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588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一项扎根理论的研究姓名:胡善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余东升20090527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时间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本研究选取的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则又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目前,心理学者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倾向、能力、策略等方面作了许多实证研究。但以心理学为基础,从管理学、教育学的视角,通过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对大学生学习

2、时间管理行为所作的研究尚且缺乏。 本研究之目的,在于探索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以六位典型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再利用扎根理论中的轴心式登录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生成了“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模型”,并进行讨论,具体如下: 一、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模型,建立在对访谈资料分析、归纳和整合的基础上,由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因果性条件、现象、应对策略、策略的情境和干预条件、结果五大部分组成。 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

3、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学习时间管理中的两种价值观;自主学习习惯养成;阶段性反省与转变;目标探索与职业生涯规划。 三、给学生和高校提出建议。其中,对学生提出端正两种价值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探索学习目标与规划职业生涯;有效控制学习时间管理行为计划的建议。对高校提出做好大学与中学的衔接教育;强化高校学风建设;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昀后,阐释了研究感悟、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关键词:时间管理 学习时间管理行为 学习价值观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Time management belongs to the field o

4、f management. Its a managing process that we can plan, master and arrange time effectively, so as to make best use of timeThe study chooses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s result as a problem, which refers to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etc. Recently, many psychologists

5、have achieved demonstrate researches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from aspects of disposition, capability, strategy, etc. However, it is lack of the grounded stud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which is based on psycholog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The study aims to pro

6、be into the causes and influencing facts of undergraduates study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s results. And then discuss and give suggestions. The study chooses six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research objects. With depth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then analyses,

7、 induces, integrates the information by the way of axial coding of the grounded theory. The studys main discovery is the model named “undergraduates study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s results” , and the discussion as follows: 1、The model named undergraduates study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s results,whic

8、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s analysis, induc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model includes five parts:causal conditions,center phenomenon, strategies, intervening conditions & context,and results2、The stud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study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s in order to probe i

9、nto the correlated factors, which includes two value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habit cultivation, Introspection by stages and transition, objective exploring and professional career planning3、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uni

10、versity students, the suggestions includes these: rectifying the two values, exploring learning objective, planning professional career, mastering and planning study tim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etc. To the universities, the suggestions includes these: do every work for the link of education between

11、 university and high school, strengthen universitys spirit construction, put professional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into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s constructionThe last, illuminate the authors study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the innovation,as well as the papers short-comingKey words: Time M

12、anagement, Study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Value of Study I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13、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高中生步入大学,激烈的高考竞争产生的紧张心情被大学里种种新鲜事物所缓解,代之以全新的大学生活。与高中相比,生活不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更添加了丰富的内容,社团、兼职、兴趣爱好、娱乐、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等,生活开始变得更为丰富。更为明

14、显的是,与高中高度紧张的学习时间安排相比,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更为充裕。大学阶段本应该成为学生们自主规划自己生活、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大好良机。但是,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却无法及时应对这突然的变化,自由支配时间增加了,反而产生一些或隐或现的不适应现象。因此,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棘手问题。而大学四年期间,大学生的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行为则关系到他们人生发展和前途问题。探究大学生不同时间管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化对形成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内在因素的认识,成为推动当代高等教育功能顺利实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文献综述表明,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时

15、间管理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将时间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研究却不多,有限的几篇硕士论文,也基本上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的特征。但是,本科生的时间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导致各种不同结果的深层原因,往往被许多研究者一笔带过;或者是研究对象不够典型,揭示问题不够深刻,致使研究并不能促使高校、学生或公众深刻地解释某些现象的频频发生,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明晰地解释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全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学习时间管理行为与结果的密切关联,并实施有效的自我学习时间管理行为。这种做法可以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新生来说,

