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基于蚂蚁算法的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基于蚂蚁算法的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蚂蚁算法的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研究 基于蚂蚁算法的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基于蚂蚁算法的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基于蚂蚁算法的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文章把蚂蚁算法引入到物流平面选址问题中,并获得满意解。通过实例证明其比混沌优化算法与Dixon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及模拟褪火算法在平面选址问题中更为
2、精确和有效。关键词 蚂蚁算法平面选址问题混合算法模拟褪火算法一、引言物流选址是生产运作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对于选址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德国经济学家Weber是第一个研究制造活动选址的学。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范围的选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二、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给定平面上的个点:,现要确定一点,使得:(1)最小(2)最小这一类物流平面选址问题是一类较为困难的优化问题。文献3给出了一种把混沌优化算法与Dixon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混沌搜索得到新的迭代点以克服在局部极小点的搜索。同时在用Dixon法搜索时,一旦在目标函数值改进不大时,
3、则用混沌变换产生新的迭代点。但该算法不够精确。为此,本文提出利用蚂蚁算法来解决这类物流平面选址问题。三、蚂蚁算法原理蚂蚁算法(ant algorithm)是一种源于生物界的新的仿生类算法,据昆虫学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蚂蚁有能力在没有任何可见提示下找出从其窝巢至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并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适应性地搜索新的路径,产生新的选择.蚂蚁在寻找食物源时,能在其走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蚂蚁特有的分泌物信息激素(pheromone),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其他蚂蚁能够察觉到并由此影响它们以后的行为.当一些路径上通过的蚂蚁越来越多时,其留下的信息激素轨迹(trail)也越来越多,以致信息素强度增大(当然,随
4、时间的推移信息素会逐渐减弱),后来蚂蚁选择该路径的概率也越高,从而更增加了该路径的信息素强度,这种选择过程被称之为蚂蚁的自催化行为(autocatalytic behavior)。四、算法设计及算例我们假设有只蚂蚁,对于任意一只蚂蚁,定义其评价函数值为相应的目标函数值(或),其中是第只蚂蚁的当前位置。记转移概率其中是蚂蚁邻域内的信息素强度,为体现相对重要性的非负参数。优化过程可借助个蚂蚁从其初始状态开始的不断移动来进行:当时,蚂蚁按照概率从其邻域移至蚂蚁的邻域;否则,蚂蚁作邻域搜索,搜索半径为r。即每个蚂蚁在运动过程中,转移到其他蚂蚁处,或者进行其邻域搜索。不难看出,只要蚂蚁个数足够的多,这种
5、搜索方法可渐进收敛到问题的全局最优解。通过不断地重复上述过程,使算法能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或较好解。解物流平面选址问题的蚂蚁算法流程可简述为Begin;(为迭代步数或搜索次数)初始化;Repeat将各蚂蚁置于定义域的等分点处;按转概率转移各蚂蚁;更新信息素轨迹;纪录当前的最佳蚂蚁位置;Until大于预定的迭代次数;End.笔者用蚂蚁算法计算了文献3中的例子例:给定平面上3个点,则文献3中的结果与蚂蚁算法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计算结果表明,蚂蚁算法得到的结果优于文献3中的混合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得到的结果。五、结束语自从蚂蚁算法在著名的旅行商问题(TSP) 和二次分配问题(QAP) 上取得成效以来,已
6、陆续渗透到其它问题领域中,如:车辆调度问题、机器人、电子通信网络问题等等。这种来自自然界的随机搜索寻优方法目前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它的正反馈性和协同性使之可用于分布式系统,其隐含的并行性更是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其求解的问题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如一些约束型问题和多目标问题等。自1998年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一届蚂蚁优化国际研讨会以来,该主题已常常被列入一些国际性学术会议(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题研讨中,并由此使得这种带有构造性特征的搜索方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应用。参考文献:1马良:来自昆虫世界的寻优策略蚂蚁算法J.自然杂志, 1999,21(3):161-1632陈荣秋马市华:生
7、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蒋良奎:平面选址问题的一种混合算法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9,20(4): 98-1024 Kirkpatric S, et al. Optimization by Simulated AnnealingJ. Science, 1983, 220 (4598): 671-6795路青汤齐:基于神经网络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 商场现代化J2006,(484):148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
8、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
9、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
10、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