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6317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教育基本知识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代教育基本知识,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汉初统治者总结了秦朝速亡的教训,摒弃严刑酷法,废除秦代“挟书律”,开放了民间学术活动,奉行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道家为核心,融合其他)。“无为而治”十分适合汉初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需要,但是也容易导致放任自流和政府权威的削弱。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已基本恢复,统治者已有实力来整顿国政。同时,社会也面临着新的危机,“无为而治”已经不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政策。于是,在文教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的三大建议,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二)建立博士弟子制博士官因学识渊博,也常常以私人名义授徒讲学。元朔五年

2、(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自此,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三)以儒术取士汉代自高祖始,就重视选贤任能。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则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太学生通过考课,通一经者即补为官。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四)视学制

3、度君主视学自古有之。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东汉时皇帝视学成为一种制度。视学时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要召集博士讲论五经,有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业,还要与师生欢聚。为了弘扬儒学,每次视学皇帝还要聚众宣讲。以上诸项措施都为“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起了保证和促进作用。,独尊儒术的作用和影响“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其对教育的主要作用和影响,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以德治和礼教为本所以,尊儒必定推崇教育,汉代的官方学校体制就是伴随独尊儒术而建立

4、的。重教兴学成为汉以后历代的一项基本国策。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精通儒经的就可以通过选士而作官取得荣华富贵,从而大大激励起士人的学习积极性,是古代教育昌盛的主要动力。从而使儒学绝对控制了教育事业。,汉代教育制度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的教育体制官学有中央办的和地方办的,中央官学又有最高学府太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还有鸿都门学、宫邸学等专门学校,地方官学都是学习儒经的,此外还有民间办的大量私学,包括高级程度的经师收徒讲学和初级程度的蒙学。封建学制系统已大体形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从汉代起,教育事业就划归到朝廷掌“礼”的部门,于是有“礼教”之称。汉代掌礼的长官是太常,兼管太学的重大事宜。地方学校则由地方当局操办。当时还没有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二、汉代的官学(一)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此后太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昭帝时太学生增至100人,宣帝时达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发展到3000人。东汉质帝时,太学生多达3000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