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712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7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课件.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美术教学实例评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段 超,2016.12,一、怎样追求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益”,二、如何评析教学案例,“效益”是教学过程切实有效的发挥美育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而且有益的影响。,何为效益,有效,一、怎样追求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高水平的获得提高是有效的具体表现。,有益,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热爱学习和轻松的学习,如果学生学习的很辛苦或不喜欢学习,即使获得了进步和发展那么也是低效的表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效益”,高效教学,何为效益,一、怎样追求美术课

2、堂教学的“效益”,教师驱动,教师,学生,主导,主体,二、如何评析教学案例,怎样评析,围绕高效教学来评析教学案例,一、评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教态、学科专业知识、板书、教案。,二、评 教 学 目 标:否体现三维目标、是否围绕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三、评 教 学 内 容:概念、原理,方法、观点、结论的讲授及运用是否准确,条理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四、评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课堂结构中各环节是否完整、合理;课堂教学 组织是否严密、紧凑。,五、评教法及手段:教法是否得法,符合认知规律;是否灵活且有实效;是 否注重学法指导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六、评 教 学 效 果:教师是否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了教学

3、任务和目标:学 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二、如何评析教学案例,怎样评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学创新,教学思想,评判不是目的,挖掘亮点,找出值得研习的问题才是目的。,案例一,案例评析,川剧皮金滚灯,案例评析,成都群星美术学校-画川剧滚灯,案例一,滚灯局部,案例评析,1.首先进行选题,老师在每个班进行宣传,统计孩子们想要表现的绘画主题-川剧。从众多的川剧种类中选出滚灯,请学生欣赏皮金滚灯的视频。,2.演员的精湛演技和幽默的剧情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掀起一阵川剧“滚灯”风。孩子们不仅画“滚灯”,还演“滚灯”、写“滚灯”。然后开展“滚灯”作业展,最终选出5位优秀学生,完成

4、了组画滚灯。,案例评析,教师指导学生画滚灯,案例一,案例评析,教师指导学生画滚灯,教师指导学生修改组画滚灯,3.最终滚灯获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并代表四川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案例一,案例评析,滚灯学生作品展,案例一,案例评析,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法)卢梭,主动并且准确的找到学生兴趣点,增强兴趣,教学过程,转化为创作欲望,创作辅导,作品展示与评选,进一步完善作品,形成完整的教学联动过程,兴趣影响成果,案例一,案例评析,姚明与鞋子,兴趣驱动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创设决定了教学的成败。人的成

5、功往往都是因明确的努力动机。,案例一,案例评析,教学方法,触发式教学法:用兴趣趣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主动高效的完成学习过程。,要点:找到兴趣点,形成乐趣,化乐趣为动力。,实践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要点:练习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正确的指导与启发。,情境创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要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真实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设情境。,案例一,案例评析,1、实现了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的教学结果。,教学结果,2、实现了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

6、、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全面落实教育目标。,3、收获具体的成绩和效果,学生获得鼓舞并建立自信。,专家评审和指导,案例一,4、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词:触发,案例评析,中国画欣赏与练习-向传统与大师学习,案例二,案例评析,渔翁任伯年,垂钓的乐趣 欣赏任伯年渔翁,观察画中渔翁的穿着和悠闲情境。由渔翁垂钓情境引发联想:假设你是渔夫,想想怎样能让垂钓更加惬意快乐?我们想象渔翁厌倦了垂钓的生活决定从画中走出来,到小朋友们的画中去寻求新的乐趣。讨论:我们可以给渔翁换个什么样的奇异地点呢?(教师提示:如果渔翁吃了爱丽丝的缩小药丸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讨论结果:A.变成小渔夫,去钓养在西瓜里的小小鱼。B

7、.我要变小到能躲到杯子里钓鱼。C.我想坐在花瓶上的花里,在杯子形的鱼池里钓鱼。D.坐在水龙头上,在洗脸盆里钓鱼应该更有趣。,案例二,案例评析,引导学生把想法画出来。学习作画步骤:(1)用线条画出渔翁钓鱼的动作。可以用密集的线条组织渔翁的帽子、蓑衣、头发的纹理。(2)为渔翁配上有趣的垂钓地点。(3)用墨色画出浓淡变化。(4)用水彩画背景,注意水分的淋漓和线条的流畅。,案例二,学生作品,案例评析,案例二,学生作品,案例评析,案例二,学生作品,案例评析,案例二,从中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挖掘引发想象的空间。不拘泥于经典,在认知迁移中建构知识和能力。从画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观察人物衣着等造型特

