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378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报告班级:2011级 车辆 班 学号: 姓名: 二O一五年摘要: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指标均持续增长,交通安全状况日益恶化,近几年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安全性”已成为驾驶员和乘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汽车等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在事故发生时往往能起到较理想的驾乘人员保护作用,所以对安全带安全性测试技术及其标准法规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一、现行强制性安全带标准 从1963年开始,美国、欧洲、日本等安全带标准和法规相继制定。如美国联邦汽车安全带标准FMVSS209、欧洲汽车安全法规ECER16、日本保安基准11

2、-4-11、澳大利亚汽车设计法规ADR4D等标准均对座椅安全带性能及检测方法作出了规定。 我国1993年颁布了强制性安全标准GB14166-93汽车安全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4167-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1997年我国又制定了QC244-1997汽车安全带动态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998年发布了汽车安全带产品鉴定程序和规则,并规定统一使用汽车安全带产品鉴定合格标志。为了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1999年又发布了与ECER94法规对应的CMVDR294规则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对新定型的基本车型和现生产车型分别做了规定。2010年前国家又对前期发布GB14166、GB141

3、67、等有关汽车安全带防护标准进行了更新换版。2013年我国又发布GB14166-2013进行更新。二、中国安全带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于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GBl4 166-2003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标准与产品不统一的问题。2004年5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辆类(汽车安全带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汽车安全带产品必须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的规定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进口、销售,这使得安全带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需要3C认证的安全装置,安全带产品更加安全可靠。2006年中国出台了GBl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对1993年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修

4、订和改进。在这个阶段,法规要求M1类汽车前后排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M2类和M2类汽车前排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 近年来,儿童乘车伤亡率不断提高,儿童乘车保护装置越来越受到重视。GB27887201 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于2012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部儿童乘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3年发布的GBl4166-2013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XJL童约束系统,除了对2003年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外,还规定M类和N类车辆都应当装备安全带或约束系统、M1车辆的后排中间座椅要配置带卷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M1类车辆驾驶者位置应配置一个满足标准要求的安全

5、带提醒装置。同年发布的GBl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对2006年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了修订,主要增加了M1类和N1类车辆儿童约束系统的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的性能要求,规定所有M1类车辆应配置至少2个ISOFIX固定点,所有M1类车辆后排安全带固定点数量由2个或3个变更为3个。由此可看出,安全性能更好的三点式安全带将逐步取代以往的两点式安全带,开始广泛应用在M1类车辆的后排座椅中(尤其是后排中间座椅)。三、安全带标准对比织物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

6、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宽度Width46mm9.8kN46mm22NforType146mm9,786NforType246mm9.8kN46mm9,810N46mm9,810N伸长率Elongation无要求腰带:20%肩带:40%连续带:30%11,120N无要求腰带:20%肩带:40%连续带:30%11,100N腰带:20%肩带:40%连续带:30%11,100N强度Breakingstrength14.700N75%10%差异75%20%差异-2样品(耐久后)26.7kN腰带17.8kN肩带22.2kN连续带14.700N75%10

7、%差异75%20%差异-2样品(耐久后)26.7kN腰带17.7kN肩带22.3kN连续带26.7kN腰带17.7kN肩带22.3kN连续带能量吸收性Energyabsorption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功量比:50%腰带;60%肩带;55%连续带单位功(J/m):539腰带;1080肩带;784连续带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耐磨强度Resistancetoabrasion75%试验前强度(与相应调节件进行试验)14,700N75%试验前强

8、度(与六角棒和调节件进行试验)75%试验前强度(与相应调节件进行试验)14,700N60%试验前强度(与六角棒和相应调节件进行试验)14,700N60%试验前强度(与六角棒和相应调节件进行试验)14,700N耐光性Resistancetolight75%试验前强度按ISO105-B02(1978)4级氙光60%试验前强度碳弧光75%试验前强度按ISO105-B02(1978)4级氙光60%试验前强度碳弧光60%试验前强度碳弧光耐低温性Resistancetocold75%试验前强度1.5h-305C无要求75%试验前强度1.5h-305C60%试验前强度1.5h-305C14,700N60%试

