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文 王福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论文 王福兴.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市地:烟台市2013年 3月 24 日专 业法 学姓 名王 福 兴联系电话15153592592准考证号060211300025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滨海中路2018号烟台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2010级法律事务邮 编264000论文题目浅谈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冲突与其法律对策论文页数10指导教师周啸天指导教师评估签 名评 审 意 见签 名答辩评估签 名毕业考核成绩主考院校签章年 月 日目录绪论 :研究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冲突的意义与作用.3一、社会冲突概论(1)社会冲突的内涵 .4 ( 2)社会冲突的功能 .4 二、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冲突的集中表现和特点(1)我国现
2、阶段社会冲突集中表现.4(2)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冲突特点.5三、中国现代社会冲突的深层剖析(1)特殊的时代背景条件.6(2)诱发中国现代社会冲突的根源.6四、减少社会冲突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1)它是以民为主、权利本位的社会.7(2)它是价值多元、协商对话的社会.7(3)它是法律普在、法律之至上的社会.8五、现行中国法律及治理手段对社会冲突的缺失.8六、规范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对策. .9(1)重视冲突立法 (2)推进社会自治(3)重塑政府权威 (4) 加强官民沟通(5)完善救济渠道附文:参考文献. . . .10浅谈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冲突与其法律对策内容摘要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
3、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在这种大背景下,维护社会和谐面临的压力很大。基于此,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影响社会和谐的冲突所在,理性地认识这些矛盾和冲突,并从法治视角来探求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对于维护稳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本文意在彰显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法律与法治在引导社会转型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积极功能,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在经济发展转型中如何更好地依法行政,预防,解决和控制社会冲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关键词:社会冲突
4、法律普在 法律至上 社会自治 社会转型一、社会冲突概论(1)社会冲突的内涵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冲突,因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矛盾冲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追究到底,社会冲突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有明显抵触的社会力量之间基于利益或价值而呈现的对抗、争夺、争执和紧张状态,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因。社会冲突具有以下内涵:首先,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领域内的互动行为。其次,社会冲突是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再次,社会冲突是社会主体之间根源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的
5、互动行为。第四,社会冲突是社会主体之间相互反对的互动行为。普遍性、复杂性、时代性与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2)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冲突运行具有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它的积极功能主要表现:既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的功能;冲突对于社会与群体具有稳定的功能;冲突对新社会与群体的形成具有促进功能;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冲突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社会冲突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驱使处于压力下的社会阶层、组织或个人为解除压力而努力,从而推动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前进;当面临社会冲突时,社会组织内部凝聚力比较容易增强,且通过制度化的冲突行为能有效释放冲突能量,使整个社会或组织在逐步解决自身问题
6、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由于冲突能量的积累而造成灾难性冲突的爆发。社会冲突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首先是导致内耗,那些非制度化的冲突使冲突各方公开或暗地里拆台损伤;其次,导致分裂,无法达成正确的统一意见和行动;再次是导致非正义暴力,都将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阻碍和延缓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基于此,在对待社会冲突时必须因势利导,发挥冲突的积极功能,减少消极功能,确保社会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运行。二、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冲突的集中表现和特点我国既是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即保持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时期;也是各种矛盾集中凸现的时期。我国在这社会转
7、型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合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我国现阶段社会冲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在近年来的圈地运动中,农地征用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加快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重大项目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将继续增加对土地额的需求,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劳动就业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与此相伴来的是高失业率这一极难得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在增加,另一方面安排劳动力的能力在弱化。就业问题涉及
8、的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关系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能否未定和健康发展。三是劳资矛盾问题。在中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情况下,解决劳资纠纷已经刻不容缓。由于劳资纠纷往往难以解决,容易导致一部分人在通过正常合法渠道解决无望时,采取极端的方式与手段来解决。四是社会治安问题。近年来我国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发案率呈逐年整体上升趋势,社会治安基础还比较薄弱,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公共场所偷、抢、骗等违法犯罪严重,群众缺乏安全感。部分地区黑恶势力活动猖獗,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团伙问题突出。杀人、绑架、伤害等严重刑事犯罪问题突出,社会影响恶劣。五是社会腐败问题。在社会转型中,受市
