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726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3.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课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校本教研;而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又困惑于落实不到实处。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如何务实?教科研如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推进学校的有效教学?从前几年起,我校全面展开了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将课例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校本教研,通过专家引领、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等校本教研的形式,持续而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全面开展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小课题研究(一) 从现实问题出发确立“小课题”的研究基点根据我校的特点,把选题立项

2、与建设特色学校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课题研究的先导性、实效性和服务性,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宗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初中有效教学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重点,通过初中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来统领我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如何展开这个课题的研究呢?如何提高课题教学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办理,如是,即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我们以教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越实用越好。为此

3、,“小课题研究活动”伊始,我们首先在全体教师中征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再聘请专家亲临我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各科室、各教研组教师座谈交流等等,建立“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小课题”。问题相同或相似的老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进行探讨,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这样的研究课题来自老师的教学实践,比那些隔靴搔痒的“课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比如,我校历史教研组以“提高小专题问题学习小组合作有效性”为课题,初三的物理备课组则以“如何提高初三复习阶段复习的有效性”为课题,这些课题都是来自

4、于教学第一线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初步确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指导、寄宿制学校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等二十多个小课题。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结构有两种:1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员共同研究学科问题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讲述校本教研工作的思路以及“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学科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学科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要求他们到备课组中进行宣传动员,增进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并组织备课组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

5、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2 由骨干教师引领,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研究采用自愿“结对子”的办法,由教师自主组建小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一般这个课题组由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优质课教师等骨干名优教师牵头,集合相近的课题内容组成一个课题组,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单位的课题组合方式,如“如何更有效的导入新课”这一小课题中,课题组成成员既有语文、数学教师,又有科学、音乐等其他学科教师。“小课题”确立后 ,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 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的实

6、施步骤 ( 研究进度计划 ) 、主要参考文献等。通过上述工作,解决好“小课题”研究前的组织和准备工作,打消教师顾虑,消除畏难情绪,帮助教师解决好“小课题”研究的疑难和困惑问题,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推进“小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浓厚氛围。(二) 确立了以小课题研究下的课例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形式。我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思考后,渐渐地确立了以小课题研究下的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形式,深入探索课例研究的各个环节,提升它的实效性。我们将小课题研究与课例研究结合,各课题组人员围绕小课题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落实到各小课题组,小课题组期初要确定课例研究的课题名称、研究方案、研究的具体任务,落实

7、到每一组员,按照研究计划,逐步推进,以求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依照小课题研究规定,课例研究必须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由指定的教师对即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重难点及其处理方式、选择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其理由、课堂活动设计及其理由、课堂训练题及处理等进行全面的阐述,即备课组内说课,全组老师就本课内容的教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由多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上课;三是全组老师听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四是接下来的再次设计、听课,主要针对第一

8、轮听课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课例研究活动采用了各教研组多人同一课题和同一课题一人多次两种方式。以我校英语教研组为例,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一直最受重视,它所占课时最多,其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存在两大误区。有的华而不实,过于粗糙,甚至连词的教学都忽略了,太多的生词如何叫学生理解课文。还有一种则过分重视语言点,句法结构,学生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使学生变得“见木不见林”,不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英语组以“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为小课题,把“如何上好阅读教学

9、课”作为课例研究的中心内容,围绕此内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提高小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小课题研究具有“小”的特征,所研究的课题全部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局部或某个突出点上,这有利教师找到研究的切入点,易于操作,从局部考虑,微观入手,在实践中落实。小课题还具有“实”的特征,它所研究的问题均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校本教研中,如何避免教研活动从经验到经验的低水平重复,如何实现先进理念对教研活动的指导,如何实现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整合

10、,是摆在我们前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要求课题组的老师结合确定的课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专业理论书籍,夯实教师在“小课题”领域内的理论基础,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课题,促使教师实现对研究课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我校积极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自修,反思交流”等方式,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1、专家引领。为拓宽教师视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多次听取专家讲座。最近几年来,我校多方面挖掘资源,从高校、省市区教研室、兄弟学校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座辅导,这些专家有南师大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郝京华教授、南师大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永军博士、省语