9、验前强度1.5h-305C14,700N耐高温性Resistancetoheat75%试验前强度3h605C无要求75%试验前强度3h605C60%试验前强度3h605C14,700N60%试验前强度3h605C14,700N插锁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最小打开力Minimumopeningforce10N10N10N无要求打开力Releasingforce60N动态试验后137N666N60N动态试验后137N667N按钮面积Area

10、ofbutton封闭式:面积4.5cm2宽度1.5cm其它型式:面积2.5cm2宽度1.0cm面积4.5cm2宽度1.0cm封闭式:面积4.5cm2宽度1.5cm其它型式:面积2.5cm2宽度1.0cm耐久试验Durability5000次开合200次开合5000次开合5000次开合5000次开合自动锁止卷收器 / Automatic Locking Retractor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锁止距离Lockingposition30m

11、m25mm30mm25mm耐久试验Durability10,000次10,000次10,000次10,000次紧急锁止卷收器 / Emergency Locking Retractor -2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卷收力RetractionForce假人身上回缩力1N,7N;或45试验台腰带:2.6N连续带:1N,7N腰带:3N肩带:1N,5N连续带:1N,7N回缩力1N,7N;带有Tensionreducer:回缩力0.5N腰带:2.

12、6N连续带:1N,7N耐久试验Durability45,000次拉卷试验40000次,1次锁止/5次拉卷50h盐雾试验5h粉尘试验拉卷试验5000次50,000次24h盐雾试验拉卷2500次高温试验拉卷2500次5h粉尘试验45000次(10000次锁止)45,000次拉卷试验40000次,1次锁止/5次拉卷50h盐雾试验5h粉尘试验拉卷试验5000次45,000次拉卷试验40000次,1次锁止/5次拉卷50h盐雾试验5h粉尘试验拉卷试验5000次强度上部有导向件:9,800N;无导向件:14,700N;腰部用:11,123980N;肩部用:6,66449N;腰户共用:13,328147N上部

13、有导向件:9,800N;无导向件:14,700N;腰部用:11,150N;肩部用:6,650N;腰肩共用:13,350N按安全总成要求预紧装置 / Pretensioner or pre-loading device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烟火式预紧装置PyrotechnicPretensionerdevice经下面高低温试验仍可工作24h60C,2h100C,24h-30C无要求经下面高低温试验仍可工作24h60C,2h100C,24

14、h-30C无要求动态试验 / Dynamic test项目Item新/NewGB14166中国/ChinaFMVSS209美国/USAECER16.04欧洲/EuropeSRRV22-3日本/JapanGB14166-93中国/China试验初始化Testsetup假人质量:75kg碰撞速度:50km/h碰撞波形:同ECE无要求,但在FMVSS208整车碰撞标准中进行验证假人质量:75kg碰撞速度:50km/h碰撞波形:如下图假人质量:75kg减加速度峰值:2650g;作用时间50100ms.假人质量:75kg碰撞速度:48km/h碰撞波形:同ECE假人移动量Frontaldisplaceme

15、nt臀部:80200mm躯干:100300mm臀部:80200mm躯干:100300mm在带有限力装置时:碰撞速度:24km/h臀部:80200mm躯干:100300mm臀部:80200mm躯干:100400mm臀部:80200mm躯干:100300mmECE碰撞波形四、 试验顺序1、 织带或卷收器检验 2、带扣检验 3、带扣载荷试验 4、调节件(卷收器)载荷试验 5、连接件(卷收器)载荷试验 6、带扣低温试验 7、硬件的低温冲击试验 8、调节方便性&动态试验前织带或卷收器的处理和试验 9、带扣耐久性 10、硬件的腐蚀性&卷收器的处理 11、锁止极限值 12、卷收力 13、耐久性 14、腐蚀

