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178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王珠珠1,刘雍潜1,黄荣怀2,赵国栋3,李龙41中央电化教育馆 北京 100031;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3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4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 本报告共分七部分:前言;基础教育信息化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之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T索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T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之管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对策,为中小学和教育技术机构提供本领域未来发

2、展的建议,也为从事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是:1.制定并成功应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基本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索养、ICT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调查统计了一批来自全国教学第一线的珍贵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3.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6项对策。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调查一、前言(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政府同样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

3、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到2004年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基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通过“校校通”工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包括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在内的,我国城乡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从无到有,进步巨大。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撑环境的跨越式发展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 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计算机

4、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96-750项目)、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等项目,成果显著;企业和学校积极参与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成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基础教育信息素养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各地区中小学的不断普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管理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ICT应用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开始取得试验性成功,很多教师已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一定的认识;另外

5、,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等在中小学逐渐受到欢迎,在教育软件丰富的同时,精品正在涌现。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政策力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校园网的维护与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完成,于2003年6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如:重视硬件环境建设,轻视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重建设、轻应用;资源不能共享;使用效益不高;在旧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使用新的技术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国家“十一五”计划来临之际,在国家信息化大发展的攻坚

6、阶段,搞清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无论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电教馆馆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还是教师、研究人员都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对策,为中小学和教育技术机构提供本领域未来发展的建议,也为从事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本课题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围绕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ICT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五个部分,调查分析相关数据,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7、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经验总结法和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调查、梳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研究过程 1指标体系及调研问卷研制说明 课题组在参考、借鉴中外有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设施、资源、素养、应用、管理等5大类指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最终提出了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6个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Index System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简称ISEI)评测工具,如图1所示。图1 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IS EI)的5个要素 在这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制了问卷调查表。(

8、详见文后附录) 2调研与样本情况 依照课题组设计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的问卷应用于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2004年9月,课题组向部分省、市中小学发出了“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问卷共有五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填写,他们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填写人为学校的网络管理员、电教教师; 教学信息化,填写人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信息技术课,填写人为信息技术课教师; 学生问卷,填写人为中小学生; 校园管理信息化及信息化经费预算,填写人为主管校长、副校长或信息化部门负责人。 (1)采样原则与方法。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状况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为

9、了使调查结果能反映各类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概况,课题组决定在北京、浙江(东部地区),湖北(中部地区),云南(西部地区)等地进行调查,并要求各地按照不同的比例在城市、县镇、农村三种学校选择问卷填写人。 (2)样本回收情况。我们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样本12925份,其中有效样本12444份。二、基础教育信息化之基础设施建设 (一)学生计算机普及情况 1超过一半的学校生机比达到20:1,但区域性差异明显。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41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学校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大约59%的中小学校的生机比达到了20:1(包括每人1台、每2-5人1台、每6-1

10、0人1台、每11-20人1台)的水平,18%的中小学校可能没有计算机。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生机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地区生机比达到20:1的学校的比例达到了80%,县镇地区为54%,而农村地区仅为37 %,低于被调查学校的平均水平;而且有4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计算机。 同样,东、中、西部地区生机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东部地区生机比达到20:1的学校的比例达到了74 %,中部地区为61%,而西部地区为41%,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西部地区还有34%的中小学校没有计算机。2学生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还不高。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52%的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家庭计算机

11、的67%已经联网。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差距依然存在,城市地区已经有68%的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还相当低,只有12%的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 (二)教师计算机普及情况 1教师计算机普及情况仍不理想。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41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59%的中小学校的师机比达到了5:1,其中15%的学校的师机比达到了1:1的水平。 2仅32%的学科教师拥有专用计算机,且区域性差异明显。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195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32%的学科教师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用计算机,另外44%的学科教师能够与其他教师合用,24%的学科教师办公室还没有配备计算机

