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680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议苏轼的豪放词.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苏轼的豪放词【摘要】苏轼的豪放词情感奔放深挚,语言刚健豪迈清新自然,表现出意境壮伟雄浑开阔,高远深邃,呈现出豪迈奔放,开朗刚健的阳刚之美。他豁达开朗、潇洒超旷的性格气质是其改变传统词风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何况读读苏轼豪放词,还可了解那一代的人性世俗,其达观的处世哲学也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儒家思想;感事一、北宋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苏轼豪放词诞生及其代表作。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而这与其生平遭际的辛酸磨砺和思想信仰的圆融通脱不无密切的关系。苏轼踏入仕途之时已经是北宋中叶。北宋社会经过将近一百年的生息、发展,一方面

2、政局稳定。这给每一位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以充分的信心,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尤其是像苏轼这样来自下层、对赵宋皇朝感恩戴德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对外方面,边疆少数民族大肆入侵中原故土,北宋政权朝不保夕,四面楚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内则“冗官”、“冗兵”、“冗费”之弊端日益突出,让皇朝的统治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着实质上的日趋贫困。但北宋厚待文人士大夫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人们敢于表达政见。苏轼就是这一类有志报国的文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他同王安石一样,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也感到不安。但他只单纯主张缓慢而渐进地柔性改良。对王安石的大刀阔斧的激进

3、式的改革感到内心的恐慌和抑郁。与此同时,他又对以司马光为主的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守旧派嗤之以鼻,致使他的仕宦之途荆棘遍地,坎坷崎岖,沉浮起落,难有作为。只能是辗转奔波,往返彷徨于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荒野蔓径。政治理想纵使胸怀天地之无私,仍然难以用世,无所作为。密州、惠州、黄州、儋州贬途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的蛮荒瘴疠之地。而这些 复杂深沉的人生经历和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深刻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隐藏到苏轼的每个生活细节和诗词文赋的字里行间。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平生倾慕贾谊,在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出发,排斥老庄为异端;然而老庄的“无为而治”

4、 的思想又同他的“法相因 则事成,事有渐则民不惊”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欢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外”,则“无所往而不乐 ”,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两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因此他的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一般认为,苏轼是从通判杭州开始创作词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是可以准确系年的苏词,开始表现出苏词的豪放本色。在密州及其以后,他就更自觉地创作豪放词,有意写得来与“柳七郎风味”不同,自成一家,“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5、江城子密州出猎标志着他的豪放词的成熟;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豪放词的千古楷模。二、苏轼的“杂”而不“乱”的思想将诗文扩展到无所不包的词领域中。苏轼独立的身世,对于豪放词成型的启迪和塑造作用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词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矛盾。千百年之后,仍可以想见其人。苏轼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与社会功能。他的词里不仅跃动着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而且这个生命的性格面貌是十分清晰的,即使把它混杂在别人的作品里,也能够把它识别出来。苏轼词的题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空间。他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

6、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地里去。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在苏轼现存三百余首词里,诸如咏史、游仙、悼亡、惜别、登临、宴赏,此外,山河风貌,田园风光,参禅悟道,哲理探讨等,几乎无所不写,无所不包。经过苏轼的创作,人们才真正看到词可以反映广阔的生活内容。也正是通过苏轼的创作,才开始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苏轼对词题材与内容的拓展是空前绝后的。只有南宋的辛弃疾,在新的时代精神与社会因素的激荡下,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方可与东坡臻美。三、苏轼豪放词

7、的风格多样性与传统的艳情词相比,词中全是抒怀、感事之作,更接近真实。1、意又所触,情有所激,言志抒怀,词中全是感情的凝聚。“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伯驹丛碧词话)。这种直抒胸臆的词作,其情感至深。且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曰:“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引)但这里的江山

8、景色,却使词人深有感触,意有所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寥,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眼前的景色使词人联想到三国鏖战古战场 “赤壁”,感到事业无成而岁月不我与,“情有所激”写下了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首先就从大处着笔,总写长江,由江水触发怀古幽情。“千古”二字既表现历史久远,又表示风流人物众多。这样众多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淘尽了。一是说现在没有风流人物了,暗伏下自己壮志难酬的内容;二是说岁月的无情,

9、又含有人生苦短而事业无成的感叹。然后再点出怀古的内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会对风流人物周郎如此多情,对周郎的塑造在词里也栩栩如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原来是因为他要借周瑜这个形象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周郎年少得志,深得孙权信任,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千古流芳。苏轼自也有此抱负:“帕首腰刀是丈夫”(南乡子旌旆满江湖);也有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有朝一日能“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鐶,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抗击入侵得敌人。这不就是想使“樯橹灰飞烟灭”吗?词人在借古人的衣冠,抒发自己渴望在

