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190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信息管理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毕 业 论 文 (设 计)(2009届) 题 目 :泛在信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专 业: 图书馆信息管理09-1班 姓 名: 田颖 指导教师: 曹丽娟 完成日期: 2013 年 月 日 摘要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把我们的生活带入了信息时代。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很多学者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数字图书馆如今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泛在图书馆”这一概

2、念出发,系统的阐述了泛在的含义,这一新理论的优势。通过对比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新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得出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无论在提供的资源上还是服务上都远远落后于数字图书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理念,在信息化这一大背景下取得调整与创新,以适应新的的社会需求。关键词: 泛在化 数字图书馆 服务模式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of scientific. Especially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 Bringing our life into the Informatio

3、n Age. The libarary management of our China also steps into Digital Age. At present, the ways and ideas of our Chinese library management is still stay in the state of tradition,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atisify the new requirment of people, many scholars put f

4、orwards to the concept of “ D-Lib”. Nowdays, the Digital library has become an impotant to measure the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of a country.The article spread from the definition of “ libarary ubiquitination”, and making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ts advantage. By contract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li

5、brary management and 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the tradition is more backward than the digit on whatever the resource and service. Thus, we must change our traditional ideas and do much adjustment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to meet the need of society.Key Wo

6、rds: Ubiquitination , Digital Library , service mode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田颖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图书信息管理专业1 泛在信息环境下1.1 含义泛在信息环境下是建立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泛在计算机技术,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方式获取和处理资源,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多样化的网络与科技手段,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资源需求,包括查阅,修改和创造。泛在信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能够以用户为中心,能适应用户所在空间位置和环境的变化,面对的是任何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泛在访问与获取,因此具有很强的空间环境

7、适应性,为用户构建一个泛在知识场,使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特定资源所处的位置和状态。1.2 影响泛在信息下强调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构建一个个性化,适应性和可预知的信息空间环境。在网络空间里,实现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无缝性连接,图书馆的功能已不在只局限于提供满足用户特定资源环境,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无所不在的立体知识空间。2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与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至今图书馆仍不是一个完全的信息机构。按1975年国际图联的提法,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并不只是单单的信息服务;传统的信息服务包含

8、在其中,它指的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文献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开发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读者能够找到其想要得到的文献信息。2.1 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与数字图书管理模式的特点比较2.1.1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从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性上看,可以满足人们阅读、欣赏、娱乐、接受教育及信息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相应地实现娱乐、教育、信息服务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除文献资源发生主体作用外,馆舍、设备等其它物质资源对于读者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阅读环境,阅读设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对于缺乏资金支持的图书馆来说其设施和环境是简陋的,即使读者找到了自

9、己的需要的信息,也不能在舒适的环境下阅读。需求用户局限性。信息服务应是面向一切有信息需求的用户开展的社会化信息开发、组织、提供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再局限于图书馆一馆所藏而融入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中。而读者服务不同,它是以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为前提条件的服务,是特定范围内的服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开放仅限于拥有其借书卡的人员,对于急需信息的“突然闯入者”,图书馆不能为其提供其相应的服务。2.1.2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从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上看,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发布和利用的实体,其形式可以是具体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者任何数字信

10、息资源集合。使人们可以根据工作、生活、休闲等需要,在可能的场合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学习,随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数字图书馆的对象可以是社会全体成员。数字图书馆对读者没有限制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特别是给那些没有机会到图书馆读书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只要具备上网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的限制。可以是在图书馆内学习,可以在图书馆外学习,在工作场所学习,也可以在家庭学习。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提供了条件。2.2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与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资源条件比较2.2.1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从广义来看,图书馆

11、资源含有较多内容,包括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及在此基础上由图书馆开发组织的目录等参考资源、建筑设备资源、业务人员资源等。狭义地看,资源主要指馆藏文献资源。2,2.2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网络资源,与传统印刷型资源相比较,数字资源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检索和传递速度快、使用灵活方便、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等特点。在网路的虚拟空间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所收集的资料(书籍,图片,声音等)以字节的形式保存下来。资源数据的收集量不受传统的图书储藏条件的限制。2.3 服务2.3.1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严格地讲,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一直没有脱离馆藏文献的物理查检与传递,除此以外的其它服务

