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4594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监测和防控新进展及流行形势分析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革热监测防控及流行形势分析,GDCDC传防所 郭汝宁,大纲,近年来全球登革热流行形势全球登革热监测与防控热点我省登革热流行形势、风险评估及对策,全球登革热流行态势,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一种当今正在向全球迅速蔓延的急性蚊媒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可在一个地区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曾有过多次大流行,累计患者达千万以上。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登革热病例正在迅猛增加,已威胁到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安全。,全球登革热概况,全球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登革热目前主要流行地为拉美、东南亚、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WHO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口的健康受到威胁,

2、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亚洲地区受害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中国和台湾地区。目前地理分布有扩大的趋势,流行频率也在增加,疫情从城市传播到农村地区,不仅影响儿童外,而且影响成人,2009,2010(截至6月15日),西太区登革热发病数、死亡数,2009,2010(截至6月15日),2010年各国登革热发病数、死亡数占西太区总报告病例、死亡病例总数比例(截至2010/6/15),西太区登革热输入病例血清型分布,2009,2010(截至7月28日),2009,登革热问题日益恶化,无计划和不受控制的城市化进程供水不足和不良的水管理废弃塑胶袋、废弃轮胎等

3、处理涉及的问题迅速增长的旅游及人口流动全球气温变暖,蚊媒分布区域扩大,缺乏经济有效的媒介控制手段对疫情不恰当或延迟的响应政府过度重视突发疫情处理而未形成系统性防治计划,大纲,全球登革热流行形势登革热监测与防控策略我省登革热流行形势及风险评估,亚太区2008-2015年登革热战略计划,总目标减少DF/DHF发病率分目标提高疫情趋势监测能力、减少传播;加强综合媒介管理的能力;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治疗登革热的能力、促进公众就诊行为;促进社区、卫生机构和主要利益相关者实施登革热行为改变的方案;提高暴发的预测、早期检出和反应能力;研究新的或改进的工具来有效防控登革热,-亚太地区首届登革热研讨会(2009年3

4、月10-19日.新加坡),亚太区2008-2010年登革热战略计划-组成,监测综合媒介管理病例管理社区动员暴发反应计划科研,登革热监测,预期结果结合现状,采用统一的病例定义标准,病死率计算标准要统一;加强实验室监测登革热区域信息系统开发及时准确的数据共享机制区域/国家间的咨询和资源(人事,财务,储存)动员要及时;结合登革热的病例、媒介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疾病监测系统;监测会员国的登革热监测系统,登革热监测,全球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有超过50 个国家具有被动的登革热监测系统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巴西、古巴国家还具有实验室基础上的、主动的登革热监测系统,能够

5、有效预警登革热的流行。,登革热监测,新加坡的登革热监测和防控系统综合媒介管理防控:有一套成熟的、社区基础上的蚊媒监控系统,一直将本地区的蚊媒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GIS与登革热监测大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利用常规监测、聚集性病例管理、流行病学应用实时监测与疫情形势评价社区外展计划(outreach programme)立法控制蚊媒,GIS在登革热监测中的应用,登革热病例分布(新加坡2008),埃及伊纹孳生地分布(新加坡2008),血清型分布(新加坡2008),综合媒介管理,预期结果媒介充分描述、媒介指标的定期监测采用证据为基础的战略,减少蚊媒密度会员国采取或制定病媒综合管理战略和指南,与区域战

6、略相一致。实施病媒综合管理战略,包括培训和招募昆虫学家;建立促进社区共同参与蚊媒控制的机制加强病媒抗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杀虫剂加强媒介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和报告GIS系统的应用,暴发反应,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建立暴发应对的标准操作程序(SOPs)建立谣言监测机制建立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机制风险沟通计划的建立,病例管理,预期结果提高公众对警告标志的意识,采取防控行动;加强卫生专业人员登革热诊断、治疗能力;病例管理要强化实验室支持;在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中建立“病例转诊网络系统”;,社区动员和交流,预期结果成立COMBI联合资源组 分析评估当前战略形势以及如果实施登革热和其他媒介传播的疾病COMBI联合战

