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325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修改后.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11级会展策划与管理)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原因,进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理念在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的反映。最后,对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分别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对策一、创新能力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创新和应用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国际

2、竞争的严峻形势要求当代青年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指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具有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在复杂、迷茫、艰苦的情形中有所发明、有所突破。”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决定人的创造性实践,而创造性实践又体现着人的创造性思维。 二、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1.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

3、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但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依附心理和盲从意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他们不敢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甚至不能完全摆脱教条主义。可能也有一些大学生会有一些新的思想意识,但唯恐别人嘲笑而不敢付诸实践,对一些问题不想去深究或不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创新意识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一味地学习和接受,甚至为了混个文凭,找个工作,缺乏对所学知识结构的独立创新思考,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去创新,或懒于去创新。我们往

4、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2.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3.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

5、由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技能,虽然产生了灵感,但缺少横向联系,最终是昙花一现。要使这些灵感变为现实,需要一些必要的创新技能,而这正是我国大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所缺乏的。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以及大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我们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而常常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等。创新技能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4.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行动的信心。另一方

6、面, 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5.大学生在创造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大学生对创新的认知已相对充分。目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创造力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他们对科技创新期望指数很高。根据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同意“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此调查中,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也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都普遍意识到在大学努力创新是有意义的事,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参与明天竞争的资本。约79%的大学生

7、认为创新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而不一定是“高、精、尖的大项目”。因此,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的认识现状相对满意,但在行动倾向上做的尚且不尽如人意。三、大学生创新能力低的原因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低的因素比较多,但总结起来关键和直接因素有以下两方面:1.理念观念的束缚 教育理念僵化。刘树仁早在2001年就提出高校要尽快转变传统僵化落后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航,实现由 “承传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更改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

8、“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 2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单一是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例如,岳晓东、辛雅丽等都曾经指出我国高校目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应该向应用式的双向教学方式转变,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研讨班、讨论小组、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变单一课堂讲授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克服“传授接受”式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弊端,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具备正确的创新

9、理念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在培养创新能力时需要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步伐理解好、把握好、运用好。我认为大学生应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1.知识的理念。学识广博是实现大学生创新的知识源泉,实现创新要建立于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知识本身蕴含丰富的创造力,没有渊博知识的积淀,创造力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毛泽东强调:“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向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探求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也是走向成才之路的起点

10、。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做学习型人才。学习应成为一种态度,变成一种能力。要踏踏实实学习,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刻苦地做学问、长本事。既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图虚名,也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触道德底线,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终身学习知识,内心尊重知识。2.自信的理念。自信是实现创新的直接动力。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是个创新的民族,更是个充满自信的民族。孔子所强调推崇的“信”,除了具有诚信的意义之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自信的理念。孔子曾说,人若没有自信,寸步难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果失去自信,不仅无法自立,更无法肩负社会责任和使命。

11、自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创新的不竭源泉。大学生有了自信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更加深入的社会实践、发明创造。它也能激发大学生思维,引起创新冲动和激情,战胜困难,战胜自己,体现自身价值。以自信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会在积极主动地观察事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信和满足,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再次实现创新,始终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状态。3.消化的理念。书上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才能被吸收、转化为自身可用的营养元素。当代大学生首先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创新就必须择旧。只有这样,大学生

12、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皆为自己所用,真正做到继承和消化,从而实现创新。要破除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要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符合实际,管事管用。要能够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纷繁复杂的知识整理成具有一定条理性和综合性,横向能比、纵向能用的“活”知识,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4.怀疑的理念。怀疑论作为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大约创立在公元前3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当代大学生要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不循规蹈矩,不束缚个性,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和做法。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只有时刻保持怀疑的思维,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并通过不断推导提出新的

13、理论观点,打破常规套路,不拘泥一种格式,时常有惊人之举,用摸索的新方法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五、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1. 社会方面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因此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1)加大对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无论是先进教学实验设备的添置、项目课题的研究经费还是各类竞赛、创新活动开支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高校是难为无米之炊的。 政府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创新竞赛,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建立良好的科研、发明的创新氛围和用各种激励

14、方式掀起全民创新的风气。 (2)引导高校进行创新 许多高校存在研究盲目,产学研脱钩的现象。我国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间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研究多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不需要,自然就吸引不到资金的投入,最终导致研究更难。 要促进产学研结合,除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捆绑结盟制度之外,政府还应当建立战略上的引导。使高校多从事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项目。 (3)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 国内已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少高校还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改

15、革,甚至挪用国家的科研经费大建校园,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攀比。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部分原因是国家的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应严格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从学校科研成果、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硬件软件设施情况、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校的推进创新工作。 2.高校方面(1)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2)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着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

16、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3)教师变灌输为引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这是一项“穿针引线”的工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 (4)开展课外创新活

17、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校方可开展案例设计竞赛、电子模拟炒股、商务模拟谈判、创业设计大赛等有益的课外活动。通过竞赛类的项目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软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惯例、规则、技巧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同外界接触、建立起广泛人脉的广阔舞台。

18、(5)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6)建立创新基金 许多学生都曾经历过有了新点子、新创意,却因为资金有限,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完成全部工作,缺乏引导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收入,高校应建

19、立创新基金,给予学生资金上的支持,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与创意相关的活动、购买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同时组织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想法,还为学生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更重要的是,创新基金不能只来源于学校有限的经费,而是要学生们自己去争取。当有了较为成熟并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意时,社团成员可以与企业沟通,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来完成这一项目。这不仅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更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丰富了高校可利用的资源。 3. 大学生本身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强的。所

20、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加快速有效。(1)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因为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这对于我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极为有益。 (2)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3)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4)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

21、己的创新,予以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5)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 (6)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

22、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7)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8)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且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9)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可以肯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

23、实的知识积累和身后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10)要培育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时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的有新成绩,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的去研究它。(11)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结束语 大学生对创新意识有较充分的认识基础,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创新的认知与实践严重背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方面因素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来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高校最神圣的历史使命。参考文献:1罗天莹.调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青年研究J.2003年第3期2杨立军.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辽宁教育研究J.2003年第7期3吴旭,马苏江,李木.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与思考J.2003年第4期4毛祖桓.如何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中国高等教育J.20005刘助柏,梁辰.知识创新学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6李青山.大学生创造学指南李青山J.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