16、意义更为突出。此外,大学期间,学生若要取得成就,学习任务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是相当沉重的,不仅面临着各种能力的提升,资格考证,还面临着将来职业发展与人生幸福。因此,保证自己大学期间适当地时间管理,是大学生充实自己大学生活的前提,也是学有所成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本科学习优秀生(简称“学优生”)与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时间管理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时间心理学视角探索两类学生时间管理行为下不同的学习结果,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形成模型并进行讨论。 1.2 研究意义 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中,大量研究以心理学为基础,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本文运用质的研究中的扎根

17、理论方法,探索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与结果,研究不同时间管理行为下的学习结果并进行结果归因。厘清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试图对从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的角度,对大学生不同学习成就取得深层次理解。 1.2.1 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深入开展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从时间管理角度,客观深刻透视和理解同为大学教育结果(college outcomes)的典型大学生,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一是促进理解不同时间管理行为下的两类学生,促成截然不同学业成果和生活境遇的深层原因。二是试图从质的研究角度丰富大学生时间管理理论。 1.2.2 实践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促进高校相关部门重视学生时间管理结果的成因与影

18、响,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的引导和培训工作。从校方、家长、同学、当事人、环境等多种角度,重新审视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培养、行为执行过程的重要性。为高校提供学生学业不良发展状况的参考信息,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同时,揭示大学生培养时间管理行为的实践价值,推动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习惯的养成。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概念界定 1)大学本科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界定 在本文选取的两类典型学生中,学优生,指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四年期间,学业成绩一直处于前列明显优势地位的学生,他们学习主动,态度积极,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是就业和

19、深造前景优于普通学生的一类学生。学困生,指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四年期间,学业成绩一直(本科四年)或是一段(通常为一年)时期内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生,在考试中,他们通常会出现部分成绩、甚至大量成绩处于及格线以下,本科期间或某年级阶段期间学业发展受阻或曾经受阻,毕业和深造前景目前显得黯淡的一类学生。根据研究需要,大学本科期间的时间跨度涉及到本科四年,笔者认为,有必要了解受访者在本科或某年级阶段期间的时间管理行为对学习结果影响的具体情况,故需对时间管理行为与学习结果的全过程或者是部分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因此,本研究设定的访谈对象是“过来人”(本科已毕业的学生或者是某些阶段学习受挫的学生),通过

20、回顾的方式进行全过程研究与调查。 2)时间管理及时间管理行为的界定 简言之,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对时间管理均有研究。 时间管理的科学定义,多是基于管理学的角度。潘劲松1986在其时间管理的诀窍?时间管理工程学一书中指出,时间管理是应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时间的耗费进行预测、预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价及反馈等过程控制,以克服时间浪费,达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既合理又经济地完成预期的目标。他提出时间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定时间的耗费标准,选定目标,制订计划;二是实

21、施分割与集中的方法来增加自由时间,进行合理消耗;三是总结自己时间的消耗情况,诊断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找出浪费时间的活动并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消除之;四是应用现代系统科学和定量方法控制自己的时间;五是应用各种技巧1和方法来节约自己的时间。 时间管理这一概念,除了中观层次的管理学视角,其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概念也不断丰富。宏观的时间管理属于地理历史学范畴,与国家社会联系甚密,在此不作进一步说明。而微观层次的时间管理概念,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我管理,这正是心理学者需不断深入研究的一大问题。实际上,一个人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不仅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问题,还与个人对时间

22、价值的认识、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知识素养、智力水平、人格、价值观、人生观等,以及对工作、生活、娱乐这些相互联系的事情的看法相关。这种对微观领域的时间管理,也反映在管理学的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中,尤其强调目标和方向,这实质上是将时间管理与人生发展的理性选择相结合,同时深刻地反映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取向。这是时间管理的微观而深层内涵,也是其时间管理对于人的本质价值。 心理学大辞典解释时间管理:“个体为有效利用时间资源进行的计划和控制活动。即要在同样的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目标要是使人们从被动地、自然地使用时间转到系统地、集中地、有2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分配使用时间,从而

