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30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切实加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新的教育理念使每位物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较大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有些教师所实施的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只是“形似”,在他们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活动”的背后,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没有被真正的调动起来,导致课堂的随意性和低效性。那么在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下, 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一、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催化剂。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

2、,心不乐学。”理想的物理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们应该以感情投入为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再以课堂实验多媒体等为优化课堂教学的落实点,拓展学生的兴趣面。 如在讲蒸发时,我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二、摆正课堂教

3、学中教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教师要摆正角色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强行灌输,进行“填鸭式教学”。一个教师即使你知识如何渊博,也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同时也不能改填鸭式教学为全方位放权,把课堂的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当“观众”,沦为“放羊式”教学。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若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最终会导致课堂混乱,学生收获少,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所以教师一定要摆正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转变成引导者和促进者,成功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近科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学会观察、实验的

4、学习方法。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性。在课程标准中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要求,提高课堂实效性呢?我总结出了“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知能应用诊断评价”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说明如

5、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认知主义者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能力,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问题情境,则该教学策略只能流于形式,从而使目标和措施相脱节。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就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实验、实物、模型、小故事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体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究学习营造良好氛围。例如“焦耳定律”这节课一开始,

6、播放一段“电线着火”的录像和展示电炉工作时的真实情况,创设“电热”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很亲切,就在我们身边,感到物理知识很有用,学生的兴趣就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2)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案、实验、问题,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查阅课本、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学生提出初

7、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自行探究、自主发现,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希望验证自己的猜想,都想亲自通过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分析推理等途径进行探究、验证。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带有很强的主动性、自主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参与这种学习即可,从观点和策略的高度给以启发指导,引导学生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辅导,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提供建议,把握方向。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局部复式教学,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和运用不同的教法,以防止部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使各层次的学

8、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探究开始时,由于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没有抓住实质,可能有些“乱”,难免有一些不当或错误之处,这是必然的,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扼杀他们创新求异的个性意识,而要在肯定他们敢于创新求异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重新拟定新的方案,只要有一点意义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对于有新意的就要大加表扬。事实表明,学生时代有些所谓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探究往往很有意义,由此而导致今后重大发现的事例在科学上也屡见不鲜。就学生而言,创新不是理论上、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而是经过自己个人的探究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这与科学家的创新设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

9、顺利进行,教师要切切实实给学生更多的支配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留出空间,力图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使课堂处处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针对多数学生胆怯、怕说话的现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自行研讨转向

10、小组讨论,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形式可以是同座二人、前后四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法,分组中还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同层分组或搭配分组,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敏捷性、多端性。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这样的自行研讨、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还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

11、,并指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用图像、文字、图表、数学公式、模型等方式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学生能做的决不包办代替。(4)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因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可起到突出重点强化记忆的作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使所学知识得以强化,特别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社会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从而实现物理课程“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5)诊断评价

12、,查漏补缺教师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点,精心选择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诊断性评价,同时根据诊断中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知识归纳提炼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请学生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缺陷,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对自己探究发现的成果独立进行修正、调整,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为再认识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典型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缺陷及时加以补救,这样信息反馈及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四、认真进行课后反思,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教师在课后无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一般只是简单的几句总结。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

13、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课后反思,可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课后反思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其次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再次是教学亮点的总结,把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纳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艺术,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