12、。另外,学科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已经有86%联网,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不过,城市、县镇地区分别有87%和77%的学科教师办公室已配有计算机,而农村地区教师还有一半的学科教师办公室尚未配备计算机。东部地区已经有91%的学科教师已经使用上了计算机,而西部地区还有48%,几乎一半的教师没有计算机。 350%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师拥有专用计算机,但区域性差异明显。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81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已经有54%的信息技术教师拥有了自己的专用计算机,30%可以与其他教师合用。 可见,与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普及率要高很多。另外,信息技术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已经有81%联网。 调查显示,城市和

13、东部地区的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有专用计算机,分别达到了93%和95%。但是在农村和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普及率还相当低,分别有36%和32%的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没有配备计算机,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三)管理人员计算机普及率较高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479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学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普及率较高,达到了78%,其中40%拥有自己的专用计算机,38%能够达到2-5个人合用一台计算机的水平。而且有62%的管理人员使用的计算机已经联网。(四)中小学校园网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区域性差异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41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63%的中小学已经建设了校园网,另外23

14、%的中小学也正计划在未来2-3年内建设校园网,也就是说,未来2-3年内,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比例可能达到86% o 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城市地区已经有89%的中小学建设了校园网,而农村地区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比例仅为35%,而且有29%的农村中小学没有建设校园网的计划。 西部地区的校园网建设步伐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将要达到普及中小学校园网的目标,已有95%的中小学建设了校园网,3%的中小学计划2-3年内建设校园网,而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校园网普及率仅达到26 %,有28%的中小学没有建设校园网的计划。 在已建设的校园网中,23%的主干网带宽达到了1000M,59%的主干网带宽达到

15、了100M。97%的校园网已经与因特网连接,其中70%是采用光纤方式联入的。三、基础教育信息化之信息资源建设 (一)学校网站(网页)普及率较高,但主要用于宣传 在已建设校园网的中小学中,67%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 校园网更新频率比较低,只有16%的校园网能够每天被更新,30%的校园网能够每星期更新一次,而高达50%的学校没有更新校园网的计划。 在对校园网主页上所提供的20个信息和服务项目的排序的结果显示,学校情况及校领导简介、学校新闻、学校政策和规章制度名列前茅;网络教学资源、常用软件下载、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在线课程这四项与教学关系密切的项目分别排在第5,10,16和19位;校长信箱

16、、电子邮箱服务两项分别排第4和11位。 如果校园网只是提供一些宣传和管理的功能,不提供真正对教师和学生有用的资源,那花了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建设校园网只能算是一种赶时髦,是一种极大的奢侈。 (二)学校光盘出版物(CD/DVD等)较丰富 据我们抽样调查收回的41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85%的中小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光盘出版物,其中有17%的学校光盘出版物达到了200套,而15%的中小学没有任何光盘出版物。 (三)各大品牌教学资源库受到中小学欢迎 据我们抽样调查收回的41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73%的学校开始使用各大品牌的教学资源库,而且K12、清华同方和中教育星的教学资源库受到了中小学校的欢迎。四、基

17、础教育信息化之ICT素养 (一)60%的教师每天用机时间不超过1小时据我们抽样调查收回的195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有6%的学科教师反映未用过计算机,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学科教师达到了60 %。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学科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表现出明显差异。调查显示,城市地区只有1%的学科教师没有用过计算机,而在农村地区这个比例为18%;城市地区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不超过1小时的学科教师为54%,农村地区高达74%。 同样,东、中、西部地区也存在差距。东部地区只有1%的学科教师反映没有使用过计算机,而西部地区有14%的学科教师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东部地区平均每天用机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

18、学科教师为52%,西部地区达到了70%。 (二)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不足 据我们对学科教师抽样调查收回的195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只有21%表示他们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并且特别有信心;而65%显得信心不足,能一般使用,但有时遇到问题时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另外14%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没有兴趣,不愿意使用。 (三)学生课外上机效率不高 1学生家庭使用计算机时间较少。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52%的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而这些中小学生也并不都是经常使用计算机。45%的中小学生在家中经常使用计算机,35%偶尔会使用,而有11%的中小学生在家中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却

