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293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数分析 教学单位 _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_姓 名 _ _学 号 _200731401025_年 级 _2007级_专 业 _社会工作_指导教师 _ 职 称 _ 2011 年 3月 31 日目录 摘要一引言1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1三、研究过程2(一)、研究主题和目的2(二)、研究思路和方法21、研究思路22、研究方法:3(三)、研究意义:3(四)、研究对象基本信息3四、研究结果:3五、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4六、相关建议。13七、参考文献。14八、附录15九、致谢17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摘要:大量研

2、究表明,大学生中学习倦怠现象广泛存在。将Maslach(马斯拉池)等人的相关研究与我国大学生现状相结合,探求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为了降低学习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 对策Title:The causes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choice difficulties for social work major studentsAbstract: 1980s, with the social reforming and fierce changes,social work obtain res

3、toring and developing.At the same time,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stepped onto the specialized path. But under existing condition,the students of social work major are facing various of difficulties in occupation choice.By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reasons of causing this phen

4、omeona are various, both the reason of society and shool education,and the reason of family and the social work major students themselves. Bac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this essay will present some relevant advices and solutions.Key words: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choice difficulties causes

5、一 引言倦怠感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Ill于1974年提出的,是用来描述护理人员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压力而产生的认知与情感上的反应专指服务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耗损状态。他着重从临床角度来描述职业倦怠感的症状及治疗。在过去的30年里,倦怠已成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个重要研究领域。倦怠现象不仅存在于职业人群之中。在校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很严重,尤其是大学生中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国外开始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台湾学者将学生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学习负担和其它心理因素表现出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

6、的一种状态。也有学者啾为对学生而言,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学校课业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漠和疏离、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一、 研究背景 1、国外研究的现状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首先采用“倦怠”一词来描述助人行业中工作人员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指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如身体疲劳、情感耗竭、对待服务对象不友好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之后,Maslach对工作倦怠的概念的完善和测量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

7、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现象”,他的这三个标准也就成了倦怠研究领域的黄金准则,其后对不同领域的倦怠界定和测量大都是根据这个定义演变而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倦怠是在许多职业中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并由此影响到个体所在组织的绩效。倦怠与许多心理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怒、无助和焦虑、失眠、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胃肠问题。还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包括对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与他人的冲突增加等。倦怠的研

8、究开始仅限于助人行业,如教师、警察、医生等,对于能否将倦怠应用于学生群体存在着争议。但很多学者认为倦怠在学生群体中也存在。国外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关注较早,但何为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界定。国外的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职业倦怠(job burnout)概念而来的,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较长时间来自学校课程等方面压力。

9、其中Pines(1980)和Meier(1985)对学习倦怠的定义是: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Ramist(1981)指出学生倦怠主要表现为学生倦怠症状与服务者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较高的缺乏力,缺乏完成作业的动力和高比例的辍学。由此可见,他们都比较赞同课业压力或课业负荷是引起的学习倦怠的关键因素。Eastburg和Williamson等发现,消极的个性特征与学习倦怠中的情绪耗竭和乏人性化呈正相关,而积极的个性特征则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不仅如此,积极的个性特征对压力源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有着很

10、好的预防和抵制作用1。Amanda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显著2。研究表明,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学习倦怠水平就越低。来自朋友和社会的支持越多,学生所体验的情绪耗竭和乏人性化就减少,相反,他们体验到的个人成就感也会越多。社会支持的来源不同,与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的关系也不同。Sernhard(2007)考察了年级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毕业生报告的情感耗竭显著低于、主观成就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3。Dahlin(2007)发现基于成就的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倦怠与外显、内隐自尊都有相关,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一方面,学习倦怠的产生会影响学生的自尊感。一旦学生

11、对学习产生了消极、倦怠情绪,即使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也会令他们产生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不应该的,从而动摇了对自我的肯定,降低了自尊感。另一方面,高自尊的学生倦怠水平低一些,而低自尊的学生倦怠水平相对较高。高自尊与更多优秀品质相联系,如学习积极性更高、更加坚韧、情绪控制能力较强,这使得他们更不容易体验到倦怠4。承诺(eonunitment)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喜爱、认同、愿意付出努力,对学生来讲,主要有对学校的承诺和对专业的承诺。Neumann(1990)研究发现,对学校承诺的主要预测因素为主观成就感,情感耗竭对承诺也有间接的影响,但它是通过主观成就感起作用。专业承诺有四个因子:情感承

12、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以台湾学者张治遥、宋晓颖、杨惠贞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代表,他们对学习倦怠做出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 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乏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及个人成就感低落(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现象。其中,情绪耗竭是源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面临的一些夸大的要求(exaggerated demands), 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乏人性化是指

