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353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探究摘要:课堂提问对于要求逻辑思维严密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法,本文首先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课堂提问现状提出了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其次着重介绍了课堂提问的技巧,最后介绍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以提升自己的课堂提问水平。关键词: 课堂提问 提问原则与技巧 教师素质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立者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 意思是说:“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数个世纪以来,人们享受着思维带来的乐趣。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

2、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和学生群体学习质量的高低。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作如下探讨:一、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而且更能体现教师的业务功底和教学经验。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找出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同时激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兴趣,自我

3、表现的欲望;进一步巩固强化,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进而扩展引申,提高思维层次。因此课堂提问的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设计的问题偏离数学主题。2.提问流于形式,缺乏对课堂教学结构性,整体性认识。3.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老师对差生的希望,减少学生发展技能的机会。4.教师课堂提问忽略学生思维过程。5.课堂引入过程中提出一些生活情景问题过于简单化。针对以上主要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掌灵活握提问技巧,给学

4、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提问艺术性。三、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的引导着数学课堂的进程 ,也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认为,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应遵循如下原则:1启发性原则。好的课堂提问是“导而弗牵”,具有启发作用,甚至留下余音。不但引导学生课堂去思考,也同时激励着他们在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因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程标准)2连贯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

5、问题应是在知识上前后连贯,有内在逻辑联系。如果两个问题缺少前后连贯就会让学生出现思维上的断层,一时摸不清头脑。另外,“创新者在平时就要善于从小事做起,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提出新的构想,使思维具有连贯性,保持活跃的态势。”(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2期)可见连贯性的重要。3渐进性原则。与连贯性原则不同的是,渐进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教师要按照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的逻辑层次,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4发散性原则。问题的设计在知识网上纵横联系,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它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具灵活

6、性和创造性。数学上的一题多解很多是依赖这种发散性的思维锻炼。5兼顾性原则。一个班级里每一名学生个体的学情都不一样,他们形成不同的知识掌握、理解、运用层次。所以,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当,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讲求实效。另外,设计问题应该使用简单、准确、明了的语言来表述。除特殊要求的可有多种答案问题以外,一般的问题都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师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避免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随意性甚至岐义。四、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问题要有针对性,需要加强课堂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但加强课堂提问不是一直问,那么在课堂提问中过程中还需要有那些技巧呢?(一)“问,但不急于下结论”

7、中国的数学教学特别讲究“设问”的艺术,但有的教师却忽视学生独立的思考,讨论研究的细节,着重看预设,忽视了生成,“咬定青山不放手”,生怕自己的成果受到损害,急着推出自己的结论,失去“设问应有价值”。表面上,预设性的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实际上,表面的有效掩盖造成了真正的低效或无效。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宽裕,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用参与到问题的发展,讨论和解决等活动,多思考学生的方法,不要放弃错过绝佳的教育时机,暗示学生:课堂上要多思考,多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通过把学生的思维硬拉上自己预设的轨道来推销自己的杰作。事实上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弥足珍贵,俗话说:“

8、初劣的表演会成就卓越的思考。(二)“问,但不穷追不舍”在提问过程中有的老师试图从一个学生身上找到所有答案,抑或把该生当成一面镜子这样使课堂教学变成个别教学。这样会出现如下情况,若追问优生,其他同学是否能够跟上节奏,是否会陷入“作秀”,若追问“数困生”,追问能否顺利进行?是否会陷入“逼供”追问一个同学,其他同学能否集中注意力,跟着思考。因此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的面孔,而追问只有同其他提问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构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机制(三)“问,启发学生也问”“学问”会使人更有学问,“学问”会使人更富有创造性,“学问”应该像学问本身一样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发

9、问”,鼓励猜想,面对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放弃这难得的机会,更不应该压抑,打击。只有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同他们一道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教师更应该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发现,允许学生犯错,耐心帮助学生调整细微策略,不断优化提问,提高思维品质,教师从课堂的“有为”逐步向“无为”过度,少一分干扰,多一分宽容,让学生充分地自我表现和真实参与。(四)“问,但要有度”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要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开放的“度”由教师把握,学生的思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10、的同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把握恰当的“干预度”,以减少开放的盲目性。.(五)“问,但要把握时机”教师要在学生处于思维困惑时提出问题,使问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地可以从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维方法的概括点上,学生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提出问题。(六)要有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如在学多项式乘法要求学生从运算中自己去发现平方差公式,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想得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比较、脑子多转几个弯才能发现。因此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所以教师课堂提问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从内容

11、上,教师提问必须符合继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能用最近所学知识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如果问题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从形式上,教师要以当堂课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其问题和探索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四类型:一是判别类。主要是事物加以判定,学生只须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二是描述类,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学生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三是探索类。主要是对事物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学生要答出“为什么”,“你从中发现什么”。四是发散类。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它,学生要回答“除此之外,还有哪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五、课堂提问的

12、优质高效源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优质高效的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提问激发的学生热情,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要提升课堂提问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不断提高。首先,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角色转化,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让学生自己能在学习的舞台上思考,讨论,归纳,质疑,发问,实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兴趣培养的过程,成为认知加深的过程,教师关注学生的获得,而不是教学设计的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张扬个性。其次,在教学中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数学老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

13、验。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有所了解。最后,教师应当知道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这需要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教师通过提出一些精辟的问题,让学生悟出其中的一些道理,让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达到问是为了被问的最高境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 马茂年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几个转变和追求J数学月刊,2008(9)2 杜继渠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9)3 李梅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8(6)4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45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