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049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发展心理学,任课教师:郭振娟,2,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3,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一)心理学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心理科学具有特殊性心理现象分类图,5,心理现象分类图,6,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7,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

2、)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主要是思维的年龄特征。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主要是人格的年龄特征。,8,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研究范畴: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9,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发展种系心理进化过程人类心理进化过程,10,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二)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是在

3、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的过程。,11,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三)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复演说 20世纪初霍尔(G.S.Hall)提出应该把个体心理发展看做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族进化历史的理论。他提出“儿童乃成人之父”的说法。复演说看到了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的联系,错误在于把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完全等同。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12,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遗传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提供了现实性。2、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外因

4、通过内因起作用。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3,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婴儿:02或3岁;幼儿:2或37岁;儿童:712岁;少年:1215岁;青年早期:1518岁;青年中期:1825岁;青年晚期:2535岁;中年:3560岁;老年:60岁以上,14,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15,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6,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达尔文根据

5、观察自己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传记法研究。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于1882年出版的名著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7,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1、准备时期(19世纪后期之前)2、形成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3、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4、演变和增进时期(二战以后):包括理论观点的演变和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18,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

6、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19,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斯坦利霍尔 Granville Stanley Hall 1844.02.011924.04.2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确定了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20,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

7、展率先作了研究。荣格最早对成年心理发展进行研究。埃里克森将弗洛伊德的年龄阶段划分扩充到老年期。,21,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章名代替了“儿童心理学”。,22,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先天与后天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毕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国化需要突破,23,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

8、的进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理论的进展,24,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从胎儿到衰老、死亡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侧重发展心理学应用研究,25,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一)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方法论基础(二)发展心理学的生态化取向(三)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研究)(四)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五)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26,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一)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方法论基础按照事

9、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二)发展心理学的生态化取向生态化观点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条件下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三)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研究)发展心理学越来越重视纵向研究,但为了克服时间太长这一缺点,开始重视聚合交叉研究,即把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7,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四)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领域内和领域外学科相协作。(五)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体现在: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大量使用多变量设计;采用聚合交叉设计;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录

10、音、录像、摄像(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模型;模糊数学和拓扑原理的运用。,28,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理论的进展,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观点:卡洛尔提出智力的三层级理论:最高水平层由一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间水平层由七种因素构成;最低水平层特殊因素构成。提出五种新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梅耶尔和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29,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30,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

11、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1,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一)概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积累而成。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弗洛伊德曾无不自豪地以人的地位下跌为线索,把他的心理学视为哥白尼天体运动论和达尔文进化论之后对人的自尊心的第三次重大打击。,32,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二)精神活动构成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是人们经验

12、的大储存库,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研究方法:“自由联想”、释梦、分析人的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一位校稿员把某篇文章的结尾敬语“Heil Hitler”(向希特勒致敬)排印成“Heilt Hitler”(给希特勒治病),因而被逮捕。纳粹虽然早已焚烧弗洛伊德的作品,却了解他的理论。这个笔误分明展示了校稿员对希特勒的不满,希望上帝能够医好他的疯狂。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33,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三)人格理论,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现实原则,本我被比作一团混沌、一口充满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弗洛伊德提出:“本我不知道价值判断: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邪恶的,也不知

13、道什么是道德”。快乐原则,超我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代表道德的限制。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请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个性中所具有的兽性、人性和神性。,34,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四)心理防御机制,35,36,37,38,39,40,41,42,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五)性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性感区)的变化,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1、口唇期(01岁)嘴和唇2、肛门期(13岁)肛门3、前生殖器期(35岁)性器官4、潜伏期(512岁)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5、生殖欲期(1220岁)生殖器,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看

14、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是性欲、性本能冲动。,43,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一)简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1902-)出生于德国,后加入美国公民。师承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曾任匹茨堡大学医学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44,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二)埃里克森理论观点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发展任务。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包括了积极与

15、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45,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婴儿期0-2岁:信任感不信任感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46,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2、儿童

16、早期2-4岁:自主感羞怯感第一个反抗期出现,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父母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排泄、吃饭等;儿童开始了自主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动作技能,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47,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学前期4-7岁:主动感内疚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

17、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48,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4、学龄期7-12岁:勤奋感自卑感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49,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5、青年期12-18岁:同一感自我混乱青少年

18、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50,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51,二、埃里克

19、森的心理发展观,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停滞感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52,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8、成年晚期50岁以上:完美感失望感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当老人

20、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53,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斯金纳的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54,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华生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55,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环境决定论(二

21、)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三)研究儿童情绪的发展,56,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我可以担保,随便拿出一个来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可以他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乞丐或窃贼。,57,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由巴甫洛夫提出,即

22、一些信号总是和某种刺激同时出现,以后当这个信号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相应的反应。,58,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研究儿童情绪的发展华生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而且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艾伯特恐怖实验,59,二、斯金纳的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斯金纳,60,二、斯金纳的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注意到行为会受到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的影响,即行为发生后会产生某种效果,而这种效果会影响到这一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类型的学习就称为操作条件反射。,迷笼,61,二、斯金纳的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儿童行为

23、的实际控制育婴箱:是一个巨大、能够调节空气、无菌的、隔音的空中摇篮。难以推广。行为矫正: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矫正不良行为。成人不去注意、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学生主动参与。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62,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班杜拉简介(二)观察学习理论(三)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63,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班杜拉简介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64,(二

24、)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榜样的示范的作用可以造成观察学习者的行动抑制、去抑制和情绪激活作用。观察学习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但是,如果儿童对观察的后果产生不当的抑制,就容易产生过度恐惧和焦虑,这种恐惧和焦虑会固着在儿时的心理阶段,产生防御性反应。,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65,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班杜拉认为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多是模仿获得的。3、自我强化:班杜拉认为自我强化是社会学习的结果。自我强化物是社会学习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

25、如分享、帮助、合作和利他主义等。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靠训练没什么效果,只有正确行为模式的影响才更有用。,66,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他和鲁利亚、列昂节夫形成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维果茨基是创始人。,67,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发展的实质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四、内化学说,68,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因此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69,二、发展的实质,心

26、理的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转化的标志: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70,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老师要搭建支架。学习的最佳期限。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展为前提,不能脱离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71,四、内化学说,维果茨基提出了内化学说。他提出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部财富。内化学说的基础

27、是工具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工具就是各种符号。,72,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73,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皮亚杰的发展观二、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三、影响发展的因素四、心理发展阶段,74,一、皮亚杰的发展观,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外因的

28、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75,皮亚杰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动作,还是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实现的: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量变)。如概括、再认。顺应:改变主体认知方式以适应客观变化(质变)。如:午门-牛门;on-no;皮蛋-破蛋,二、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76,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机体的生长及神经系统的成熟。平衡:即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顺应)。如水果。物理因素: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以及人与人

29、之间的相互作用。,三、影响发展的因素,77,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他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各个阶段的顺序不能改变: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心理发展阶段,78,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的萌芽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儿童在这个时期还没有达到运演的水平,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型的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30、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四、心理发展阶段,79,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形象思维儿童在两岁时,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因而也没有守恒性。,四、心理发展阶段,80,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初步逻辑思维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

31、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演性质。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大些。,四、心理发展阶段,81,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抽象逻辑思维儿童在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四、心理发展阶段,82,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1908一1991年),教育、心理学家。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83,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