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140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级]散文写作技巧.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散文写作技巧文体写作理论知识应由定义出发,定义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写作的各种要求和方法。但是,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传统认识集中体现在一般写作教材上,对其定义的认识既不准确统一,又片面地强调社会属性。 不合乎文体本质属性的传统文学体裁定义在本书中一概不提。需要的是最终表现作者个体生命本真的文体定义。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刘半农所说, 散文要

2、“赤裸裸地表达”。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 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

3、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 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 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文革”中被迫放下笔等。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 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4、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 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 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 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 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

5、(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一、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 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二、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三、抒情散文

6、模式 【开头】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四、散文写作-构思、联想、语言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

7、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

8、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对每一个作家而言,都是极重要的。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

9、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积累。积累愈厚,愈发敏感。散文不是贵在触发吗?由此及彼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既是触发,也是联想。深厚的积累,有助于触发的深化。要将“诗魂”变为诗,要从触发达到构思,还必须发挥联想

10、和想象。要将许多旧经验溶化、抽象、加以重新组织,假若没有一定生活积累做凭依,想象、联想的翅膀则是飞不起来的。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火想到热)。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

11、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观察的融会贯通。没有这种融会贯通,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

12、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

13、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

14、,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

15、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基础等级一、 感情充沛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

16、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如河北省中考优秀作文点滴真情令我感动一文,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抒发自己从中受到的感动。写这样的文章,事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充沛的感情。再如徐州市中考作文获取青春的梦,通篇讴歌青春的美好,激情涌动。文章总是以情动人,散文就更是如此。字串7二、 立意独特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

17、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 三、 形散

18、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我们还以人类,止步吧!为例。全文分为三部分 ,引的诗句所抒发的感情本与本文主旨毫无关系,但经过作者巧妙的联想,它双完全和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契合了。它所引用的材料也是几个似乎没有关联的场景。这种形式很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旨:保护环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字串9 四、 感悟具体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

19、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发展等级一、 入笔精微,以小见大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

20、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出大的主题。点滴真情令我感动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它的着眼点都有是我们生活经常遇到的小事,但对一个有心人来说,它们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字串3 二、 夹叙夹议,感情真实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夹叙夹议定书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如百合花的笑容等文章,把记叙、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实,浑然天成。写好散文的技巧摘自好游木叶村,火影原创组,作者舞 我在读了网上不少朋友的散文之后,感到缺乏清醒的语言意识,大都盲目追求意识流的文章,想达到语言之间的衔接和编排的跳跃,但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反而让

21、别人在阅读的时候难以看懂文章的意思 我平时在网上也搜集了一些前辈对写好散文的经验之谈,加上在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编排之后发到好游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品评 我认为:散文体现的是一个写手的一些基础功夫之外的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于语言的突破。 但从写作上来说,如果敞开了自己的思维和其固定的写作模式,可以从多方面下手,发扬国学语言的丰富性以及散文具有的包容性,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表现出人文文化的多样性,更从心灵的深处挖掘我们每天思考以及看见的现实世界。 写手的文学素养是不同的,这里谈到的写作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借鉴,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感悟与阅读水平,不断的提升语言的精练与简洁,客观的表达想要表

22、达的内容,基本上也就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冯骥才曾说,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但是我同样相信可以有便捷的路来悟这个问题。这就是看那些优秀的作家和评论家是如何悟的,虽然对我们而言这是间接的经验,但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进入另外一个境界。需要说明的,既然是一种间接经验,那这个悟道就会借助大量的摘录。 一、今天我们的散文似乎并不缺少精神性的抒写,缺的正是有价值的物质元素。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美国作家艾萨克&S226;辛格教导自己的弟弟时说过一句话:“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 大凡看过青青子矜、星月舞剑和依竹品梅的那些散文和今月的那些随笔的,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那种实在的、生

