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930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工大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目 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经贸 学院 统计 专业 1 班 2009年 6 月 19 日摘 要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为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并已扩散到全球,中国经济也因此受到影响,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的简要介绍、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金融危机下增加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金融危机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影响消费模型、消费对经济拉动模

2、型的建立和简要分析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并且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特征,剖析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探求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影响力, 寻找拉动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把握拉动经济的关键因素,从而使我们对于消除经济危机可以有的放矢,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对加快推进国家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抵御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图表进行直观观察,建立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SPSS软件以及Eview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金融危机使消费降低,而消费正是促进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拉动内需对经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

3、词: 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消费;对策ABSTRACT 2008 outbreak of 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crisis of 30 for the last century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era of the most serious crisis in the U.S. economy have a greater impact, and has spread to the world, Chinas economy has also affected. Central to the expansion of

4、 domestic demand as the basic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strategic approach.In this pap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hanges in consumption,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analysis, research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 demand, consume

5、r demand analysis of constraints a major factor in growth, and explore further enhance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enhancing the impact of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ce, driving the consumer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grasp the key factors driving the economy, s

6、o that we can be targeted to eliminate the economic crisis, the realization of consumption, investment, export coordination, and speed up the nation-building, good and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gainst the economic crisi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In my paper create a chart for visual

7、observ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imple econometric model, the use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using SPSS software and the data Eview software for analysis. Com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reduce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s

8、o driving on the economic recovery of domestic dem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s: financial crisis;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Countermeasures目 录前言1一、金融危机简介 3(一)何谓金融危机 3(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4(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四)金融危机下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的重要作用 7二、消费现状 9(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 9(二)消费者信心指数 12(三)消费者物价指数 14三、模型的建立 15(一

9、)消费模型的建立 15(二)金融危机下消费模型的实证分析 19(三)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0四、金融危机下的各项政策 25(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26(二)央行实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27(三)部分经济学家的建议 27五、对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建议 28(一)保护消费者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核心 28(二)加强就业引导工作 29(三)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9 (四)城市化才是拉动内需的持久动力 30结论32致谢33参考文献 34前言自2008年九、十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采取了空前的救援措施,以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防止经济滑向更深的衰

10、退之中。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新年过后,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1月份,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活动继续收缩,工业生产快速下降,新房开工量减幅扩大,失业率不断攀升,消费信心严重不足,国内需求萎缩,进出口贸易大幅减少。而且,韩国、新加坡、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比发达国家更为险峻,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国际组织纷纷下调此前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负增长、高失业”的困境之中。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必然脱离不了世界经济,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的程度越深,世界市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也就越多,但它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的也会带来负面影

11、响。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沿海大中城市已经有数万家企业破产,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具有决定性作用。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和最终的决定作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消费需求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缓解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因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

12、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政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更要注重拉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实行有力的经济措施。本文主要通过对金融危机简介、消费现状、模型建立、经济危机下的各项政策、对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建议五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论述,其中金融危机简介主要包括何谓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下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的重要作用四个部分,通过本节的介绍大家对金融危机及其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简要分析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且简要介绍本文写作

13、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三个方面。通过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趋势反映消费的变化趋势,得出消费在08年第三季度稍有下降, 08年第四季度和09年消费迅速下降,进而证明金融危机对消费有反方向的影响。然后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稍加分析,得出消费者在08年第四季度以来对经济预期有下降的趋势,因CPI指数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三部分,通过建立消费模型分析出影响我国消费的决定因素是收入,其他各项因素影响甚微,然后对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模型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解释消费变化的原因,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文的写作意义,

14、本文建立了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模型,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最终消费与收入增长之间的相互正向促进关系,且最终消费对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地强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政府和央行以及社会各界在金融危机下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最后,通过以上分析给出一些应对金融危机、拉动消费的建议。 一、金融危机简介(一)何谓金融危机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7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经济衰退,也给其他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

15、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

16、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何谓次贷危机?次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的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

17、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证券化规模的膨胀,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

18、级按揭贷款违约时间的规模扩大,到了引发危机的程度。危机何时能够过去?对此有不同的预测或估计。概括地说,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可大致分为“V”形、“U”形、“L”型三种观点。“V”型论者认为经济2009年下半年即触底并迅速回升,这属于乐观派;“L”型论者认为经济还在下滑,远未见底,经济恢复还需3-4年之久,这属于悲观派;“U”型论者认为,经济可能于09年见底并逐步回升,这属于中间派。(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也有许多共识。一般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苗头开始于2007年下半年,但其从苗头出现,问题累积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

19、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计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此次次贷危机的涉及面非常广,产生、扩展的原因极为复杂,但主要原因有这样三个方面: 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 次贷危机作为金融问题,它的形成是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紧密关联的。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在经历了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款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期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

