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554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院校开展青少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2014届本科毕业生)题目: 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周末向中小学生开放为案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10033019 学院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教育学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五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

2、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沈阳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 日 期: 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张媛媛专业教育学学 号10033019论文题目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指导教师王雷完成时间: 2013年6月5日至2014年5月7 日 论文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本文以辽宁省

3、高等院校周末面向中小学开放这一方案为基础,旨在研究我国依托高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研究总结出现实意义。在研究中以现实为依据,立足现状,认真调研数据,仔细全面,力求具有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资料查阅、选题 ( 6月5日至 6月10日 ) 调研、翻译外文资料 ( 6月11日至6月18日 ) 撰写开题报告(写作提纲) ( 6月18日至6月20日 ) 实验研究及论文初稿 ( 6月25日至3月5日 ) 论文修改稿 ( 3月10日至4月30日 ) 论文定稿 ( 5月3日至 5月7日 )主要参考文献及参考资料指导教师推荐:1王雷.大学社会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4、2013.2王雷.社会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学生自选:1刘兰香,赵耀.关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南方文物,2007(1).2龚超.香港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探源及启示J.青年探索,2010(4).3徐衍琛.近代中国大学走向社会教育原因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3(8).指导教师 教学院长(主任) 注:本任务书一式三份,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各学院须将任务书、评审书与学生毕业论文统一装订后留存。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 班级:教育一班论文作者张媛媛学号10033019指导教师姓名 王雷指导教师职称教授论文题目高等院校开展青少

5、年社会教育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个案论文摘要:青少年社会教育是社会发展始终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为此,辽宁省实施了高等院校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方案。该方案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目的,积极推动了我省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该方案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这项方案仍存在一些问题,节假日中小学生仍存在部分补课现象,部分大学对外开放后仍是参观的中小学生较少,大学教育资源仍旧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本文将着力分析这一方案的优劣,以及在当代社会教育背景下实行该举措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并联系

6、实际,指出它的意义以及对辽宁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影响。指导教师评语(含观点、内容、文字表达方面的评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审意见:答辩委员会评定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成绩:备注:注:本评审书一式三份,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各学院须将任务书、评审书与学生毕业论文统一装订后留存。摘 要 青少年社会教育是社会发展始终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为此,辽宁省实施了高等院校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方案,这是促进教育资源利用和青少年社会教育课题首次结合的结晶。该方案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目的,积极推动了我省社会教育

7、事业的发展。目前,高等院校在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这项方案在教育界以及社会上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较大反响,节假日中小学生仍存在部分补课现象,青少年受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仍然较为严重,同时,部分大学对外开放后仍是参观的中小学生较少,大学教育资源仍旧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本文主要通过对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高等院校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阐述这一方案的主要举措的优劣,以及在当代社会教育背景下实行该举措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并联系实际的实施情况对此方案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它的实际意义以及对辽宁省

8、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青少年社会教育;意义AbstractThe social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is alway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topics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So, the pro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en their gates to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implemented in Liaoning Provinc

9、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combin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 the adolescents soci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shar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addition, it propels the social education forward in ou

10、r province. At the presen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opened their gates at weekends for some time, In a certain extent, it promoted the youth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However,generally speaking,the repercussions of socie

11、ty and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re not as large as expected.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ill need to go to classes for extra-study during weekends and holidays and it is serous that the teenagers may be under the bad social culture. Whats more worth mentioning, the number of primary and

1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go to the universities is still little. As a result, the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resource is not utilized sufficient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project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enager so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13、 the use of high schools educational resource. Also this paper points out its meaning and the influence for the teenager social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by analyzing this project with the implements in reality.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resource; teenager social educatio

14、n; meaning 目 录一、引言1二、文献综述1(一)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11.高等院校12.社会教育13.青少年社会教育1(二)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依据21.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历史渊源22.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依据33.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规依据3三、研究方法4(一)被试4(二)测量工具5(三)施测程序5(四)结果分析5四、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6(一)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促进自身和社会教育发展6(二)促进青少年发展,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并指导家庭教育6五、对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及方式分析7(一)当代青少年社会

15、教育现状7(二)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教育的现状7(三)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81.学校式推动方式82.社会式推动方式83.专题式推动方式8六、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8(一)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德育8(二)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智育9(三)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美育9(四)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体育9(五)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生活教育10七、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10(一)没有政策保障和教育管理机构的推动10(二)高等院校开放教育宣传不够,开放活动内容、形式单一10(三)中小学校主动参与问题严重11八、推动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11参考