23、活化的基础部分,它虽是一些细节和经验,它可能也是琐碎的,实在的,不经意的,却使其散文和随笔有了坚实的物质外壳。正如评论家谢有顺指出的:没有物质性的散文,就像是没有身体的灵魂一样,是没有家的,不真实的,苍白而乏味。谢有顺还指出:散文的物质性就是大量经过了内心发现和精神省察的事实、经验和细节,它们在散文中的全面建立,使心灵的律动变得真实,也使那些徒有抒情、喻理之外表的散文在它面前变得轻佻而空虚。 我们来看楚些的昏迷的马路的一段文字: 我必须承认,第一次的行走是惬意的,夕阳西下,渐渐沉入西边的树丛之中,只有少量的余辉透过枝叶的间隙,在地上斜斜地勾出班驳的影子,行人很少,两排高大的杨树在轻风的抚弄下不

24、时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不远处的田间,大批的作物被季节涂抹得青黑,在晚风中匍匐,尤其是向北的地方,更是一望无际的青色,红薯、花生、黄豆,等等,共染一幅画卷。再往前走不远,则是一个村庄,几只母鸡正迈着夸张的步子踱过马路,身体摆动的很厉害,象是一位醉酒后的笨汉,而路边的空地上,一两条土狗斜歪在地上,两眼无神地瞅着脚下,长长的舌头在呼哧呼哧的吞吐中上下抖动,即使有我们车轮的叮当碾过,它那肥大的眼皮依然耷拉下来。紧挨着村庄的是几块菜地,隔着矮矮的围墙,我看见几个朴素的身影正在那里忙活,距离最近的时候,还能闻见几丝淡淡的人粪的味道。 这里,个人精微的感觉,独特的心灵敏感,语言的及物能力,以及细节的准确力量

25、,被呈现出来了。楚些冷静地摹写了事物的形、声、光、色、气等各个方面,这样的写景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它渲染了某种气氛,把读者引入那个特定的艺术氛围中。 谢有顺说的以下一点,我也是赞同的: 现在许多散文的弊病,有一个根本的症结,就是缺乏有力的物质外壳,只是一味地感怀、沉思、感慨、怨叹、激愤,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升华,朝一个假想的精神目标一路务虚下去,但我们一直看不到散文的物质基础究竟建基于哪里。 二、关于散文的语言技巧 福斯特说过:“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 我们曾经说过:要建立清醒的“语言”意识。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过:“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

26、一种手段,应当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他还说过:“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原苏联作家费定:“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能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 贾平凹认为“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是写什么而还要怎么写”.1。名词运用的“陌生化” 一种是名词用如动词。 一种是名词用如形容词。 许达然的土:“很散文,土也撑持丰盈的诗意。恨土的大概是鱼。” 散文当然是一名词,但这里却用作了形容词,韵味就出来了。 2。形容词运用的“陌生化” 形容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有两个好处,其一是新奇,其二是简练。 譬如形容山的绿:山“将它密树浓荫接青叠翠绿给你看”,注意“绿”的用法。 “我们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

27、寐时点燃的烛光”,注意“红”的用法。如果我们写大约就会按照常例,会这样写:我们眼前,燃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红色烛光。 按照常格,“放在花架上的盆景,使人感到芬芳扑鼻”; 将这个句子改动,“几钵盆景芬芳在花架之上,翠绿在眉睫之前。” 再譬如:坐在高高的窗台上,黑夜之中我格外地灿烂。 3。动词运用的“陌生化”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通常做谓语。但动词做宾语是规定的,只有两类可以做宾语。一类是表示动作始终的“开始”、“停止”等动词的宾语,如开始辩论、停止参观等,一类是表示心理动作的动词的宾语,其余都不能做宾语,如表示欢迎、喜欢跳舞等。 譬如:深秋的落叶纷纷摇曳,弥漫着成熟后的安坦和怀念。(安坦和怀

28、念都是动词,这里作了宾语) 再譬如:我忽然有些感动,月光中我的双手变得格外清晰和贪婪(贪婪是一个表示心理动作的动词)。 动词与抽象名词的组合,也会产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陌生化”效果。 譬如: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动词“开放”和抽象名词“青春”的组合,给我们以一种新奇的感受)。 再譬如:时光从来是不同你打招呼的跋扈。 4。量词运用的陌生化 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作家的? 示头路鹗峭 爸幸桓 梢允股衬 砍雎讨薜哪龋 蔷 难裉崃兜氖 看剩 谒 堑那 仓