8、点。开启孩子的“内视觉空间”。教师做到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人文精神从小抓起,促进学生关注文化生活。,案例评析,案例二,融合传统与现代 中国画学习不一定只能在临摹中学习,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实验。掌握传统水墨画的基本内容和技法,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游戏和实验中自主的探究传统之美。,京剧人物水墨画教学-向传统与大师学习,水墨京剧人物画林风眠,案例评析,案例二,教学过程1.认识京剧:观看学校京剧社团表演视频,学生介绍京剧文化,请学生收集素材。观察人物的扮相、服饰等细节。2.初试水墨:用水墨快速画出印象中的京剧人物。感受笔法、墨色、线条的变化,体验笔、墨、纸之间的关系

9、。3.佳作欣赏:欣赏林风眠、关良、董辰生笔下的京剧人物,学生评述画家作品。分组完成扮演京剧人物游戏。4.创作铺垫:研究自己准备的素材,分组讨论构图、人物角色、题材。用硬笔创作初稿。5.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方法和步骤,学生讨论教师作品。6.创作实践: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提示学生敢于下笔,勇于想象。淡化范本,给予孩子创造空间和抒发情感的机会。7.评价作品:不以成人化的标准定作品优劣,根据学生特点加以引导和提出完善意见.,案例评析,案例二,1.正确使用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学生在创作,学生作品,教师指导学生创作,案例评析,案例二,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正确运用教学

10、原则,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帮助儿童在美术行为和作品创作方面发展的更好。,儿童作品,成人作品,案例评析,2.教学过程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认识京剧-初试水墨-佳作欣赏-创作铺垫-示范讲解-创作实践-评价作品,案例二,案例评析,案例二,学生作品,案例评析,案例二,3.教学起点的发掘 任何一节课都需要一个起点,它有时是一节课的基石、有时是起跑线、有时是一扇门,这个起点决定了迁移的效果。选择一颗什么样的石头来做基础、设置一条怎样的起跑线、如何推开一扇艺术之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教学问题。通过创新性的起始点设置使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实现对孩子个性发展的良好引导。,学生

11、作品,案例评析,案例二,关键词:迁移,扩展孩子的内视觉空间,知识迁移,绘画,文化迁移,能力迁移,创新能力,案例评析,案例三,抽象绘画创作知识决定能力,学生作品,课堂创作,学生作品,案例评析,抽象绘画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形成的内生性的绘画。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点、线、面、色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关系,有类似于音乐之处。,蒙德里安作品,康定斯基作品,案例三,案例评析,引导学生把握抽象表现语言的特征:1.时空的解构与重组;2.变换材质;3.比例逆反;4.自由悬浮;5.模糊

12、印象。,案例三,案例评析,符合儿童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儿童绘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涂鸦期、图式期、写实期。没有易懂的描绘,但却包含广阔的创造空间。,案例三,学生作品,案例评析,打破艺术原来强调主题写实再现的局限,把艺术基本要素,进行抽象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式。,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一次个人画展中,为了解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他便以观者的身份夹杂在参观者中间。很多人看过他的作品后都摇摇头走开了,波洛克很是无奈。忽然有一个小孩指着画中的某一部位大声喊道:“看呀,那个地方多像一只小鸟啊!”波洛克一惊,顺着那个小孩指的方向一看,果然那块儿色彩像一只小鸟。波洛克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画

13、笔和颜料迅速地在那里画了几笔,然后问道:“现在还像小鸟吗?”那个小孩摇了摇头。于是波洛克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案例三,案例评析,难点1:学生和初学抽象美术的人会对抽象艺术产生误解,认为它是随意地胡来。而实际上抽象是在讲述不可言喻的事物,读懂不可理解的东西。,难点2:使学生接受抽象艺术,赋予抽象现实意义。如抽象画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装饰、情感表达等。,学生作品,案例三,案例评析,师大附中学生在课堂上创作抽象作品,案例三,案例评析,师大附中学生抽象画作品,案例三,案例评析,抽象绘画的材料创意,案例三,案例评析,关键词:内化,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具象,抽象,意象,案例三,显性目标,

