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7764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摘 要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商作为供应链制造资源输入的源头,是供应链的基础,决定了供应链是否成功。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建立供应链战略性合作关系的基础。因此供应商选择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论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的相关理论及产生的背景,强调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其次,对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的特征、原则和步骤。最后,通过对D公司的案例分析,了解D公司供应商选择的要求与标准,以及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案例中现有的

2、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用来选择D公司所需要的合格的供应商。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商选择;层次分析法The Research of Supplier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BSTRACT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en commonly implemented in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It has become a new management model. As the source of manufacturing resource, t

3、he performance of supplier influences the whole chain directly. So supplier sel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step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supplier selec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emphasizes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

4、th the supplier of the necessity, Secondly,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on this basis, summarizes the supplier selec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Finally,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we know supplier selection of

5、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electing suppliers of D company ,Through the case of existing supplier evaluation selection method,it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select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e D company needs qualified supplier.Ke

6、y words: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liers evalua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目 录引 言1第1章 导论21.1 研究背景21.2 研究意义31.3 文献综述31.3.1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31.3.2国外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4第2章 供应链管理理论52.1 供应链基本概念52.1.1 供应链的定义52.1.2 供应链的特征52.1.3 供应链的类型62.2 供应链管理概念及内容62.2.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62.2.2 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内容62.2.3 供应链管

7、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72.3 供应商选择理论82.3.1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92.3.2 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的研究93章 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选择113.1供应商选择的标准113.2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步骤123.3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13第4章 案例分析174.1 D公司简介174.2 D公司选择供应商的流程介绍174.3 D公司选择供应商19结论与展望22致 谢23参考文献24附录A引用的外文文献及译文25A.1 引用的外文文献25A.2 译文31附 录B 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35插图清单图2-1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7图2-2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8图3-1 供应商选择步骤图

8、13图3-2 层次分析法一般步骤图14图4-1 招标法流程19表格清单表1-1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获得8方面的效益.2表2-1 传统供应商与现代供应商的差别.8表3-1Yahaya和Kings man的供应商选择标准.11表3-2递阶层次评价指标阵.14表3-3 在准则Bk下建立判断矩阵.15表3-4标度含义.15表3-5评价随机一致性指标值.16表4-1待选供应商情况表.20表4-2待选供应商产品竞争力C1.20表4-3待选供应商内部竞争力 C2.20表4-4 待选供应商外部市场竞争力C3.20表4-5 选择待选供应商的愿望.21表4-6 待选供应商产品竞争力C1.21表4-7 待选供应商选择

9、权重表.21引 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也使得顾客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快。企业的竞争环境逐渐趋向“买方市场”。顾客要求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提出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较好的工具。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大大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时间,从而使企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获得无法衡量的竞争优势。随着竞争的加剧,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已逐步走向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战略合作关系中,买卖双方不再仅仅关注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而是将目光放眼在供应链上,实现多家公司的整体利益。供应商评价选择是供应链构建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

10、个环节,科学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可以帮助公司去除那些薄弱的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运行绩效。公司以往的供应商选择评估多着重于品质、交货期和成本,对于今日讲求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环境而言,明显不全面。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将改善公司以往评价指标的不足,帮助公司选择到优秀的供应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市场反应速度,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全面,并且方便可行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可以使公司不仅能公平公正地进行供应商选择,而且可以对现有的供应商进行更好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前景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好的满足日益多

11、样化和个性化的顾客的需求,企业需要专注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非核心的资源由外部供应商供给。正确的选择供应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需求更好的理解提高运作质量提高货物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实现互相之间的工艺集成、技术和物流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总之,对供应商的合理评价选择,是保障企业货源达到最优目标的根本,是企业的原动力。供应商的合理选择对制造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成功与否

12、。而且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能够使整条链最优。第1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上世纪80年代之前,供应链己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各国学者和企业家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9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另一方面,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而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纵向一体化”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无法做出快速响应。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便由“纵向一体化”模式自然过渡为“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国际上一些大企业如IBM、宝洁、Eric son等,都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