29、氯纯梢圆 岣祸劣赖氖 椤?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井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量词的指物性,工具性较强,一般作者在练字过程中似乎不太经意。 量词的陌生化,譬如,在写到几朵荷花时,可不用“朵”字,而说“几盏荷花”。再如,到一乡野,但听到鸡啼狗吠,如果写一般会说,听到几声鸡啼,几声狗吠;但陌生化处理,可写成“数句鸡啼,几行狗吠”,这种处理就是在审美创造中对日常语言“工具性”

30、的超越。 红楼梦第17回:“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本的用法让人想象书页的层层叠叠。 明末大散文家张岱湖心亭看雪写湖上的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三两粒而已。”四个量词,新颖别致。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中“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于青烟,壮哉崦嵫的神话,太阳的葬礼。” “炉”本为名词,则转化为量词。炉字就比喻了燃烧,颇具匠心了。 散文的两条出路 贺雄飞 关于中国的散文创作,我早已想写下一点文字了。林贤治先生发表在书屋杂志的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给人的冲击和思考是很大的。我认为,中国散文的首要问题是话语体系的问题。近读老愚、韩小蕙等人主编的一些散文

31、选本,再一次加深了我这个认识,无论是散文家还是散文理论家,大多没有摆脱旧有的话语体系,还是用一种单一的、呆板的、腐朽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尽管也曾有个别人用自己的语言在写文章,但中国散文界,总体上还是死气沉沉。即使是新锐作家余杰,也未能摆脱话语体系的痼疾,余杰带给人的冲击是思想的锋芒,而不是语言的创新。余杰对余秋雨的批判,是毛式话语的再现,让人隐隐作痛。50年来中国散文对下一代的精神误导是无以复加的,连我自己也不能幸免,既是受害者,也是刽子手。 因此,中国散文的第一条出路,就是对文风和文字的彻底革命。川籍学者毛喻原先生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认为:“语词是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能够规定意识边界的

32、精神,更是一种能够突破这种边界,让意识向更多的维度拓展的精神汉语从没有顾及、垂怜过汉人生活世界的存在真情。国人的罪孽,在汉语中找不到表达。在沉重的现实生活面前,汉语所表现出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潇洒、逍遥和轻逸确实让人吃惊”毛先生甚至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产生不了诸如圣经那样的名著,和汉语本身的缺陷以及几千年的专制话语体系都有很大关系。具体到学术研究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潘旭澜的太平杂说和高华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带给人除了思想和学术的深邃以外,还有语言上的创新。具体到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林贤治和刘亮程堪称另类。 中国散文创作的第二条出路,是唤醒散文家的人文精神和作为一个知识分

33、子的使命感。前不久,在新疆我遇到了一位年轻的考古学家,他声称自己的考古发现将中国的历史提前了三千年,并且要我参观他个人的考古博物馆。一进屋,就是厨房,厨房的墙角中胡乱放着几个巨大的恐龙蛋化石,这让我大吃一惊。而在他的书桌上却摆着赵忠祥的巨幅照片,这也让我大吃一惊。参观完毕后,考古学家非让我签名留念,翻开留念册,袁木、刘晓庆等人的笔迹赫然入目,使我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去杭州,我结识了散文家莫小米和另一个据说是当地很知名的散文家。该先生兴高采烈地说,我主要从事美食散文的创作,不信您翻翻近两天杭州的报纸,我的两篇文章引起很大的轰动,一篇名为辣子肉丁,一篇名为吃砂锅的三个鬼,当天引得隔壁餐厅售出49盘辣

34、子肉丁和25个砂锅 有鉴于此,我将中国的文人分为四种类型:休闲文人、腐朽文人、进步文人和反动文人。所谓“反动”,乃“正动”的反义词,凡追求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科学、人性、理性、智性的文人乃“正动”文人,其文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即“进步文人”。凡与此相反,乃“反动”文人。现在中国的大部分文人是休闲文人,写些不痛不痒的文章,发些无关紧要的牢骚。因此,我曾私下和许多朋友讲:“一个散文家若仅局限于风花雪月,而最终成为不了一个知识分子或进步文人,其创作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就是中国散文的第二条出路。 可喜的是,中国出现了史铁生、李锐、林贤治、刘亮程、筱敏、冯秋子、刘烨

