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713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反语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俄反语对比研究 学 生: 学 号: 专 业: 系 别: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 月 日 摘要本论文研究题目是中俄反语对比研究。全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引言、反语的定义、反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反语的构成、反语的语用功能、结语。反语是作为一种与词汇和话语意义相反的、在说话人(或作者)用平静的语调、拘谨的态度的同时表达讥讽意义的概念来理解的。使用反语的人(说者或作者)往往对所说或所写的人持藐视的态度。反语的构成有多种方式:词汇方式、语法方式、语音方式甚至是借助于手势和表情方式等。反语的语用意义非常重要,在语境中,反语表达给我们的是说者暗藏的意思。反语可以表现说者的以下情绪:讽刺、威胁、愤怒、

2、不满、否定、亲密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俄语反语和汉语反语进行研究、对比,找出中、俄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反语 对比 语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引言11反语的定义22反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33反语的构成43.1反语的构成条件43.2汉语反语构成手段43.2.1语法手段43.2.2词汇手段53.2.3其他手段53.3俄语反语构成手段63.3.1语法手段63.3.2词汇手段73.3.3其他手段83.4中俄反语的相同点83.5中俄反语的差异104. 中俄反语语用功能对比124.1汉语反语124.

3、2俄语反语124.3中俄反语语用功能的异同13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7引 言交际活动是说写者表达思想和听读者理解思想的一个交流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说写者一般都用简洁明快的方式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听读者直接就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但有时不能完全依靠表层词语完全或直接表达,往往是内隐的,在同一表层结构下,可内隐不同的深层含义。也就是说,有时受语言环境的制约,或受交际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说写者往往会采用委婉的方式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说写者的真实含义就隐藏在表层的语言形式之后,而不是通过语词固有的基本意义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听读者在理解语词的表层含义之后,还必须透过这个表层含义去揣

4、度、领会里层的真实含义9。反语就是属于这种内隐的意义。反语的理解和使用,对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反语的学习和研究将会有助于中俄文化交流。本文将就有关反语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中俄反语的异同进行深入探讨。1反语的定义反语()是重要的修辞格之一,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应用都非常广泛。该词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意思是“让人上当的圆滑而卑下的手段”。苏格拉底与人辩论时佯装无知,故意提出貌似愚蠢的问题引诱对手陷入推理的矛盾,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式反讽”。罗马修辞学家则把它视为辞格或叙述方式,指的是含义与语意相反的语言现象,就是说反话。在俄语中称反语这类语言现象为。2000

5、年出版的 对是这样定义的:反语(来源于希腊语“伪装” )1)以虚假同意和赞成的形式予以否定和嘲笑。2)修辞格:利用讽喻的方式来表达嘲笑和戏谑,这时词汇或话语在上下文中获得与其字面含义相反的意义,或者否定其字面意义. . 在 中指出:反语是一种细微的,隐含的嘲笑,它的伪装性表明了它的戏谑特征:说话者做出竭力掩饰自己情感的样子,但故意地使听话者能够猜出他的情感。在 (社会科学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反语是一种所说话的显现与隐藏含义相反的修辞手段,用以达到嘲笑、戏谑的效果。在汉语修辞学界对反语的定义亦有多种。例如王希杰所著的汉语修辞学中是这样定义反语的:“反语,就是说反话,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反语

6、也有表里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词语和句子本身所固有的,即话语的字面上的意思。骨子里的含义,是这个特定上下文和交际情景所赋予的,是说写者真正含义之所在。”在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书里,对反语的定义是:反语就是用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而且,在书中,对反语的分类也明显包括讽刺型反语和亲昵型反语。可见,当代汉语中的“反语”与俄语中的“”是完全等值词,它表示通过使用和本意完全相反的词语或篇章来表达本意以取得幽默或讽刺效果的修辞格。2反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反语()的研究开始于古希腊时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语言研究中,反语一直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受到修辞学和文

7、学批评家的关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义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语言学范围内的研究关注的是反语的表面意义与意欲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8。随着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的发展,反语理论已经从过去狭隘的修辞学研究上升到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进行的语用研究。作为语言学奠基之石的会话含义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为反语等传统辞格提供了新的解释起点。在其后众多的反语的语用学研究中,尤以Sperber & Wilson在其关联理论框架下提出的反语呼应提及理论(echoicmention theory of irony)最为著名。俄语语言学界对反语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语义学、语法学的

