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满足期待心理激发写作需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论文:满足期待心理激发写作需要.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满足期待心理,激发写作需要其实,作文难,与其说难在写作能力,不如说难在作文心理上。“作文作文,好似捉魂”,这是不少学生的 作文心态。学生何以会产生紧张而畏怯的心理?我连续二年(七八年级)任教同一个班语文,经过追踪研究,我发现关注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 学生在写作上有哪些期待心理呢?一 期待自由作文 新课标明确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教师命题作文由来已久,已成惯性;考场作文虽“体裁不限,自主拟题”,但“不少于600字,
2、除诗歌外”之类的附加规定层出不穷;学生万分渴望自由作文,可因束缚太久,拥有一点自由却茫然失措。二年来,我班学生坚持写“一周一记”,多为我命题,一般是给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作文,题目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除外)。六十几个学生每人共写近四十篇,可二千多篇中只有三首诗歌。有些学生信笔写来,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便被我封杀为“四不像作文”。我对学生说:“议论文到九年级才开始系统学,到高中才正规训练写。七八年级还是以写记叙文为主。”结果翻开学生的周记,清一色全是记叙文。有几次我完全放手,学生竟有不少抄袭的,还有说不知写啥的,原因是我没给话题。学生们自嘲自己渴望自由写作,可不知如何拥
3、有写作的自由。二 期待实现作文价值我们的作文教学价值似乎集中于考场应试,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写作能力呕心沥血,学生为了掌握应试写作的技巧闭门造文。有一年暑假,我区教体局发动学生深入新农村搞社会调查,并于开学时交调查报告。布置任务时教师慌了、学生急了,结果交来的几乎全是标准式记叙文。教师还安慰学生“没事,考试不考写调查报告。”过分追求作文的功利作用,使学生认识不到写作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他们期待写作不仅仅为了考试。三 期待体验作文成就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坚持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少数好文章被教师精批细改,大部分是一“阅”而过。于是,精批细改因为太“精心”而把学生的原创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阅”而
4、过的因为太“粗心”而使学生一看那聊聊几句批改套话、甚至只有一个“阅”字而伤心难过。其实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是学生花了力气费了心血的,也许因为水平不一而导致文章优劣不一,但学生在写完作文时、在拿回教师批过的作文时,学生需要的是对自己写作努力的肯定和对自己写作成绩的嘉奖,教师怎么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批改?怎能像改自己的文章那样大刀阔斧?其实教师自改自己的文章时不也这儿舍不得,那儿不舍得,投个稿不也期盼编辑看中?四 期待有更多读者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名或未成名的写作者的创作绝对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他创作是为了让人阅读、理解、欣赏,他期待通过作品与人交流。如果这期待得
5、到满足,会极大地刺激作者的创作欲望,用更丰富、更完善的作品作为回应。青年作家哲学家周国平说:“有了自己的作者,他的才华便有了知音,他的创作便有了对象、当你知道世上有一些偏爱你的读者期待你的新作品是,你的创作无疑会受到非常有力的鼓舞。”作家尚且需要自己的读者,何况初学写作的学生?可我们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只有教师这一个读者和寥寥无几的几个同伴。五 期待作文合作 英国国家作文计划研究表明,在作文过程中,如果作者能够与其他人一起讨论,研究和分享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那么其作文能力和作文成就就会有很大提升,作文兴趣便会大增。但现实中学生写作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即便有合作也仅为往往流于形式的合作批改。学生在写作的
6、整个过程里因为缺乏合作而心生畏惧,他们渴望有同伴一路同行,互切互磋,互琢互磨。 以上种种,不能把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一一表述清楚,只能算管中窥豹。但“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怎样满足学生的作文期待,激发学生的写作需要?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 实行开放作文,强调成品意识 每周周记切实放手,由学生自主,体裁、字数均不限制。倡导独立原创,鼓励改写模仿,同意摘抄佳作,但对学生强调他的作品必须是一篇完整的能与他人交流的作品,是对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起到作用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一次习作、一次练习。当然,作品有优劣之别,文章有好坏之分,但实行