16、文献13致谢14附录1: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的问卷调查15一、引言青少年社会教育,对于整个时代和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于我国而言,促进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积极发展,是一项有利于改变青少年不良风气、推动学习型社会转变的有效举措。综观我国当今的教育发展形势,青少年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这重视的背后我们不能否定,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还未呈现系统化的成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青少年依托大学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的形式也仅仅限于雏形。理论上来讲,我省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能够有效地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增加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文化底

17、蕴,累积历史文化经验,激发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大学服务于社会这一功能的发挥。那么实际上这一政策的实施又对社会教育的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将立足于我省沈阳市高等院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这一个案,以点观面,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本研究的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将有助于青少年社会教育和大学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针对当前这一政策的实施分析利弊,能够为以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能够为我省乃至我国社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二、文献综述 (一)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 1.高等院校本文所陈述的高等院校主要指公立高等学校。它主要是指由政府投资举

18、办并实施管理的主要从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这个概念有两个含义:(1)它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举办。(2)它主要从事高等学历教育,不包括从事非学历教育的干部培训学校和党校。 陈鹏.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关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由社会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王雷.社会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41. 3.青少年社会教育青少年社会教育主要是指:针对 6到28 岁的青少年群体,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外,通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青少年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马云鹏,

19、王雷.对我国青少年研究现状的审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0(6):7.青少年社会教育具有四个主要特点,即实践性、社会性、公益性和非正规性。从现实形态来看,依据教育主体的不同,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主要包括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传媒教育三大类。机构教育,即由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即以社区为场域和平台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传媒教育即由大众传播媒体开展的潜移默化且影响深远的社会教育。 张荣,汪华锋.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对策性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9):8. (二)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依据 1.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历史

20、渊源 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社会教育的提法,但类似于社会教育的教育形式却大量存在。 王雷.大学社会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孔子他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言传身教,周游列国,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就是有教无类,面向大众化的全民教育思想。在各朝各代,学校具有社会教化的职责,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民风民俗,是社会教育的中心,同时也起到了维护皇权的作用。不得不提的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书院,他是由私人或者官府设立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其主要的教学形式是讲会。招收对象以青少年为主。书院的各种教育活动均有相似于启蒙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当时许多书

21、院的书生都关心时政,经常参与社会教育活动,著名的东林书院就曾有倡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教育的原始呼唤。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上,社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不可忽略的,依托大学来开展社会教育更是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提倡实施“大学扩展教育”。他认为“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很各式各样的,他说:“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很多机关”。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51.蔡元培在设立大学区制的思想中还提出了“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观点,他提倡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应该设立大学,在大学里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类知识和技能。而

22、每个地域内的中小学教育以及校外的一些社会教育(演讲团、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音乐等)都可以由大学代为开办。他还曾说:“就教育而言,如党义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检查私塾,改良风俗等事宜,虽非学校教育所包含,而未尝不可利用学校出发点。学校的建筑、设备、人才都可利用”。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47、358.从此,由大学来开展社会教育的做法逐步地发展起来。在我国现代,关注青少年社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和任务。自 2003年发起的“青少年宫改革与发展”“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娱乐与青少年成长”等议题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讨论,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前沿和

23、国际化的社会教育学术与实践交流平台,形成政府、学术界与社会就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和沟通的机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日益关注。 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EB/OL.http:/ 12- 14/2117136651.html,2006-12-14. 2.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依据好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同样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教育亦需要充分的理论支持。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曾经出现一种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补充教育理论。 王雷.大学社会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1.到现代,补充教育得到了新的补充和发展。该理论提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应该丰富自己的教育形式、教育对象以及教

24、学体制。旨在通过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来弥补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时,“扩充教育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张大学应该打破“围墙”,实行“开门办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之中,应加强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和接触,满足社会各阶级的需求,更加主动地服务于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终身教育理论”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及社会的关注。人们求学的愿望都十分强烈,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社会化,大学理应通过各种形式来开展各种社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同样的也产生“全民教育理论”。它提倡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为此,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各种教育机构都应该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所以,大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场所,它的

25、责任更是责无旁贷。2012年5月24日,为了深入确切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的通知(辽委办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传播优秀文化的新职能,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经审议,决定将省内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部分设施在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以此规范中小学办学。此方案得到了各所高校的积极响应,最后敲定了首批开放的20所高校。其中包括沈阳7所高校、大连7所高校,抚顺、鞍山、本溪、锦州、丹东、阜新各1所高校。沈阳市首批周末向中小学生开放部分设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名单包括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和辽