7、略的风险。COMBI培训COMBI方法的传播和推广COMBI计划的开发和实施支持与私营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伙伴关系,科 研,加强科研学术机构登革热应用性研究;疾病负担的评估(流行病学负担,社会成本和疾病成本)获得新知识、开发新手段、研制新策略登革热控制、病例管理方法和策略的评价杀虫剂耐药性监测研究气候对登革热的影响行为监测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疫苗、药物,主要控制策略 通过媒介控制中断传播病例管理及支持治疗,主要的问题和挑战不良生活方式产生大量幼虫的生活环境水供应及固体废弃物管理经济适用的媒介控制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疫苗和药物开发,主要的研究需求 中断传播的媒介控制阈值有利于登革热控制的行为改

8、变病例管理与支持治疗发病机理及疾病预后疫苗和药物开发,Modified from 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06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世界银行,登革热的研究热点及方向,行为监测,市民的行为方式是影响蚊媒控制、疫情处理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登革热监测系统缺少对市民行为方式的监测。开展登革热传播有关行为研究有学者借鉴艾滋病行为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在个人、群体、机构三个层面,在登革热流行的不同时期调查其3方面的行为蚊虫繁殖的预防蚊虫暴露的预防就医,大纲,全球登革热流行形势登革热监测与防控策略我省登革热流行形势及风险评估,广东省1

9、990-2010年登革热疫情,蚊媒密度监测,2006-2010,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指数,登革热地方性流行的特征,媒介伊纹的存在城镇化、高出生率分离到多种类型的病毒儿童发病多,以DHF和DHH为常见形式外来人群以典型DF为主健康成人血清IgG阳性率普遍高,广东不具备地方性流行之特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登革热没有一致的稳定性 低年龄组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为轻型or典型DF,无DHF和DSS健康人血清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不高,广东不具备地方性流行之特点,本地病例分离病毒型别较为单一,多DV-1,输入病例可随感染地变化从基因型来年,广东省近几年的登革型毒株多主要为基因型,2002年的毒株为基因型。广

10、东省历年发生的登革热疫情,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均可追溯到国外的毒株,提示广东省的登革热仍有可能为输入性的,输入地主要为东南亚各国。,大纲,全球登革热流行形势登革热监测与防控策略我省登革热流行特征我省登革热流行形势及风险评估,疫情形势-外部环境,周边国家为登革热高发区,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将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再次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将日益加大。,疫情形势-内部环境(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分布区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病原体存在或入侵社会因素人口密度、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生活习惯、人口流动、沿海或缺水地区经济水平提高、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基建项目多、建

11、筑工地积水误诊、漏诊,报告、处理不及时,疫情形势-内部环境(流行因素),传染源的及时发现或管理存在客观困难病人误诊、漏诊,报告、处理不及时隐性感染数量更多媒介伊蚊控制难度大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缺乏,防蚊灭蚊意识较差,输入性流行,防不胜防,对外交往多,防不胜防病人、潜伏期感染者及隐性感染者,带毒蚊虫国内交流频繁,输入后易扩散输入病例中外省流动人口和外籍占52.5%人群普遍易感,无疫苗、药物保护预防控制措施媒介控制困难和不规范,风险评估,输入性散发病例必然发生因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甚至暴发和流行亦可能每年都有。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粤东潮汕平原以及粤西的阳江和雷州半岛仍将是重点防控地区。,防控目标

12、与策略,预防控制目标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防控策略“以监测为重点,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输入传播,提高诊治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存在问题,人群对于登革热普遍易感,无有效疫苗预防传染源控制难度大隐性感染与显性比例可高达10:1病例输入性难以避免临床医务人员的认知疾控机构的监测、调查、处理能力群众的知晓导致发现不及时,疫情扩散,控制对策,加强监测,及早发现输入病例重点地区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置输入病例有效处置续发病例,避免较大的暴发或流行出现非重点地区隐患的防范,控制对策,积极进行媒介伊蚊的控制媒介伊蚊的长期监测和控制(可持续性)杀灭成蚊消除孳生地进一步完善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研究,改进蚊媒控制技术措施。,控制对策,加强培训和健康教育定期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及早就诊、减少传播的意识。形成主动参与防蚊灭蚊和清理蚊虫孳生地习惯。,控制对策,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登革热病例流调、疫点处理、媒介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等。,控制对策,加强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预警模型的探索研究登革热诊断试剂的研发和评价;媒介伊蚊监测方法与应用研究;登革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