8、角度进行的。如辞书类的 指出了反语除了是一种语义辞格外,也给出了反语的一些固定句式。.所著的 、.和. 所著的 则都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反语做了研究。我国历来都把反语仅当作一种修辞手段来研究的,修辞方面的专著里都涉及到这一范畴。例如陈道望所著的修辞学发凡、陈介白所著的修辞学、郑子瑜所著的中国修辞史稿、吕淑湘所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弓所著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王希杰所著的汉语修辞学、杨春林所著的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王德春所著的现代修辞学等。各著作对反语的研究都体现了汉文化的特点,其主要的著述形式是先对反语进行定义,然后是分类,最后再列例。本文除了从修辞学、语法学的角度对反语进行探讨外,还要涉及到语义学、

9、和语用学的相关问题,主要进行中、俄反语的对比研究问题的探讨。3反语的构成31反语的构成条件反语是一种具有明显意向含义的有标识的表达方式之一,它依赖于言者的交际策略和意图,比与其同义的、直接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影响力,更能唤起受话者的心理感受,而这正是言者所希望达到的交际效果。交际者最终是否决定选择反语这一标记性语言方式来表达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因素。具体交际环境中,言者内心所产生的主观情感作为行为内在的驱动力,使其自觉不自觉地采取相应的手段来表达思想7。与直接的元标识话语方式相比,反语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所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当言者在外界某因素影响下产生某种情感,当所期望的与现实状态相冲突

10、,理想落空时,对此强烈的失落感,对现实状态的不满,使言者诉诸反语表达。反语表面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强烈对比,二者在冲突中,植下了言者强烈、复杂的心情。这种强烈的情感与动机必然诉诸于能够在听者处引起同样心理震撼的语言形式。因此,反语的选择与使用在受到言者心理世界影响的同时,也是顺应听者心理世界的过程,其中包括对听者认知水平的评估及对听者感受、心理、性格等的定位13。交际者原始的情感、动机等因素最终能否如实渗透到话语表达中,交际者是否选择反语的表达式及如何进行表达都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交际者间的地位高低、权势关系、亲疏关系、社会规约等12。权势相差悬殊的人之间,反语的出现频

11、率较低。即使言者有某些意向,也会受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导致以更间接,委婉的表达式表现或言不由衷。反语多用于揭露、讽刺、嘲弄,其结果往往幽默风趣。特定社会中的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为反语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反语特殊的交际效果常来源于对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信仰等的偏离与嘲讽。32 汉语反语构成手段321 语法手段1实词多构成临时性反语。可构成反语的实词为名词、形容词、动词。在书写的时候一般加引号,在口语中则使用强调语气。例:. . 从事精神侵略,也算是一项“友谊”的表示。(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2虚词常作为反语结构中比较固定的部分。例如:副词“很”、“颇”、“简直”、“十分”、“竟

12、”、“居然”;叹词“哎呀”、“哦”、“嗨”、“哼”;助词“呢”、“呀”、“么” 。例:成岗迟疑了一下,又提出新的要求,“把收听广播的任务也交给我吧,我的工作的确不重!”。“你简直是野心勃勃!才给别人写信致敬,又要叫别人失业?我早就看穿了你的思想活动!”李敬原眼角透出一丝笑意,但很快就消失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322词汇手段汉语反语的构成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词汇手段。其中有一些是相对固定的反语词汇,另一些词汇则是临时用于反语意义。相对固定的反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类。1“还真是”、“好个”、“就你”、“实在”等与赞美辞面的词汇连用,表示截然相反的主观感情。例: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

13、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此例用了“实在”和“极了”来加强“标志”的程度,增强反语讽刺力度。2用一些语气助词或语气副词来增强反语表达能力,如“哼”、“呢”、“竟然”、“不料”、“却”、“刚好”等。例:(学生)待到到得首都,顿首请愿,却不料“为反动派所利用”,许多头都恰巧“碰”在利刀和枪柄上,有的竟“自行失足落水”而死了。 “不料”、“恰巧”、“竟”几个语气副词略加点评,作者的褒贬倾向一目了然,貌似一团和气,实则内藏针芒。寥寥数语,讽刺挖苦。3称谓型反语用于情侣或近亲之间时,会用“死鬼”、

14、“挨千刀的”、“瘟死的”等有咒怨含义的辞面,表示极其亲昵的辞里。例: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 再胡说,我就打了。” (红楼梦第十四回)323其他手段1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句调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曲调全句语调弯曲,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意在言外等语气。升调可以用于表示惊异语气的反语。 降调可以用于表示肯定、赞美、祝福等感情的反语。平调可用于隐藏性强的反语。反语使用和识别不仅通过语调来判断,还要通过上下文等共同识别。 例: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毁灭共产党”,