26、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大学图书馆和自然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普基地和航空模型基地;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和兵器博物馆;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体育馆和大球馆;沈阳工业大学的图书馆。 这些都为培养创新型的社会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和环境。与此同时,这些理论都为了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能否认,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依托大学来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关键。 3.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规依据 现代社会各项事业或决策的正常进行和顺利发展都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如果将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作为一项理念,也同样需要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持。下面笔

27、者将从现有的教育法案及纲要中来简单分析一下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规依据:一是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6.第四十六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由宪法可以看出国家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对青少年开展社会教育。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十五条规定:“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十

28、六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团体、社会文化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社会教育是与学校相结合的一个形式,学校要开展社会教育来为社会服务。而以大学为主题的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

29、改革和发展”。第三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从高等教育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大学不可推卸的使命之一,所以,高等院校更加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 三、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参观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青少年为研究被试,共发放问卷100份。经过筛选后剔除无效的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达到98%。本次调查通过不同年龄群、参观形式、参观场所以及参观后的感悟四个大方向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其中基本信息包含被试的姓名、年级、学校等,详见表1表1被试人口分布情况 N Percent 年级 小学生 58 59.

30、2%初中生 33 33.7% 高中生 7 71.4%性别 女 54 59.2% 男 45 40.8%参观形式 自己前往 23 23.5% 家人陪同 48 49.0% 学校组织 27 27.6%参观效果 很好,值得一看 43 43.9% 一般,没有太大感触 38 38.8% 不好,影响学习 18 18.4% (二)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访谈法中主要从家长、学校及学生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参观的目的和对学生本身的影响进行。而在问卷调查法中主要以参观的中小学生为对象,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程度的同时简明扼要,符合本次研究的目的。 (三)施测程序问卷采取不记名形

31、式统计,由主试严格按照施测程序进行施测,问卷由主试统一发放,统一收回。 (四)结果分析通过对访谈法中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中的数据分析,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前来参观的青少年人群与年级、参观形式有很大的联系。年级与参观的人群呈现负相关的现状,笔者猜测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年级越高学习压力越大自由时间越少。同时,在分析数据时显示,青少年参观时比较偏向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具有艺术性、文化性的场所,对图书馆、运动场等地表示极少的兴趣。对于参观效果而言,年级越高对其参观的感受越少,相反,低年级的青少年则是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表示其受益匪浅,并愿意参观多个高校的不同场所。还有值得思考的是,自辽宁省博物馆

32、开馆以来,沈阳市中小学以学校组织的形式来访的仅近百个,与沈阳市的中小学总数相比可以说是是凤毛麟角。四、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一)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促进自身和社会教育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高等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以财政拨款投入为主,所以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以及资产利用率低等现象,已经越来越不符合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使其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已经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同时在我国中小学校资源建设中,校园环境有待建设,教学设备落后,资源还是相对较为匮乏。高等院校开展

33、周末向青少年开放的活动,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见闻及知识。也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提高办学效率,高等院校在服务青少年时,扩大了教育对象,也为自身的发展开带来了新的思考,丰富了自身的施教领域,为院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培养和锻炼了人才。同时,面对一些教育资源也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密切了和社会的联系,改良了社会教育风气,促进了教育资源间的共享利用,更加规范化、有效化的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促进青少年发展,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并指导家庭教育当代学校教育的畸形发展,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大部分家长基本不明白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

34、家庭教育,致使孩子过上了家庭学校补习班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此次活动的开展,利用节假日,青少年到高等院校的规定场所进行参观,一定程度上指导了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缓解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了课业负担,它也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超越,为学校德育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促进了青少年心理及身体上的平衡式发展。博物馆的教育与学校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最大的区别是博物馆教育对观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博物馆环境,即建筑环境、参观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非直接的说教方式来感染、熏陶、激励、启迪青少年,继而引发青少年的情感、兴趣,从而改变和影响观众的认知结构和意识形态,提高青少年的新

35、智能力。 韩兵,洪港.开发与利用博物馆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资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109.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为例,它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受和环境建筑的感染熏陶,以一种特有的艺术形态向青少年展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之处,激发了青少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起到增强青少年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以及传承优秀精神品质的作用。 五、对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及方式分析 (一)当代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近几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相关组织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社会教育相比较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有着其自

