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对改善郑州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对改善郑州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几点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改善郑州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改善郑州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几点思考耿津津(河南省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而作为城市化进程附属物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 成为困扰广大市民和政府的一大难题。 堵车,成了许多都市人无法承受之苦。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谈了他对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体会。 王院士针对郑州的具体情况,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 10 个方面:第一、机动车增长过快,道路资源的增长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的增长长期滞后, 欠账较多。 第
2、二、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吸引力不强,所占出行比例过低,市民大量出行仍以个体交通为主。 第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来人口不断增长,且以农业人口为主,非机动车辆对道路的需求要多于同级别城市, 更加剧了道路资源供给的不平衡。 第四、郑州城区规模的发展仍以摊大饼的模式为主,组团结构模式不清晰,不利于交通优化。 城市生产、生活设施过度集中于老城区,而老城区中又过度集中于城市东部与北部,造成局部交通压力过大。 第五、铁路线对城市的分割,造成贯穿城区的主干路少,断头路多,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不畅,路网极不完善,造成主干路交通压力过大。 第六、城市规划和用地缺乏严格控制, 目前三环以内道路设施尤其是立体交
3、通设施增长的潜力十分有限, 一些既有建筑对交通设施的发展造成极大限制。 第七、停车设施极度缺乏,大量临时停车位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 第八、道路资源分配不合理。 绝大部分资源被分配给了机动车, 造成行人与慢车无路可走,只能走到机动车道,反而又对机动车行车秩序造成极大影响,降低了行车速度。 缺少合理的步行系统和慢车系统,不能做到各种出行方式各行其道。 第九、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没有明显界限, 一些道路如花园路、 人民路、 南阳路、 东风路等主干路既承担着交通性道路的任务,又承担着生活性道路的任务,沿线布置了大量的商业设施,车流不仅过于集中,而且停靠时间长。 第十、交通秩序混乱,管理水平较低,人
4、为地造成一些交通拥堵。 王院士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道出了郑州市交通拥堵的现象与成因, 为我们破解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对策。 其实,交通拥堵问题并不是少数城市的专利。 国内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塞车现象也十分严重。 即使是在美国,一个现代交通如此发达的国家, 每年因城市交通拥堵而造成的损失也高达 1000亿美元。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各个国家的大都市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 在郑州,近几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管理技术和方法等多个领域都做了大量工作。 2009 年,郑州市交通枢纽工程
5、共完成投资 168.6 亿元, 尤其是投资建成了 BRT快速公交系统,专车车道,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使之成为郑州市的一大亮点。 2010 年,郑州市预计总投资 350亿元,新建 12 条出入市快速通道、9 座立交桥和 7 条下穿隧道,打通 20 条断头路,实行 22 条道路单行,并规划建设23 个停车场。 此外,还将新增公交车 500 台,增设 BRT 路线,优化公交线路,提高运营效率。 特别是加大地铁的投资力度, 目前地铁 1 号线和 2 号线也已陆续动工, 预计2013 年将开出第一班地铁。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新基础设施的建成,新道路的设计规划,必将大大缓解郑州市交通拥堵的现象。 笔者还
6、欣喜地了解到,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培育市民遵守交通的良好习惯,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整治力度,推出以下重大举措: 一是在重点路段设置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驶区,并将一些压力较大的主干道设计成“绿波路”,提高行车速度和通行量;二是针对电动车、自行车违章较多的情况, 组织千余名交通协管员上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三是从今年 8 月 1 日起,市财政将补贴公交费用,将空调公交车票价下调至 1 元, 以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交车;四是在全市范围了开展“畅通郑州”大型交通治理活动。 活动首日,市公安局局长与 3000 民警一起上路,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3181 起。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诸多媒体通过联动追