9、场经济负面影响,不少人迷失了自己,只追求财富利益,没有信仰和道德,藐视和挑战法律。加之违法成本极微,获利机会大,监督成效小,因此吏治腐败、司法腐败、教育腐败等社会腐败大量发生,贪官携巨款外逃、挥霍民脂民膏保包养情妇或豪赌等丑闻时有耳闻,腐败案件见诸媒体。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冲突是多层次的,也是广泛的。它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并具有如下特点: 1、民生需求大于政治诉求在中国现阶段,民众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以及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觉醒,同时又使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
10、济利益问题,一方面是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却是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源自民生方面的社会矛盾必然会大量出现。相比之下,民众在政治方面的诉求尚未引起民众的足够重视,相应地,由政治诉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成为数量居多的社会矛盾。 2民众与政府的冲突比较突出从社会矛盾对应群体的角度来看,官民之间的冲突比较突出。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某种紧张的状况。中国现阶段官民之间冲突之所以比较突出,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背景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民众对于政府有着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惯性依赖。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民众承担
11、了大量的、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胜任的无限责任。既然民众对于政府有着一种过度的依赖,依靠政府解决问题的期望值很高,同时政府在法理的框架内难以有效、全面地解决民众的各方面要求,而且政府不恰当的干预力会直接损害民众的合理利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官民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凸显。3、社会冲突的连带性和扩张性从社会矛盾激化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冲突往往表现出一种连带性的、迅速扩张的特征,即: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矛盾的现象。造成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其二,社会焦虑现象推波助澜。其三,互联网等先进信息传播手段的扩散与放大作用。如果说看法发表者缺乏理性的话,那么听者同
12、样也缺乏理性至少是来不及进行必要的分析。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与之相关的社会矛盾由于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因而一些社会成员会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进去,相应地,社会矛盾很有可能会迅速加重。4、利益诉求方式的温和性相对来说,在中国现阶段,就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诉求方式而言,仍然是以温和的方式为主,激烈的利益诉求方式只是少见的现象。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和现实的条件,使得中国现阶段民众利益诉求总体上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一,人心思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其二,利益诉求一方行为方式的理性选择。就此而言,各种各样温和的利益诉求方式便成为当事人的现实选择。5、解决社会冲突的两难境地在中国现阶段,人们在
13、解决社会冲突时,往往容易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即:在解决此种社会矛盾的同时,却往往会加重了彼种社会矛盾。这在一些事关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护的政策和发展经济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既然社会成员包括政府官员在观念以及行为准则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又在判断或解决社会矛盾时往往缺乏一整套同一的标准,因而不同的社会群体往往是各取所需,从自身不同的、并且是差别很大的利益角度去提出利益诉求问题和认知同一社会矛盾。在这样的情形下,众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就难免会出现此起彼伏的状况,从而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三、中国现代社会冲突的深层剖析中国现代社会冲突的大量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条件和深层根源。(1)特殊的时代背景条件 我们当前
14、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这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国是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其一,巨量的事情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当中。与先发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社会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由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其他大部分后发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社会还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独特的艰巨任务。巨量的事情,必然会造成更为广泛、复杂和突出的种种社会问题。其二,发展的极不平衡。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和经济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行业之间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就使得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交
15、织在一起,必然会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其三,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迅速被中国各个阶层广泛接受和认同。这对民众影响巨大:一是民众空前重视现实生活尤其是物质生活,二是民众空前重视自身权益的维护。虽然这是一种历史的趋势,但在近期内客观上势必会对一些有碍于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的现实问题提出质疑、形成不满,进而造成某些纠纷和抗争的行为。其四,政府推动型现代化模式的两重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政府推动型的,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还应看到的是,中国推动型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两重属性。除了其积极作用之外,还有着一定的负面隐患,这就是公权容易扩张、腐败容易形成等等。这些隐患进而会同