16、15、粉尘 16、先测织带宽度后测织带载荷 17、室内处理 18、光照处理 19、低温处理 20、高温处理 21、浸水处理 22、微滑移试验 23、磨损试验 24、动态试验 25、带扣开启试验五、试验方法5. 1 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试验的样品5.1.1 两套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进行带扣检查、带扣低温试验、5. 5. 4规定的低温试验、带扣耐久性试验、安全带腐蚀试验、卷收器性能试验、动态试验及动态试验后带扣开启试验。这两件样品之一将用于安全带或约束系统检卉。5. 1.2 一套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进行带扣检查和带扣、连接件安装,安全带调节装置以及必要的卷收器强度试验。5. 1.3 两套安全带或约束系统进行带

17、扣检查、微滑移试验和磨损试验。这两套样品之一将进行安全带调节装置试验。5.2 腐蚀试验5.2. 1 将一套完整的安全带总成置于附录!规定的试验箱内,对装有卷收器的总成,织带除留下300 MM士3 mm外应全部拉出,除必须的检查或补充盐溶液等短时间中断外,试验应持续进行50 h。5.2.2 腐蚀试验完成后,应将安全带总成仔细冲洗或浸在温度不高于38的流动清水中除去盐迹,然后放在室温中干燥24 h,再按4.2.1.2进行检查。5.3 微滑移试验试验 5.3. 1 样品应在温度为200C士5C.,相对湿度为65 土5的环境中至少保持24 h,试验应在15C30的温度下进行。5.3.2 应保证调节装置

18、自由部分按装车状态位于工作台上方或下方。5.3.3 织带的一端应悬挂50 N载荷,另外一端应作行程300 mm士20 mm的前后往复运动。5.3.4 如果织带有用于储备的自由端,则该段不应固定或夹在受力端。5.3.5 应保证织带在试验台上与在车上一样,其松弛情况下,从调节装置下垂呈凹形曲线。加到试验台上的50 N载荷应有垂直导向,以防止载荷偏离和安全带扭转,应按装车状态将连接件固定在50 N的载荷上。5.3.6 在试验正式开始前,应预先运转20个循环,以保证自紧系统正确定位。5. 3.7 应以每秒0.5次的频率,300 mm士20 mm的总行程,完成1 000次试验。50 N载荷仅在半个周期内

19、的100 mm土20 mm移动区间内起作用。5.4 织带的处理和抗拉载荷试验(静态)5.4. 1 对进行抗拉载荷试验的织带的处理从 织 带 上截下的样品应进行如下处理。5.4.1. 1 标态处理和测量织带应在温度为20士5C、相对湿度为65土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如果处理后不立即进行试验,试件应存放在密封容器内直至试验开始,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中或从容器中取出后5 min内测量。5.4. 1.2 光照处理5.4. 1.2. 1 应采用ISO/R 105-B02推荐的设备。织带暴露在光照之下,其时间相对应于使7号标准蓝颜料褪色到标准灰色卡4级所用的时间。5.4. 1.2.2 光照处理

20、后,织带应在温度为20士5 0C、相对温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 h,如果处理后不立即进行试验,试件应存放在密封容器内直至试验开始,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中或从容器中取出后5 min内测量。5.4. 1.3 低温处理5.4. 1.3. 1 织带应在温度为20士5 0C、相对湿度为65 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 h。5.4. 1.3.2 然后,织带应在温度为一30C+ 5C的低温箱内的平面上至少存放1. 5 h,然后,将织带对折,并在对折处压上预先冷却到一30士5C的2 kg重块,在同一低温箱内放置30 min,除去重块,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低温箱中取出后5 min内测量。5.4.1.

21、4 高温处理5.4. 1.4. 1 织带应在温度为60士50C、相对湿度为65士5的加热室中保存3h。5.4. 1.4.2 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加热室中取出后5 min内测量。5.4. 1.5 浸水试验5.4. 1.5. 1 织带应完全浸泡在温度为20土5且已加人少量湿润剂的蒸馏水中保存3h,可采用任何适用于被试织带纤维的湿润剂。5.4. 1.5.2 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水中取出后10 min内测量。5.4. 1.6 磨损处理5.4. 1.6. 1 所有同硬件接触的织带均应进行磨损处理,对于在微滑移试验(5.3),织带滑移值小于规定值的一半的所有调节装置,无需按 5.4 .1 .6. 4 .1 进

