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3402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摘 要 礼貌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文明古国中国和西方处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价值观,风土人情等等,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本文将从文化价值角度对中英两种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交流顺利进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礼貌用语;英语;汉语;差异对比 绪 论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在人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以巨大的力量促使

2、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即使是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知道入乡随俗的人也难以摆脱文化习俗的羁绊,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无意的触犯对方的禁忌,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中多重且隐蔽的特性。为了顺利融洽的进行交际,除了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遵守“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佛”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还应重视移情,不管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在认知心理上都要乐于接受对方d的不同文化,想方设法去理解对方的用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会轻松地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存在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英称呼语的文化差异

3、 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社会关系的标志。而英语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崇尚对等式称呼,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一) 、姓名。比如,在中国,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学生不能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孩子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否则就会被认定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而英语文化中的称呼语注重双方亲近,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在英语国家,一般来说,不论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和级别多高,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以示亲近。这是一种平等社会关系的标志。(二) 、通用称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互称“同志”的习惯。改革开放后,为了和国际接轨,又使用“先生”、“女士”、

4、“小姐”等称呼。而在英国“同志”指同性恋。如果你称呼他为同志,他会认为你怀疑他是同性恋。(三) 、亲属称呼语。在中国,对亲属的称呼是颇具特色的,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对亲属和非亲属均可以使用。称呼一般以自己的父母为准,比自己父母大的叫“大伯”、“大妈”,小的叫“叔叔”、“阿姨”。如果你在街上遇见以为陌生的中年女士,可以称呼她为阿姨,但是这种用法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英语国家不会称一位陌生人为“阿姨”、“叔叔”,而且他们本身也不喜欢被非亲非故的人这样称呼。(四) 、职务。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中国人喜欢使用职务和职业名称的词作称呼语。如“李主任”、“周经理”、“高医生”、“刘老师”

5、等。这种称呼语不管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可以使用。英语中却不能这样称呼他人,只能称呼Mr/Miss/Mrs Li/Zhou/Gao/Liu,或者直呼其名。(五) 、其他。比如“爱人”一词,指的是中国人对配偶的一种称呼。但英语中“爱人”就是情人的意思。因此,如果你在英语国家介绍你自己的合法妻子或者丈夫是你的爱人时,他可能会认为你们有不正当的暧昧关系。二、 中英寒暄语的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文化对待个人隐私方面也存在着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突出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强调集体作用,人们不觉得有什么隐私。在汉语文化中,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是为了营造一种亲切感

6、,往往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相识的人之间发问很随便可以毫无顾忌的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钱财、婚姻、家庭、健康状况等。而西方强调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极力摆脱社会的束缚,不希望自己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所以英语文化中的隐私含义较广。英语的寒暄语中,个人的年龄、月薪、婚姻状况都属于隐私。汉语文化中“你今年多大了”、“你每个月能领多少工资”、“你结婚了没有”、“你爱人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是体现了别人对你的关心。但这些问题恰巧是属于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三、中英禁忌语与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由于相同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人类共同具有某些荣辱感和羞耻感。汉英普遍存在着“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恐惧

7、心理,对神和鬼具有一种敬畏之心。不同的是神是圣洁的,而鬼是可怕的,但两者都是轻慢不得。中英文化中都有许多礼貌禁忌语,如涉及疾病、死亡等。英语中把四个字母的词归为英语中最忌讳的词,既然人们忌讳某些事物,而在语言交际中又不能完全避开,于是就采用迂回委婉的表达方式委婉语。 一个意思常常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委婉语。我们把委婉语分为两类,一种是词语的委婉。用那些美好悦耳的词来代替那些过分外露,引人反感或恶心的词语,以掩盖赤裸裸的现实。比如对老人切记以“old”相称。英语中称老年为“goldenyears”,老年人为“senior citizens”;罢工不说“strike”,而说“industrialac

8、tions”。相反在中国,老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老马识途,老当益壮”,年龄大者是“老寿星”。这类禁忌在中国要比英语国家少的多。再例如数字本事一种计数符号,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赋予了他特殊的意义和内涵。不同的文化对于数字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禁忌。如中国人崇尚“好事成双”当中的“双”,特别是数字中带“6”、“8”的数字都被视为吉祥数字。而英语中的“6”却不是个吉利数。因为三个连写的6在圣经里是个可怕的“野兽数”,是个魔鬼的代号。据说肯尼迪总统的被刺身亡,几个数字配合正是“666”。在英语国家,普遍忌讳的数字是“13”。在他们的观念里,“13”是个不吉祥的数字,宴会不能13人坐一桌,门牌楼号

