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712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更是以它独特的形式、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幕上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一些老牌新闻评论节目以深刻的评论性见长,穿越悠久的历史时空,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长青树。本文选取了两档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事开讲和新闻1+1,从节目选题、节目形式和主持人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人们对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关注,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事开讲,新闻1+1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

2、y broadcast television enterprise swift and violent development, the television newspaper item all obtained the unceasing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form, the television news commentary program is by its unique form, the brigh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found ideological

3、content, became on the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television screen most to have the charm and the influence one kind of news dissemination form. Some established brand news commentary program grows perceptibly by the profound commentary, passes through the glorious historical space and time, becomes

4、in the television news commentary program the long cocculus tunbergii.This paper selects the two gears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TV news commentThe Current Events Began Comment andThe News1+1,from the program topic selection,program form and host style compared to promote people to the Chinese TV new

5、s comment attention,for the development of TV news talk show opening up new road.Keywords:TV news programs,The Current Events Began Comment,The News1+1目录1引言42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52.1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萌芽52.2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53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较63.1节目的选题比较63.1.1时事开讲的节目选题63.1.2新闻1+1的节目选题73.2节目形式比较93.2.1时事开讲的节目形式93.2.2新闻1+1的节

6、目形式103.3主持人风格比较113.3.1时事开讲的主持人风格113.3.2新闻1+1的主持人风格113.4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123.4.1增强选题的时效性,坚持党性原则123.4.2突破传统模式,打造节目个性133.4.3提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133.4.4加强评论的深度和力度,以评为主,评述结合144结论155致 谢166参考文献171 引言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经过长期的发展,衍生出了各种新闻类节目,自然也就有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诞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传者在获取大量的新闻资料的基础上,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把事实性信息的采集过程和意见性信息的表达过程,以音像视听形象化的形式传

7、播,它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现象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节目类型。”1自中央电视台于1980年7月创办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最初的借鉴报纸、广播的新闻评论模式到现在充分发挥电视本身的特色“走自己的路”,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主流新闻体裁,成为电视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从观察与思考的创办,到1993年5月东方时空和1994年焦点访谈陆续开播,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从开始到成熟,以其声画俱全、视听结合的独特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评论节目的视觉传奇。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改革中诞生的一朵奇葩,它以高主旨、深报导、细详述使电视新闻

8、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在电视节目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哪种收视需求,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本文以时事开讲、新闻1+1两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例,对不同节目的不同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从中看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和新的发展方向,以促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繁荣,为此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2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2.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萌芽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以来的38年中,电视新闻栏目由不规范、不成熟到高档次、高品位,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1958年1978年是电视新闻的纪录片时代,在这一阶段电视新闻栏目基本上处于非规范化

9、状态;1978年1987年,电视新闻栏目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1987年1992年,我国电视新闻栏目逐渐成熟,开始走向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时期;自1993年中央电视台大型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类栏目焦点访谈创办后,我国电视新闻栏目走向高品位、大型化的发展方向。2.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在第一个20年里,电视新闻评论还没有学会“自己走路”,除在新闻节目中口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的重要评论外,尚未出现过电视台自己的新闻评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尚未真正起步的电视评论与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报刊评论、有30余年历史的广播评论同时获

10、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从1980年至今,又一个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在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即将走过50年的历程,中国电视已经走过40年历程的今天,“电视评论性节目”已成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她的存在,她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作用,都表明了一个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学术界到新闻实务界都普遍认可的事实中国电视已经有了自己的评论性节目;善于表现的电视在记录与展现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收集与传播意见性的信息;电视评论类节目在遵循新闻评论基本规律、体现新闻评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包括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在内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出现不仅丰富和

11、扩展了评论的体裁与形式,而且滋养和生长出新的评论理念与评论手法,实现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跨越。3 时事开讲和新闻1+1之风格比较3.1 节目的选题比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样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视评论类节目要想在众多精彩的节目中突出重围,引起受众的关注,其节目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受众是关键所在,而节目的内容则要取决于选题的内容。因此,选题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吸引受众的关键之中的关键。下面就时事开讲和新闻1+1的节目选题进行比较。3.1.1 时事开讲的节目选题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并不是对每一个新闻加以评论都能帮助我们提