22、行程序 1规定的磨损处理。试验设备的设置应基本上保持织带和接触区域的相对位置。5.4. 1.6.2 样品应在温度为20士5 0C、相对湿度为65士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 h,在磨损时,试验室温度应在15 -30之间。5.4. 1.6.3 每个磨损程序的一般条件见表2。5.4. 1.6.4 特殊处理程序5. 4. 1. 6. 4. 1 程序1:适用于穿过调节装置滑动的织带25 N 的 垂直稳定载荷应保持作用在织带一端,织带的另一端应系在使织带呈水平前后运动的装置上。调节装置应放在水平织带上以便使织带保持张紧状态。5.4. 1.6.4.2 程序2:适用于穿过某个硬件改变方向的织带本试验过程中,织带

23、的角度应保持图 H.2 所示的数值。试验时,应保持5N的稳定载荷,对于穿过某个硬件且不止一次改变织带方向的情况可增加5N载荷以得到穿过硬件300 mm的织带运动情况。5.4 .1 .6 .4 .3 程序3:适用于通过缝制或用相似方法固定于硬件上的织带。向前和向后运动全程应为300m m土20m m,但是对每半个周期而言,仅在 100m m士20m m的移动量中对织带施加50 N的载荷。5.4.2 织带的抗拉载荷试验(静态试验)5.4.2. 1 每次应采用两条长度足够且按照5.4.1的规定处理过的新织带进行试验。5.4.2.2 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夹具的设计应避免在夹具附近或其上发

24、生断裂,加载速度大约为100 mm/min, 试验开始时,夹具间试样的自由长度应为200 mm士40 mm,5.4.2.3 当载荷达到9800N时,应在不停机情况下测量织带宽度。5.4.2.4 继续增加载荷值,直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5.4.2.5 如果织带发生滑动或断裂发生在距夹具小于等于10 mm处,试验视为无效,应重新对另一试样进行试验。5.5带有硬件的安全带总成部件的试验5.5.1 带扣和调节装置应由安全带总成上的部件连接到拉力试验机上,然后加载至9 800 N。对于全背带式安全带,通过与带扣和锁舌或以近似对称方式确定为带扣几何中心的两个锁舌相连接的织带将带扣同试验设备连接到一起

25、,如果带扣或调节装置是连接件或三点式安全带共用部件的一部分时(不包括卷收器在安全带上部固定点处有导向轮或织带导向件情况),带扣或调节装置应按5. 5.2与连接件一起试验。当载荷达到9 800N时,且织带缠绕在卷轴上的长度应尽可能接近织带末端450 mm处发生锁止时的长度。5.5.2 连接件和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应按5. 5. l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但载荷应为14 700 N,且应按5.7.1第二句中的规定以安全带正确装于车内时所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条件施加载荷。对于卷收器,试验应在织带完全拉出状态下进行。5.5.3 两套完整的安全带总成样品应置于温度为一10士1的低温箱内2h,从低温箱内取出后,带扣

26、互相配合的部分应用手啮合到一起。5.5.4 两套完整的安全带总成样品应置于温度为一10士1的低温箱内2h,试验时,依次将刚性件和塑料件放在一刚性金属平板上(该平板同样一起存放在低温箱内),再将该平板放在一质量至少为100 kg的水平坚实硬块上。在取出低温箱30 s之内,用一质量为18 kg的钢质重块以自由落体方式从300 mm高处冲击试样,重块冲击面应为表面硬度至少为HRC45的曲面,重块中心线处的纵向半径为150 mm.横向半径为10 mm,一件试样应顺着织带进行试验,而另一件与同织带成900角进行试验。5.5.5 带扣具有两套安全带共用部件时,其加载方式应保证能够模拟座椅处于中间调整位置时

