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小常识资料.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6211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小常识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书法小常识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书法小常识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书法小常识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书法小常识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小常识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小常识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法小常识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西方艺术家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是用了线条表达情绪和营造氛围。所以也是品位最高技巧最难的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

2、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经联合国

3、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项目简介为:“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古老的书法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让我们沿着中国文字演变的过程,看看各种书法体写出的十二生肖。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

4、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看看甲骨文,就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相当聪明的。创造的文字即简单、又抽象,并且有高度地概括能力。十二种生肖动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而且“牛”是“牛”,“羊”是“羊”,绝不会认错。二、金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

5、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金文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用金文书写的十二生肖的动物的“形”“意”还是蛮逼真的。三、石鼓文石鼓文,又称石刻文、猎碣。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石鼓文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

6、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现存的石鼓文是宋朝收集的十石鼓,上面刻有文字,当时认为是描述周穆王出猎的场面,后来的考古考证认为是秦穆公时代的作品,有的字已经残缺不全。当时由于尚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传说中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等。上图左面为先秦碑刻,可见“马”字;右面为找的几个石鼓文的十二生肖的字。四、简帛墨迹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

7、到。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五、大篆大篆,也称籀(zh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

8、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六、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9、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小篆的笔划较细 ,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七、隶书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

10、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八、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九、草书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

11、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十、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十一、篆刻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

12、00多年的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卷二玉部)“瑑:圭璧上起兆瑑也。从玉,篆省声。周礼曰:瑑圭璧。”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

13、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

14、等。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2009年9月30日,中国篆刻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项目简介为:“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

15、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印学的分类中有一种叫肖形印,亦称画印、图印、封蜡印及生肖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有龙、狗、鸡、牛、羊和猪等动物形象入印。专门的生肖印的出现,是在汉代以后,但在汉印中未见有十二生肖印,到了清代才有人以所属生肖制作专印常钤印于书画作品上。编后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殷甲、商金、秦篆、汉隶、晋草、魏碑、唐楷、宋行,各擅其胜,更有蝌蚪文(也称蝌蚪书、蝌蚪篆)、鸟虫书(也称虫书、鸟书、鸟篆、鱼书)精彩呈现(上图左为禹王碑上的蝌蚪文;右为战国时期鸟虫书)。中国书法的宝库中,还有中华民族各民族书法以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女书书法,百花齐放、辉煌灿烂。本文从十二生肖“东拉西扯”到中国书法,无非说明中国书法(文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我中华,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敲键盘的时候也要时不时的练练手、动动笔,勤脑健身,陶冶情操,即实用又艺术,人人可为之,何乐不为之?!不亦乐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