12、高收视率的,只有对那些可以引起公众兴趣的新闻或者我们确信能正确引导公众的新闻加以评论才能为我们节目的生存找到理由。所以首要的问题不是有怎样的新闻出现,而是我们准备对哪一类的新闻进行评论。”3因此,制作时事开讲的第一步就是新闻议题的选择。在时事开讲的节目选题中,在选题内容上,时政类选题所占的比列最大;在选题的地域范围上,国际范围的选题排在首选之列,其次是内地新闻事件的选题,另外台湾地区及两岸关系的选题也占了挺大的比例;在选题的类型上,时事开讲注重选择事件性的选题,受众对新闻评论事件性与时效性的期待使得节目在选题上更倾向于事件性评论,这是符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的一般性习惯的。此外,对国际重大新闻

13、事件的关注是时事开讲节目的特点,但在同时,该节目对于遵循“拾遗补缺”的原则,即在内容上对大陆媒体没有报导、评论或者较少关注的新闻话题也做了相应的关注。时事开讲在节目选题上除了遵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共性规律外,还呈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说:“凤凰作为一个卫星台,其办台方向就是要为观众提供另类选择,我们的另类,不是旁门左道,更不是异端邪说,我们的另类首先是一种多元化的选择。”4这些话是以管理者为主导的传播主体的新闻价值评价的体现,也是体现时事开讲节目个性的重要因素。由节目内容分析可见,对国际和内地新闻事件的评论是时事开讲关注的重点,同时更将触角伸向了大陆电视台很少评论的港澳台新闻

14、事件上,尤其是台湾的政坛变化,这些都是时事开讲中的热门话题,这与凤凰卫视的办台方针与目标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构建两岸三地桥梁”以及它的大中华意识。这正是刘长乐“另类选择”、“多元化选择”的诠释,这种诠释使时事开讲在选题上具有独特的个性。3.1.2 新闻1+1的节目选题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国内的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新闻1+1的每类主题都敢于选取一些

15、较为敏感的话题,触角也会伸向体制机制层面,为决策层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这一方面需要胆识和评论策略,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评论时机,在大量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忠实、公允、客观、平衡的新闻意见。(1) 立足社会民生,以国内新闻为主我们按节目内容将其选题类型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文教、国际等。通过统计可以发现,社会类选题明显占了很大的比重,文教、国际类选题则占的比例较少。(见表1)新闻1+1选题按内容分类类别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文教国际比重13.11%12.14%45.15%21.84%5.34%2.43%(表1)表1显示,接近一半的选题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凸显了节目的人文关怀。2010年节目中多次报

16、道食品卫生安全以及事故灾难这种社会民生新闻,仅3月份就出现了5次。例如,2010年3月24日播出的地沟油:依然在“地下”?,讲述了很多黑心厂生产地沟油,然后以比平常价便宜的价格卖到餐馆里,这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制止,反而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市场秩序,而且危害社会,我们呼吁职能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再比如,3月26日播出的我的餐盒谁“做主”,揭露了一次性餐盒不合格的黑幕。该节目法制类的选题占到五分之一以上,政治类、经济类选题也达到百分之十之多,国际性选题只占了2.43%。2010年一共播出227期节目,国际性选题的节目只出现过5次,即使这些节目或多或少地都与中国有些关系。由此可见,新

17、闻1+1的节目选题主要偏向于国内,国际新闻少之又少。(2) 解读突发事件,评析社会热点新闻1+1评析社会热点,解读突发事件的选题占得比重最多,为60.68%。(见表2)新闻1+1选题按功能分类类别评析社会热点,解读突发事件解读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议题,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采取应对措施,完善相关的制度与体系对有关的职责部分进行问责比重60.68%7.28%10.19%16.99%4.85%(表2)社会热点是指与人民利益和现实生活相贴近的问题,突发事件则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等。节目中出现较为频繁的热点问题有房价、食品、拆迁、教育、安全等。2010年,几乎月月都要提到跟房子有

