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457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四命运看贾府兴衰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去矣,诸芳尽从四春命运看贾府兴衰 内容提要:在曹公巨著红楼梦之中,元、迎、探、惜贾府四春的地位虽不及钗、黛二位女子,却也是书中一条重要脉络。她们是真正的贾氏族人,密切了她们自身命运与贾府兴衰成败的关系,使得她们命运除却自身原有的悲剧色彩外,更添一层家族存亡的厚重感。况且元、迎、探、惜四字究其深意,在一定程度上亦体现了世间万物自发生、发展、衰败、破灭的全过程,也使得四春之命运更富于传奇色彩。从四春命运深析贾府的荣贬宠罪,是具有一定客观性与代表性的。主题词:四春命运、悲剧、丧钟、破灭、兴衰成败 鸿篇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不仅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丰富曲折的戏剧冲突,更对封建社会的各个

2、方面予以揭露,堪称封建社会之百科全书。而作为书中主要家族贾氏之族人,元、迎、探、惜之地位虽不及钗、黛,却也形成了书中一条重要悲剧脉络,她们的命运同贾府的成败相交融,她们的悲剧为荣宁二府的贵族敲响了丧钟,她们的悲剧亦拉开了金陵十二钗悲剧的序幕,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先声,大观园的女儿们从此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女儿时代,在各自人生的风雨中漂泊不定。元春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元者,始也,并具有善、大等多种含义;元春,初春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四季中居于首要地位。这也可以体现元春尊崇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她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是巨大的荣耀与恩宠,是帝王的伴侣,拥有令人震慑的地位

3、,也使得贾家达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只是,正当贾府因元妃得宠而如日中天的时候,元妃突然去世,使得贾府大厦随之轰然倒塌,逐渐走上了衰败之路。纵观全书,元春戏份并不多,只有在第十八回正式出场,其他只是通过太监之手予以宝玉及女儿们赏赐或向家中所要财物等,但她在薄命司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钗、黛,可见其在书中的影响非同一般。为元妃省亲而建筑的大观园,在元妃的授意下成为宝玉和善于吟诗作赋的一干女儿的住所,使他们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书中大部分重要情节均发生在那个“天仙宝境”中,然而最后仍难免于荒凉。通过元妃和大观园,体现富贵美好均是过眼云烟的悲凉,这也是红楼梦所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看来,元春的悲剧,

4、在其因为“贤孝才德,入宫选作女史”之时便已萌芽。相比于“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的上阳人,元春也许幸运得多,但“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宫中人的悲凉岂是外人所可以知晓的?小小年纪便远离父母,进入各种矛盾斗争中心的皇宫,面对各种勾心斗角、争名夺利,自己每走一步便可能引来自己及家族的杀身之祸,却又不能辜负入宫时父母的嘱托,那种危机感与胁迫感可想而知。正如元春在省亲时对贾政所说“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元春,就像是她所做的爆竹灯谜一样,虽然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却还是难逃化成灰的悲剧,因此她在死前得以悟出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均是身外之物,如幻象般容易破灭,故向父母发出“天

5、伦呵,须要抽身早”的警告,没有意识到警告重要性的贾府诸人,在荣华中跌跌撞撞却不愿抽身,最终酿成悲剧。元春的命运,预知着贾府的衰败,也一定程度上是贾府命运的微缩版。元春获宠,封为皇妃,使得贾府诸人得以享受恩泽,实现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然而高处不胜寒,有百年基业、权势赫赫的荣宁二府站在了权利的高峰,其周围亦早已布满了许多虎视眈眈的人,在元妃省亲之时走向高峰的贾府在此时走向了衰败的道路。元春享受了短暂的荣华富贵,最终还是被“无常”带走,贾府最终衰败的悲剧,亦可以说是由元春的悲剧延伸而出,元春封妃,将贾府推上了权力巅峰,却也走上了衰败之路。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迎者,接也,带有

6、一定的消极色彩,从名字中也可看出其平和老实、动辄息事宁人的懦弱个性。迎春是贾赦之妾所生,她“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身体颇为健康,但意志消弱,这点与黛玉刚好相反。迎春属于当时典型的女孩,如果可以向普通女孩一样嫁人生子,对她来说算是好的结局,只是其父贾赦因几千两银子将她嫁给中山狼孙绍组,堂堂荣国府千金最后竟被折磨致死,何其悲也。迎春的悲剧,在于她是由公府千金沦落为蒲草下流的第一人,只是她没有为自己的命运做任何反抗,默默地逆来顺受,这也使得迎春形象很难受到读者的同情。“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迎春才情平平,虽自小和探、