19、从不使用计算机。从每星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来看,只有13%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达到1小时。 同样是家庭中拥有计算机,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地区家庭中拥有计算机的中小学生有50%会经常使用计算机,而农村地区经常使用的只有23 %;从来不使用的在城市地区比例为6%,而在农村地区却高达41%。东、中、西部地区在这方而的差距不是很明显。 2家庭计算机主要用于玩电脑游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计算机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小学生使用计算机所做的事情中,玩电脑游戏排在第一位,听音乐排在第二位,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排在第三位,之后分别是上网聊大、画画、给同学和朋友发电子邮件、上网冲浪和写

20、作业。 因此,中小学生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时,娱乐(玩电脑游戏、听音乐、聊大等)占据了主要部分。不过,从比例来看,仍然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来查找各种学习资料,这是值得鼓励的。3中小学生很少光顾网吧。统计分析表明,69 %的中小学生从来没去过网吧;24%的中小学生只去过几次;7%的中小学生经常去网吧,这些学生中63%在网吧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1小时。 调查中问到中小学生去网吧最喜欢做的事情时,结果显示,大部分都是娱乐,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玩电脑游戏、听音乐和上网聊大。 (四)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证书非常少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参加计算机的相关考试并获取证书仍然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据我们的抽

21、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只有7%的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证书,而且,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也表现出差异。 (五)中小学已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据我们对中小学生抽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中日渐普及,91%的中小学生所在学校已经开设了该课程。不过城市和农村的差距非常大,城市地区99%的中小学生所在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农村高达41%的中小学生所在学校没有开设;东西部地区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西部地区有24%的中小学生反映学校没有为他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质量有待提高 1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太少。据我们的抽样

22、调查收回的81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仅有10%的学校每学期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达到50学时以上。 2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间比例已有进步。据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抽样调查收回的81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38%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间比例达到了70%,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不过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也存在差异,城市中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间比例达到70%的学校占到了50%,而农村地区的只有23%的学校达到了教育部文件提出的要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情况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据我们对中小学生抽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97%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操作计算机的机会。不过他们对计算机操作时间的

23、看法有所不同,50%的学生认为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太少了,应该增加;49%的学生认为正合适;也有1%的学生认为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太多了,应该减少。 31:1的生机比在信息技术课中仍不能完全达到。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69%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够一人使用一台计算机,28%的学生能够与其他一人或两人共用一台。一般的学校都会将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尽管计算机的数量相对于全校学生来说较少,但仍然可以满足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人一台的要求。 将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作对比,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情况远比县镇和农村地区要好,81%的城市学生能够一人使用一台计算机,而在县镇和农村,

24、这个比例分别为51%和57%;城市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每2-3人一台的水平,农村地区还有很多是每10人以上一台。4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资料检索。从表1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包括:从互联网上检索的各种电子教学资源、计算机演示文档、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学校网络教学系统和光盘教学材料等。其中,从互联网上检索资源是最受欢迎的方式,有77%的教师从网上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图片、文字材料和课件等(如表1),这确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表信息技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情况 5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合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中提

25、出: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据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师抽样调查收回的81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分别有593和562,也就是说有70%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师是选择通过上机测验和操作技能与通过学生的电子作品的评价方式。可见,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都采用了教育部文件的建议。 677%学生认为计算机使用能力有所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质量到底如何,学生最具有发言权。据我们对学生抽样调查收回的878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77%的学生认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用计算机的水平比以前好多了,还可以帮助其他课的学习,

26、如查资料、写作业等;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没什么改变;还有4%的学生认为不仅计算机使用能力没有提高,反而还产生了其他压力,比如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带来的压力。 7大部分学校都比较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质量,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不会带来升学压力,因此不能像其他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等)那样受到重视。不过,在此次调查中,据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师抽样调查收回的81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59%的学校都比较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也有9%的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可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规定。 (七)信息技术教师中的专职教师太少 据我们对信息