16、民众形成抵触。(2)诱发中国现代社会冲突的根源在面对社会冲突的现实问题时,我们探寻其中的深层根源,平等的公民身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解说领域。公民身份本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不平等,甚至可能存在着严重不平等的问题,这种不平等也恰恰是执政党和国家要努力克服或消除的。社会冲突的深层根源就存在于这样一个消除公民身份不平等过程,特别是存在于其中的制度变革中。诱发中国现代社会冲突的根源主要有: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失衡。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公共管理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而社会管理缺
17、乏有效措施和手段,社会矛盾弊端凸现,且难以得到解决。二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目前我国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和低效率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种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客观上不断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危害着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环境引发的社会冲突逐年增多。三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主要是分配不公引起的。我国存在不少非法致富现象,一些人靠钻政策和体制漏洞而暴得大利,一些部门和单位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而贫困者则因此一夜之间失去了土地、厂房、工作单位和劳动岗位,成为无依无靠的赤贫者。长此下去,弱
18、势群体将对执政党和政府产生离心倾向,少数人还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寻求利益表达,形成社会混乱。四是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协调不和谐状态,其妨碍当然不止是中国乡村的发展,还包括城市在内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地区差距看,尽管中西部地区的相对实施了重大发展战略,但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五是改革开放成果未让全体成员共享。现在国家的繁荣与赋予在某种程度上是牺牲农村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直至今天,农民的生产生活依然很低下,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没有充分享有,这与其为改革开放所做的贡献和应得的报酬不相对等。这种利益失衡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行为失范,是诱发当今社
19、会冲突矛盾的重要因素。六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未同步。在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繁荣过程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个人道德、职业伦理和公共伦理等精神文明却没有随着物质文明而同步。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得不到有效满足,一些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道德滑坡现象比较普遍。四、减少社会冲突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根据世界各国应对社会冲突的措施,以及社会冲突最新理论成果,故把减少社会冲突的终极目标界定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者认为应当这样理解现代和谐社会: (1)它是以民为主、权利本位的社会现代社会是以个人为基本构成单位,社会治理除了自上而下的权力支配外,自下而上的制约和横向与斜向的网格化互动构成了社会道
20、德基本模式,而权利为本和自由优先就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现代和谐社会也是以民为主的社会。以民为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和个人独立自主两层含义。在民主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不依附于他人而存在。而个人意志与人格独立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经济独立基础上。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没有一种物质力量可以超越行政权力和社会等级而使全民具有一种普遍的平等感的时候,真正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2)它是价值多元、协商对话的社会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已经由过去一元的社会转变为多元并存的社会,这主要表现在:一国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多行业、多部门成为经济发展
21、支柱的经济结构;多种政治力量并存,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制约或影响国家政权的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市场主体意识增强、思想多元对国家的文化和公民的素质提高起重要作用。总之,利益主体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国法律创制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协商对话作为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之一,显然有利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稳定。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行使管理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人们往往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所以,协商对话是表达民意、人们与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进行沟通并加以监督,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举措。(3)它是法律普在、法律至上的社会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同时也
22、是法律普在、法律至上的社会。法律普在要求一切社会生活最大程度地纳入法律的轨道,不存在任何法外特权。法律普在讲的就是法律应当而且能够作为一种根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作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和各主体;在纠纷发生时,人们从相关法律原则和规则中找到解决纠纷的依据,并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法律至上观念有以下特定内涵:法律应该是其他社会系统的价值标准,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各系统都必须通过而且只能通过法律来构筑;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优势,政府必须对法律负责,法律应该成为权力的控制器;法律应当是解决社会冲突的首要渠道。法律之所以置于普再在至上的地位,它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以下优势:最具权威性和规定的明确性,最
23、具效率性和终局性。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利益多元化的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更为明显,法律在调节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五、现行中国法律及治理手段对社会冲突的缺失虽然制定了大量法律,出台了不少的治理措施,但难以有效遏制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发生,无法形成相应的法治秩序,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各项指标均处于逐年劣势的状态,看不出有效治理的前景,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现行法律和治理手段的缺失与乏力。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从立法角度看,立法不善、立法不及时的问题较为普遍。立法价值的良恶、权利义务分配的状态、质量的高低,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