9、及各种编号都不会用“13”,12层楼之上就是14层,宾馆,病房都没有13号,他们对“13”的忌讳据说和耶稣有关。 第二类委婉语是通过整个句子来表现客气和礼貌。比如,某君去别人家做客,说到很晚,主任有心辞客,却不便直说,只是乘隙插了一句:“给您在添一点茶水吧?”某君猛然醒悟,连忙告辞。添茶是代课热情周到的行为,而主人却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很客气的询问,言外之意就是“你是否还要继续的谈下去?”,十分含蓄,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不伤害别人的面子,这就是性格内向的中国人典型表达礼貌的方式。 当然,中英语言和委婉和禁忌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此不一一赘述。四、 中英客套语的文化差异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

10、色的礼貌现象。中国人受到别人夸奖和祝贺时,常常会用“哪里,哪里”、“过奖了”“惭愧,惭愧”、“差远了”等来应答,这种回答被看作是一种谦逊的表现。但如果按照汉语思维习惯与英美人交流,则会使交际失败。因为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中国人断然否定别人对自己的夸奖是对对方的无礼,或把自贬看成是自卑或言不由衷的虚伪,有失礼貌。而中国人则认为英美人过于自信,不够谦卑,表达礼貌不够得体。 另外,在敬语和谦辞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的区别。英语中表示礼貌和尊重的方式远不如汉语中那么多,如汉语中的“请教”、“高见”、“拜读”、“愚见”、“寒舍”、“贵干”、“薄酒”等敬语很难在英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不过,英语中也

11、有表达尊重和礼貌的词,如“will”、“can”、“would”、“could”等,但没有汉语丰富。五、 中英交际语的文化差异(一) 、在表达谢意方面。英语国家使用谢谢的频率比中国人要高得多,他们常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家庭成员之间或恋人之间也不例外。而中国人却不想西方人那样常常致谢。汉语中,熟人、亲朋好友、夫妻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很少说谢谢,因为常致谢会被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生分、见外。而对讲英语的国家来讲,亲朋好友,家人之间也是需要互相道谢的。另外中英国家在道谢的语言上也不尽相同。中国人在表示感谢时喜欢说“让您破费了”、“麻烦您了”、“让您费心了”、“您辛苦了”等。而讲英语的人

12、一般表示谢意只说“Thanks”、“Thank you”、 “Thanks a lot”便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二) 在收受馈赠方面。中国自古就注重礼尚往来,中国人送礼很有讲究,礼物通常名目繁多且较为贵重。西方人一般不送重礼,多注重礼物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且包装精美。当得到了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的时候,中西方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在得到礼物时的话语多为对礼物的赞美之情。而中国人接受礼物时,很少表示对礼物的赞扬之言,喜欢委婉含蓄的表达,如:“叫您破费了”。(三) 、在接受邀请方面。中国人接受对方邀请时往往出于礼貌,不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总是半推半就的应承。他们会出于善意的体恤给对方带

13、来的不便,避免给对方留下“在经济上爱占别人小便宜”的印象。而这种出于礼貌的诚心诚意往往让外国朋友造成误解。他们既困惑不解又感到为难,觉得中国人不真诚,不礼貌甚至虚伪。其次,中国人热情好客,在招待客人时殷勤备至。他们不管客人的实际需要,又是添水,又是夹菜,生怕招待不周。而英美人士在别人发出邀请是回答是非常干脆的:Thank you,Ill come,或者说Id love to,but Im afraid I cant ,because Ill have to go to school,等等。英美人士同样对国人的宴客方式也颇不赞同,他们觉得这样干预了个人自由,他们崇尚简介随意的招待方式。(四)、在

14、交际应酬方面。在交际应酬方面,不同的民族反应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高度的约定俗成的行为,遵循一些定型的常规。打招呼是朋友和熟人之间的一种会话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少量的信息最大程度的推动双方关系的融洽,而不在于向对方提供具体的交际内容。如中国人打招呼时常说“你好”、“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若用相同的话与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在打听别人的隐私,而非打招呼。英美人见面打招呼一般是谈论天气,业余爱好,地方和全国性的时间等。结语 从上述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其各自表达礼貌的方式。Wolfson也曾说过:“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

15、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违反讲话规则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总之,礼貌准则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不同,因而采用的礼貌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了解文化的差异性,重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到不同文化所特有的语言交际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注释而英语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崇尚对等式称呼,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交际应酬方面,不同的民族反应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他 们是高度的约定俗成的行为,遵循一些定型的常规。从上述

16、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其 各自表达礼貌的方式。Wolfson也曾说过:“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违反讲话规则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参考文献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19972Gu 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J.Journal of pra- Gmatics,1990,(14):237-2573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s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93,(2):90-112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周春秀.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语误现象及其纠正J.福州大学学报.200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