11、文教研员朱芒芒老师、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市教研中心各位教研员、惠山区教育局张盘荣副局长和教研室的殷亚清副主任、省锡中朱士雄校长等等,我们还聘请了省锡中柏俊荣老师、许帮正老师,江南中学部分教研组长以及东芦中学部分老师等等,他们多次不定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在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实践中有着很高造诣的老师,他们不但带来新课程的理念,开阔了学校老师的视野,同样也把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功,把他们对待教学事业的研究精神传递给了学校里老师们。他们的讲座和交流对老师们的认识和行为都产生了很微妙的影响。特别是郝京华和吴永军两位教授,亲自和我校的老师反复探讨、一同备课、将教育理论进行课堂实践,对老师研究

12、能力的提高有很实际的帮助作用,使老师们收益匪浅。2、踏实开展校本培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科室编印了教师成长手册,要求每位教师订立自己的成长目标,并且各教研组确定了冲击市学科带头人、市学科能手、市新秀、区能手、区新秀等等培养对象;编印了理论学习札记,要求每位老师完成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校还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等材料,并要求老师们在读书学习的同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交流共享,学校还定期组织检查教师的理论学习。针对小课题,学校除了广泛聘请外界知名的学者专家来校指导外,还努力在本校老师中聘请

13、学有专长的老师进行讲座和辅导,比如我校有一名华东师大的教育硕士,他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钻研了很多年,我们请他对年轻老师进行讲座;有一位老师论文和教学设计写得很出色,我们请他谈论文的写作;有的老师教学管理能力很强,我们请他谈班主任工作讲座等等,这些举措对讲座老师是一种鼓励鞭策,对听课者也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学习和鞭策,专家就在身边,每个人也都有机会成为专家!近几年我校每学期坚持组织了师德师风培训、教学理论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德育工作理论培训和经验交流、信息技术培训等多方面内容。学校还以课题组、教研组、小课题组为单位,采用自学或集中等多种形式,继续在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把

14、握课改精髓。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自修中,我们也特别关注个人自修,可以肯定的是,个人自修是老师得以专业成长的最主要、最关键一步,学校要求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每人要制定一个书面计划,确立成长的方向,进行具体规划,每月要完成一定量的相关读书,提交读书笔记,定期开展年轻老师读书心得交流会,不定期进行学术沙龙,邀请他们主持或主讲某一主题,评比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等形式,引导他们开展理论学习和自我成长。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把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内化、吸收,实行教学反思,跟上了新课程标准的步伐,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三、改革创新,重建、完善与新

15、课改相适应的校本教学管理制度第一,完善常规教研制度。1、建立民主科学的教科研管理机制。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重建、完善了多个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了洛社初中骨干教师考核办法、洛社初中教师考核办法、洛社初中教师教科研工作常规、洛社初中教研组考核条例、洛社初中备课组考核条例、洛社初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办法、洛社初中年级组长、班主任考核办法、洛社初中校本教研方案、洛社初中成果奖发放办法洛社初中教科研积分制洛社初中教科研先进评选办法等制度,明确科研领导小组的职能,落实科研队伍的职责规范,建立有关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健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组织、考评、应用机制,对课题的申报与评审、阶

16、段性成果汇报及结题验收鉴定、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提出具体要求,所以这些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都参与到小课题研究中来。同时建立校本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对每个大课题按级别给予25万元奖金,对校本教学研究成绩优秀者和教科研成果丰硕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改变了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2、完善备课制度,引导教学反思。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研单位,组内的教科研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调整办公室的座位,尽可能满足同一备课组的人员在一个办公室,充分提供互相学习讨论的机会,俗语云:“三个

17、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同时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独特效能,在实践中形成、完善“四定六统一八要求”、“二有三互相”等的集体备课制度。 1)、“四定六统一八要求”制度 (1)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2)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 (3)备课八要求:第一,教学大纲要求;第二,本章节教材的地位;第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第四,知识点;第五,基本技能和教法;第六,学案;第七,本章节教材的拓展型练习内容;第八,要注重教学反思,有教学后记。 2)、“二有三互相”制度 (1)二有: 一有主讲人书面发言材料。备课组中心发言人,主要就:第一,如何组织