13、个人以玩世不恭和不带感情的方式与态度回应周围人际;缺乏成就感是个人表现出的一种无能感或丧失能力的情感。内地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非常少,较有建树的有福建师范大学连榕、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杨丽娴有关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祝婧媛有关中学生学习倦怠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其中,福建师范大学连榕、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杨丽娴等综合了自己和他人的相关研究,对学习倦怠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 就会感到厌烦, 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 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他们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是他们提到的造成学习倦怠的

14、最主要原因。此外,他们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并运用心理学测量的原理对之进行了修订。在测量工具方面,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连榕、杨丽娴、吴兰花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量表”,该量表共20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即成就感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低落(Dejection)和行为不当(Improper Behavior)。其中,成就感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的降低,有的甚至会否定自己所作的一切。即使一个对自己有很强信心的人,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学习上的压力,也会慢慢耗尽自己的自信心,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或失败,逐渐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

15、产生负向的影响;情绪低落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放弃努力,情绪上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厌倦和排斥心理。这种倦怠状态的持续可能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导致退学,同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行为不当表现为处于学习倦怠的大学生,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行为。逃避学习活动,对学校课业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人和事也漠不关心,或者有敌对心理,认为是别人导致自己的失败。由于这类人对学习及相关的活动没兴趣,更有可能形成打架、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习惯。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所李永鑫等根据其编制的CMBI(Chinese Maslach

16、 Work Inventory)修改成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包括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基本上于MBI-HS的三个维度一样。然而,对直接根据MBI-GS改编而成的马斯勒其倦怠量表学生版的研究却很少。目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莹、甘怡群、张轶文(2005)对MBI-学生版的信效度作过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MBI-SS已设定的三因素结构(衰竭、讥诮态度和效能感降低)数据表现出较好的拟合。这表明通过英文版的MBI-SS直接翻译的中文版MBI-SS也有很好的效度。1.朱会明,刘长颖等.学习倦怠研究的再思考J.商业文化(社会经纬),2008(1). 2.Amanda C,Week

17、werth,Deborah M F.Effect of sex on perceived support and burnou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6(2).3.Bernhard H C.A survey of bumout among college music majors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7(2).4.Daldin M,Joneborg N,RuneSon B.Performance-based self-esteem and burnout in a cross

18、-sectional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J.Medcine Teaching,2007(1).5.Hui-Jen YC,Fam K.An Investigation on the Factor Affecting MIS Student Bum act in Technical-Vocational CollegeJ.Computors in Human Behavior,2005(21).6.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7.7.连榕,扬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

19、05(5).8.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43-245.9.段陆生.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08,14(3):222-226.10.连榕,杨丽娴.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三、研究过程(一)、研究主题和目的 1、通过问卷,对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在职业选择时的倾向和所面临的困境。 2、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从而分析带来上述现象的原因。 3、针对分析所得原因提出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解决

20、职业选择困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1)回顾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2)根据所要研究的变量进行问卷设计,对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客观事实。(3)针对所得客观事实进行相关的原因和对策讨论。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以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进行了110份问卷调查,最终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90.9%。同时对10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意义: 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针对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选择困境进行过研究,但多着眼于薪水

21、、从业机构状况等较为简显的层次。本研究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从业环境、政策制度、教育体制等较为深刻的层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四)、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本次调查有效调查对象100名,其中45%为男生,55%为女生,性别比差异不是很大;但由于受民族学校影响,汉族占34%,少数民族占66%,但对于此次调查结果并无太大影响;各年级调查对象所占比例分别为:大一35%,大二25%,大三20%,大四20%,分配较为平均;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为31%,非独生子女69%;家庭所在地在城镇的占44%,在农村的占56%。如表1所示:表1:样本基本情况性别男:45%女:55%民族汉:34%少数民族:6

22、6%年级大一:35%大二:25%大三:20%大四:20%家庭子女数独生子女:31%非独生子女:69%家庭所在地城镇:44%农村:56% 表1 四、现象总结。42学习倦怠影响因素421个人及人际关系因素人格特质。曾玲娟认为某些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如对自我的评价低、自信心缺乏、较低的自我判断等)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倦怠。人际支持系统。Neweomb等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的同伴关系可以提高个体自尊感,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进理解。相学术理论现代衾著一反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个体焦虑、抑郁。学习观念态度。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会自发形成一种同辈团体,通过这个团体来寻求种种心理问题的缓解与矛盾的解决,并以同辈团

23、体所认同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系,在与同辈的“互感”中完成自我价值观的确立。也就是说,如果同辈团体普遍认为学习知识没用,那这种厌学情绪就会相互感染。422学校因素管理与教学方式。大学的管理较为宽松,学生受到的约束相比初高中少了非常多,而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的自律性不是很好。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照本宣科,单纯的理论“满堂灌”,实验和见习机会的缺乏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和对专业、学校的失望。423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与思想观念冲击。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和歪曲价值观念对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受到“读书无用论脑体倒挂”的鼓吹,他们对学习对知识产生了

