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850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诚信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文 摘 要诚信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在现实社会中,相关各方为了自身私利大肆会计造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制度。从多个方面分析造假原因,以便究其根源,遏制或杜绝这一扭曲的社会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多元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会计信息失真为突出现象的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的严重危机,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会计人员规范的职业行为。面对我国某些企业假帐丛生,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现状,本文对其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其根源主要在于一、政府、管理当局、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等各方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往往因一己之私而在会计

2、信息的生产过程中施加种种不利的影响。二、我国仍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这对会计信息生产形成了制度上的约束。三、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上市公司乐此不疲。四、舆论一般也不谴责做假账的行为,地方政府也往往是避实就虚,作假者不会感到有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约束。本文通过对其根源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可行的途径,呼吁全社会将探询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研究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把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关键词:会计诚信 职业道德 目 录一、诚信是会计安身立命之本1二、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 2(一

3、)利益诱惑,相关各方难辞其咎 2(二)制度安排欠妥,对相关各方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3(三)成本收益失衡,相关各方不惜以身试法 4(四)诚信道德不彰,相关各方不能洁身自好 5三、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6(一)明晰产权,重塑委托人 6(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度 6(三)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 6(四)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惩处力度 6(五)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6(六)健全会计制度,确定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系统 7(七)推行诚信保险制度 7四、总结 7参考文献 7浅谈会计诚信正文引言: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

4、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丧失道德的现象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目前,政治领域的腐败、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人际交往的互不信任,尤其是会计行业的造假强烈地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一、诚信是会计安身立命之本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早在诗经中记载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许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在古老的中国,诚信就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诚信乃诚实守信之意,诚为本,信为用;诚涵内,信显外。诚信历来为

5、立人之道,立政之本。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国度、任何民族、任何体制都具有普遍价值,对于市场经济而言诚信尤为重要。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说过:“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热狂,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恩格斯这段话所贯穿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的根基。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

6、,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系统赖以运行的主要润滑剂。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诚信就越重要。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会计诚信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2.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3.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质量。4.精湛的会计技术和熟练的会计技能。5.优质高效的会计服务。6.有强烈的守法意识、政策水平和制度观念。以上这些既是会计诚信的内涵,也是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指导方向和目标。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何谓“

7、会计”,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即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越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见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反映信息的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就会计原则而言,其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

8、则、重要性原则,无不要求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核算要及时,方法不能随意改变,指标应当口径一致,总而言之,会计核算、会计反映要客观、公正,要体现诚信。就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初衷而言,无论是会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还是会计制度,都是为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体现的也是诚信。会计法第一条明确指出指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是要讲诚信。正如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对于会计而言,立信尤为重要。如果会计失

9、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就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会计生存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所以说,诚信是会计安身立命之本,一旦会计诚信缺失,无异于会计失去了存在价值。诚信是会计工作的本质要求。二、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诚信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在现实社会中,相关各方为了自身私利大肆会计造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制度。从多个方面分析造假原因,以便究其根源,遏制或杜绝这一扭曲的社会现象。(一)、利益诱惑,相关各方难辞其咎“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之一,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们桌上的牛奶和面包并非来自于农场主和面包商的恩惠,而是他们追求

10、自身利益的结果。毫无疑问,政府、管理当局、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等各方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往往因一己之私而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施加种种不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西方国家,政府往往作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出现,其主要职责在于制定相关各方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很少具体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政企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地方政府的业绩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为了争取企业上市、获得外来投资或出于某种需要,地方政府指令、参与或默许企业会计造假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果说政府仅仅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参与者之一,那么企业管理

11、当局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力军”。从实证会计的三大假设出发,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增加个人收入、把持现有职位、减少企业纳税额、包装上市等多种原因需要,偏离合法的会计政策及程序,倾向于选择自利性的会计政策及程序,进而选择错误的会计政策及程序,得到自己理想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当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相对于以上两者而言,会计人员(包括财务经理)既是会计信息生产的直接经办人,又是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许会在会计造假过程中分一杯羹,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仅仅是因为生计的需要而保持现有职位,获得既定的收日。因而从会计信息生产的博弈各方来看,仅仅从会计人员入

12、手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注册会计师本应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成了“迷途的羔羊”。市场份额、收入来源、客户审计收费、未来审计收费的预期以及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相冲突等因素都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大打折扣,而目前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又强化了这一趋势。在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博弈过程中,占优势的往往是企业管理当局,“购买会计原则”便成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家常便饭。(二)、制度安排欠妥,对相关各方难以形成有效约束由于我国仍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这对会计信息生产形

13、成了制度上的约束。产权不清抑制了产权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规范作用。企业本身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其基本权利(所有权、使用权、让渡权和收益索取权)实际被分割给不同的利益团体。产权的不清导致权利让渡的不足,从而相关各方可以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会计信息生产进行干预,以获得潜在的收益,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并可能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诉诸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当局股票期权安排,迫使管理当局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而在我国,公司治理规范姗姗来迟,证

14、监会于2001年才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原则与标准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但在独立董事的聘任问题、薪酬问题、赔偿问题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关系等问题上仍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制度及审计委员会制度效果的发挥。实证表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及审计委员会制度前后,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至于管理当局股票期权制度,则仍在学术界的探讨之中,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理想的制度安排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规则,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获得制度外的收益,那么一个完善的制度必将让他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我国会计