18、关的事情。如:一月份的房市:“火”从何来?,提到房地产市场的红火态势,房子多了,可是房价没有降下来。二月份的海南:不是国际房地产岛,指出有很多本地和外地人到海南购房,使得海南的房子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三月份的房地产:有法办?没法办?,五月份的房价:限购令,“降压灵”,说的是由于房价的上涨,很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这种情况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出台限购令等法规。七月份的房租,又一个“绿豆”?,讲述买房贵,租房也贵,涨幅由10%、20%到50%,百分数越来越大,房租越涨越高,许多在外打工的毕业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几乎都花在房租上,不堪重负。再如有关食品的话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毒的豇豆、地沟油

19、:依然在“地下”等内容,以及涉及拆迁的“拆迁条例”被拆除!、说了“拆错了”,就对了吗?、被强拆的“千年粮仓”!等等,一系列节目都充分说明,社会热点是新闻1+1十分关注的重要选题。另外,对突发事件的解读也是其选题的重要内容。如玉树地震发生后,新闻1+1在一周之内连续推出了四期玉树地震大救援及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共五档节目,对地震发生以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救援措施进行了全面解读,对受众了解灾区情况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新闻1+1连续多日推出了支援舟曲,支援舟曲的系列报道,对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救援工作作了比较权威的解读。在节目的内容选择和话题角度上,新闻1+1和时事开讲大多都是选

20、择当前热点和焦点新闻来作选题,两者编辑主旨都要求选择“最硬”的新闻来评论,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两个节目在某一段时间的选题上将会有更加接近的趋势。比如2008年5月6日胡主席访问日本,在当晚新闻1+1的节目主题为东京观察:为何期待这个暖春,时事开讲的节目主题则是中国重新崛起,日本检讨脱亚入欧政策。在选题趋同的情况下,在节目内容的制作上,新闻1+1依靠官方背景和央视庞大的数据库,能更多地运用电视手段,把新闻评论节目制作得更为精美。3.2 节目形式比较电视新闻评论如果离开节目形态来谈,则难以体现电视媒体的特征,凸显电视评论的个性。因此,一个节目的形式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3.2.1 时事

21、开讲的节目形式时事开讲首先被定位为一个谈论当天发生的事情,给观众提供实时性新闻评论的节目。“在1999年8月22日首播的时事开讲中,以当天发生的香港启德机场的首次空难为第一期讨论的话题。之后,凤凰卫视开始有意识地增加新闻评论,并陆续与几位出色的评论节目嘉宾签约,以扩大评论员队伍,增加凤凰卫视评论队伍的实力。”5时事开讲这个节目一直没有固定的形式,到现在一直在变,包括开始的时候就试过多讲几个题目,也试过完全讲一个题目,也试过对话式的,慢慢地就固定到现在这一种,基本上就是以讲为主,提问间隔的时间比其他的对话节目都长得多,这也是慢慢地发现出来的,因为时事开讲是被安排在一天节目的最后一档的,夜里不是人

22、家看热闹的时候。节目的形式也很灵活,要放一个什么样的片子就放一个什么样的片子,讲什么话、怎么样讲由自己而定。节目预录了以后,就直接传去发射台,没有任何修改的。3.2.2 新闻1+1的节目形式“新闻1+1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大胆的采取现场直播形式,向观众展现当天新闻话题的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更首次引入了“新闻观察员”的全新概念,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6新闻1+1突破了央视以往新