7、惜在一起读书,却和探春相差甚远,但这首灯谜做得还是较为精巧的。算盘上的珠子每天在人们的手中拨来拨去,计算着不同的数字,迎春似乎也和算珠一样,她的平和,她的沉默,她的懦弱,都使她从来没有为自己说一个“不”字,在她的累金凤被下人偷时去如是,在司棋被赶出大观园时如是,在父亲仓促的为她安排婚事时亦如是。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刻板的程朱理学将人们的思想僵化在一个大的框架之中,女子更是如此,严格的遵守着“三从四德”的原则,或许由于这个原因,迎春的思想在当时极为普遍,但和大观园内一干性格迥异、极富个性的女儿相比,迎春就逊色了许多。故而有读者认为,相比于身为丫鬟却极度自尊、敢于维护自身权利的司棋,迎春作为一

8、个小姐实在是太不合格了。“二木头”这个诨名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平素里温柔沉默的迎春,在全书中说话最多的一次竟然是婚后回娘家的哭诉,这不仅仅是一种滑稽,更添一种无奈的悲剧色彩。迎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性格造成的,她的懦弱、不反抗和息事宁人的态度最终使她沦为蒲草下流,被折磨致死。迎春的懦弱乃至被折磨致死的悲剧结局,体现了钟鸣鼎食之家贾府内质早已衰竭,虽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说法,但仍难以掩盖内质的破败。早在开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时,就说过“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翰墨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毋庸置疑,迎春自然是属于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儿孙,她的懦弱实在是很难和当年叱咤风

9、云的荣宁二公相联系,不仅仅是迎春,纵观荣宁二府,实在是难找当年的风范。这也体现了在争权夺利的统治阶级内部,权势赫赫的新贵族取代原来权倾天下的旧贵族的斗争,注定了迎春是这次斗争的牺牲品,也注定了贾府将成为这次斗争的失败者。迎春的悲剧,也使得贾府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被打破,露出了布满裂痕的内部。探春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探者,取也,相比于消极的迎接,带有一定的积极色彩,这也与探春精明有为、毓秀高远的性格极为符合。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出,在四春中所着笔墨最多。开篇作者借黛玉之眼这样描绘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这样的描写在四春中是最为详

10、细的,也就体现了探春在四春中相对主要的位置。探春性格果敢,钟灵毓秀,具有犀利独到的眼光和远见卓识,这都是元、迎、惜三春所不曾具有的,也是读者最为津津乐道的地方。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她的房间朗阔简约;她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今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管理大观园时的精明和果敢;她在搜检大观园时的那一番言辞;以及她对生母赵姨娘的态度,共同构成了探春丰满鲜明的性格。探春是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文采虽不可与薛、林二位相提并论,却也是不俗。在第七十回众人柳填写絮词的过程中,探春首次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半阙南柯子令人感慨系之,“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

11、离”,这是无根飘摇的柳絮的写照,亦是探春自己的写照。半阙未完的南柯子即象征着探春美梦未醒,便被迫离开,空留无限牵挂,杨柳依依,旨在表现探春对整个家族的难舍难分。果敢精明,毓秀高远的探春,最终也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虽红楼梦原书后四十回不幸遗失,而续书对这一人物形象亦没有做出深刻描写,但通过判词及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所闻可以得知,远嫁应是探春的遭遇。她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生离,而非死别,和元、迎、惜等人相比,探春的人生归宿算是比较好的,若我们将西汉时期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所唱的那首歌和探春远嫁后的生活相联系,则可以得知那种生活真的是常人难以接受的,并且他对家人无尽的思念,对扭转家族命运回天乏力的无

12、奈,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命运的残酷性,增添了贾府逐渐走向悲剧的色彩。 探春作为内质早已衰竭的贾府中比较有远见和作为者,最后仍难以逃脱悲剧命运,如断线风筝一样美丽却又无奈的飘然远去,这也象征着贾府早已日薄西山,最终难以抵抗衰亡的命运。探春理家的目的即是减缓,至少是延迟贾府衰败的速度是从保护家族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于即将倾覆的大厦,她修修补补,添砖加瓦,虽具有一定的效果,却仍是难以改变家族的衰败和自身的流散,徒增困兽犹斗之哀感。这不仅是探春和贾府的命运,在那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亦是整个封建体制的末世,从这一点看,便可知探春的失败和贾府的衰亡是必然的,这亦将悲剧提升到社会层面、时代的层面。历史发展的潮流