7、踪报道,关注“治堵”进程,透视“堵车”成因,梳理“治堵”思路,以此将郑州这个“堵城”变成“通城”。 然而,正当“畅通郑州”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盛夏不期而至的一场暴雨又给人们泼了一盆冷水。 许多路面严重积水,车辆无法通行,交通再次陷入“山重水复”。 那么,畅通郑州的出路究竟在哪,笔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反映,认为郑州市要走出交通拥堵的困境,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长远规划,统筹建设,坚决杜绝今日建明日毁的短期行为。 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兼顾短期目标与长远效益,为市民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记得前几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
8、溜:“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今天修管道,明天铺电缆,本是便民工程,却引来广大市民的反感和抱怨。 在实施道路改造工程之前,是否应该多考虑一下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听听公众的意见? 2010年又将是郑州道路建设的高产年。 随着地铁、下穿隧道、高架桥等工程开建,施工路段不断增加,给该市道路交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建议应由市政府统管、建立由市政、城建、交通、房管、电信等部门组成的联建领导小组,对全市的规划和建设统筹推进,协调运作,避免政出多门造成的今天铺路、 明日挖沟的重复建设现象再次发生,为根治堵塞现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未雨绸缪,治堵必先治水。 由于郑州市排水系统
9、整体性差,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外围排水河道不畅,因而逢雨就淹, 逢淹必堵的现象由来已久。 经过多年的整治,一些积水点虽然得到有效解决,但新的积水点却又层出不穷。 据了解, 郑州地下管网所能承受的标准仅是 12小时内降水 70 毫米。 2010 年 7 月 18 日的一场大雨,让郑州再次成为“威尼斯水城”,造成市政干道一片汪洋:7 座立交桥断行,41 处路面严重积水。 此次暴雨,适逢市区交通“早高峰”,众多市民饱受雨患之苦,车辆熄火,交通中断,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这场大雨,又一次验证了绿城“逢雨必淹”的定律。 经过数年改造,郑州原有积水点明显减少,主干道积水情况减轻,但这次暴雨来袭,造成关键交
10、通节点积水,导致主要交通线路中断,折射出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郑州积水点中的“明星”当属中州大道北环交叉口,其积水之深,排水耗时之久,阻断车辆之多,成为历年市民关注的焦点。 东风路下穿隧道工程这座新建尚没有移交给管理单位的交通设施, 因积水也在 7 月 18 日凌晨 4 时被迫关闭, 排水至 19 日 8 时50 分,才恢复道路通行。 可见,即使是现在设计完成的道路工程,也面临着积水断行的老问题。 治堵必先治水,若不先解决“雨水”的问题,治堵又从何谈起呢? 国外有些城市的地下排水涵洞可以行船, 而我们的排水管道直径只有几十厘米,近几年采用的新管道直径也不足 2 米。 这样几个简单
11、数字的对比问题,很值得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深思。 第三,改善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道网系统,重视支路网建设,大幅提高路网密度。 在城市路网系统中, 快速路应成为承担机动车交通的主要部分,而支路系统则是分流干道交通的重要集疏系统。 今后郑州市主城的道路建设重点要以快速路和支路网为主,实现不同功能层次道路的科学级配,提高道路网的应急能力。 二是必须加快次干道,断头路的建设。 断头路工程是郑州交通的瓶颈之一。 今年年初,郑州市政府普查出郑州建成区存在 77 条“断头路”。 如经三路与金水路都是郑州主干道却因中州饭店而成丁字路口、 国基路离江山路不远却成死胡同;合欢街东
12、西两段“碰不了面”;紫荆山南路一堵围墙拦住南去路;青年路市场夹在两段路中间,东明路被都市村庄截断,陇海路主干道够不着中州大道,还有未来路南段等等。 疏散城市交通的道路不在于宽,而是要多。 香港、澳门城市这么高度发达的城市均未出现明显的堵车现象,注意观察它们的道路多而不宽,值得郑州学习借鉴。 三是在总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中,注重路网的结构、空间布局和相互联系,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主要骨架,形成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强化“通”的功能。 注重路网的集散、服务和沟通,以次干路和支路为依托,实现“达”的目标。 着力建设对外交通骨架,着力建设城市中心与环城快速道路和绕城高速的直通道路系统, 建设从农业路口到