13、期的战略形式联盟。在体制上,这个群体组成了一个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利益联盟体;在运行形式上,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客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即供应链。为了使加盟供应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并使每个企业都具有其相应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的构成及运作研究,由此便形成了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逐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那些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占有独特优势的中小型供应商企业,将成为大型的装配主导型企业追逐的对象。大家普遍认为谁能拥有这些具有独特

14、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建立协同的战略伙伴联盟、实施电子商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1998年3月,美国一家公司通过一项调查得出统计结果,企业实施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后,可获得如下8个方面的效益1,如下表所示:表11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获得8方面的效益指标百分比发货能力提高16%-18%库存量减少25-60%订单履约周期缩短30-50%预测准确性提高25%-80%总体生产率提高10%-16%供应链整体成本降低25-50%补给率提高20%-30%产量提高10%-20%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已

15、兴起一场企业管理革命,敏捷制造和准时制以及动态企业联盟成为企业新的竞争模式和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正是顺应这种企业发展潮流,以系统集成思想为指导,强调“横向一体化”,构建供应链,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先进管理模式。随着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发展,供应商-制造商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多数制造商与其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分离所属关系。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关系较有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暴露出种种缺陷。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断地将许多常规业务外包给供应商,只保留其核心的业务。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如何科学有效的

16、进行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和实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2 研究意义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重中之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作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越来越体现出在效率、经营成本、柔性以及可控性等方面的劣势。虽然国外巨头著名企业已把供应链管理作为其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功。但是在中国,供应链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现代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建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l)提高对供应

17、链管理的认识,特别是提高企业对于建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侧重于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它是SCM的基石和核心,是优化SCM的关键要素。它一方面可以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降低成本,可以减少流通费用。另一方面可以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产生规模效应,有效地提高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竞争力。(3)为企业选择供应商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1.3 文献综述1.3.1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致按两大方向展开:一是以制造商为核心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侧重于建立供应链的支持系统和供应链的建模技术。其中,马士华、林勇、陈志祥等

18、编著的供应链管理一书成为我国最早的关于供应链管理的专著,对供应链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做了详细阐述,为我国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二是以零售业为主,主要对供应链的性能标准体系、优化运作模式、订购方式、供应链的快速响应等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以供应链管理集成化方面为主和以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为主的两个方向。(1)关于供应链管理集成化方面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骆文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详细介绍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表明了良好的物流系统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4;陈志祥等人对供应链设计的方法及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网络图形法,数学模型法、框架法等设计方

19、法5;黄培清研究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的建模原则,提出了供应链建模的三个原则:结构简单、包含不确定性、具有战略眼光6;汪云峰、马士华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了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提出了支持SCM的信息系统框架7。(2)关于管理模式的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供应链管理环节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马士华首先提出了基于供需链管理的企业集成“x”模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概念8;单泊源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进行总结,并提出在我国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应注意的六个问题9;王圣广认为为了规范供应链管理的行为应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协议,并结合多方面知识,将供应链管理工

20、作进行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10。1.3.2国外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国外对供应链的研究最早开始于80年代,主要分成三个方面:(1)从研究的方式角度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例如戴尔、诺基亚、朗讯、IBM等跨国巨型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自己为核心,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体系。(2)对供应链管理内容以及概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策略、供应链的建模技术、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等。(3)从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包括集成供应链、敏捷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总之,国内关于供应链的研究很多很广泛,因为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兴前沿学科,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国外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21、比较重视实际案例的分析,通过实际案例阐述某种观点并提出新概念比较多,而且在概念性的论述上比较全面,可以为本文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第2章 供应链管理理论2.1 供应链基本概念2.1.1 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它源于一种观点,即企业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分析企业的经营结果,不能片面地追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1)Lin.F.R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的,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11。(2)蓝伯雄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

22、12。(3)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到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达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它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13。尽管上面这些定义的具体表述方式不同,但对于供应链的组成元素有着相同的认识,即:供应链包括最初原材料的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元素,它们之间由于供给和需求关系导致资金、信息和物的流动,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链状或网状结构。本文认为: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及目标顾客组成的具有共同目的的集物流、信息流、工作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网链。2.1.