27、技术教师抽样调查收回的81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仅有36%属于专职教师,而60%都是兼职教师,也有一小部分是属于外聘进来的。相对于县镇和农村来说,城市的情况要好一些,城市地区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达到39%,而农村地区仅为25 %;东部和中部的情况比西部好。五、基础教育信息化之IC T应用 就基础教育信息化ICT应用这一问题,我们对“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的五套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学校比例、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社区服务的学校比例、使用因特网学习和研究的比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加强 1计算机备课使

28、用率较低。从统计中可看出,使用计算机进行备课的教师达到了很大的比例。57%的教师一直使用和经常使用,仅11%的教师从不使用计算机备课。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28%的农村地区教师从不使用计算机备课,此比例大于城市和县镇地区。在农村地区,很少使用和从不使用计算机备课的老师占很大一个比例,超过一半,达到了71%。而在城市地区,正好相反,一直和经常使用计算机备课的教师达到了71%。东部地区使用计算机备课情况与总体情况基本相似。 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很少和从不使用计算机备课。在西部地区,高达24%的教师从不使用计算机备课,而一直使用的仅占8

29、%。在中部地区,高达46%的教师很少使用计算机备课,而一直使用的仅占8%。城市地区大部分教师使用计算机备课,一直和经常使用的共占70%。 2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被调查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从统计中可看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较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很清楚而在教学中实践不多的教师最多,占37 %;在教学中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相对少些,占25 %;对于理论有所了解,却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师为数不少,占28%。不过也很少存在从未听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存在着差异。城市地区有3

30、0%的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农村地区的两倍多。不管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县镇地区,理论清楚而实践不多的教师占很大一个比例,城市和县镇都是40%。在农村地区,从未听说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占6%,而在城市仅占1%。可见,城市、县镇地区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农村地区的教师要强。 东、中、西部地区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有31%的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部为16%,西部为17%。不管在东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理论清楚而实践不多的教师占很大一个比例,东部为39 %,中部为49 %。在西部地区,对于理论有所了解却不知

31、道如何实施的教师最多,达到了37 %。可见,东、中部地区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西部地区的教师要强。 3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资料检索。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如表2。表2 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情祝 从表2中可看出教师教学时经常使用计算机演示文档(如PowerPoint等)、使用各种光盘( CD/VCD/DVD)教学材料、在互联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料和课件等)、使用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库来备课、自己制作各种用于教学的课件等信息技术工具。根据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每天使用+经常使用),将其排序。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信息技术工

32、具使用频率排序 可见,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最多的是在互联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料和课件等),最少的是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时会受到一些障碍,就以下这些障碍调查了学科教师。教师针对问卷中的一些障碍,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非常同意、同意、说不清楚、反对、强烈反对”中的任意一种。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表4 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障碍从表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科教师都认为存在着的一些障碍为: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太高、网络速度太慢、使用时准备时间太长,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能培训、缺乏足够的教

33、学资源、学校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等。在所调查的这些障碍中,只有“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这一项受到42%的教师反对(包括强烈反对)。根据各种障碍的同意比例(包括非常同意)将其排序。排序结果如表5。表5 使用信息技术障碍排序 可见,信息技术障碍最为明显的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两者均为67%,其次是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能培训。 除教师采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之外,学生也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活动,比如浏览老师提供的电子网络课件、利用互联网查找各种学习资料、使用电子邮件向老师递交作业等。就这一问题调查了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各种学习资料的名列第一,其次是使用

34、word等应用软件来完成作业,学生使用电子邮件向老师递交作业这一活动最少。 4课堂中的计算机利用率不高不同的学科老师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就这一问题抽样调查了9134名学生,经聚类分析后,样本总量为8788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如表6所示。表6 各学科中教师仲用计算机的频率从上表中可看出,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率并不高。各门学科中使用的计算机频率无显著差异。 教师采用了这些计算机教学手段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是否起到了有效帮助。不同学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从统计中可看出,58%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后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理解很有帮助,2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但是觉得挺有意思