36、身的脆弱性,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家庭,一种来自学校,另一种便是来自社会。而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大相径庭。”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社会转型期,同他国相比有着自身的矛盾性和普遍性,就青少年所处的教育环境而言,它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受到外国文化不同形式的冲击,社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文化多元化发展都没有达到充分合理的关注及取舍,部分家长和学校甚至采取简单杜绝和排斥的手段,强制干预青少年与外界文化的接触。与此同时,社会教育途径单一,政府等相关部门投入有限,这些都更加激发了促使青少年关注这些

37、良莠不齐的文化的好奇心理,从而导致结果更加不可控制,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二是就当代传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而言,青少年发展出现严重的重智能轻德育、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现象。从2006年10月开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韩国青少年研究所和日本青少年开发院三家研究机构联合共同实施了关于三国首都小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研究。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三国首都小学生生活习惯研究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生中,约有七成学生放学后和休息日的活动以学习为主,可以任由小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明显少于首尔与东京的小学生;而能够在暑假自主参加夏令营等课外活动的比例更是少于两成。所以,青少年在时间和精力

38、上而言,已经没有机会接触到精彩有意义的社会教育了。(二)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在社会教育的发展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以剑桥大学的神学院为首就曾发起过大学推广的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在它的影响下,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高校也逐渐加入了宣传的行列。美国政府也曾于1862年颁布了莫里尔法案,该法案主要是通过把土地捐赠给大学的方式,来鼓励大学积极开办社会教育事业,由于受到这一法案的影响,各个大学新生了许多的赠地学院。这些学院都普遍的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并且为了推广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均设立了推广部门。在20世纪

39、初期,中国大学模式在不断的探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转换之后,慢慢地确立成美国模式。 徐衍琛.近代中国大学走向社会教育原因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3(8):3.由此可见美国高校推行社会教育的做法对中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从社会教育学的角度看,西方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所关注的重点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强调的是社会对所有青少年自上而下的养护的“社会照顾”思想,再之主要是强调对失教失养“青少年帮助”的教育性思想,最后强调的是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的思想。 龚超.香港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探源及启示J.青年探索,2010(4):35.在我国,大学介入社会教育事业是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为我国社会教

40、育的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对改变社会风气和提高国民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正确有利的指导和方向。同样不得不承认,国内在对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教育事业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还没有系统化成熟化的理论支持,对于高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的目的、原则、方法、途径等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这一领域的探索。 (三)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 1.学校式推动方式一方面高等院校通过场地、讲解人员等资源的提供来支持,另一方面中小学积极配合该方案,在节假日以学校等组织形式集体到各地点进行参观学习。2.社会式推动方式以政府为向导,各院校单位给予积极配合,

41、使得该方案予以落实执行。3.专题式推动方式拟定专项方案,积极关注青少年的社会教育问题。 六、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德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有义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青少年处于身体成长心理发展,渴求外界新鲜事物的特殊时期。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弱的辨析能力和抵制能力。在现有的德育教材内容中,一般都是形式缺乏创新,所举的英雄楷模和事件陈旧而缺乏说服力,枯燥无味,离青少年的生活太远,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需求。而通过开展高等院校周末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活动,让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沟通中,在各种文化设施场馆中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学习。所

42、以,通过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德育教育是一项新颖而有效地措施。 (二)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智育人的智力水平,对个人乃至社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许多国家,把开发青少年智力作为国策,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与智力水平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国也应重视对青少年的社会智育教育。利用大学内的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开放,更是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是对博物馆生命线的的延长。但是,在目前, 我国的博物馆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却不太尽人意, 所谓的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有名无实。刘兰香,赵耀.关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南方文物,2007(1):105.在我省这一政策实施后,以沈阳师范大学内的

43、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为例,它对青少年的社会智育创造了教育独特优势。在博物馆中陈列着各式古生物展品,青少年通过参观展品,通过视觉感官的接触以及环境建筑的感染熏陶,而非电视报纸、图书馆这一类教育资源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影响甚至改变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和意识形态,从而激发并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博物馆中对历史不是通过书本和想象去认知的,而是通过亲身经历接触,拉近青少年与历史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激发想象,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三)高等院校开展青少年社会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化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是对青少年现代化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它是从审美的角度,通过引导青少年对现实进行审美观察,在审美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净化青少年的灵魂,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发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