会在日新月异,传统道德与新思想正处在较量之中,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刚刚吹过这片大地,这片黄土地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改变自己

29、的旧思想来接纳有才华的高加林,以及他与黄亚萍的前卫的爱情,悲剧的发生因社会原因不可避免。三、路遥的“乡土情结”促成爱情悲剧加林与亚萍本是有共同语言且十分般配的一对,可为何最终会只剩黄亚萍一个人独自去南京,加林回了农村从头开始的结局呢?笔者认为这是路遥骨子里的黄土文化在作祟,认为只有土地才是高加林的根,而黄亚萍这样的金凤凰是不会甘心屈居农村的。一个不能离开,一个不愿留下,作者塑造出了这样的两个人物,他们的爱情终究只能说悲剧。在书中路遥着重叙述了黄亚萍不愿接受农村,认为农村的人都是泥巴佬,不愿接近他们,认为他们低人一等,也认为加林如果在农村和巧珍结婚就是埋没才华,浪费人生。路遥认为黄亚萍对农村的肤

30、浅的认知,她就不能真正的拥有来自农村才子的高加林的爱。高加林从某个侧面来说,可以说是路遥真实人生的一个缩影。路遥从小在农村长大,思想比较传统与保守,农村的淳朴意识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在农村思想还不够开放,不能容忍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认为理应先考虑集体与他人理应,个人的得失是服从于社会的。而黄亚萍是从南方来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改变了那里的思想,敢于追求幸福,挣脱传统道德的束缚,路遥对这一点比较赞赏,但路遥对他的思想不够坚定,这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成因。路遥深入骨髓的乡土精神和文化意识,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让他客观的写出了黄亚萍的爱情悲剧。四、结语黄亚萍是路遥温情之下的一个现代女

31、性,因而她的行为也就具有了某种合理性。她的标致、见多识广、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均是作家赋予她的美质。路遥叹息她缺乏巧珍那种坚定的生活原则和为爱牺牲的勇气,叹息她只顾追求个人幸福和对农村认识的偏狭,但作家同时发现,正是以上特征连同她冲破世俗藩篱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魄力,已能够把它认同于具有现代思想的城市新女性。按照这种定位,她因“第三者”身份而激起的读者的反感也随之消失。在人生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如在前途与爱情徘徊纠结的高加林,有着金子般的心的巧珍,当然少不了前卫大胆的现代女性黄亚萍。她虽身为现代女性,具有很多优点与先进性,但她的自私、肤浅、虚荣等不顾他人感受的性格悲剧,以及由此引来的社

32、会悲剧所造成的爱情悲剧都是不可避免的。传统伦理道德与新思想的较量,造就了黄亚萍的失败,作者的考虑不够认真,让黄亚萍没有把她必有的人生道路的颠簸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她对于人生这部作品的研究价值是不可忽略的。人生道路中行差踏错的几步,我们必然会为此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就如高加林和黄亚萍一般。伤害他人的正当利益,自己的也必会受到损失。这启示我们,在做出抉择时,不可如黄亚萍一般只顾自己感受,我们因多方面考虑,做出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的决定。注:本文所引原文均出自路遥著:人生路遥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王愚,关于人生的对话,A,路遥文集(第五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赵

33、川,选自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20111217期(爱我为何不让我陪在你身边)主持人万峰,选自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20111217期(爱我为何不让我陪在你身边)情感观察员胡剑云,选自江西卫视金牌调解20111104期(游走在道德和法律边缘的男人)调解员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章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陈占彪,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J,华东师大学报,2000,(3)Acknowledgements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Professor aaa , my super

34、visor, for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She has walk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Without her consistent and ill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reached its present form. Seco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Professor aaa

35、, who led me in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Professor dddd, Professor ssss,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two years. Last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for their loving considerati

36、ons and great confidence in me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lassmates wh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

37、t to Professor aaa , my supervisor, for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She has walk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Without her consistent and ill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reached its present form. Seco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

38、lt gratitude to Professor aaa, who led me in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Professor dddd, Professor ssss,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two years. Last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for their loving considerations and great confidence in me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lassmates wh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