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7189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燕昭王求士备课讲稿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燕昭王求士,战国策是先秦时期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言论和活动。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23/3/30,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

2、,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2023/3/30,燕昭王求士属于其中的燕策。记述了战国后期燕昭王真心诚意举贤纳士,并依靠贤士复国报仇的故事。,2023/3/30,公元前316年,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当政,他听信一个名叫毛鹿寿的人的花言巧语,效法尧舜禅让的作法,将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并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而由子之重新认命。这一作法引起了燕国旧贵族的强烈不满,新旧贵族为此展开激烈争斗。,2023/3/30,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大乱,临邦齐国乘机发兵进攻,仅用15天就

3、攻占了燕国首都蓟,燕王哙死于战乱,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由齐宣王下令处死。于是,燕国人民就拥立了哙的儿子平,即位登级,这就是燕昭王。,2023/3/30,燕昭王即位后,国恨家仇他都想抱负。然而对手齐国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兵强将勇。与齐国相比,燕国地方小,兵源少,力量薄弱,要报仇雪耻,谈何容易?可燕昭王认为,燕与齐相比,差距虽大,但却可以弥补,关键在于求士。,2023/3/30,所谓“士”,在春秋西周时,本指贵族中低级阶层,他们的地位在士大夫之下,而在庶民之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士”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战国时期,凡有点本领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可以称谓“士”。,2023/

4、3/30,这些士的成分十分复杂,他们中:有的是目光远大、思想敏锐的政治家;有的是善于带兵打仗、攻城夺关的将军;有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有的是摇唇鼓舌、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一些鸡鸣狗盗、身怀一技之道的贫民。,2023/3/30,在当时,这些士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能量却很大。尤其是一些说客,他们善于根据各个国家的切身利害来把握国君的心理,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加上他们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所以,一番话往往就能改变某个国君的主张、左右形势。,2023/3/30,当然这里有夸大之词,但也可见这些人的能量非同小可,不可虚眤。因为士的能量大,因此各国都争先搜罗他们,强大的国家想利用他们扩

5、大疆土,统一天下;弱小的国家想依靠他们维护安全。连一些贵族也想收养他们,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当时求士之风盛行不衰。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2023/3/30,燕昭王要报仇,国力不足,于是他便自然的想到求士,想依靠士的力量,来帮他复国报仇。那他是怎样求士的呢?,2023/3/30,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

6、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2023/3/30,四个“者”字的五字排比句,层层相递,依次排出国君对贤士的四种不同态度,说明效果与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国君对贤者所持的态度决定着国君事业的成败和事业成就的大小。国君的作为成就愈大,对待贤者的态度就愈礼貌、愈恭敬,

7、就愈能得到贤者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取得的成就也就愈大。由此可见,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对国家兴亡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郭隗先生明确告诉燕昭王,要想求得贤士,首先必须要有个谦虚恭敬的态度。,2023/3/30,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2023/3/30,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

8、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2023/3/30,以上五个分句,将国君对待士的不同态度,从而招至不同质量的士前来的五种情况排列出来。依次得见最好、较好、一般、较坏、最坏的国君。五个分句的内容、形式都是对称的,以“则”字为界,则前,写求士态度;则后,写求士结果。五种态度,产生五种不同的结果。这是从归附者的优劣(士的质量)的角度,来写礼贤下士的重要性,也具体说明了为什么要强调燕昭王求士必先态度恭敬的问题。,2023/3/30,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

9、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对前四个“者”字句和后五层排比句的总收结。将求士的态度提高到“服道致士”的高度来看,达到求士的目的。,2023/3/30,郭隗讲的第一段话。燕昭王向他讨教怎样招揽贤士,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着重强调了求贤士必须要有个谦虚恭敬的态度。并且用他所排列的五种情况和古代君王的经验来说明谦虚、恭敬的态度,是能否求得贤士的先决条件。他还指出,燕昭王如果有了这个态度,所谓“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只要有这个态度,

10、就会有天下之士“必趋于燕。”这种说理艺术,我们称为“引而不发”,把箭架在弓弦上,把弓弦拉满,而箭不射出去。郭隗的这段话也如此。,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买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复命。,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1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於隗者乎?岂远千里哉?”,2023/3/30,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马?”这个近侍回答说:买死马尚且用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愿意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到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心想要招纳贤士,就请从任用我郭隗为开端;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2023/3/30,开始讲这话会给昭王以贤者自居之感,有无功受禄、利欲薰心、妄自尊大之嫌。这本

12、是一句十分骄傲的话,由于他先讲了古代君王“以千金求马”的故事,先绕一个大圈子,这就变得谦虚了。他用这个故事生动说明“因死得生”相反相成的哲学道理,启发燕昭王。郭隗讲这则故事,首要目的在于启发引导燕昭王在求士这个问题上,要把目光放远。,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弔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

13、人才争先恐后集聚在燕国。昭王又在国中悼念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快乐安逸轻视战争。于是昭王把乐毅当作大将军,和秦国、楚国以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来攻打齐国。齐国战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燕昭王究竟怎样求士?,要想求得贤士,首先必须要有个谦虚恭敬的态度“礼贤下士”。因为这关系到前来效劳的“士”的质量问题。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这里有个双向选择问题,不仅国君要选择贤士,而贤士也要选择投奔什么样的国君;而贤士选择国君

14、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礼贤下士,恭敬待人。大家熟悉的诸葛亮,所以肯改变初 衷,出山辅佐刘备,原因也就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态度非常谦恭。这不仅是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是我们今人求贤的一个先决条件。,2023/3/30,由于燕昭王能真心诚意地求士招贤,再加上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合等方法策略得当,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果然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争先恐后赶到燕国来。,2023/3/30,给予我们的启迪是什么?,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应当怎样寻求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推进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依然有一

15、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要振兴国家就必须任用贤人,要任用贤人就必须尊重贤人、礼贤下士。,2023/3/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眄视指使 眄:斜视。B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舍弃,扔 掉C燕王吊死问生 吊:安慰,慰问。D燕兵独追北北:溃败的军队。,2023/3/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明白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即位后就礼贤下士,拜郭隗为师并向他请教,以图报齐国 破燕之仇。B.郭隗采用排比与层递的手法劝说燕昭王招致人才并施行王道,使自己的说辞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023/3/3

16、0,C、郭隗讲述涓人为国君百金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并不惜重金示人以诚的道理。D燕昭王吸引了大批人才争先恐后地来到燕国,燕昭王还与百姓同甘共苦,致使国富兵强。燕昭王二十八年时以乐毅为上将军的燕军直打到齐都临淄并最终报仇雪耻。,2023/3/30,C.郭隗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他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D.整篇文章在重点介绍燕昭王谦恭下士、吊死问生、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兵等的同时,作者也以简略的笔墨介绍了燕昭王求士取贤的事情,照顾到了他所以能够

17、复国报仇的其他因素。,2023/3/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燕昭王真心诚意,求取贤士,为国报仇,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B.本文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列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郭隗纵横捭阖的游说才能和燕昭王礼贤下士、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美德跃然纸上。,2023/3/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