18、,分析和处理本章节教材的内容、学生情况,选择那些有效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二,体现知识、能力的知识点有哪些;第三,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如何进行题型设计和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等书面发言,和其他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风气。 二有总结反馈。备课组每周通过周周清,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从实践出发,研究对策,以利再战,并写成经验总结。 (2)三互相: 一是互相听课。吸收同事讲课的精妙、独到之处,取长补短。 二是互相交流信息资料(通过教研组资源库),互通情报,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三是互相提出教学参考意见。在评课时,先由授课老师谈“我是如何设计这堂课的?”后有听课者讲评,实事求是地

19、肯定成功点,大胆地不讲情面地揭示存在的问题,使评课的目的最后落实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形成优化的新教案。3、改进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主要是探索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着重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将理论学习记录、教学设计、论文、教学反思、日记、教学体会、课改研究课、教研组评议、课题研究成果、开发的校本教材、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学成绩等装入个人档案中,全面衡量并将结果作为个人评优依据,建立科研积分制,以此来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推动课改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同时也引

20、导全体教师向专业化轨道发展前进。第二、强化过程管理1小课题研究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各课题组及充分讨论和酝酿,初步确定小课题的课题名称,由课题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小课题的申报标准讨论审核,然后正式确定研究课题,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并按时上交小课题领导小组,以申报立项。通过一个阶段周期的研究实践,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细节要逐步修改完善,使课题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课题。各课题组要根据自己选择立项的小课题,按照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学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写好自己的实践体会与感受,积极撰写与课

21、题相关的论文、案例、随笔等。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定期写一篇小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章,各课题组每月至少要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章(电子稿),文章形式可以是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育心得、教学案例等。每月组织一次小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不定期举行沙龙。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后,课题组长要认真整理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报告和自我鉴定意见,并及时申请结题。对成效显著的优秀研究成果,将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宣传推广,及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学校内涵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小课题开展过程中的开题、中期评估、结题都要公开

22、、集中举行,并进行评比。2课例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管理也应该是过程的管理、动态的管理。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采取经常性的抽查与专项检查结合,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常规检查、开座谈会、访谈、评课等形式,介入校本教研过程的管理,努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为加强对课题组活动的实效性的监控、引导,我们每学期开展了课例研究展示活动,各课题组轮流将课例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备课、讨论、上课、课后反思。向全校展示。通过展示,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3开展学术沙龙、每月论坛,搭建交流平台。学校还展开了学术沙龙,为教师提供各学科交流平台。学校校长、书记每次都坚持参加,极大的带动了全校老师的积极性,课

23、题组成员深入探讨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分析原由,思考对策,每期沙龙讨论之热烈、提问之尖锐、思考之深入,这是一般的会议里很少见到的。学术沙龙的开展坚定了很多教师的认识,开阔了研究的思路,发现了自己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展开探索与研究。4鼓励总结反思。学校倡导教师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撰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超越自我。5我们还建立教师教育博学论坛、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评课等网络教研活动。四、校本教研引领学校的发展1通过校本教研,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继承“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与“尊师、守纪、勤奋、求真”的学风,更以“集贤”为校

24、训,并把它作为建立良好校风的准则。同时,我们发扬老一辈洛中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主动发展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了“五连冠”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兄弟学校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质量观,以及“示素质教育之范,创全面发展之优,领教育改革之先,走高质量办学之路”的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了教育思想的三个转变,即由关注“物”到关注人的转变;由关注学生的现在到关注学生未来的转变;由只关注学生“学”到关注创设学生“乐学”环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转变。新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学校办学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基础,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找到了新起点

25、和落脚点。2通过校本教研,拓展了课程资源。学校确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培养造就各类人才,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基础知识,尤其是非中考科目、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2003年惠山区进入国家课改实验区,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尝试,我校就初步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无到有的开发,根据学校特点和社区特点,因校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确立了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活动形式、评价方案展,切实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初步建立了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有计划地

26、开展“四个面向”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是“面向农业”,学校带领初一学生分别参观洛社地区种田大户、南洋种猪场、红明野生动物养殖场、华圻葡萄种殖园等;二是“面向工业”,学生分别参观了“一气”锡柴集团、洛社工业开发园区、无锡太湖锅炉厂、南方天奇集团等;三是“面向军营”,学生分别用两天时间与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驻锡部队“炮九师”,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在军营听报告、看训练,与战士交流,同吃同住,体验军营生活;四是“面向社区”,走上街头,进行社区调查社区服务。我校代表惠山区先后出席了国家教育部在湖北和洛阳召开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改交流会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与研究”、“先锋文学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二文在