35、园、鲍尔吉&S226;原野(读者中常见的作家)和徐无鬼,这样一批进步文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各具情态。 但愿他们能闯出一片大风景。 检察日报 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对着天空之花绽放。 海德格尔(一)、“陌生化”语言 文采是散文作品一个瞩目的审美特征,有无绚丽的文采也是散文作者艺术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散文作品中流淌着诗的风韵。而这种诗的风韵的形成,与一种称之为“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出“陌生化”理论的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他认为:“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36、。”(作为技巧的艺术)按照接受美学的理解,艺术语言的最终实现,要由读者完成,而“陌生化”语言,最能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意识,在文字的体验中,就能感受到“陌生化”语言清奇、飘逸、魅力无穷的风韵。 什氏揭示了诗歌艺术的某些本质方面。“陌生化”直接显现在诗歌语言方面,通过语法规则的偏离,通过隐喻、象征、叠加意象、拼接、跨跳等手法造成高度变异的语言,即雅可布森所谓的“对普通言语的有组织侵害”,从而“远离”日常的普通会话语言,向难以言传的隐在现实和形而上的“神祗”接近。什氏倡导的“陌生化”是基于这样的美学标准,即审美心理中的新奇感和惊异感。他提出注重修辞手法以及古字、冷字、典故、新词语和外来

37、语的运用,同时借助特有的节奏、韵律从整体上打乱普通语言的常规性,以此来“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 陌生化的意义正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一种奇异的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给我们。 希腊诗人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蒂斯指出:“无数的秘密景象使宇宙闪闪发光,也构成了一种未知语言的章节,而这种语言要求我们选词造句,作为一种领我们到那最深奥的真理之门坎前的解语”。 实际上,我们也常常会感受到写文章一旦写到情乘势来,汹涌澎湃,必然会冲破一般语言的规范。在写作时,词不达意是很正常的,但这个时

38、候往往是通过语言的破碎和解体使意义与情感喷薄而出。我们也常常会在欣赏那些优美散文中的文字时,感受到意象的、视觉上的美。有些文字显得特别有“语感”。语感是什么?就是形式美,就是文字的构成美,这种美是极其微妙和敏感的,它在每个人心中激发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时候在你还没有意识到文字含义时,那种字面的形象就已经深深打动了你,激发了你心中由于长期阅读而形成的通感与直觉,或者说产生了某种心理暗示。 关于语言的“陌生化”主要表现在词类、语序、修辞格和技法等诸多方面。 第一、词类的“陌生化”。 汉语的每一个词,都归属于一定的词类。跨类的现象虽有,但很少,基本上要符合语法规律的要求,是为“常格”。 而“陌生化”

39、语言,出于某种情境的(修辞)需要,则完全可以冲破语法的樊篱,是为“变格”。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就着样说过:“这种在常用的词汇中见出变化的用法,可以使语言显得格外的堂皇美丽。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凡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 法现象学美学家米盖尔&S226;杜夫海纳说:“词摆脱了常用的规则,互相组合起来,组成最意想不到的形式。同时,意义也变了,它不再是通过词让人理解的东西,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而又急迫的意义,人们不能掌握他,但可以感受它的丰富性。” 划分词类的重点和难点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因为这三类词属于开放类词,数量多,功能多,用法活。第二、语序的“陌生化” 语序的

40、“陌生化”主要表现为状语的后置,或者称作“倒装句的活用”。这种语序的挪移,在形式上把长句截剪为短句,(去掉逗号就成了我们喜欢的长句)显得轻捷、潇洒,在内容上突出与强调了所要表现的主体。 例句:常常,我坐在路边的亭子内,观赏男女老少打我眼前走过。 1、方式状语后置 “我们自然也首先要去趋拜,怀着远客进香的心情。” (典型中国散文) 2、表对象的状语后置 “数百年后的我八月到巴陵,也是还拖欠已久的文债,向洞庭湖的山灵和水神。” 3、处所状语的后置 “总令人疑心是在三峡中穿行,侧耳倾听,仿佛李白的猿声传来,在两岸的青山峭壁之上。”(以上见李元洛的吹箫说剑)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S226;什克洛夫斯