14、隐性目标,外化,內化,案例评析,案例四,线条的表现力 微格说课,案例四,形式多样的作业,避免作业的单一维度,因材施教。学生能够依据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任务。,案例评析,徒儿做不到啊!,案例评析,案例四,美术教学是直观的形象教学,它通过传达视觉或图象信息,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教师的课堂示范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做主人不等于一切都让学生包揽,有些教学环节任然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空对空的”说教不是让学生做主体。示范步骤、示范方法、启发性示范。,步骤性示范,案例评析,案例四,修改性示范,案例评析,改前,

15、改后,案例四,启发性示范,案例评析,案例四,教师的示范要明确目的,案例评析,示范可以树立教师的权威形象。,示范是一种强化手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有效夯实教学成果。,示范是启发性教学的重要方法。,案例四,关键词:示范,案例评析,布鲁克林P.S.255学校-美国美术课堂实况,教师怎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案例五,案例评析,1.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元文化下的多样美术课堂:以共有性的艺术文化来消除不同种族间的隔阂,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纽约市布鲁克林P.S.255学校,全校847位学生,讲37种语言。通过艺术活动使孩子相互了解,相互融合。,案例五,案例评析,把学生带出校门,观

16、察标志牌,画标志牌。学生既学到了美术学科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图形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在生活中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案例五,案例评析,教学场地的“多样化”,利用得天独厚的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在美术馆参观艺术品,了解背后的知识。用文字表述感受,在依据大师作品进行创意绘画。,小学生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上向大师学习创意绘画课,大都会美术馆的雕塑写生课,案例五,案例评析,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模糊学科界线:美术学科成为一条纽带,把各学科连缀成串形成综合性学科特征。,蜥蜴是如何捕食的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个透明盒子,内有泥土、温度计、蟋蟀、蜥蜴。学生观察蜥蜴的捕食过程,用文字和绘画的

17、方式记录。,美术课并没有因学科本体的模糊而受到 影响,反而体现出美术学科的独特价值。,美术生物,案例五,案例评析,认识世界地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的地理形状,结合手工制作工艺作品。,美术地理,老师自豪的展示学生制作的地形小挂件,案例五,案例评析,3.中学阶段去专业化,变知识为智慧,孕育学生创造力:老师只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绘画语言,内容由学生掌握。,案例五,案例评析,重创意而不强调技能,使学生无所畏惧,勇于创作。重观察、感受、体验,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创意。,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普遍不高,作业面貌却令人惊讶。体现出以提升公民美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环保题材创意画作品,案例五,案例评析,创意画作

18、品,案例五,案例评析,环保题材创意画作品,案例五,关键词:美术素养,案例评析,服装设计与实践-课程的系统建构,案例六,小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实践,案例评析,案例六,孩子们认真的样子仿佛自己是正真的设计师。,案例评析,由大学专业课程获得启发,案例六,迪奥经典服装展,案例评析,教学价值:线条、比例、动态、色彩、造型、搭配、工艺、品味、审美、历史。,课程系统化建设 提升课程价值,案例六,案例评析,认识大师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1905-1957抓住时代机遇,适时推出“新样式”。强调服装外型,创造了一个“型”的时代,从而把裁缝提高为艺术家.,服饰文化与历史,案例六,也许身处校园生活的你

19、,更适合简单却又充满理性的学院派风格。针织帽、藏青裙、红白格子、条纹衫、白衬衫。,了解流行趋势,案例评析,尝试多种形式的语言,体验将二维的描绘转化为三维造型的过程。,案例六,造型体验,案例评析,把饮料瓶当人体,为它穿上服装。,案例评析,教师示范讲解,案例六,品味工匠精神,用一整条围巾做布料,通过包裹、缠绕、堆积来造型,不做任何裁剪把它变成服装。,案例评析,学生课堂实践,案例六,学生作品,案例评析,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德)爱因斯坦,案例六,关键词:以美育情,案例评析,2016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