20、%下降到2003年的5.8%。这一阶段房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成为推动美国房产几年的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膨胀的重要因素。由于利率下降,又使很多蕴涵着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迅速扩张的机会。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浮动贷款利率和只支付利息的贷款大幅度增加,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负担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就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推动或支撑了房产市场的多年繁荣。由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也就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或支撑了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破灭。从2004年6月起,美联

21、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利率调高后,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连续生息,提高了购买房屋的借贷成本,因而产生了抑制房产需求和降温房产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的下跌,以及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 进入21世纪,从世界经济看,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在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了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

22、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的增加又进一步推进繁荣,推高人们的乐观情绪。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其投资市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就必然地吸引了来自其他地区,特别是欧亚地区的众多投资者,从而使得投资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或进一步降低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就在客观上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加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品的投资,且投资的金额巨

23、大,这就使得危机发生后,其影响波及全球的金融系统,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3.金融监管缺失,许多银行,特别是许多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较为普遍。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以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或无意地降低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大。在这一时期,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首付额度是20%,这一时期却一度降到了零。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有的金融机

24、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次级按揭贷款,“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贷款,和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而大量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银行和金融机构有意或无意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的广泛出现,以及评级市场的不透明、不规范等等问题的较为严重的存在,主要与美国的金融监管缺失紧密相关的。 在美国,有的经济学家将这些问题定义为“说谎人的贷款”,而在这些交易中,银行和金融机构充当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

25、。按美国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的话说,“人们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头寸(款项),甚至在实际上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子,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这是我们住房市场中有过的最坏的泡沫,也是我们需要清理的最坏的泡沫”。(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金融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制度经过改革,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加上我国政府对金融活动较为严格的控制和较为有效的管理,因此,从整体上说,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破坏还不是非常严重,我国的金融系统仍较为健康。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却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

26、响。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导致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减少,企业投资下降,这必然导致进口减少,必然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出口增速下降或减少,则又必然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或增幅减缓。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8年外贸总额达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27、,相比于前几年我国外贸连续6年20%以上的增速,2008年的增速随着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缓而显著下滑,而12月当月出口同比下降2.8%。数据还显示,2009年1月的出口同比下降17.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经济增幅逐季度下降,且第四季度下降幅度较大。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受经济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为33.5%,下半年税收收入同比仅增长3.2%,特别是第四季

28、度,税收收入出现连续负增长,跌幅逐月增大,12月同比降幅接近一成二。而2009年1月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达到了17.1%,创下了2004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单月同比最大的跌幅。作为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仅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伴随着经济下滑,出口减少,税收收入下降,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消费也必将下降,特别是奢侈品的消费。消费者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将更加慎重。根据年度统计的数据,2008年中国最终消费名义增长16.1%,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最终消费实际增长9.6%,降至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国

29、家重视,国家一直把拉动内需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动力。并推出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计划,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四)金融危机下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的重要性消费6(consumption)是指使用货物和服务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每年新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主要部分用于消费,剩余部分用于投资,消费是社会需求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消费有生产消费、中间消费与最终消费之分,本文研究的消费是从社会总需求角度出发的,是指进入国民经济使用阶段、用于人民生活的最终消费,而生产消费或中间消费不属于消费需求统计范围。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国

30、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国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消费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也屡次出现“过热调整再过热再调整”的经济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有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10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和最终的决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已经由短缺经济时代的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转变为市场需求规模。从社会再生产来看,投资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

31、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块。对于三者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多年来人们的直观印象似乎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理由是我国每次经济的繁荣和高涨都与投资规模膨胀密切相关。但实证研究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超过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

32、长贡献率的平均值约为60%(近几年降至5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5%,其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消费率对投资率具有决定性作用。消费率与投资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率对投资率在本质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消费决策同时也就是储蓄决策,二者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储蓄与投资有着本质性联系,即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因此,如果希望有一个较低的投资率的话,首先就要有一个较低的储蓄率、也就是较高的消费率作为基础。直接针对高投资率采取措施,可能在短期内起一定作用,从长期看则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消费需求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缓解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

33、力量。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它的波动总是小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和GDP的波动,而且往往滞后于投资需求波动。由于GDP的波动主要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波动的综合结果即两者的叠加,所以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消费需求相对平缓,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缓解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消费需求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最终需求,始终约束着投资需求的波动。在投资需求迅速上升时,由于消费需求上升相对缓慢,从而限制投资需求增长的空间,以致减缓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而在投资需求迅速下降时,由于消费需求下降缓慢,在投资需求下降初期消费需求下降很少甚至维持不变,因而具有