15、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完成美国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2在书面语中,为了使反语鲜明突出,一般使用相关的标点符号, 如引号、加重号、惊叹号等。例: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伟大” ! 更“文明” ! (老舍小花朵集)33俄语反语构成手段331语法手段反语有时借助于一些常用的词汇与动词、名词的某些形式搭配使用,共同构成反语句型;有时由动词的某种语法形式单独构成。1带动词的固定结构 带动词的固定结构中以过去时形式、不定式形式的使用最为常见。1) , 等与动词过去时连用,表示绝对的否定意义,用以声明绝不做某事或者否定某

16、事发生的可能性。例: ! . ()(我才不放你自己出去呢!这个连想都别想。)例: !(我可不是相信嘛!)2) + / (间接格形式 ), ( )等与动词不定式连用,常用以否认自己做某事或者劝阻谈话对方做某事,还可用以对已发生的事表示疑惑不解、责备、惊讶等情感。例: ! (. )(有谁好想的呀!)例: ! ( )(他不该做这样的蠢事!)2动词的某些形式单独使用构成的反语1)完成体动词的命令式形式可用来表示祈使开始或中止某行为,具有明显的威胁或不示弱的意义。例: . . ()(再敢指责我试试! 医生低声说)2) 完成体动词单数第二人称形式,取其泛指人称意义,常用来表达反语,表示实现某行为的不可能性

17、。用该手段表达的反语多见于对话语的反应,常具有隐含的解释某行为未实现的原因之意。例:(:) .(:)( ) . . ()(:爸爸在睡觉:我不睡,和你们一起我可睡不着)3带名词的固定结构1), 与被修饰名词连用,表示某人或某物缺乏应有的品质,常用以对某人或某物进行否定的评价。例:(:) , !(:) . (: 好姑娘啊,半夜里,鬼知道和谁去闲逛!: 她是和我散步了。)例: , . ()( 什么小姑娘啊,玩到半夜一点多)2) , + 名词二格形式,在这种结构中或是句子的述谓成分,它们所表示的正好是其反义。例: . ! . . . ()( 明天我乘其它的列车去,车多着呢! 恩,这每天都有车 她同意地

18、说)4带前置词的固定结构用 + 二格名词。表示无法做某事。表示因为不合时宜而拒绝接受某事,具有否定、讽刺、不赞的意味。相当于汉语中的“顾不上”、“没心情”。例: - ! , .(. )( 让咱们唱得更好些吧! 先生,我可顾不上唱歌. .)332词汇手段常用于反语的词汇一般都是正面意义明显的词汇,因此它们的反语意义才更容易被区分和把握。常见的词汇具有以下的几类意义类型:1 , , , , , , 等词汇或词组表示“威胁”、“禁止”做某事的含义。例: ! (. )(你敢碰一个试试!)2 (), , , 表示否定的评价、一般有“名不符实”的意义。例: , ! !(给的定额很少,还把小前犁给弄丢了!还

19、叫先进分子呢!)333其他手段1语调是反语表达的常见手段。反语常常需用富于情感的语调说出。调型2、调型5、调型7都可以用于反语。其中,反语最常用调型2说出,且语调中心位于句首、强调述谓成分是反语语调的特点。另外,故意拖长某个词的重读音节,也是表达反语的常见语调手段。这一手段常用以表示否定的回答、不同的意见或用于重复谈话对方刚说过的话。例: ?: - (. . . )::你完全把她忘了?: 忘-啦!虽然没时间,但是我给她打电话了)280年语法在用词序手段表达主观情态意义一节中指出:“中性词序的改变可以表达这些或那些主观情态意义,最常见的是否定态度、不信任、讽刺意义。” 这时句中述谓性成分移至句首

20、位,这样的移置总是用调型2的中心来加以突出。为表达反语而移至句首的成分通常有下列这些:(1)谓语或者谓语中表示述谓意义的成分:例: , !(我们听他的才怪呢!)(2)某些述谓词(状态词):例: !(这样的天气他才不会去呢!)(3)某些副词:句中谓语或述谓词附有, , 等副词,而且反语的否定意义恰好须用这些副词来表达时,它们通常被置于句子绝对首位来加以突出。例: !(我跟他遭的罪还少吗?)34 中俄反语的相同点根据上述汉语反语的构成手段和俄语反语的构成手段,可以总结出以下三方面中俄反语的相同点。1在反语的表达中,不论是汉语还是俄语中都有故意拖长、重读某个词(俄语中也可能是重读某个音节)的现象。这