27、湖北会议上交流。另外在惠山区中学系统率先举办综合实践活动现场研讨会。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学校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和管理,我校在研究性学习中引入了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开展课题论证、中期评估、成果鉴定的系列做法。在学期初,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学校组织有关老师组成专家组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一个学期中间,学校对学生课题进展进行评估,调整研究方案,解决课题研究遇到困难和问题,学期结束时,还要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我们的做法不但让学生完整的体会到了一种研究的外在过程,她更让学生感到了一种震撼,一种受到重视得

28、到高度关注的震撼,一种师生间思维碰撞产生灵感和智慧的震撼,在学校组织的几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但学生难忘,很多参与和旁听了这样课的老师也难忘那些精彩的瞬间,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发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一本。我校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同时还加强各类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宗旨是:专题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后续发展、终身发展服务;专题教育为洛社初中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优校创一流服务专题教育分为四大板快内容:(1)健康教育、(2)安全教育、(3)科技与环境教育、(4)国家安全与民族教育,这四大版块又分为健康知识、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毒品教育、人防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民族

29、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十个专题,专题活动有序展开。我们还注重学生全面素质,举办体育节和艺术节。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别举办了“圣诞快乐”英语周活动、“羲之杯”绘画、书法、摄影、作文等比赛和元旦文艺会演,活动期间,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展示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3通过校本教研,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以课堂模式转变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为突破口,大力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实现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根本转变。(1)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这项研究关注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这四种

30、能力是: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准确的选择学习策略的能力、自觉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从学生的预习、复习抓起,以计划性学习为依托,以学生自学,教师点拨为基本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研究,教师更深入的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让学生应用多种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特别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师因素的研究这一课题对教师观念转变影响较大。大多数教师能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科学实验,弱化老师直接传授知识的陈旧方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调动其内在积极因素,

31、尤其加强了学生实地调查、观察、动手实验的课程内容。如在生物、历史与社会、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课程上,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得到充分的展现。物理、化学等课程,好多概念都由学生自己观察,亲手实验来获取,这大大增添了学生学习理化知识的兴趣,并且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学生对自己能运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实际和自然现象中的实际问题倍感激动,且乐此不疲,课堂焕发了生机。例如:我校蒋如英老师一节语文课曹刿论战,就一改以往传统教法,蒋老师把学生分成了甲乙两个组进行比赛,安排三个版块:朗读、析疑、分析。每一版块都有学生参与,两组同学各自表演,再相互提问。老师只当评委打分。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都处于兴奋之中,

32、思维也很活跃,很多重要的学习任务就在学生的探索和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从这节课教学看,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极大地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不但兴致极高,而且学习的效果也很好。譬如:历史与社会教研组上了一节初二的课,课题是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是汉唐盛世的最后一节,定位于既政治、经济、文化之后从中外交流、南北沟通的角度来反映盛世风貌,并说明中华文明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如果用通常的多媒体演示,虽然也能炮制出一出眼花缭乱的视听盛宴,但可能会以降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减少新课程理念为代价的。因此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对课型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大调整,采用历史专题探究的形式,把

33、学生分为丝绸之路和运河之旅两个考察团,分工分组,明确任务,查找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汇报,相互质疑。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课堂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2)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学科教学整合。这项研究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从优化资源管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师备课水平,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创设民主化教学模式等角度,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多媒体技术公开课,同时进行课件制作评比活动。在研究中,强调“合理”运用技术和“五项”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技术运用与学科学习的整合,提出“把制作学习课件的权力还给学生”的课程观,注意克服教学

34、过程中存在的“卡通现象”“机灌现象”,充分挖掘和运用信息技术的6大功能,使计算机技术真正成为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工具,成为优化教师教学过程的工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运用中的五大瓶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校本资源库多次整合的构想”以及“校园网功能的开发与运用”等多个方面正在进行探索。20多个课件,分别获省级、市级、区级奖,一批凝聚着学生研究成果的课件正在出现。通过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课例研究与课题研究想结合,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产生了显著效果。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怀、指导下,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走向和主要特点,研究其新的实施价值观,提高实施水平,提升教与学的品质,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切实把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加快建设科研强校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