24、众多疑惑,日益动摇信心,不客观不冷静的放弃学习投入社会去追求和享受所谓的快乐。校园外的社会是绚丽多彩的,充满了巨大的诱惑,不少大学生沉溺与网吧等娱乐场所谈情说爱,兼职而不兼顾学习。424家庭因素父母的不合理的期望。在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影响下。父母对子女抱有不合理的期望,从小就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较大的精神压力。家长甚至态度强硬,打骂也时常出现,这造成孩子反叛顶撞的性格,从小就使孩子厌恶甚至痛恨学习,可想而知他对今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都将是歪曲和不良的,出现学习倦怠的几率更高,表现更明显。5结论(1)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年级上无显著性差异;(3

25、)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按强度和预测程度看。依次为:个人及人际关系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一、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为了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笔者在查阅资料和开放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11个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再次进行调查研究,让大学生从中选出五个最能影响你学习的五个因素。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9份,有效率为90.9%。被试的分布情况如下:重点院校166人,占40.6%,一般院校243人,占59.4%。男生186人,占45.5%,女生222人,占54.3%,缺失1人,占0.002%。一年级100人,占24.4%,

26、二年级85人,占20.8%,三年级173人,占42.3%,四年级51人,占12.5%。文科生162人,占39.6%,理科生168人,占41.1%,艺术体育生69人,占16.9%。专科生144人,占35.2%,本科生264人,占65.4%,缺失1人,占0.002%。选择的结果如下:从上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五个因素依次为:课程枯燥无味,教法不满意;就业前景不好或就业难;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对专业或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方法不正确。二、预防对策1.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1)要调整课程设置。孙根年认为现阶段我国课程体系存在问题有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课程门数膨胀,体系结

27、构不尽合理,另外缺乏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兴课程并且对代表专业发展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吸收不够。因此,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据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某些学科厌学往往与教师的授课方法有密切关系。例如有些教师不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这是由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不喜欢而产生的厌学,它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3)加强社会

28、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培养跨世纪创新性人才,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使他们乐学爱学,避免学习倦怠的产生。2.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人事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帮助各类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的“八项措施”。当前,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出台扶持措施,确实解决好高校毕业生

29、“就业难”的问题,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扫清障碍。同时各高等院校也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力度,讲究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的成效,扎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3.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树立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学习目标应适当,符合发展实际,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同时要把学习活动和远大志向及理想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使学生感到兴趣,欣赏到科学的美妙,体验到发现和认识提高带来的快乐,不能从学习中得

30、到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学习目标再远大,也不能使学生坚持长时间的学习,更不能使学习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活动在课程中的作用,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程互动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模拟、现场演示、录像教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的抽象、复杂变为具体、生动和直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

31、判断和信念。自我效能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宰,它在人们作出抉择时发挥核心作用:激发个体为达到目标理想所付出的持久努力、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和失败、力图实现成就目标。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及智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判,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及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与各种学习活动密切关联。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在学习目标规划设置和实现过程中,个体能动地将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有机统合,激发自身最大潜能。所以在学业境况中,他们有更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32、,焦虑指数低。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相反,对学习缺少信心,缺乏乐趣,往往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身心负担。低学业效能感是促成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主观因素。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因为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如不加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导致大学生处于严重的困扰之中无心向学,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33、学校在为所有学生提供良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有学习倦怠感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所有的学校都要开设针对青年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已经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从而使他在今后的学习做到乐学好学。首先是有针对性的对有学习倦怠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心理训练,如:认知训练、压力管理、时间管理、放松训练、归因训练、情绪调节、职业规划以及态度改变训练等。其次,进行定期的评估、咨询与干预,将学习倦怠降低到最低层级。再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降低学习倦怠水平。7.改变归因方

34、式对学习倦怠进行正确归因,消除其滋生的主观错误因素。华伯尔研究发现:个人内外归因的不同影响倦怠的发生。外归因者(即认为影响事情发生的因素是超出自己控制之外的命运、运气和其他人)比内归因者(即认为事情的发生是自己行为的结果)更易产生倦怠。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正确理解学业成功的真正原因和归因。8.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很多研究显示,支持系统可使个体减轻压力,延缓倦怠感的产生。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对于预防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来自于多方面,有社会原因,有学

35、校原因,也有家庭原因;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倦怠”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积极配合,这是解决学习倦怠的前提,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巢湖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XWY-200712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2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七 参考文献:【1】李永鑫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U】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730【2】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7f3 J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