21、样的手段常用来重复对方的话语,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周萍: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种字句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周繁漪:(气极)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 体-面? 你也说体面? (冷笑)我在这样的体-面家庭已经十八年啦。周家家庭里所出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 (曹禺雷雨)例: , () , . -. -! ()( 既然不喜欢,您就把它(皮袄)给我吧,会暖和些的. . 看我给你,等着吧!)2反语中经常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来表达反语:(1)汉语中常用的“实在是” 、“正是” 、“可真是” 、“真得. .”,俄语中常用的, , 等。这类肯定意义的

22、辞面作为反语的一部分,一般位于句首或短语开头,表达绝对否定的意义,是该反语的标志。例: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例: -(.)(可真得白白去爱呀。)(2)中俄反语中都有用语气词、副词来增强反语表达能力的现象,如汉语中的“哼” 、“呢” 、“竟然” 、“不料” 、“刚好” 、“的确”等,俄语中的, , , 等。例: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灯具都不同,的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鲁迅拿来主义

23、)例: , , . , (. )(“连条裤子都没有,还想去夺冲锋枪呢!”老边防战士说,“保住你的脑袋就算不错了。” (3)表示名称与实质不符而产生的反面评价时常用固定句式。俄语常用, ( ) 汉语常用“所谓” 、“这就是” 、“好一个”。例:市卫生部门提醒市民,所谓“名医”在他处出诊的说法是“医托”骗人的谎言,医托的行骗目标大多是一些外地来京患者,利用外地患者对北京地区医院和环境的不熟悉,以攀老乡或同病相怜等套近乎,取得患者信任,推荐所谓“名医”,将患者骗到其他医疗机构或者非法行医点,然后以开高价药牟利。 (京华时报06年5月13日)例: ! ! . , , ? ? ! ()(你瞧瞧!还是老师

24、呢!.她把我当瞎子怎么的!还是当小孩子?这还是在教法语课!)3在中、俄反语的运用中都有使用辅助手段(如表情、动作、语气)来进一步表达反语的现象。例:“好呀,这下子看你穿绸挂缎了”,菊咬金冷笑地说。 (周立波山乡巨变)例: ! , .( -)(“就你最了解你叔叔!”阿克西尼亚扎哈罗芙娜深深地叹了口气。)中文例中菊咬金对陈光晋是挖苦、讽刺。用“冷笑”这个表情可以加强表达效果。俄文例中的阿克西尼亚扎哈罗芙娜用“叹气”来辅助表现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侄子并不了解她老伴的脾气。35中俄反语的差异根据汉语和俄语反语的构成方式,我们了解到在中俄反语构成中不仅存在相同点,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汉语反语一般为语调

25、稍高,没有固定模式。而俄语反语则常使用调型2、调型5、调型7,逻辑重音常落在句首。一些逻辑重音是放在反语中心词上,还有一些是放在用于强调反语中心词的语气词或副词上。例:(二寡妇弄虚作假,用草纸做军鞋鞋底)这时妇女们拿起这双鞋来,这个看看,那个瞅瞅,有的冷笑,有的撇嘴。有个巧嘴妇女笑着说道:“这么结-实的鞋,怎舍得拿出来?” (梁星刘胡兰小传)例:/2 -/ ! ()(我跟他受的罪还少吗!)2汉语中无单纯依靠词序调换来表达的反语。而俄语中则可以用词序的改变来表达主观情态意义,最常见的是否定态度、不信任、讽刺意义14。这时句中述谓性成分移至句首位。例: !(我才不跟他争辩呢!) !(我一定要和他争

26、辩!)上例中的第一句话用的是述谓性成分提前的方法构成反语。第二句的正常语序则不构成反语,理解时只需要按字面意思理解。3在书写方面,汉语反语常使用引号,而俄语则较少使用符号。例: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 (友邦惊诧论)例: : ! -. - . ?.()( 你也是好样的:根本等不急 紧忙嫁到科拉尤什基诺村!简直是迫不及待。有什么好处呢 . . 现在得到什么结果啦?)4.中俄反语语用功能对比4.1汉语反语就汉语反语的语用功能而言,它可以分成五种类型“褒贬反语”、“讽刺反语”、“趣味反语”、“亲势反语”和“强调反语”。(李定坤汉英修辞格对比与翻译)1)