10、抗击辽和西夏的入侵中立功报国的胸怀。但是此黄州,不就是自己刚刚从监狱中出来之地么?壮志未酬,功业未就,人已衰朽,早生华发。对人生的问题,词人无法解决,旷达的胸怀好象也不要求解决,只好“一樽还酹江月”,于是也就流露出词人对政治失意的不满,有着“人生如梦”的消极情思。写人物,以雄奇之景去衬托,有形貌描写,有情态的刻划,有英雄业绩的渲染,形象突出,个性鲜明。这是很能体现苏轼豪放风格的一首词。2、感事之作,务求真实,豪放与婉约兼容。为增强情感的指向性,他经常在基础上首加词题或小序,说明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由。如念奴娇中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浣

11、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对事物的敏感和其性情的潇洒,倜傥不羁的一面。一轮圆月,一条小溪,季节变化,山川胜迹,农舍风光,化游放怀,报国之志,在他的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均能引起他心灵的震颤和对情思的抒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胡寅云:“能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题酒边词)苏轼当之无愧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苏轼

12、的豪放词风格多样:既有上面提到的豪放作品,又有感情深挚、思致沉婉的作品。感事之作,务求真实,豪放与婉约兼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是豪放与婉约兼容的作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知: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词,以词写悼亡,是苏轼首创。词的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是现实。“十年生死两茫茫”至“无处话凄凉”五句,直叙生死离绝的思念之情。“十年”时间之长,十年沧桑,多么迫切地希望得到彼此的消息,希望彼此的音容浮现在眼前!然而太失望了,“茫茫”二字,写出了彼此渺

13、茫难详的现实;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空虚、怅惘,思念之情的深切,心事的浩渺深远。情之深,念之切,如火山喷发之势,急欲而出,可惜“不思量”三字,异峰突起,警策峭拔;紧接着“自难忘”,逼进一步,不想也不会忘,把词人那种深沉的思念强调得异常鲜明突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从空间角度去写。“千里”言其远,“孤坟”言其单,“千”与“孤”这同“多”与“众”的对比,创造出一种凄凉冷落的境界。作者用这有限的语言容纳了多么丰富的内容。“纵使相逢应不知:尘满面,鬓如霜”,是通过假设之辞写生离死别的思念之情。此时苏轼感到了政治失意,早生华发,处境困顿,人已衰朽。“尘满面,鬓如霜”则描绘出了自己风尘仆仆的容颜,如此落

14、魄,耐人寻思。下片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即过渡,引入梦境,自然巧妙,“词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沈祥龙论调随笔,“忽”字表现梦境的迷离恍惚,生动,令人耳目振动。“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具体记叙梦中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写出了词人的理想,平易亲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平淡之中却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相思,为何相见又无言呢?因为“无处话凄凉”。十年了,有满腹“凄凉”,盼望着向亲人倾诉,而恰恰是十载离肠,乍一相逢,惊喜并至,一时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思绪茫茫,因而无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无“言”胜有“言”了。千行泪

15、,正说明他们情感之丰富!惊喜?!悲伤?!齐涌心头,感情最深处的艺术魅力!“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那短暂的相逢,竟然是一场南柯幽梦,回到现实,倍加思念,“年年肠断”之殷切!“明月夜,短松冈”,寄寓的正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有月不见故人归,其爱妻王弗怎么不伤心肠断?可见词人对妻的体贴岂不蕴含着他执着不舍的深情?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出语平淡朴实,处处是家常话,字字是肺腑镂出,感情自然深挚,情调哀婉而不板滞。笔墨翻卷,境界层出,波澜迭起,妙绪纷呈。苏轼豁达旷逸的心性并不意味着绝情或忘情。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思与自己的 性格结合,但所表现出的仍然无不是那种

16、一以贯之的“流行坎止”的洒脱情怀。语言仍然豪迈奔放,意境深远,应该是由其通脱的性格所决定的吧。从以上分析说明,苏轼一贯主张并实践了他的“诗从肺腑出,出则感肺腑”(夜读孟郊诗)的理论,只有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自己情感的作品,才是佳作。“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难行前集叙),客观事物还是需要有主观的抒情写意色彩来表现,所谓“真实”,应是艺术的真实。苏轼以前的词大都是写给歌儿舞女唱的,他的词则完全摆脱了词的“缠绵荡往,穷纤极隐”的妩媚之风,正以洒脱疏放、优游自在的风韵、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潇洒超旷的性格心真实的情感做了北宋词坛的霸主。四、苏轼豪放词具有壮美、优美

17、的特征,讲究情致高远的意境。中国传统美学曾将美的形态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大概相当于西方美学中的壮美与优美。“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刚,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崕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光辉,如鸿鹄而入寥廓”(姚鼐复鲁絮非书)苏轼豪放词气魄宏伟,风格刚健,情调开朗,感情充沛,畅所欲言,无拘无束,意境超脱,遣词驰骋,正富有阳刚之美。“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师道后山诗话),但的确是“指上一路,一新天下耳目”,影响深远,功业卓著。我国古代诗人作诗非常讲究含蓄蕴籍,韵外之致,并将其作为最高得审美追