23、2 供应链的特征通过以上定义和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复杂性 供应链是在一定用户需求目标条件下实现企业横向择优与合作所建立起来的连锁关系,链中的节点企业来自不同的区域、行业,他们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情况在链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各企业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供应链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复杂性。(2)动态性任何企业都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的调整企业战略,随着供应链目标、服务方式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化,会不断进行节点企业的变更和重组。(3)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网络结构,增加了协调管

24、理的难度。(4)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和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服务流运作的驱动源。(5)合作性特征供应链的出现,是企业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式,合理调整企业间存在的目标冲入和利益冲突,以供应链目标为共同目标,实现竞争向合作转化的结果,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双赢。2.1.3 供应链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4:(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

25、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比较高。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供应链具有一定的或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但是用户需求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财务/资金运转快等)之间的均衡。(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

26、性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包括把原材料转变成零部件、直至成品以及它们在供应链各个部分之间的运输。而反应性供应链注重市场的调节功能,市场的调节功能的目的是使投入市场的各种产品满足消费者。2.2 供应链管理概念及内容2.2.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同供应链一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可知,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

27、划和管理活动以及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美国斯坦福全球供应链论坛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客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协调与集成”。我国的陈国权教授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15。马士华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系统13。本文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系统进行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将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所有过程进行有

28、效地操作控制,从而把正确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上。2.2.2 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供应链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14:供应(Supply)、生产计划 (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由图2-1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在以上四个领域的基

29、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3)供应链的设计(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6)

30、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和包装)管理。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8)基于工inter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最大的目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供应生产作业物流需求信息共享各种技术支持图2-1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142.2.3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竞争力

31、、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主要致力于建立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良好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它所管理的范围见下图2-2库存采购制造分销零售供应商最终客户图2-2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它有如下特点:1)以客户为中心与质量管理相类似,它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并以此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2)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和承担风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而是通过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

32、、跨职能、跨企业的合作,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追求共同的利益,发展企业之间稳定的、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局面。3)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基础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合作,可以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4)系统化集成化的管理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其客户的需求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快速响应,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信息技术能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间隔,提高企业的信誉和服务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事务处理的有效性和速度。2.3 供应商选择理论供应商选择方面的系统研究始于60年代Dickson G.W.的工作。随着制造模式的变迁和集成化供

33、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为制造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经典问题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问题,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图就是表明传统与现代供应商差别见表1-2:表2-1 传统供应商与现代供应商的差别传统供应商关系现代供应商基础以交易为基础以联盟为基础供应商选择标准强调价格多种评价标准出发点短期长期供应商数量多少选择范围国内国内外信息交流信息专有共享信息质量控制输入检查控制供应商负责决策独立联合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表明,该领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研究。2.3.1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选择评价供应商时究竟要考虑

34、哪些因素,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看法。最早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做出系统性研究的是美国的Dickson,Dickson (1966) 16提出了以质量、交货期和历史绩效为最重要因素的供应商评价23条准则。此后,许多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阐述,并获得了很多的成果,比较有影响的有:Wilson17(1994)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所研究问题的特点,确定由质量、价格、服务、技术能力、财务能力、地理位置、信誉度和“互惠安排”等内容构成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Johnson18采用企业优异评价方法,认为影响供应商的因素很多,在这其中时间(T),质量(Q)、成本(C)和服务(S)是成功的关

35、键因素;湛述勇、陈荣秋19(1998)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几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价格与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钱碧波20(2000)等三人提出了适用于敏捷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它共由10项指标所组成,即时间、质量、成本、服务、机遇实现能力、先进性、创新、后勤、环境、管理与文化。2.3.2 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对供应商的评价及选择研究己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的研究方面经历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的几