23、闻节目的模式,尤其涉及突发事件的探讨,直播意味着极大的难度。从节目形式上看,新闻11主要利用了背景短片和现场直播评论相结合的展现形式来深度解析当天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此外,视频、电话连线等形式在节目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有时甚至是在新闻发生的当时,演播室主持人一边连线前方的记者,一边做解析。在2009年12月3日播出的拆迁之死这期节目中,董倩在直播中说道:“本来按计划,今天晚上9点半,这个时候金牛区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但是据我们的最新消息,这个会目前还是没有召开。”这样充分及时的信息量在新闻评论节目中,不仅向观众彰显了信息的快捷和同步,也为现场评论员的评论提供了更确凿的材料。这就避免了评论

24、节目纯粹的“炒冷饭”,有效地维护了新闻事件的热度。从节目的包装形式来看,两者同样是演播室节目,同样是简单的背景和布置,同样是两个人在节目中对话。新闻1+1是一位主持人加上一位新闻观察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并配以短片、现场报导、电话连线等形式。时事开讲也同样是两人谈话节目,主持人为郑浩或董嘉耀或鲁韬,再加上一个嘉宾,更多的是以嘉宾针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为主。在节目的形式上,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3.3 主持人风格比较一个节目的好坏,除了节目自身的特色和编排之外,主持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角色,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语言风格会使节目增色不少。3.3.1 时事开讲的主持人风格电视节目的个性显现往往得益于有个

25、性的主持人,主持人的风格可以是亲和的、幽默的、智慧的。在时事开讲节目中,通常是曹景行、郭一鸣、朱文晖、邱震海、马鼎盛、石齐平、何亮亮等众多嘉宾轮番担纲节目主角,以嘉宾评论为主,董嘉耀和郑浩则主要起引出话题和串场的作用。“主持人董嘉耀先生曾坦言在做这个节目时他给自己一开始的定位是一个倾听者。面对时事政治、国际方面的分析与讲解,这些都不是他的特长,他需要倾听,让自己在倾听中思考与发问,并从中得到提高自己的机会。他只负责把问题抛给评论者,自己不发表意见。”7节目中,主持人在简单介绍新闻背景之后,向评论者提出诸如“你怎么看”、“你认为如何”之类的问题,以引出评论者的评论。在评论过程中,主持人还要和嘉宾

26、对话,进行沟通,主持人在提出问题后认真倾听嘉宾的回答,从嘉宾的回答中捕捉更多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将谈话的主题引向深处。主讲时事开讲要求主持人有把握全局的智慧,有很强的驾驭节目主题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敏的反映能力,同时厚重的知识积累使两位主持人的语言内涵及其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娴熟。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将他们的个性特征深深地嵌入节目中,在赋予节目风格的同时,也让节目打上了他们的个性烙印。3.3.2 新闻1+1的主持人风格新闻1+1的主持人是董倩,白岩松以新闻观察员的身份出现,节目中以白岩松一人评论为主。主持人董倩性格沉稳,赋予理性,思想和见解颇具深度。而评论员白岩松,表情凝重,一看

27、就知道是个语言犀利的人。从这两种安排上来看,在央视众多的主持人中,白岩松确实是最适合担当新闻评论员的人选,他的语言不仅内涵深刻而且独具风格,他诗情画意的语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电视观众特别是高端人群的青睐。单纯以电视人的角度来看,白岩松在电视主持人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是很强的,但是如果只靠白岩松一个人来撑起一个日播栏目,那必将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长此以往新闻1+1的节目质量也会下降,不过相信白岩松后面会有一个强大的编辑团队来给他支持。相对而言,时事开讲则有更为庞大的嘉宾团,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独特的知识面,可以为“开讲”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个性的观点。3.4 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评论

28、是媒介的旗帜和灵魂。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随着评论类节目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并不断进行探索,以寻求制作更多更好的评论类节目。但我们在看到评论类节目成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的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通过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和央视新闻1+1的不同方面的风格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思考如何做好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3.4.1 增强选题的时效性,坚持党性原则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节目思想意念的表现,甚至有时还影响节目能否正常播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据的,新闻时效性就是它必须坚持的第一要务。我们当然不