35、,仅4%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帮助。可见,大部分学生挺喜欢教师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 (二)92%的学校已经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从统计中可看出,有92%的学校已经使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仅有8%的学校目前未使用调查问卷中所提到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在七种管理信息系统排序的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名列第一,其它系统成阶梯式排列,逐渐减少。图2 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类型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对学校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抽样调查了494名主管校长、副校长或部门负责人,经聚类分析

36、后,样本总量为479。调查结果显示如表7所示。表7 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从表中可看出,学校没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占绝大多数,如果使用了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管是哪个系统都对工作效率产生正面影响,认为没有提高工作效率的占少数部分。 (三)用信息系统为社区服务未广泛展开 利用校园网络可以为学校所在的社区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主要是指利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诸如计算机技能培训的服务等。从统计中可看出,为社区服务还未广泛展开。有这种社区服务的学校仅占33%,有67%的学校无此服务。 农村地区开展这种社区服务的学校要远远低于城市、县镇地区的学校。统计显示,仅13%的农村地区的

37、学校提供这种社区服务,低于总体水平。中部地区应用信息技术为社区服务的学校比例比东、西部地区均要高。 (四)教师大多使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和研究 就信息技术利用这一问题分别调查了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老师。调查对象为学科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9%的学科教师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业和研究,仅11%的老师从未使用过上述任何一种方法。 可见,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各种教学、科研信息这种方法居于领先位置,其次是利用互联网与校外的老师进行教学,利用互联网参加各种科研培训学习和进行调查研究这两种方法不相上下。 调查对象为信息技术课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信急技术教学老师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业和研究,仅5%的老师从

38、未使用过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可见,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各种教学、科研信息这种方法居于领先位置,其次是利用互联网与校外的老师进行教学,利用互联网参加各种科研培训学习和进行调查研究这两种方法不相上下。 (五)79%的学生没有网校学习的经历 从统计中可看出,有79%学生没有上过网校学习,只有少部分学生上过网校。在众多网校中,101远程教育网相对比其它网校更受欢迎。城市与城镇地区的学生参加过网校学习的比例相等,均为76%,农村未上过网校学习的学生要多于比城市、县镇地区的学生,占91%。这二个地区的学生较喜欢上101远程教育网的网校。同样,东、中、西部的绝大多数学生未参加过网校,这二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

39、与“网校”合作关系不是非常紧密。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学校目前没有与任何一个网校进行合作。“合作”是指该校是网校的合作、示范或签约学校,或者正在使用网校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等。合作的网校有北大附属中小学网校、北京四中网校、101远程教育网、汇文网校、北京一中网校、北师大附属中学实验网校等,其中101远程教育网比其它网校更受学校的青睐。 六、基础教育信息化之管理 就“教育信息化之管理”这一问题,我们对“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的五套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校园信息化经费投资情况、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安全、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一)校园信息化经费投资不容乐观

40、 1绝大多数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 从统计中看出,许多学校反映出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甚至是非常短缺。经费充足和非常充足的学校很少,仅占8,经费短缺和非常短缺占很大一个比例,占67%。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情况都是处于短缺状态,城市地区经费短缺(包括非常短缺)的学校比例为58,县镇地区为74,农村地区高达78。可见,农村地区的学校经费短缺现象最为严重,非常短缺就已超过一半,占51。 同样,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情况都是处于短缺状态,充足状态极少。东部地区经费短缺(包括非常短缺)的学校比例为58,中部地区为74,西部地区高达78。可见,中、西部地区学校经费短缺现象比东部的要严