18、求。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即意境,乃是情与景、意与境有机结合而构成得审美境界,它是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即古人之所云“境外之境”、“象外之象”。苏轼的豪放词正多以开朗豪迈的语调,慷慨激越的情感,创造出雄浑开阔,豪迈奔放,情致高远的意境: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标志苏轼豪放词成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是苏轼自己都认为的得意之作。词的上片

19、写他“少年狂”的行动,描写会猎的情景,是举之“狂”矣。“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写了会猎的场面:人马攒蔟,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席卷而过,威武阔大,形象生动。接着再写会猎中的壮举:“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太守“亲射虎”,从容自若的镇定风度,豪迈的气魄和娴熟的本领自然呈现,不减当年孙权之英武!词的下片写“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他由打猎激发出来的卫国杀敌的爱国热忱,志之“狂”矣。“ 酒酣胸胆尚开张”词人性情本就豪放不羁,现在又加上酒力,“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壮志冲天。“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又写了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一个“何日”把词人那种亟待盼望的

20、殷切心情表现锝极为生动。“会挽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说明他有抗敌御侮的方略,卫国之志,铿然而出!把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几笔勾勒,就如浮雕一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射天狼”就更为形象地道出了词人抗击敌人、保家为国的志向。上下两片一气贯注,略无停顿,犹如急流飞瀑,奔腾而下,气势之磅礴,意境之壮伟,笔力之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词人之情、之志,可谓“狂”矣,淋漓尽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契合,构成了壮伟高远的词境。由上可见,苏轼词的清雄旷达的风格,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和词中壮美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拍岸的江水、穿空的怪石、挺拔的大树、

21、浩瀚的夜空等等,这一类景色随处可见。 这一类清奇雄健的自然景物,又往往被词人放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来加以描绘,于是便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从人物与人世方面来看,苏轼词的清雄旷达的风格,又总是和羽扇纶巾的风流人物、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把酒问月的诗人、乘风破浪的渔父等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而鲜明地表现出词人的理想抱负与乐观进取、积极用世的精神。苏轼的词跳出了“香而弱”与“ 艳而软”的陈旧的圈子,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苏轼具有清雄旷达作风的词作在他传今作品中虽然所占的比例只是少数,但因其全新的风貌而引起广泛的注意。无论是当时的批评者还是后来的称颂者,都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这一小部分的作品之上,而相对地忽略

22、了苏轼的婉约词作。所以,苏轼这一类具有阳刚之美的词作便在词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成为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轼的“以诗为词”,主要是以诗的意境和韵味入词,同时又保留并发挥词之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才是成功之作。“诗化”创新的结果,使苏轼词的抒情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词中往往以自我为抒情主人公,突出自我的主观情绪,表现个体的心灵矛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苏轼词筚路蓝缕的开拓,使词朝着独立抒情诗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消融了词的音乐特征,使诗词逐渐合流。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打破了诗与词在内容和题材上的严格界限,适应了诗、词合流这一历史的必然趋势。苏轼的大胆探讨,为词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形式与技术方

23、面丰富了词的表现能力。所以,尽管具有清雄旷达词风的作品在现存苏轼词中为数并不甚多,但它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宗立派的历史性作用。五、苏轼别开生面的豪放风格创作,是北宋词之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苏轼的开宗立派,对同时以及后来的作家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北宋后期词人对苏轼词的肯定还是零散的,只言片语的,如黄庭坚称赞苏轼词“超逸绝尘 ”,晁补之称赞苏轼词“横放杰出”等等。 到了南宋,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家国面临危难沦亡之际,词人内心的慷慨悲愤之气需要抒发,苏轼词的巨大影响立即显示出来。同时,苏轼词也获得南宋词人、词论家的一致肯定。 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

24、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也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就是说,苏轼打破了词的狭窄的樊篱,为长短句歌词注入了新的生命,激发起豪杰志士的爱国激情。所以,在“靖康之乱”以及其后宋、金对峙的漫长历史时期(包括元灭南宋前后),爱国词的创作风起云涌,并成为词史上永世不衰的优良传统。张元干、张孝祥、陈亮、辛弃疾、刘过、刘克庄、刘辰翁无不深受苏轼的影响。直至清代,陈维崧、曹贞吉、顾贞观、蒋士铨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苏轼的启发。 总之,无论是前朝后代还是异乡他国,苏轼的

25、影响都是高山流水,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在豪放词方面苏轼是时代的领跑者和当时的先锋派,也为后代的文人墨客的创作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卓越的美学范式和空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身前的曲高和寡、幽谷回响还是身后的独享高名、超迈古今,自始至终,文人的寂寞都是难以排遣和疏散的。无论如何,历经千年而不衰变和褪色的豪放词都是让我们深深感怀和心潮澎湃的。【参考文献】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2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2007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彭国忠主编.豪放词.2007年版.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4 唐圭璋主编.全宋词简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5豪放词的感伤情调2006年第5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6 齐文榜.东坡词风与释道思想.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7 王水照.苏轼豪放词的涵义和评价.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版8 王水照.苏轼的创作发展阶段.社会科学战线 200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