36、个阶段。下面列出比较常用几种方法:1)主观判断法。该方法是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并结合人的主观分析判断,对供应商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原材料和零部件使用部门的经验和主观观点,这种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依赖于评价人员的记忆和主观观点,会导致判断的失误偏差。2)公开招标法。当采购数量需求巨大、供应商选择较多,并且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招标方法竞争性强,企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以获得供应条件有利的、便宜并且适用的物资。但招标法手续较繁琐,不能适应紧急订购的需要;订购机动性差,有时订购者对投标者了解不够,双方未能充分协商,造成货

37、不对路或不能按时到货。3)层次分析法。该方法是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Weber等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用于供应商的选择。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部门等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跟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优先程度 )21。该方法可靠性高、误差比较小。3章 供应链管理下中的供应商选择3.1供应商选择的标准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有许多, 首先介绍Yahaya和Kings man22在1999年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一些GFSB经理和主管的调查,得出了下表所示

38、的供应商选择评价的标准。表3-1Yahaya和Kings man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序号评价准则及权重子准则及权重准则权重准则权重1质量0.246顾客拒绝度0.696工厂审计0.3042响应0.031紧急交货0.413货物质量0.5873纪律性0.036诚实0.671程度咨询度0.3294交货0.3365财务状况0.0676管理0.048态度0.795业务技能0.2057技术能力0.084技术问题解决能力0.814产品广度0.1868设施0.152机器设备0.67基础设施0.13工厂布局0.20为了使所选择的标准更全面,进而利用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最终寻找到理想的供应商,本文采用以下观点。1)合

39、适的商品质量采购商品的质量合乎采购单位或企业的要求是首先要考虑的条件。要求过高或过低都是错误的,低质量不行,高质量是一种浪费。2)较低的成本成本不仅仅包括采购价格,而且包括原料或零部件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支出。总成本最低才是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重要因素。3)及时交货供应商能否按约定的交货期限供货,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因此交货时间也是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对交货要求应该是这样:用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送货,要非常准时。4)供应商内部组织是否完善供应商内部组织的管理是否良好关系到日后供应商供货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果供应商组织机构设置混乱会直接导致供应活动不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完成。5

40、)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企业在评价供应商是否符合要求时,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看供应商是否采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该质量管理体系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6)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其交货和履行合约的绩效,如果供应商的财务出现瑕疵,就会影响供货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甚至出现停工的严重危机。7)有效的交流和信息共享选择高效的供应商依靠所有参与者积极的参与,这就要求双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供应商在选择过程中,只有更好地与选择方交流,才能提供更多的战略信息,是评价过程和结果更具可信性和参考价值。 3.2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步骤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企业间

41、进行合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是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条件。我们认为,供应商选择的原则有以下三条: (1)系统全面性原则供应商选择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2)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很多、指标过分细致,会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3)稳定可比性原则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于与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如竞争力指标,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另一方面也可

42、以使标准体系更具有公正性和说服力。(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另外应该确保评价的操作简便,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者更加方便和容易的做出决策。对供应商的选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动态的,都是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一步。具体如下:1)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建立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认企业是否有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关系确定后,在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是否有对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选择。 2)供应商选择要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筛选时,必须制订一个详细可行的筛选流程

43、,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担当,必须建立具体的目标。其中降低成本,保证原材料按时供应是主要目标。供应商选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重组。 3) 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是反映企业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企业应根据集成化、系统化、灵活性强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是不同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是不一样的。4)建立供应商评价小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等与供应商合作关系密切

44、的部门为主。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评价小组的组员必须同时得到本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5)供应商要参与企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就要与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想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应尽及时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 6)评价供应商是否合格。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实地调查,现场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运作,资源配置,企业管理运作等各方面的消息。在收集所需的资料后,利用设计的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如果评价成功,则可以开始实施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适的供应商可选,则必须重新开始评价选择。 7) 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在实施供应商合作关系的前期,双方要有一个沟通磨合的过程,双方要在合作中把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若合作愉快,则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否则,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重新选择。 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步骤也可用如下图3-1表示:分析市场营销环境成立评价小组选出多个备选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小组供应商筛选评价供应商是否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