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0991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但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时代性;现实意义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意见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3、,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农村。自从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制定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以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指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深刻地说明,如果农村的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农村的面貌没有大的改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要进一步

4、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具体来说,一是农用水利设施薄弱,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农业劳动仍靠人工畜力,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力低;三是农业技术储备不足,农业推广机制不活,科技贡献率不高;四是农民经济管理理念陈旧,单凭经验搞种养经营,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思路和观念。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

5、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要把坚持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就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只有农用基本建设搞好了,土地产出率才能提高,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只有农业装备水平上去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