12、方式如咨询、情报研究等,虽然存在但规模小,质量也不高,还没有像借阅那样规范化、系统化和普及化。虽然在信息化条件下电脑广泛用于图书馆服务中,但也仅限于单一的资源搜索,保存借用图书信息。2.3.2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方式贯穿了主动服务精神,能够为用户提供主动的资源咨询,提出检索策略建议,甚至更具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只能化的帮助用户收集可能需要的信息资源,并提供最后的搜索结果。完全改变了用户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2.4 服务人员2.4.1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不是面向用户的服务,而是面向资源的利用,这些服务活动的承担者就是部分资源管理人员。严格地说,所谓的服务人员不是信息服务者

13、而是资源管理者。因此,可以说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角色没有单独自成一体,而是与资源管理者的角色相重叠并附着于其中。其中图书管理员扮演着这一角色,且除了简单的借用图书归类外,很难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2.4.2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是面向用户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承担者是作为数据终端的几部数据处理器和存储器。它们既是信息资源的承担着又使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而且用机器代理人去管理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而不会出现因身体疲劳而产生的错误。同时还可以通过升级自身的查询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3 泛在信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3.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

14、brary),是国外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全新的图书馆理念。泛在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现有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藩篱,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真正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遵循用户新的需求,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用户科研和学习,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消除与用户之间的隔阂,模糊和淡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边界,创造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和计算机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所以又将其解释为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

15、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信息环境。 3.2 泛在图书馆的特征 泛在图书馆的提出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它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只面向到馆用户的限制,而是无缝地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个性化的、可共享的知识和服务,并把相关的信息或知识融入到新的学习或研究环境中,实现知识的创造和更新。3.2.1 以人为中心泛在图书馆是由知识资源、信息技术和设备、环境、组织和用户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用户既是信息使用者,又是潜在的信息生产者,各种系统、功能和服务的设计取决于人的需求,能够对他

16、们的偏好和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对各种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帮助他们完成各项工作。因而,提供的服务也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知识化等特点,尤其注重增强用户体验和用户之间的交互,促进用户的参与。 3.2.2 “无所不在”性 泛在图书馆包含了各种形式(文本、音频、视频等)、各种层次(数据、信息、知识)的信息,能够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满足人们各种信息需求。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某种设备访问所需要的信息或获取所需要的服务,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将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就如同使用学习工具、仪器设备等,成为其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2.3 无缝性“无缝性”要求泛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对于用户而

17、言是“透明”的,不易被用户所察觉。因此,用户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利用,而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或实施各种繁杂的操作,也不会因为场所的转移或使用设备的改变而影响工作、学习的连续性。 3.2.4 协作性用户之间建立起长久的信赖关系和合作纽带,并依托泛在图书馆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服务,促进人们尤其是共同兴趣小组在知识创建、利用、共享中的协作,使用户不只是信息的索取者更是信息的创建者。3.3、泛在信息下图书馆管理新模式的实现基础3.3.1 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服务泛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从理念走向现实,是建立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通信技

18、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模式。泛在化的服务既体现实体的服务,又超越传统的网站服务,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了现代服务理念,拓展为“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营造“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全新服务环境,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大创新。便捷、高速的泛在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以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为终端服务平台,通过全媒体高科技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各个角落,由此引申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读者用户可以借助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时时刻刻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3.3.2 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践2002年,

19、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浙江考察,在萧山红山农场图书室亲身感受了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远程服务的便捷,他对杭州图书馆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及数字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杭州图书馆一直关注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地进行理论追踪与实践调研,在服务理念、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的探索实践中寻求突破。2010年12月29日,杭州数字图书馆开通运行,在图书馆界率先通过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与网站平台整合成综合性的“文澜在线”数字信息之窗,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有线电视、手机等终端路径享受图书馆的服务。4 泛在信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调整与创新4.1 理念的改变4.1.1读

20、者还是用户这种关系与服务对象有关,而对服务对象的认识是以对服务性质的认识为基础的。对于图书馆而言,读者与信息用户这两个概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如前所述,读者通过图书馆的服务,满足其娱乐需求,受教育的需求等。而信息用户则不同,他们通过图书馆服务满足的只有一个即信息需求。这是两者间本质的不同。进入新时期,信息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信息服务能力将成为决定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在众多社会信息机构的挑战与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未来的信息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关注与研究的群体应是信息用户而不是宽泛的读者,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重心将定位在信息