34、一种自发的对经济衰退的遏制作用。09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消费与发展”,此主题的主旨是:宣传消费政策,推进消费维权,提高消费信心,构建消费和谐,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拉动消费需求。积极发挥消费对推进生产发展的能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金融危机下,拉动消费对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二、消费现状本文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趋势、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三个个方面反映消费现状。通过社会消费品总额变化趋势说明消费变化趋势,通过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的强弱,进而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

35、理状态的主观感受,而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不包括住房)和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对象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居

36、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根据经济改革与发展杂志上关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和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联系表现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区别表现为前者始终大于后者,从未重合过。并且,表1 2007年1月-2008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月度指标值(亿元)涨跌额涨跌幅同比增长2008-1210728.500

37、.000.00%19.00%2008-119790.80-291.90-2.90%20.80%2008-1010082.70636.206.73%22.00%2008-099446.50678.807.74%23.20%2008-088767.70138.901.61%23.20%2008-078628.80-13.20-0.15%23.30%2008-068642.00-61.50-0.71%23.00%2008-058703.50561.506.90%21.60%2008-048142.0018.800.23%22.00%2008-038123.20-231.50-2.77%21.50%2

38、008-028354.700.000.00%19.10%2008-019077.3062.000.69%21.20%2007-129015.30910.6011.24%20.20%2007-118104.70-158.30-1.92%18.80%2007-108263.00594.607.75%18.10%2007-097668.40551.807.75%17.00%2007-087116.60118.401.69%17.10%2007-076998.20-27.80-0.40%16.40%2007-067026.00-131.50-1.84%16.00%2007-057157.50485.0

39、07.27%15.90%2007-046672.50-13.30-0.20%15.50%2007-036685.80-327.90-4.68%15.30%2007-027013.700.000.00%16.90%2007-017488.30-10.90-0.15%12.7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 绝对差额具有逐渐变大的趋势;相对差额呈较平稳的波动状态,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居民消费的平均比例为71%。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但前者始终大于后者,且两者间的绝对差额随时间逐渐变大。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相对差额始终在60%和70%之间变动,平均值为

40、68%。因消费的数据属于滞后数据,并且无月份数据,无法对消费的数据做系统、细致的观察,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总消费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得出最终消费的变化趋势。本文选取了2007年到2008年各个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进行研究,先将2008年各月份的数据与2007年各月份数据进行比较,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但是根据涨跌幅计算出2008年全年平均涨跌幅为1.45,而2007年全年平均涨跌幅为2.21。

41、说明2008年变化幅度比2007年小。具体数据见表1。其中涨跌额为当月月份数据与上月月份数据的差额,涨跌幅为涨跌额与上月月份数据的比值,同比增长为本年本月份与上年此月份的涨跌额与上年此月份数值的比值。图1 2008年与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图使用Excel9将个月数据做成折线图进行比较,2008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2007年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7年均有增长.每月平均增长额为1606.475亿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834亿元,同比增长14.

42、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564亿元,增长17.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627亿元,同比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83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零售额388亿元,增长2.8%。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4%、14.3%和7.3%。其中:汽车类增长11.1%,日用品类增长1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化妆品类增长14.8%,金银珠宝类增长11.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4%,服装类增长15.6%,粮油食品类增长11.8%,其中粮油类增长9.6%,肉禽蛋类增长9.6%;石油及

43、制品类同比下降0.8%,通讯器材类下降7.5%。分析2008年1月-2009年2月同比增长速度折线图可以看出,2008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速度最快,因为第三季度恰逢奥运会,在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下社会消费品总额迅速增长。十月份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降幅很小,主要是国庆节在十月份,对经济增长有所贡献,但是从十一月开始同比增长速度迅速下降,特别是09年1月和2月降速非常大,况且一月下旬是春节期间,说明金融危机对社会消费品总额确实有影响,即对消费有影响,使得消费从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图2 2008年1月-2009年2月同比增长速度折线图(二)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Consumer Confiden

44、ce,也有人称为消费者情绪Consumer Sentiment)是指消费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一种看法和预期。在许多国家,消费者信心的测度被认为是消费总量的必要补充。 消费者信心指数(ICS)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

45、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美国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进行的消费者信息调查,评估消费者对近期经济的乐观及悲观水平。从国外五十多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消费者的信心与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未来的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有相当的预见性,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因此,研究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表2 消费者信心指数日期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2008.0198.691.295.62008.0296.890.594.32008.0397.190.794.52008.0496.690.194.02008.0597.090.294.32008.0696.590.694.12008.0796.990.894.52008.0896.090.293.72008.0995.690.093.42008.1094.289.892.42008.1190.889.290.22008.1287.688.788.02009.0186.986.686.82009.0286.786.386.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