23、进行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本文涉及的时间管理行为,作为时间管理的一种外化表现而提出,从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整个过程或是阶段过程,来直观地再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及内涵。考虑到研究对象是本科生,因此,时间管理行为的时段界定为大学本科四年期间,其行为则指的是贯穿大学本科全程或是某阶段的时间管理行为。这不仅能为笔者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管理行为时段,还有利于笔者厘清研究旨意,有针对地选取研究对象,获取特定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的具体材料。通过模型展示大学生本科阶段的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全程图,促进分析和讨论的深入。 1.3.2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题为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研究,将所研究的时间管理由

24、概1谢劲松.时间管理的诀窍:时间管理工程学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念外化为行动,并将行为与结果作关联性考察。因此,笔者将大学本科生的时间管理行为界定为: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在高校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表之下,通过计划、控制、评论和反思、改进等行为,对个人学习与生活进行全面管理的行为过程。为了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与学习结果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选取大学本科的几位典型的学优生与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更加准确地了解两类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现状,观察和讨论其时间管理行为,

25、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建立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的为受教育者和教育部门提出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意见和建议,促进高校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的重视,提高大学生自我时间管理的自觉性和增强其行动力。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时间管理的研究由昀初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 研究,逐步向更深层次的行为心理学研究发展。这也为我们研究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1)管理学视角 管理学领域中权威时间管理理论经过了不断演变。18 世纪前期:没有精确的计时工具。亚当?史密斯在他的著作探究国家致富的昀根本原因中强调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呼吁实行工种制。本杰明?富兰

26、克林成为个人时间管理理论的先驱,他同时提出了设置目标和确定工作优先组合顺序。伊莱?惠特尼是“大规模生产”模式的发明者,他的“统一机器设置”可以生产出完全一样的、可相互替代的产品部件。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工人们被强制接受精确时间概念;弗兰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建议通过工作研究来测量和提高工人的效率。从50年代开始,个人时间管理被视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以斯蒂芬?柯维为代表的重要的时间管理专家们大力提倡时间管理,认为时间管理的技巧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如记录和设置目标,他还把迄今为止的时间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管理学研究分为四代。

27、这四代的嬗变被管理学界广泛的承认,国内外学者纷纷对时间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国外出现了一股的“时间研究热” ,时间管理的专家、书籍、音像出版物、训练课程等成为一时的热门。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整分配时间与精力,它使人能够逐步完成待办事项,但却没有严整的组织结构,容易令人在忙忙碌碌中疲于应付;第二代理论强调日程表,简言之就是“规划与准备”,反映出时间管理已经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能完成较多事,但容易导致“实现了更多目标,却不见得满足真正的需求”的后果;第三代理论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注重效率,能将价值观化为目标和行动,但也可能在不同角

28、色间造成规划过度、失衡等情形;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是迄今为止的集大成者,又被称为“罗盘理论” 。它注重任务的轻重缓急的性质,以价值、成果、贡献为中心,强调目标和方向,对效能的关注高4于效率,其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 国内有学者提出第五代时间管理的概念,强调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2)心理学视角 时间心理学研究概况。心理学对时间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6年,即时间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心理学 Psychology of time 是研究个体大脑对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科学。时间心理学的研究是围绕着时序、时距和时点这三个时间信息的基本属性进行的。由于人对时间的反映同计时工具测量

29、出来的时间通常不一致,因此对时间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时间心理学这门学科,它对把握主观时间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时间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时间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从纯粹时间知觉模型建构到对整个时间认知范畴研究,从单一的时间认知研究到认知人格研究的一体化,从纯粹的现象分析到系统学科的建立。时间管理相关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从单一的认知取向转向带有人格倾向研究的综合主义道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3美 罗斯?杰伊(著),胡玲译.时间管理M.华夏出版社,20044翟国兴.时间管理的四个时代J.新东方,20034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在有关时间