27、在车辆内使用的条件,对每条织带同时施加14700N载荷,载荷施加方向应按5. 7. 1确定,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5.5.6 当试验手动调节装置时,织带应均衡地从该调节装置中抽出。考虑到正常使用条件,速度大约为100 mm/s,且在织带开始抽出25 mm后测量最大力,精度为1 N。应在织带穿过装置的两个方向均进行试验。在测量前,织带应预先进行10个拉出回卷试验。5.6 带有卷收器的安全带的附加试验5.6. 1 卷收器耐久性5.6.1.1 织带应以每分钟不多于30次的速度进行规定次数的拉出回卷试验,对于紧急锁止式卷收器,每5次循环应使卷收器锁止一次,锁止次数在5种不同拉出长度上应相同,即拉出缠绕在

28、卷收器上织带长度的90%,80%,75%,70和65%。但是,对于缠绕织带长度大于900 mm的情况,上述百分数应以织带可从卷收器中拉出的最后900 mm长度为准。5.6.2 紧急锁止式卷收器的锁止5.6.2. 1 卷收器锁止试验应在当绕在卷收器上的织带长度300 mm士3 mm时进行。5.6.2.1. 1 对织带敏感式卷收器,织带的拉出方向应是卷收器装在车上正常使用时的方向。5.6.2. 1.2 对车体敏感式卷收器进行试验时,如果卷收器按安全带制造厂的规定安装在车上,则应沿两水平正交轴线方向按上述拉出量对其进行试验。当该位置不能确定时,检验机构应与安全带制造厂协商。这两个轴之一的方向应由检验

29、机构按最不利锁止机构触发的方向选定。5.6.2.2 附录B推荐一种适用于5.6.2.1规定的试验设备。该试验设备应保证在织带拉出量5 mm以前达到所规定的加速度值,而且应保证织带拉出加速度的平均增长率在25 g/s150 g/s之间。5.6.2.3 为检查是否满足4.2.5.3.1.3和4.2. 5. 3.1. 4要求,卷收器应装在水平台面上,并使台面以不超过2/s,的速度倾斜直至发生锁止。试验应在其他方向上重复进行以保证满足要求。5.6.3 粉尘试验5.6.3. 1 卷收器应安装在附录C规定的试验箱内,其安装方式类似于在车辆上的安装状态。试验箱应装有5.6.3.2规定的粉尘,除了在每次搅拌粉

30、尘后I min-2 min内进行10次安全带拉出回卷试验外,应保持织带处于从卷收器中拉出500 mm长度的状态。在5h内,每隔20 min,以表压为5.5x105士0.5X105 Pa,且不含油的干燥压缩空气,由一直径为1. 5 mm士0. 1 mm的小孔吹搅粉尘5s。5.6.3.2 上述5.6.3.1规定试验所用粉尘应含有1 kg干石英砂,其颗粒度分配如下:a) 通 过 150um孔径,104um线径:99至100% ;b) 通 过 105um孔径,64um线径:76至86%;c) 通 过 75um孔径,52um线径:60至70%。5.6.4 卷收力按 5. 6. 4.1或5.6.4.2测量

31、卷收力。5.6.4.1 按5. 7动态试验的规定,将安全带总成装在假人上,当织带以约10 mm/s速率回卷时,在最接近与假人接触处测量织带卷收力。5.6.4.2 将卷收器按在汽车上的安装状态固定住,把织带全部拉出,然后以约500 mm/min的速度将织带卷人卷收器内,当卷入的织带长度为织带有效长度的25士50 mm时,测量卷收器的卷收力。对带有导向件的卷收器,则按实际安装尺寸,并让织带穿过导向件进行测量卷收力测量。5.7 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的动态试验5.7.1 安全带总成应安装在配有座椅和按附录D规定的固定滑车上。如果安全带总成用于专用车辆或特种型式车辆上,假人和固定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由检验机

32、构按照安装安全带的说明或按照车辆制造厂提供的资料来确定。如果安全带装有第3.9.6定义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则应按车辆设计要求给定的安装位置和方式来安装安全带高度调节器。5.7. 1. 1 对于构成作为约束系统申请型式认证的总成一部分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安全带应装在适合约束系统的车辆结构部分,该部分应按5.7.1.2-5.7.1.6规定方式刚性的连接到滑车上,对于带有由不在该安全带总成中的零部件组成的预紧装置的安全带或约束系统,安全带总成应按5.7.1.2规定方向同必要的附加零件一起安装在滑车L。相应地,对于不能在试验滑车上进行的装置,制造商可以通过按照ISO 3560规定的标准速度50k m/