21、用户这一群体上,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读者。4.1.2拥有还是存取这是一个关于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建设是通过各自馆内物理容积来存贮来完成的,在今天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且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这种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的完全实体资源建设方式不仅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且消耗了大量不必要的物力、财力。此外,各自为政的物理体系互相脱离,造成了社会信息环境的分割,与网络化趋势背道而驰。因此,资源共享便广受关注与重视。以前,图书馆间通过联合起来协调采购,或馆际互借来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虽然各馆间有了一定协调合作,但因其物理实体的时空局限性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不仅浪费人力,财力,且难以

22、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平台为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便利的广阔发展空间,人们正力图使各图书馆实现从以实体资源建设为主到以建设虚拟信息资源体系为主的转变。4.1.3 资源管理者还是信息服务者长期以来,图书馆以其所拥有的文献资源为核心,将图书馆的功能与所藏文献的功能混为一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是面向馆藏资源的,其核心是资源管理,图书馆所提供的读者服务和信息服务也都是以资源为中心,是面向资源的,而非面向读者与用户的。因此,虽然所有人员的工作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但是在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严格地讲,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只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而非信息服务者。在图书馆中,没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

23、职能活动人员的角色划定,信息资源管理者与信息服务者双重角色集中于一体,且主要行使资源管理者的功能,至于信息服务者的功能只能处于若有若无的附属地位。由此来看,这个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服务者角色定位的问题本质上源自于对图书馆社会功能认识的不足,对读者服务尤其是信息服务功能认识的不足,其根源在于将图书馆的功能与馆藏的功能视为一体,混淆不清。这种认识上的模糊不清直接造成了服务功能实现的障碍,制约和禁锢了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和深化。 4.1.4原始信息提供还是信息内容增值服务虽然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不少,但主要体现在馆藏文献资源的查检和传递上。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几乎就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生产者与信息利

24、用者之间的中继传递者,在信息的生产与消费中起到连接中转的桥梁作用。在传统的信息交流和服务环境中,由于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实体信息资源分布的物理空间局限性,图书馆作为信息储存和管理机构这一角色显得十分重要,用户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传递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下,信息资源环境发生了改变,信息交流与服务体系也面临重组。一方面用户与信息资源的直接接触可能性增强,自我利用行为增多;另一方面,一些原始信息生产者如出版商、新兴的信息服务商通过网络或联机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原始信息查检与传递服务,这就使信息检索与传递逐渐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和非智力化,图书馆在这方

25、面原有的优势日益丧失。用户所关注的不再是获取原始信息,他们更需要直接融入其解决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直接助其解决问题的信息内容服务,它涉及如何从浩繁的信息集合体中捕获和析取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信息,并将其融合重组为相应的知识或解决方案等过程。4.2 泛在图书管理新模式得益于信息化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通讯、网络、高密度存贮、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器和嵌入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把人类推向无限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最广泛获取,并且使信息创造、发布、交流、组织、利用和保存得以自由进行,呈现如下特征: 4.2.1 信息资源数字化:“泛在信息环境”下,e-Science 、e-Learning、

26、e-Education成为科研、学习和工作的主要方式,数字化是信息资源的主要存在和交流方式,数字资源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信息机构和载体所包含的文献资料,如图书馆收藏的书本、图片、声音和录像,而且还包括被数字化的博物馆、档案馆资料以及化石、建筑与雕刻等一切人类知识资源和信息。更重要的是数字化为信息发布和交流模式的改变提供了基础,使得许多处于萌发阶段、不成熟、不系统的非正式信息被有效的记录并传播,极大的扩展了知识创造的内容,为实现信息快速交流创造条件。4.2.2信息交流网络化:高速网络把人们信息需求的实现变得更加智能化。当数字化成为信息资源主要存在形态之后,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工具将受到特别的重视