27、“褒贬反语”是以表面上说贬义的话实际上在夸奖,或者表面上夸奖实际上贬低为表现形式,它不带有讽刺意味。例: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自认为聪明、能干,而说起自己时总是说“见识又短,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锤我就认作针”。2)“讽刺反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反语,许多作家利用“讽刺反语”使语言更加犀利。例:(清朝流日学生 )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平的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上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3)“趣味反语”往往没有讽刺的意味,只是为了创造一种轻松、快活的气氛,表现出一种幽默的语气。例:你问我家姚老五的技术吗?太差劲了,他做的门窗硬是找不到

28、缝儿,他刨的木板,连苍蝇也落不住。 (乐牛关主任)上例中的“太差劲了”很显然也是反语,用“太差劲了”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赞扬姚木匠高超的手艺。 4)“亲势反语”是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其典型用法就是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程度。恋爱中的女孩常对她们的男朋友说“你太坏了!”、“我讨厌你!”等。父母称呼自己的孩子为“死丫头”、“淘气包”。妻子管自己的丈夫叫“冤家”、“死鬼”。在汉语中,他们都有“打是亲、骂是爱”的感情色彩。例:我现在才认识你,你是顶坏顶坏的女人啊!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5)“强调反语”遵循了人们使用语言的爱好。有些话表面上是肯定的,但人们自然而然地从否定的角度去理解,同时,一些话表面

29、看是否定的,但人们会从肯定的角度来考虑。这种习惯上的反语带有强调某事的特殊语气。此外,这种反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俄语中没有对应的反语。例:见到你好不高兴 ! (转引自郑国龙英汉反语语用功能对比) 4.2俄语反语1从语用功能的角度看,俄语反语可分为:表讽刺的反语和表亲密关系的反语。具体来说,反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是表示讽刺和谴责、表达强烈的否定、增加说话或言语的幽默感、增添诙谐的情趣等10。在人为何使用修辞语言一文中归纳了反语的一些主要语用功能:产生幽默效果、表示谴责、表达否定消极的情绪、表示惊讶、说话人自我保护、启发思维、增添情趣等等。 例: !(真奇怪,他竟做出这样的蠢事。) (现代俄汉双解词典)

30、该句从字面上看来,说话人认为他做出这样的蠢事是应该的,在意料之中的,但实际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已发生的事情的惊讶。例: ! ! . (瞧你怎么履行的诺言!真是谢谢了!你最好啥也别承诺。)的本意是“谢谢”,但该句中 !和 .为受话人提供了对该语境的认识,受话人可以立即明白这里并无感谢之意,而是表达了说话人的不满和讽刺,同时使用反语也避免了与受话人发生直接的冲突。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反语的另外两项语用功能:1)加强赞美力度;2)表示亲密关系,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这两项语用功能一般出现于赞美、愉悦性的反语中。例: ,?(你怕什么,小傻瓜?) (现代俄汉双解词典)在这种情况下,“傻瓜”、“笨蛋”的否定评价

31、已经消失,这些称呼已经成为一种表达诙谐与深情的反语。43中俄反语语用功能的异同从语用的角度看,中俄反语存在着许多相同点。首先,它们都依赖于言者的交际策略和意图,比与其同义的、直接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影响力,更能唤起受话者的心理感受,而这正是言者所希望达到的交际效果。其次,它们都多用于揭露、讽刺,表达嘲弄意味和批判意味,都是用肯定的话语表示批评或不满;另一方面又都可以用于亲密关系,如汉语中的“褒义反语”、“趣味反语”和“亲势反语”与俄语反语的加强赞美力度、表达亲密关系相一致。第三,它们的语用功能的实现都对语境有极强的依赖性。第四,它们都是信息发出者为了将自己强烈的情感诉诸于能够在信息接收者处引起同样心理震撼而采用的语言手段。因此,反语的选择与使用在受到言者心理世界影响的同时,也是顺应听者心理世界的过程。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俄汉反语的差异。首先,汉语反语一般通过强调单个字或词来强调表达整个句子的语用意义而俄语中常是以整个句子或整个段落为基础来达到反语的语用意义15。其次,“亲势反语”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俄语中出现的频率。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中国人总是想要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获得一种亲近感;而西方人则注重于彼此间的距离。另外,“强调反语”是汉语中所独有的,俄语中不具备类似的反语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