13、是强有力且不可逆的,而探春在封建体制模式时期所坐的改良是与历史发展相悖的,这也注定“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玫瑰花将成为历史的殉葬者。惜春莫道此身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惜者,怜也,亦有痛惜、哀伤之意,春去也,再难回,只有痛惜和喟叹。从名字中,即可以得知惜春是“春去再难回”的见证者,也正因见证了太多的风云流散,小小年纪的惜春将是看破者。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是贾珍的胞妹。若说迎、探的悲剧命运一定程度上和她们的庶出身份有关,按常理来说则应是锦衣玉食、一生幸福,但是惜春作为堂堂的宁国府千金,仍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惜春幼年丧母,父亲一味炼丹好道,哥哥更是不务正业对其不问不顾,只因荣国府老太君疼惜后辈才

14、将她接到荣国府与迎、探一处生活学习。然而幼小的惜春并没有得到贾母更多的怜爱,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只是贾母为追求儿孙满堂的摆设,使她成为整部书中的一只孤雁,这也就造就了惜春“口冷心冷”的孤介个性。书中对于惜春的出场笔墨更为吝惜,只有“身量不足,形容尚小”八个字,使得惜春在出场便给人留下单薄、平淡、甚至是黯然失色的印象,在整部书中最为热闹的芦雪庵联句中甚至也没有惜春的出场,她住在大观园中却时常被人遗忘,成了名符其实的“槛外人”。年纪尚小的惜春,心已经凄凉酸楚几近麻木,以至于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宫花儿时惜春一句“明儿剃了头做姑子去,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可以说是令人触目惊心,但仍是无人问津。孤介清冷的惜

15、春,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作画,但在贾母命她将大观园的景象画下来时,她只是以“天冷”为理由不愿动笔,这也是惜春性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为争夺利益个个像“乌眼鸡”一样的贾府,幼小弱质的惜春人单势孤、财权皆无,自然无人愿意与她交好,加之个性原因,姐妹们与她的来往也并不多,这使得长期处在孤单圈子中的惜春只有寄身于宗教。“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这首灯谜的谜底是“佛前海灯”,在现实生活中孤介的惜春,却在佛教的彼岸社会中见到了大光明,见到了结着长生果的宝树婆娑,加之她在贾府中看到了三个姐姐及其他一众女儿们流散的过程,便更加笃信彼岸世界。她的悲剧在于从公府千金变为缁衣乞

16、食的尼姑,不得不说惜春的抗争是极为激烈的。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惜春作为“大族末世”的牺牲者与见证人,用出家的消极方式对封建末世予以否定回答。而惜春最后的颓败,也象征着轰轰烈烈的贾府最终难以逃脱流散的结果。这一切都如同惜春所笃信的小乘佛教,凡事皆有因果。惜春的出家,也给荣、宁二府中那些仍抱有幻想的人当头一棒喝,使他们不得不承认势已败、家以亡,惜春之悲剧,实际上是贾府衰亡的深深定格。纵观全书,我们可以得知,元、迎、探、惜的命运是同贾府之兴衰相互交织、融合的;而四春的悲剧亦是拉开诸女儿星流云散的悲剧;从而使“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一步步走向衰败乃至于灭亡。

17、元春省亲,“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则是回光返照;迎春误嫁,“一载赴黄粱”,是江河日下,代表其内质衰竭;探春理家,驰骋才能,兴利除弊,亦不能拯救末世于万一,但增困兽犹斗之哀感;惜春出家,“独卧青灯古佛旁”,则意味着家破人亡。这不仅是四春的悲剧,亦是家族在天道循环中走完自己的自生自灭,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也许看到的只有彼黍黎黎,对于这些,除了原应叹息之外又有些什么呢。参考文献:红楼梦诗词曲鉴赏 陈文新、郭皓政,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原应叹息说四春 郭玉雯,红楼梦人物研究,里仁书局,1998年红楼梦中人 静桦,时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勘破三春景不长”元、迎、探、惜与的悲剧结构 李希凡,红楼艺术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