27、并更加快速的发展。以往被认为是正式的信息交流方式将逐步被无处不在的网络方式所取代。电子邮件、网络视频、BBS论坛、等将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个人、机构、团队、学术会议、科研项目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组织相关信息交流,它不仅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而且提供日益丰富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方式,使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和阵地。4.2.3信息系统开放化:泛在信息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具有共同的、共享的信息基础环境,它不仅使广泛分布的数字信息具有互操作性,而且能支持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信息交换以及实现出入网络空间的各种转换,允许人们获取可用的元数据和添加自己的元数据并上传到公共数字系统

28、,由此创造基于社会的元数据库,有效支持人们在物理、网络、公共和私人空间中顺利地工作、创造、使用、存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信息。4.3 泛在信息下图书管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实例Web 2.0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4.3.1 Web 2.0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概念Web 2.0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是注重用户参与的新型服务模式,激励读者和用户参与任何他们愿意参加的图书馆实体和虚拟服务项目的创建。图书馆也力图接近新型用户群体,并通过优化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户不再仅仅只是图书馆的读者,同时也是图书馆的建设者。4.3.2 Web 2.0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原则4.3.2.1 以用户为中心

29、在设计开发Web 2.0 数字图书馆的时候,应该把用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正好体现了我们在数字图书平台上同样是从了解用户最终的需求与渴望出发,把用户的体验置于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核心部分,比如说大家在阅读时的需求:快速的找到所要找的数目,阅读时的舒适感。Web 2.0 数字图书馆为了方便快捷,应用了大众分类(标签)亦称“草根分类法”,对每一个资源文献进行归类设置标签,标签内容多种多样,能方便阅读者通过检索快速的找到所要找的资源。4.3.2.2 无处不在性Web 2.0 数字图书馆建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所有的用户只需做的就是拿起一台电脑,登陆您的用户名就可以使用。只要您

30、身边有可以上网的媒介你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阅读。4.3.2.3 具有丰富的社交性内涵Web 2.0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媒介主要是社交网络,因此在您享受读书的快感的同时,还能享受社交网络给您带来的跟新更具有震撼力的视听效果,您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创建中,并对某个文档进行评论及讨论修改。4.3.2.4 邀请用户参与Web 2.0 数字图书馆希望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创建中,您的随笔只要加入到资源信息共享中,也有可能成为某个用户所需要的信息。4.3.2.5 提供多媒体体验除了提供文本信息外,还提供大量的视听资源,使您的阅读不在枯燥。4.3.3 Web 2.0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Web 2.0

31、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化的前提下。主要资源共享媒介包括:因特网社交网络,博客等,其中重要的组成媒介包括各大主流网站的信息摘录。像Facebook,Youtube,等等都是国外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共享的信息不仅仅停留在干枯的书本文字,还包括声音文件,视频文件等等,使阅览图书成为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无聊的书本作业。4.3.4 Web 2.0 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解决的传统编目问题1 检索界面复杂,不是十分直观2 不能按照相关度或重要性排列检索结果3 主要关联纸质资源,较少能链接到电子资源内容4 缺乏社交网络特征,用户难以参与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搜索和寻找信息的地方,同时也

32、是共享信息的场所。图书馆必须学习新的共享方法与技术。图书馆应该张开双臂拥抱新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前进。5 结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并不意味着图书馆服务的泛化。图书馆服务仍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充分地分析和论证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图书馆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要通过需求拉动图书馆的服务,将需求作为图书馆服务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没有人规定图书馆一定不能做什么。所以,泛在图书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图书馆形态。泛在图书馆给我们的启示,更重要的在于,图书馆不能将自己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和能力范围内,而是勇于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延伸自己的能力范围,不断地超越自己,彰显自己在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社会中

33、的价值和作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灵魂和主线在于从面向资源的信息服务向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的转变,在于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的确立。因此,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只要本着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的原则,以用户需求为依据,就会不断有新的发展,找到新的实施点。 虽然我国关于泛在信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研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滞后水平,但我们将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技术手段使全国分散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连接为一个超大型数字图书馆,并将跟进以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最终使每个机构、家庭、公众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图书馆。6 参考论文及注释1 通讯论文2 期刊浅谈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8期)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五期)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杨灵芝 J(情报科学,2012年03期)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王聪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06期)浅谈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矛盾蔡英(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3图书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 张剑传统图书馆应向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转换 赵志伟4 网络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陈全松JWeb 2.0 数字图书馆系统特夫克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