29、否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具有的党性原则,选题也应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加以宣传和引导观众,但是应该灵活地选题,尤其是对重大新闻事件能快速反应,关心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寻找独特的切入点来正确解读新闻事实,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体现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最大限度地融合新闻性和评论性,真正体现出电视新闻评论的特征。“选题除了时效性强外,还得坚持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吃透两头政府提倡什么,百姓关注什么,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既要下达党的方针政策又要上传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显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如2008年4月28日新闻11中关于和发达国家签定死刑犯不引渡条约的节目中,白岩松针对这一事件在国内引发的争议做了评论,对

30、于这种国家政策类节目进行评论,不但宣传了国家政策,也有了自己的独家评论,真正凸显了主流媒体的声音。”83.4.2 突破传统模式,打造节目个性中国大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式大多采用单一的线性模式,即主持人在演播室以短片的形式简单引出事件之后,再通过记者的采访录像详细讲述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再加上评论。有些节目虽然有现场观众参与,但仍然比较局限。以主持人评论为主的新闻11就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大胆的采取现场直播形式,这就是一个新的突破。要突破新闻评论节目的单一模式,首先就要打造个性化的节目形式。比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电视读报,它们一般选择前一天报纸上的某些关注度高、争议性大的新闻事件

31、加以简单的评述,进而表达本台的立场与观点,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讲述与评说。这样就很好地将报纸与电视结合在一起。另外,要打造个性化的节目还离不开具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同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应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参与途径,做到实时互动。这可以借鉴电视剧评论的做法开通短信平台,并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滚动播出这些短信,选取典型的评论与作者电话连线,引导、要求他在节目中向观众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既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使不同的观点产生并碰撞,从而更深入全面透彻地揭示新闻事实背后的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主持人的负担,也间接促进了收视率的提高。3.4.3 提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大多是

32、兼任其他节目的播音员,他们不参与新闻节目的采编,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评论节目的特点、评述内容等都没有真正做到引人深思的发问和评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较为深入和较高层次的新闻节目,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和专业,所以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提高专业素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闻事件。在节目中能引导嘉宾、现场观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到节目中,并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使节目独具特色。3.4.4 加强评论的深度和力度,以评为主,评述结合目前我国新闻评论节目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评论缺乏深度和力度,无效表达太多。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新闻评论员拓展知识面,注重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培养发

33、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找到个性视角,发掘出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独家观点。另一方面要在节目中加强“评”的成分,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观点,措词准确到位,不做表面文章,评论思想深刻且观点鲜明,能发人深思,这类节目在中国大陆还只是凤毛麟角。4 结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一个新闻频道的旗帜,其作用毋庸置言。许多研究结果证明,任何信息的报导,某些事实的描述,如果不加专门的解释和评论,对人们的思维定势几乎不能产生任何影响。而且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评论节目做得成功,不但降低成本,而且操作简便。台湾TVBS电视台的“2100全民讲”,是台湾评论类节目的“开山鼻祖”,在岛内甚至在全世界华人社会都很有名气。从创立到现在,始终占

34、据新闻频道的黄金时间段。可见,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是鸡肋,也可能是收视良药,关键是如何为时下临危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找到突围之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发展好,关键是调整节目的思路,创新节目样式,加快培养评论人才。要从节目类,节目人才类,节目制作等做方面努力。5 致 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写作提纲到初稿,再到现在的定稿,我的指导老师杨惠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文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认真指导下完成的。感谢杨惠老师对这篇学年论文的悉心指导,感谢您对我论文的重视和针对论文给出的宝贵修改意见。谢谢您!6 参考文献1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0,3282 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783 蔡照波,肖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3,1294 钟大年,于文华.凤凰秀:建构一个新传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95 师永刚,解密凤凰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影响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2636 王磊,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J.当代传播,2008,(5):267 王军,时事开讲的成功要素分析J.新闻记者,2003,(9):598 刘东华,当代电视报道理念与技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