41、重,特别是西部地区,高达52%的学校处于经费非常短缺状态。 2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很小 抽样调查了494名主管校长、副校长或部门负责人,经聚类分析后,样本总量为479。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学校每年的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不一。从统计中看出,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超过50%以上的学校最少,仅占3,经费比例不足1%的学校占10,大多数学校的经费比例集中在1%-10%。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基本上与总体情况相符。不管是城市、县镇还是农村,经费比例占1%-10%的学校最多。但是农村地区的学校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比例不足1%的学校多于城市、县镇的学校,占2

42、2%。 从统计中看出,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基本上与总体比例情况相符。不管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经费比例占1%-10%的学校最多。但是西部地区学校信息化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比例不足1%的学校多于东部、中部的学校,占17%。 3经费来源仅限于学校自筹和上级部门拨款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来源渠道有限。51%的学校通过自筹资金的办法进行信息化建设。上级部门划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另一个主要来源,约占37%,商业性投资最少,仅占1%。 4学校“重硬轻软”现象较普遍 在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方向上,一些学校往往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和资源建设,把相当大比例的资金

43、投入到硬件设备配备上。根据对287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投入硬件方向的经费远远超出软件、资源的经费,投入硬件的经费是软件经费的44倍多。 (二)大部分学校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中等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有44%的学校处于中等水平,基本能满足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处于较高水平的学校是处于中等水平学校数量的一半,“较高水平”是指管理信息化已达到完全能满足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有21%的学校正处于建设之中,但是还无法满足学校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有10%的学校认为建设步伐太慢,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仅3%的学校尚未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沿袭传统模式。 城市、县

44、镇、农村地区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多的是处于中等水平,城市地区有48%的学校处于中等水平,县镇地区是42%,农村地区是38%。城市地区基本上都已开展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尚未开展的只有1%,在农村地区这个比例相对大一点,占7%。县镇地区处于正在建设之中的学校相对来说多一点,占27%。 东、中、西部地区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多的是处于中等水平,城市、县镇地区处于中等水平的学校达到了一半以上,而在农村地区尚未到一半,仅32%。东、中部地区基本上都已开展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而西部地区有7%的学校尚未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专人领导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 172%的学校已设立专门校级领导干部 从统计

45、中看出,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设立了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校级领导干部,高达72%的学校已经设立专门的领导,仅有27%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领导。在未设立专门领导的学校中,16%的学校目前正在考虑设立此职务,仅有11%的学校目前尚无设立此职务的计划。 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不存在差异,大部分学校都已设立了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校级领导干部。在城市、县镇、农村地区,超过70%的学校已经设立专门的领导。东、中、西部地区中同样不存在差异。中部地区情况较为特殊,已设立专门领导的学校比例要比东部、西部都大,比东部大11个百分点,比西部大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仅62%的学校设立专门领导。(说明: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可能与抽样调

46、查的学校有关) 275%的学校已设立专门部门 从统计中看出,大部分学校都已设立这样的专门部门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管理。高达75%的学校已经设立了这种专门部门,仅25%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部门。在未设立专门部门的学校中,有17%的学校目前正考虑设立这种部门,仅8%的学校目前尚无设立此部门的计划。 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设立了专门部门来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在城市地区,有专门部门的和无专门部门的学校比例是4:1,县镇和农村的比例是3: 1左右。 东、中、西部地区专门部门的设立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似,大部分学校设立了专门部门来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

47、划、组织和管理。中部地区的情况较为特殊,已设立专门领导的学校比例要比东部、西部都大,比东部大19个百分点,比西部大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目前尚无设立专门领导计划的学校在东、中、西部地区中居于首位,占9%。东部地区已设立专门部门的学校处于最低水平,仅66%。(说明: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可能与抽样调查的学校有关) 3管理部门职责几乎都与信息化相关 抽样调查了494名主管校长、副校长或部门负责人,经聚类分析后,样本总量为479。从统计中看出,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大多是制定和规划整个学校的近、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计划;负责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维护;负责整个校园网络的管理;为全校教职员提供信息技能咨询和培训;为全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在这五项职责中,并没有哪项职责处于主要位置,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几乎都与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