36、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4】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5】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U】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81【6】连榕,扬丽娴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U】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8【7】连格,杨丽娴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U】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8f8】李永鑫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U】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73019】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7、,2007:3口现代企业教育MODERN 附录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调查请您认真阅读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作答。如果您对某些题目所说的内容不了解,您可以不回答。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对”与“错”,“是”与“非”之分。本次调查是以匿名的形式进行的,您的回答将处于完全保密状态。为了保证本次研究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请您如实地填写所有的问题。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谢谢!个人信息部分性别年级所在学院(系)所学专业所在班级人数问卷部分一、 下面总共有16项描述,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身上发生的频率。如果您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38、或体会,请选择0;如果您曾经有这种想法或体会,请选择合适的数字。0123456从不极少一年几次或更少偶尔一月1次或更少经常一月几次频繁每星期1次非常频繁每星期几次每天01234561目前的学业和课程让我感觉很乏味,学习提不起精神来。2一整天学习下来,我感觉精疲力竭。3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学习时,我感觉很累。4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很大,我感到力不从心。5每天的上课、学习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6自从进了这个专业,我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7和最初进校时的兴奋相比,我现在不那么喜欢目前的学习了8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关心。9我总是被动地去学习或完成作业。10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11我经常

39、逃课去做其它事情,如睡觉、上网、打球、购物等。12网络游戏或聊天对我的吸引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无心向学。13我的作业都是靠抄袭完成的。14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成绩总上不去,对学习失去兴趣15学习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到学习很无奈。16学习节奏太快,总是跟不上进度,学习也没了热情。17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18我在面对学习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19我觉得目前的学习太辛苦了。20我觉得的我的学习毫无价值,在学校里主要是父母的意愿。21我能有效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22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感到非常高兴。23我的专业学习很有价值。24我自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二、下面总共有1

40、6项描述,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进行判断,并选择合适的答案。判断的标准如下。 12345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好确定同意非常同意123451在学习中我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充满热情。2面对每天的学习生活我觉得很充实、很快乐。3我觉得现在的专业学习很枯燥无味,也没有什么用处。4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我心目中的大学相差无几。5现在所学专业与我的人生目标、价值追求相吻合。6我的专业是父母帮我选的,其实我并不怎么喜欢。7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好就业。8目前这个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将来收入很高,所以我很满意。9我非常希望自己的学习将来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10我很容易就能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11我擅长于自己的专业

41、学习。12在学习中,我能不断提升自己。13我的学习非常具有挑战性。14我很轻松就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15我的学习也很投入,但成绩总不很理想。16我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环境很满意。17我觉得学院里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敬业精神还可以。18我对宿舍内的学习氛围和沟通状况非常满意。19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0学校能够为我的学习提供所有必要的环境和支持。21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好。22我和家人的关系非常融洽。23我的意志品质很坚定,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24我是一个性子很急的人。25我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26我的学习很有计划,目的也很明确。致 谢今天的

42、答辩为我大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心里的感觉很复杂,既有即将毕业迈向新的人生的激动,也有对老师、同学、学院领导的不舍。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并不是我进入大学的理想专业,可是随着对社会工作的接触和了解,我发觉我对它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它很高尚,因为它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它很充实,因为你进入这个专业,它的实践会使你得到心灵上的成长;它很精彩,因为社工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作支撑,在团队里,你不会孤独,而是会在大家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更有动力地前行。四年间,我和同学从不相识到相知、相伴,而我也在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了成长。我很感谢我们学院的领导,因为在他们的悉心关怀下,我们和我们社工071班在不断地

43、进步;我很感谢我的同学,没有他们的陪伴,我不会有动力和他们一起前进,也不会有我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不会有我今生难忘的大学记忆;我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们,我们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的各位老师对我们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业上,更是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在大学期间备受其益;在思想上,他们更是以身作则,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导师廖正涛老师。他不仅是一位关爱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更是给予我们精神支持的朋友。他总是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牺牲很多个人时间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他总是为我们考虑,尽量为我们争取学

44、习工作的信息和资源;他总是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为我们指明方向。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四年间的辛勤努力和谆谆教诲。他们的认真负责,让我们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积累,也正是他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我要向四年来一直默默奉献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老师,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呕心沥血,谢谢你们这四年的辛勤栽培!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这个让我们成长的地方。当我们背上行囊,踏向梦想,回首四年,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悉心照顾,历历在目,怎能忘却。感谢母校,感谢学院,感谢曾经教导我、给予我知识的老师们:余世麟老师、袁阳老师、李元光老师、郭镭老师、仁孜泽仁老师、蓝云曦老师、蓝李焰老师、严樨老师、毕老师、陈秋燕老师、钱敏老师、查抒佚老师、郑春老师,谢谢你们。感谢我的室友,我的同学,因为你们,我的大学才如此精彩。谢谢生我养我的父母,因为你们对我的爱和支持,才让我一步步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