30、管理、时间态度、时间洞察力等方面。时间管理行为、策略及倾向的研究如下: Britton(布里顿)等和 Macan (马卡)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5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Britton 和 Glynn 199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间管理的理论模型,把时间管理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水平的成分。依据此模型,Britton和 Tesser 1991编制了时间管理问卷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TMQ,由短期计划、时间态度和长期计划三个因素构成。 Macan等1990则认为时间管理行为应该包括需求

31、分辨、重要性排序以及分配相应的时间和资源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eale,TMB,由设置目标和优先级、计划-机制安排时间6的自觉控制以及混乱倾向四个度。 Sarath A. Nonis,Gail I. Hudson,Laddie B. Logan 和 Charles W. Ford在高等教育研究(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8)上发表的文章Influence of perceived control over time o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32、stress-related outcomes中,把有意识的控制时间看作是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根据过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研究调查有意识控制时间、压力、学业成绩、问题解决能力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检验一个有意识控制时间的综合模型,这种模型被看作一种压力解决策略,它特别强调三种关键学习结果:学业成7绩、问题解决能力和健康状况。 Zimmerman齐默尔曼,2001等把时间管理策略作为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之一,并提出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来培养学生时间计划与管理技能。针对学习者的这种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5Britton B K, Tesser A. E

33、ffects of time -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 83 3: 405?4106Macan T H, Shahani C, Dipboye R L et al.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2chology, 1990, 182 4: 760?7687Sa

34、rath A. Nonis,Gail I. Hudson,Laddie B. Logan, Charles W. Ford. Influence of perceived control over time o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stress-related outcomes 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Vol. 39, No. 5, 1998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策略结果的监控。循环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评价个体在某一个学习任务上的现有水平。第二个环节包括学习

35、任务、设置目标、计划或者改进学习策略。第三个环节是执行选定的策略,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以前所使用的策略,教师或者是同伴的反馈及自我监控。第四个环节是学习者控制自己使用每种策略导致的学习结果,以决定策略的有效8 性。 Eilam (埃拉姆)和 Aharon 亚哈隆,2003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学生学习自我调节行为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r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证实了成绩优秀学生比中等水平学生在学习中能运用更多的自我调节技巧,他们9是更好的时间规划者和管理者。 Weinstein(温斯坦)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立起一套训练课程,目的是帮助

36、学生成功地驾驭时间,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提高了。同时也证实了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 目前,关于时间管理倾向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作为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它与许多因素相关联。Knapp等研究发现,个体时间意向time imagery类型和成就动机之间、个人时间态度和审美倾向esthetic preference之间,都存在一定相关性。Jex等研究证明,时间管理作为一种调节变量,能够缓和压力源和精神紧张之间的关系。Calibresi的研究表明个体的时间态度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格特征,并且个体支配时

37、间的方式与性格结构有着密切联系。Lang的10研究也发现时间管理行为的运用与后继的抑郁、焦虑存在负相关。 1.4.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管理学研究中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成果较少,因此笔者主要介绍心理学相关研究。在国内,黄希庭2001认为,时间管理正式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8Zimmerman B J 著,姚梅林译.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6-659Eilam B, Aharon I. Students planning in the proces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

38、hology,2003,28 3:304-33410LangD.Preventing short-term strain through timemanagement coping.Work&Stress1992,62:169-176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是当心理学者们把时间管理分为宏观、中间和微观三个水平的成分之时。宏观水平的成分包括选择目标和子目标,排列目标的优先级;中间水平的成分包括产生任务和子任务,并排列任务的优先级;微观水平的成分包括安排和执行任务。 目前国内学者对个体时间管理大致存在的观点分为:时间管理倾向和时间管理能力研究。以下就这两种观念做相关综

39、述: 黄希庭、张志杰2001提出的“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这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在对待时间的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他把时间管理倾向看作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是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构成。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人们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者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它通常包括社会取向的和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