13、三环、四环、花园路的快速路,通过构筑快速路、绕城高速系统,改变郑州市有快速环道,中间没有往旁边辐射的快速道路, 老二环为圈向周边没有放射性的道路的局面。 以有效、快速疏解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和跨区的长距离机动车交通。 结合城市主要客流走廊,规划设置一级主干路。 在现有路网格局的基础上, 整治主要干道,合理衔接各片区路网,在主要的堵车点上建“叠式立交”,强化东西向贯通性道路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二级主干路系统,构建郑州大交通格局,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承载力。 四是实现道路资源的公平分配。 扭转过于为机动车交通创造条件的发展模式,充分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 道路建设要注重为公共交通、 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
14、创造良好条件,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应有的交通权利,实现交通资源的公平分配。 第四,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像郑州市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城市, 如何解决好公交发展问题? 这几年郑州城市发展的很快,我们的建设面积已经达到了 262 万平方公里,按照政府的规划,到 2020 年我们的建设区面积要达到 500 万平方公里和 500 万人口这么一个特大的城市, 解决公交问题应该是政府优先考虑的课题。 这几年我们城市公交在不断的发展, 我们总的规模、总的车辆达到 3200 台,总的线路达到 184 条。 但是城市公交发展的速度和居民对公交的需求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作为政府规划,一个是最近要解决三
15、环以内,把这些路口打通以后形成了小循环,由小循环形成大循环,一些居民行车就比较方便了。 二是要优先发展新老城区的对接,郑州新区发展的很快,如何协调好新老城区道路公交的衔接,也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三是解决公交速度缓慢的问题。 现在公交的速度每小时在 10 公里左右,速度很慢,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车辆流量大。 据公安部门的数字, 我们现在每天新增加的车量大概是 300多台,一年下来这个数量大家都很清楚了。 车辆快速增加使道路的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提出了优先解决公交问题。 政府要建设一批公交的港湾,多设置公交快速通道,逐步的解决公交车速度慢的问题。 第五,狠抓交通
16、秩序,规范制度落实。 郑州市自全面开展以交通综合整治与提升交通管理为主题的 “畅通郑州”活动以来,郑州警方经过了大量的调研考证及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后出台了缓解交通拥堵的十项举措。 “十项举措”实施一段时间以来,非机动车、行人、涉牌涉证、机动三轮车、出租车、公交车、公务车、军警车、渣土车、乱鸣笛、违规安装使用警报器、随意变更车道、酒后驾驶、乱停乱放是交通秩序中存在的顽疾得到暂时整治, 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让笔者心存隐忧的是:在治堵旋风过后,我们的城市会不会穿新鞋走旧路? 违章驾驶,乱停乱放等现象又会死灰复燃? “霸权车”、 无牌车又卷土重来? 笔者以为,相关部门若要将现阶段的成果延续下去
17、,狠抓交通秩序,加强监督与处理,培养良好的管理与治理习惯才是唯一出路。 据交警部门统计, 郑州市 60%的道路交通拥堵是由轻微交通事故引起的。 2009 年,新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正式出台。 郑州市交警支队也相继出台了郑州市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和道路交通财产损失事故自行协商处理办法。 尽管相关规定和处理办法均要求车辆在发生轻微事故下不得妨碍交通, 可是因小事故而引发塞车的现象却屡屡发生。 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事故,如何规范制度的落实,任重而道远。 第六,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培养市民遵守交通的意识。 治理交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不能单单依靠相关部门,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郑州,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违章驾驶等行为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不少市民交通意识相对淡薄,对交通事故的危害认识不足。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市民遵守交通的意识,形成一股社会风气,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政府要首先行动起来,从基层抓起,借助电台、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力量,加大宣传和报道力度,让“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荣,以违反交通规则为耻”的观念深入到单位和企业,深入到街道和社区,深入到每一位市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