15、制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来看,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制度中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内部会计制度安排,那么民间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外部制度安排。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可以缓解管理当局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公司聘请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需经股东大会批准,但在目前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用与否的权力仍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

16、。这样,管理当局既是委托人又是被审计对象,民间审计的双向独立荡然无存。这不仅降低了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其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心。(三)、成本收益失衡,相关各方不惜以身试法与普通商品一样,虚假的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与冲动。造假的预期成本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乘以被处罚的金额,而预期收益是少缴税金、增加分红、上市或配股以及募集的资金等多种收益之和。以上市公司为例,过去10年被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公司不足100例,其概率远低于1。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

17、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与可以忽略不计的造假成本相比,造假收益可谓大得惊人。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了“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对一般上市公司而言,这一成本收益失衡原则同样存在。中国证监会原先规定的配股线为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利润率为10以上。实证表明,自此项规定实施后,具有配股权的上市公司净资产利润率在1011和910的区间内出现非均衡分布,如按某家公司虚构利润1000万元,那么因此导致的配股和增发收益一般都会在数千万到数亿元之间不等。由于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所以有些上市公司乐此不疲。长

18、此以往,不但上市公司的造假之风会愈演愈烈,而且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遵守会计诚信的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或被造假之风同化,或被市场淘汰。(四)、诚信道德不彰,相关各方不能洁身自好从严格意义上讲,道德属于非正式约束的制度范畴。我们之所以将其单独探讨,目的在于突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如果说利益以及前述制度等因素为会计诚信形成的外在因素,那么相关各方的诚信道德缺失则是该问题形成的内在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道德既有传统的沿袭,又有变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重的分量。孔子就曾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

19、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但诚信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树木,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极大。我国产权不清、国有股“一股独大”、政府不当干预等外在因素促成了潜在利润的形成,而道德观念的变化可以使先行者攫取这部分潜在利润,这是目前诚信道德不彰的根本原因。资料显示,现在做假账的单位实在很多,有的还很“专业”,单位负责人大胆决策做假账,中介机构帮助策划做假账,会计人员具体做假账,地方政府官员默许保护做假账,做假账已大有法不责众之势。舆论一般也不谴责做假账的行为,有的地方政府反而认为为了搞活国有、提高经济效益,搞一些“包装”也无可厚非。即使在对一些严重的做假行为进行批评时,也往往是

20、避实就虚,泛泛而谈的多,谴责具体的单位和人并追究其责任的少。于是,作假者就不会感到有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约束。会计诚信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企业生存的隐形危机,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近几年来,一系列会计丑闻使诚信危机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放眼国际,2002年全球能源行业的霸主美国安然公司虚报赢利6亿美元,给美国股市和整个企业界造成不良影响,但这仅仅是黑暗被揭开的序幕。紧接着美国电信业巨头世通公司被查出共38亿美元的经营列支被列入资本开支帐户,致使美国股市严重受创。就在人们惊魂未定之际,全球第三大药厂默克公司再续会计丑闻,承认过去三年中将124亿美元未收取的应收帐款列入公司赢利中,占公司三年来

21、总利润的10%,一时间,全美再次陷入诚信危机。审视国内,“广信事件”、“郑百文事件”、“渤海事件”、“琼民源事件”、 “蓝田事件”、“银广厦事件”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给广大股民心中造成阴影,也直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三、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目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现实要求。所以,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探索解决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一)、明晰产权,重塑委托人产权是诚信的基础,明显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

22、益的人才会将诚信。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国有股减持,并且应逐渐过渡到国有资本变为债权,而非国有资本变股权。这样就有利于解决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接触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应限制事务所对有限责任组织形式的选择,以提高事务所和个人执业的风险意识,增加对其审计质量的关注

23、。只有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违规时承担无限责任,其面临的风险以及责任加大,铤而走险的几率就有可能降低。同时,还应增大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处罚,提高其执业的审计质量。(四)、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惩处力度1.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严重的要让其倾家荡产、声名狼藉,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2.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的,无论是公司的投资者或是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五)、加

24、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以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六)、健全会计制度,确定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位主要内容的严密的、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有效

25、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强对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七)、推行诚信保险制度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特别是对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出现失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让自身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最后,我认为应在我国会计法中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来强制约束。将会计诚信问题编入会计法,明确诚信缺失后应付的法律责任,这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整个社会的意愿和

26、期望,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对杜绝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诚信的坚定决心。四、总结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诚实守信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的社会规则。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之一。它对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法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反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探询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研究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把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加强会计诚信的建设与职业道德的建设是我们全体财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参考文献: 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

27、56年版2.丁玲. 打造会计人诚信平台.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3)3.李双. 会计诚信缺失的多维视角.现代经济信息, 2007,(12).4.赵桂梅. 浅谈我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思考.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4).5.韦善宁 蒙立珍.会计行为规则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03版 6.诚信,会计工作的生命线.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08,(06)7.榕汀诚信,未来社会通行证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8.王利英.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现代商业2008,(11)9.曾萍等.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系统参考.2006(2)10.肖涛,肖平.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