20、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从一篇作文说起,案例七,案例评析,老腔表演,案例七,老腔以何震撼人心 几个拿着锅碗瓢盆儿敲打的乐手,几个抽着烟卷穿着坎肩儿的听众,就这样在老头儿疯狂摔打长条板凳的声音中欢呼。弥漫着汗味儿的干燥空气,掺杂着呼喊声,飘向关中高远的天空。老腔,以对苦难生活的热爱震撼人心。我曾着迷于米勒的晚钟,农民夫妇的苦难生活感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夕阳照在无边的农田上,发出烫金色的光。一对农民夫妇擦着汗,终于结束

21、了一天的劳作。不远处的小教堂传出了晚钟声,与眼前生活同样沉重的晚钟声。夫妇放下锄头,双手合十,沐浴在金色夕阳中的他们俨然成了铜铸雕像。苦难生活中对将来美好的祷告,感人肺腑。感动于晚钟的沉重,我却总觉得米勒名作少一分力量,少一分震撼。直到在阿姆斯特丹遇到梵高的播种者,我终于找到了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播种者正是以晚钟所缺少的热爱震撼人心的。同一抹夕阳,同一片麦田,夕阳却不再是铜铸的金色,而是换以大红和柠檬黄,辐射着爱与希望;麦田也不再是收割中的土地,而是洒满种子的田野,播种着生活的念想。播种者不是雕塑般站立着祈祷,他蹦跳着,飞舞着,就像麦田上的一只蝴蝶。汗水,农活,同样苦难的生活,播种者却播撒着热

22、爱。这欢快的热爱不仅未破坏人们对苦难的感动,更是增添了苦难给人们的震撼。播种者具有的震撼一如老腔给予听众的那份震撼。热爱生活的人,总能从生活中挖出点儿力量来。关中平凡粗犷的生活,苦难,却不失精彩。关中人用热爱挖掘出这份精彩,用热爱把他唱出来。感人至深,却更能震撼人心。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小土屋升起了一抹炊烟,劳累的声音尽力吼着几句不成调儿的老腔。那唱的分明是“我爱这生活”。,案例评析,晚钟 米勒,播种者 米勒,案例七,案例评析,播种者 梵高,播种者 梵高,案例七,案例评析,案例七,案例评析,美术学习手册,案例七,案例评析,背景分析,背景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因其在培养人的创造力等方面

23、发挥出的独特作用而愈加备受关注。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案例七,林少华是著名的翻译家,挪威的森林译得很精彩。他的随笔集异乡人,其中有个细节令人莞尔“某日早上,我悲哀地发现,大弟用叫百草枯的除草剂,把院落一角红砖上的青苔喷得焦黄一片,墙角的牵牛花被药味儿熏得蔫头耷脑。问之,他说:青苔有什么用,牵牛花有什么用,吃不能吃,看不好看!悲哀之余,为了让他领悟青苔和牵牛花的美,为让他体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境,我特意找书打开有关图片,像讲课那样兴奋地讲了不止一个小时。不料过了一些时日,他来园子铲草时,还是把篱笆上开得正艳的牵牛花利利索索连根铲除。我还能说什么呢”不由让人想起一句成语:夏虫不可语冰。

24、”,案例评析,背景分析,背景2:美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不属于考试学科,外驱力不强,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其学科发展受到局限。,案例七,案例评析,背景分析,背景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方法。美术课堂教学在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美术课程急需在教学的规范化、监控与评价的系统化上做出改变。,案例七,案例评析,问题1:你高中时代美术课的状况?A、从来没上过B、偶尔上过几次C、基本能保证正常开课D、无可挑剔,案例七,清华大学调研结果,案例评析,问题2:你对高中时代美术课有何印象?A、好像什么也不记得了B、还有少许记忆C、大部分知识都还记得D、我都做了记录随时可以回顾,案例七,案

25、例评析,1.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美术学习手册以手册形式承载了学习档案袋的功能,并使其更易于使用和保存。,指导思想,案例七,案例评析,2.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是任何能对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反馈的活动。有效反馈指:频繁的,能对学生学习的进步及提高做出清晰的鼓励性的指导。形成性课堂评价能够并应该在某段学习