24、巨大的影响。由此立法的不善非但难以解决现有的一些社会冲突问题,甚至容易诱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冲突。同时,立法的不及时现象也比较明显,许多新兴经济社会领域的立法出现空白,一些重要的法律欠缺现象严重。正由此,直接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回应无力。2、从执法角度看,法律素养与能力比较缺乏。法律地位越重要,对主体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从现实来看,我国法律主体的法律素养与能力相对欠缺些。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力和违法不究等现象,法的执行软弱无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信用。这就增加了人们对法律无用感、失望感,甚至认为法律只是一张空载着公平与正义的纸。3、从法律接受的角
25、度看,法律纸面化现象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向国际惯例靠拢、与世界法治接轨的浪潮中,大量引进了外国法制,而相对忽略了立法的本土性或国民性。这使得国家的法律与民众的生活间距过大,国家法律常被搁置,许多民众要么对法律漠不关心,要么视法律为稻草人,法律纸面化现象严重。民间法与国家法对接与相互校正就成了一个亟需正视问题,否则国家纸面化现象就始终难以真正解决。六、规范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对策要规范社会转型,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法治来保障与协调。其中关键是要理顺甚至改变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某些关系。(1)重视冲突立法要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
26、社会冲突、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加强立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相适应、相融合的法律制度。需要加强立法的方面主要有应急机制、生态保护、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保障刑事治安等领域。通过立法,初步形成相互衔接、比较完备的社会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过大、生态保护手段不力等社会问题,从而推进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推进社会自治在现代社会,国家拥有强大的支配力量主要是由于它所代表着的社会公共意志,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稀缺资源。因此,制衡权力的关键首先是在于社会直接拥有的资源有多少。社会拥有的资源越多
27、,社会成员对国家权力的依附就越小,享有的自由度就越大,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要使一些特殊社会群体能够平等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应该创造宽松的制度条件,让这些民众组织起来,形成自治的社会组织,以社会制约权力,即社会自治。社会自治的关键在于基层自治,但又不能仅限于或满足于基层自治。实际上,社会基层自治积聚一定能量后,必然会扩大自己的领地和职能,进而提升为整个社会领域的自治,最终是国家权力重新回归社会,也就是通常讲的民主化进程。(3)重塑政府权威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运行机制以及文化价值观念都正在发生剧烈而又持续的转变,政府权威的弱化与失落就是社
28、会发展止之痛。政府权威失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各个领域的混乱,政府在应对时必然难免发生失误,甚至还会做出失误的决策,而这会使人们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二是原有的政府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已无法适应转型中的社会,同时政府内部系统人员道德素质良莠不齐,都极大地影响了政府权威的树立。故此,树立政府权威在当代社会就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重塑政府权威,既在于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认清政府权力的界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又在于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与执政能力,加快政府内部的体制建设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建设一个真正充满威信与魅力的政府。(4) 加强官民沟通随着社会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和利益关系都
29、在发生深刻变动,各种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愿望与要求都需要充分表达与协调。因此要创造条件,开辟和疏通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并引导各种利益主体在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各利益群体间要有协商和必要的妥协。对于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媒介,及时有效地将信息传播出去,使民众都能评议与了解各政策与决策过程,政府也可通过群众的反馈中了解民意,从而实现决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又能为民众接受。加强官民沟通的形式有多种,如政府利用各种传媒来实现信息的有效发布,利用听证会、座谈会以及论证等形式来获得对相关信息的交换与反馈。(5)完善救济渠道在现代社会,以国家权力和强制力为保障
30、的公力救济就既是其主要的救济方式,但私力救济的存在也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公力救济有其滞后性与局限性,私力救济也不是极善尽美,所以要健全一条长期权利救济机制,以避免权利的侵害。完善救济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完善公力救济的效率与功能,减少权力与权利出现真空的灰色地带,将权利救济纳入国家能够予控制的范围内。二是规范私力救济,在私法领域大力推行私力救济的合法化,对于违法的法外救济也应该在司法与执法过程中酌情处理,体现司法与行政的人性化,为实现社会和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而且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恢复和社会的和谐。参考文献:(1)科塞:社
31、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2)朱明,谢建社:冲突理论在社会变迁中的科学运用 ,载江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8期,第16页 (3)胡平仁:法理学基础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4)孙飞行:陈独秀民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原则载南昌大学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7卷第2期(5)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0、5页我的大学爱情观目录:一、 大学概念二、 分析爱情健康观三、 爱情观要三思四、 大学需要对爱情要认识和理解五、 总结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
32、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
33、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
34、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
35、、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
36、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
37、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