41、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中指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便变得带有机械性了。”人往往带着先前积累的感觉、经验进入新的认知领域,这种经验赋予了人们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的敏锐感知能力,同时也造成知觉的钝化,这就是所谓的自动化。为了恢复人们对于作品的感知,就要使事物陌生化或奇特化,以背离主体经验的新奇性与新异性来打破主体意识上的自动化与钝化,使主体产生对客体认知的兴趣。 第三,修辞和技法的“陌生化” 陌生化原则,以新的语言中介去重建人与对象之间的联系,生成一种新的感知。陌生化主要是通过视角的转换、细节的刻划与修辞的运用实现的。 形式主义虽然十分注视陌生化背离常规的特性,但同时他们也十分注重对于形象的具体描写,他

42、们认为,“几乎有形象的地方就有陌生化”,通过栩栩如生的描绘,“在画面上固定一个细节并着重加以渲染,从而改变平常的比例。”从细部入手,刻画事物的外在形态的特征,扩大这些细节在整个作品的比例,可以使人们的注意力与知觉不按正常比例分配,改变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形态,从而突出事物本身的特点。 为了使词语恢复活力,使人们感到词语的活力与创造力,形式主义建议人们使用比喻、借代等等手法,使我们感知的事物特征明显。修辞可以使我们将当下的事物与别的事物联系起来,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是从对当下事物的体验中跳出来,获得另一种新感觉。实际上,修辞的运用,主要不是在技巧方面而是意识方面,我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才是最关键的。只有

43、思想上的创新,才会对事物的特征有与众不同体验,才会有修辞上的新奇。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断言:“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美感在于求新,求新意味着独创,意味着与众不同。有这么一个例子:巴黎街头,有一乞丐手里举一牌,上书“双目失明”,但他只是众多乞丐中的一个,人们并不特别注意他。有位作家为他改成“春天来了,我却不能见到她”,结果乞丐的收入陡涨。这其实便是语言的“陌生化”唤起了行人内心的柔情。做文章要增加亮点,这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字的视觉感,很有意思。转一下在这里: 由于学建筑出身,故而在我的眼中许多事物充满了建筑美,而文字尤甚-要知道,那些词句绝不是无缘无会在你心中引起巨大悸动

44、的,实在是因为这种组合充满了意象的、视觉上的美。有时候在你还没有意识到文字含义时,那种字面的形象就已经深深打动了你,激发了你心中由于长期阅读而形成的通感与直觉,或者说产生了某种心理暗示。让我们来随便看几个词罢: “清新” 如何?感受到什么没有?你所意识到的那些气味和颜色?再看: “明净” 这个呢?你的心在刹那间有些澄澈了吗?还有: “娇艳” 风情么?妩媚么?我们再来: “深沉” 想到什么了?紧闭的嘴唇?广漠的夜色?呼吸是否也变得绵长而沉稳?还有: “慵懒” 恩,你也许感到身上有一个地方慢慢松下来了吧,它是在帮你体会这个词带给你的冲击力呢。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比如: “楚楚动人”、“痛不欲生”、“

45、失魂落魄”、“杀气腾腾” 觉察到这些字型(仅仅在第一眼看到字的形状时)带给你的直接感受了吗?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来得及分析这它们所包含的语意时,你的眼睛就已经在第一时间抢先替你去阅读与感知它了。我们常常说有些文字显得特别有“语感”-语感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形式美,就是文字的构成美,这种美是极其微妙和敏感的,它在每个人心中激发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我们不妨做个实验,找同样的50个字给不同的人,让他们排出几句话来。你几乎立刻会发现这些句子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异:有些排列你会觉得舒服、流畅,富于节奏,一眼就能抓住重心;有些排列虽然语法正确,句式规整,但无论如何它看上去显得那么失水和枯燥,缺乏趣味,让人们的眼睛

46、难以下咽。 我们不能否认,在视觉上感到舒服的文字,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喜爱文章本身。句式的长短合理、字面的干净洗练,段落的张弛有度这种单纯形式上的美感对阅读者的心情影响很大。一个成熟的作者会熟练的在文面上打造自己的作品,使其看起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他们也许对此并没有意识,但出于对文字的敏感和写作的本能,他们掌握了这种技能。需要提出的是,每个人对文字带给自己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先说通感 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使作品的语言“陌生化”的效果,在人们非习惯化的感知过程中使作品更增加了许多艺术含量。通感。它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官感觉到的形象。“通感”即沟通两种感觉形象。如: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