7、开放作文训练必须有成品意识,因为只有学生心中有了成品意识,才会在开放作文时用尽心尽力的态度尽善尽美的文章来表现自我。二 引领开放方向,拓宽开放领域引领学生“立足自我,放眼世界”,使作文有深度有广度,切实做到新课标要求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次我发表了一篇题为香樟花开的小散文,我把杂志拿到教室给学生朗读了一遍,学生体会到好文章就是“感悟生活”、就是“我手写我心”。我提议在我连续带了两年即将结束时,每位同学交一篇自己最满意的作文给我留作纪念。我专门把六十四篇文章装订成厚厚一本,并请学生设计封面,还在班上流传,由学生自由用网名评价,最
8、后民主选出了“最佳中的最佳”,又办了专栏。其中郭鹏的不要惊醒熟睡的母亲、金泉的感动的泪为何这样少、李帅的我愿为一棵胡杨等非常好。“我是胡杨,临风而枯的胡杨。生存并不包蕴生命的全部意义,生存既然结束,就将生命交给死亡去延续。我是死而不亡的胡杨!”如此大手笔、大境界让你惊叹十四岁农村少年的胸怀。三 扩大读者范围,加强信息反馈 作文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宣泄,也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劳动过程。因此,必须有活生生的读者,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只有具备真正的读者,学生作文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被肯定。在这方面,我尤其重视,下了不少功夫:1、 互相交流,集体评价。每周周记互改,就是在学生中建
9、立流动式“作者-编辑-读者-评论员”小组,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互评互议,推介优秀作文,颁发“妙笔生花”奖,张贴“美文佳作”墙报,一周内由学生自由用贴纸条的形式进行后续评价。2、 开展“我的读者”比赛,由原创同学积极寻找自己的读者群,笔友、家长、同学、老师、然后定期比谁的读者多。3、 我建立本班写作QQ空间,发布学生佳作,扩大学生的读者群,陌生网友的评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四 开创发表空间,品尝成功喜悦学生作文获奖或发表更能激发写作欲望,得“妙笔生花”奖,上“美文佳作”在一定程度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但与老师的公开得奖或发表相比,学生不满足,他们也想有更高的写作目标。我鼓励学生投稿中学生天
10、地之类的报刊杂志,但预料之中的打击接踵而至,看着学生垂头丧气,我赶紧想方设法。我校还没有文学社,我就倡导学生成立了“香樟树”,办社刊香樟树,一月一期,学生投稿,全校发行;还时不时地开展作文竞赛。难度降低了,学生的成就感上来了,写作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很快有学生参加区教研室的作文竞赛、区邮局组织的书信大赛、省“新天地”写作比赛、屡屡获奖。五 倡导合作写作,激发写作需要 新课标要求“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不仅倡导学生互改作文,我倡导在写作的全过程合作;最终目标不仅是提高写作水平,是把写作作为生活需要。 学生的周记本是合作写作的处女地,开放作
11、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学生互商拟题、选材、立意,写完后互相欣赏、互提感受,再共同修改。我还倡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装饰自己的周记本,于是学生之间还互相修饰美观,我帮你插图,你帮我誊写,有的集思广益增设“语丝”、“名言”、“佳句”等项目,一个个周记本就是一本充满合作又极具个性化的“精灵”。我班同学在八年级结束时,把两年来至少四本图文并茂的周记合订成一本蔚然可观的“个人作品集”,看着自己的作文俨然为“书”了,学生惊叹自己不知不觉竟然写了这么多。我让学生给自己的书题写“前言”“后记”,选几句代表“我掂量这厚厚的、沉甸甸的书,成就感油然而生”、“这里有老师的辛勤、家长的期盼、更有同学的友情,忘不了朋友的鼓励,忘不了同桌的帮助,更忘不了我心灵的寄托写作,你是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需要”。我还尝试同桌的两位同学在写大作文时合作一篇。先由两人以周记为创作源,两人共同商定题目、素材、立意、布局、构思,再由两人各写一篇,然后互相参考,取长补短,互相修改,最后定稿为一篇作为二人的智慧结晶。评改时四人一组,再议再改。这样,学生的写作不再单打独斗,学生在写作全过程互切互磋,既共同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加深了同学情谊,效果很好地享受了写作。注:1周国平周国平散文上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版自己的读者第47页 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