33、h 进行正面撞击试验,来验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5.7. 1.2 试验时,为保护车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对座椅或安全带的固定点起加强或减少其结构正常变形的作用。除脚部外,车辆前部不得有限制假人前移而减少约束系统试验时受力的部分。构件上不适用的零件,只要不妨碍假人前移,可用具有同样强度的零件代替。5.7. 1.3 如果车辆或结构在前方距所试约束系统的固定点不少于500 mm处固定或不使其活动,并且紧固装置不在结构宽度区域内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则认为该装置是合格的,对后部而言,结构件应在固定点后方足够距离上安装以保证满足上述5. 7.1.2的要求。5.7.1.4 应安装座椅并将其置于对强度最不利的驾驶位置

34、上,同时与车辆内的假人安装相匹配。座椅位置应在报告中说明。如果椅背可倾斜调整的话,应按制造商的规定锁止,当无任何规定条件时,对于M1和N1类车,应保证实际座椅靠背角尽可能地接近250,对于所有其他类型车辆,应使该角度尽可能接近150。5.7.1.5 为了按4.4. 1.4.1的要求进行评估,座椅应位于假人驾驶或乘坐位置的最前方。5.7. 1.6 同一座椅组的所有座椅应同时进行试验。5.7.2 应按下述方法将安全带总成佩戴在遵照附录E中规定的假人身上。在假人后背和椅背之间放置一个25 mm厚垫板,安全带应调至紧贴假人,然后去除垫板使假人背部与座椅靠背接触,然后进行检查以保证带扣两部分的连接方式不

35、至产生降低锁止可靠性的危险。5.7.3 织带的自由端应伸至调节装置外足够长以便滑移。5.7.4 使滑车碰撞时具有50 km/h士1 km/h的自由运行速度,并且使假人保持稳定,滑车的停车距离应为400 mm士50 mm。滑车减速时保持水平,滑车减速度应通过使用按附录F中规定的设备或任何能得出相同结果的其他装置来获得。本设备性能应符合附录F规定的要求。5.7.5 应测量假人向前的最大移动量和碰撞前瞬间的滑车速度。5.7.6 碰撞后,在不打开带扣的情况下,目测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及硬件,以确定是否有失效或断裂现象。对于约束系统试验后还应检查连接在滑车上的车辆结构部件是否有可见的永久性变形。如有变形

36、,则应将其计人4.4.1.4.1规定中。5.8 带扣开启试验5.8. 1 在本试验中,应使用已经过5. 7规定的动态试验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5.8.2 在不打开带扣情况下,从试验滑车上取下安全带总成,载荷通过织带直接作用到带扣上以使织带承受600 N/n的力((n表示带扣在锁止位置时,其上所连接的织带数),对于与刚性件连接的带扣,施力时带扣与刚性件形成的角度与动态试验时相同。开启力应沿平行于按钮运动初始方向以每分钟400 mm士20 mm的速度施加到带扣开启按钮的几何中心,对带扣施加开启力时,带扣应由一刚性件固定住,所施加的载荷不应超过4. 2.2.5规定的限值。试验装置接触点应是半径为2. 5 mm +0. 1 mm的球面,该球面系金属抛光面。5.8.3 测量带扣开启力并记录带扣失效情况5.8.4 在带扣开启试验后,应对经过5. 7规定试验的约束装置或安全带总成的部件进行检查,并且应将动态试验时安全带总成或约束系统所遭受的破坏程度记录在试验报告中。5.9 有预紧装里的安全带的附加试验预 紧装 置可以与安全带分别进行试验。将其置于在温度为 60士5下保持 24h ,然后将温度升至100士5保持2h,接着在一30士5C温度下保持24 h。处理后,装置应升至环境温度,如果装置是独立件,应再装回到安全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