40、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例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以及主观评估。它通常包括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反馈性等。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通常包括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 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纷纷投身于对时间管理倾向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少,大体分为四个方面:A、在时间管理与学业成就方面,张志杰等的时间管理与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的研究,以及余民宁等的时间管理与学业成就的研究。B、在

41、时间管理与个体健康方面,张志杰、黄希庭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陈本友等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廖婷婷等研究显示,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呈显著负相关。C、在时间管理与自我价值感的关联方面,陆林等研究表明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效能感突出的表现为自我价值感各层面的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黄希庭等研究结果显示:国家青年排球队运动员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群体没有显著的差别,自我价值感水平

42、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时间管理倾向以监控观为核心对一般自我价值感和自我价值感有预测作用。程科、张峰、陈本友等各自的研究均表明,青少年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均呈显著正相关。D、时间管理与其他人格特征密切相关,这些与时间管理相关的人格特征研究包括以下方面:心理控制源、A 型人格、自信心、成就动机、网络成瘾等。 此外,房安荣、杜晓新等提出的“时间管理能力”time management ability,他们认为时间管理实质反映的是个体的元认知能力。以上二者在提法上虽然有差异,但是也存在着调和之处,即都认为在时间管理上,技能和策略是重要的,并11且时间管理倾向或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通过对两

43、种观念的延伸和综合,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06届硕士袁湄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通过量表数据分析,对南京几所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总体来说处于中等水平;意识、规划、控制三维度中,控制维度做得昀差;男女文理科大学生除了条理性有差别外,时间管理各维度基本无显著差异;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在各维度上与本科其他年级有显著差异。此外,她还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和高校时间管理的训练途径提出了建议,即通过培训课程的方式解决时间管理意识和规划的问12题,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时间管理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 07 届硕士周文忠以浙江师范大学 06 级新生为

44、例,研究了浙江几所高校的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中,通过问卷和访谈搜集数据和信息,了解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包括:课余时间的占有情况,即课余时间的时段(平时和周末)总量情况调查;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即从时段、活动种类、性别、学科维度对大学生课余活动管理进行调查;课余时间的重要性认识情况,即对本11杜晓新等.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袁湄.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科四个年级学生的课余时间管理重要性认识进行比较;课余时间的管理情况调查,即通过以上各维度的时间管理满意度、计划、执行情况,并分析执行不

45、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课余时间管理影响因素、指导需求上,进一步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深入分析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出现的问题,包括新生课余时间总量相对充裕,但课余时间有被挤占现象;高估时间管理意识倾向;时间管理方法欠缺;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昀后,从校方和个人等因素分析13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5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纵观以往研究,在研究设计上,大部分的时间管理行为的研究还集中在量的方法的相关研究,而原因调查和对策研究欠缺,因此,能够更深入到学生个体时间管理的具体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有待开展。研究对象上,大部分集中于一般大学生,抑或是或优或差的中学生,欠缺对特优和

46、特差大学生的研究,因此亟待研究这两类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高校培训有针对的开展。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问卷法,以后应将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结合使用,针对特殊对象时有必要采用访谈以获取深层信息。研究实践上,国外已经通过时间管理研究来训练学生的时间管理概念及行为,但是国内开设这种专门的时间管理训练课程的学校很少,以后应在这方面有所改进。13周文忠.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选取典型的高校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的痕迹材料(根据个人自述,获取显性和隐性的计划书、人生规划等)的搜集,获取两类学生时间管理行为方面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访谈素材,并分类、归纳和比较两类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与结果差异,形成本科生学习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理论模型。 2.1.1 扎根理论的研究目的 扎根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生成或发现理论,也就是某种针对某一现象的抽象分析框架。而这些理论和分析框架都是与某种特定的环境相关联。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个体之间进行互动或采取行动,或对某一现象做出反应。为了研究人们对某一现象做出的行动或反应,研究者主要通过访谈来收集材料,或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