26、之初就开始,并跨越整个学习期间。,案例七,案例评析,美术学习手册,案例七,案例评析,美术学习手册简介-美术学习手册的结构,1.课前部分:鉴赏争鸣名家名作之我见,课前五分钟欣赏。,案例七,学生当“小老师”,用5分钟时间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画家、艺术流派等,案例评析,美术学习手册简介-美术学习手册的结构,2.课上部分:学习内容笔记、图形笔记。,美术学习记录:是学习手册的主体之一。包括“课前名家名作欣赏”“学习内容笔记”、“图形笔记”等。通过手册记录情况直观呈现学生听课的效果;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为学生评价提供依据。,案例七,文字笔记,图形笔记,课前欣赏,反思交流,案例评析,美术学习手册

27、简介-美术学习手册的结构,3.课后部分:反思与交流、知识检测题、评价与自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及内容,巩固理解,加深印象,保证学习效果。,案例七,案例评析,美术学习手册简介-美术学习手册的结构,4.课外综合拓展部分:研究报告单(课题预报单)、艺术实践(美术馆参观报告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索,检验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案例七,案例评析,学生完成手册情况,案例七,案例评析,知识检测题完成情况,案例七,案例评析,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欣赏,案例七,案例评析,案例七,课前欣赏视频,案例评析,案例七,课前欣赏PPT展示,案例评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案例七,案例评

28、析,绘画模块会考实验项目-学生创作实习作品,案例七,案例评析,学生优秀研究报告展示,案例七,案例评析,案例七,美术馆参观报告单,案例评析,案例七,美术馆参观报告单,案例评析,1.实现课堂教学监控与评价一体化:发挥监控与评价作用,提高美术课堂中“教”与“学”的效率,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产生双向的影响。美术学习手册将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成长档案袋等评价方式统一成一个整体的评价系统。它是评价的有力依据,使评价常态化和具备交互性,使双向评价成为可能。在系统的进行评价的同时带领学生体验完整的美术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美术学习习惯,实现形成性评价。,美术学习手册的价值,监控与评价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保障,对美术

29、课的监控与评价一直是个难题。美术学习手册使监控与评价得以轻松的实现,有利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水平。,案例七,案例评析,2.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塑造:能力的形成需要引导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问题,也是难题。手册的使用是对学习过程的规范和指导。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塑造全面的学习能力。,案例七,案例评析,外化能力,动手进行美术创造的能力,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课前工具准备与资料收集能力,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对知识、方法、步骤的理解能力,感悟与发散思维能力,美术学科学习能力全面的体现于手册中,美术学习手册,内在能力,案例七,案例评析,3.易于生成数据,便于信息收集:手

30、册可以提供大量现成数据,使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了解数据化,便于收集基本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和反馈。它改变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提供了多种渠道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也使学生有更多与老师沟通的形式。比如通过课前欣赏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对美术领域及内容的喜好。通过研究报告可以知道学生希望更深入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等。,案例七,案例评析,案例七,4.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手册帮助我们寻找出一条既适应美术教育需要,符合美术学科教育方法和规律,而又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道路。从实质上达到提高美术学科教学实效性的目的。美术学习手册着眼的是学生的未来。手册使学生的学习落实在学会学习上,对学生形成

31、有益、有效的影响,这是高效教学的本质。,程澄同学个人画展及获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案例评析,案例七,案例评析,问题:你认为美术学习手册主要发挥了什么作用?A、记录知识和教学过程,增强学习实效性。B、协助管理课堂,形成良好课堂秩序。C、有利于成绩评定多元化,不用考试。D、提高对美术课的重视度。,案例七,案例评析,案例七,关键词:以评导学 以评促学,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美术学习手册的设计和应用恰恰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而新课程改革更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伟大变革。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应该是点燃一把火,希望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做出的探索,能点燃美术课程改革的薪火。,案例七,案例评析,以评导学 以评促学,以美育情,内化,迁移,触发,示范,美术素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评析小结,教师也要找寻职业乐趣,关注效益问题进行探究,坚持不懈追求课堂效益,评析小结,谢谢聆听!2016.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