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977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扬州漆器工艺保护与传承背景下的漆艺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索摘 要:漆艺文化是中华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中国传统漆艺经过几千年传承、发展、辉煌、衰微、繁荣,几经起起落落。扬州漆器更是名扬海内外,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的保护扶持下,扬州漆器正出现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漆艺教育对漆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肩负着漆艺传承、发展、创新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关键词:中外漆艺的传统与现代 扬州漆器 保护与传承 漆艺教育 教学内容与模式漆艺文化是中华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漆艺传统源远流长,髹漆艺术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历史最为悠久、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工艺种类,它见证了中华传统工艺的起源和发展。漆艺的存在不

2、仅仅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历史与生命的延续。中国传统漆艺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经历了发展、辉煌、衰微、繁荣,几经起起落落。现代漆艺该如何从所面临的现状中找到新的突破点,形成健康的发展趋势,在设计思想、材料工艺、漆艺传授与教育、漆艺产业与市场等方面都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扬州漆器名扬海内外,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的保护扶持下,扬州漆器正出现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肩负传承、发展、创新使命的职业艺术教育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一、 中国传统与现代漆艺漆艺的生命魅力源于它七千年灿烂历史的文化积淀这是孕育当代漆艺的土壤。韩非子十过篇中文字记载:“尧作食器,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墨漆

3、其外,朱画其内”。 漆艺主要包括漆器、漆画、漆塑。从浙江河姆渡挖掘出来的朱漆碗说明漆的实用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现代工业材料的冲击,漆器在中国逐渐丧失了其实用性,开始向装饰性转变。实用漆器的市场份额越渐缩小,甚至逐渐在大众生活和视线里消失。中国近现代漆艺在发展过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漆画生产。从1984年“六届全国美展”上把漆画作为独立画种以来,它一直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以乔十光、蔡克振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的努力下,漆画形成了一整套艺术表现体系及理论体系,并作为独立的画种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中。也因此,中国漆艺品种显得单一,多以平面漆壁画形式展现,漆器、

4、漆塑等实用物品则很少,对于漆器起源的文化大国所应有的发展态势,相比于日本、韩国漆艺,中国漆艺的发展与传承无疑还是存在诸多不足的。二、日本、韩国、台湾漆艺现状的比较1、韩国漆艺的继承韩国政府特别注重保护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为本国漆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是漆艺教育的普及化,充足的资金、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科学完善的教研体系,使得韩国漆艺在继承发展、教学等环节理论化、规范化,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其次,韩国传统漆器以螺钿镶嵌为主要特点,而当代韩国漆艺在材料使用上己不再局限于此,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与环境相结合的漆艺装饰都有极大的发展。第三,材料加工的专业化,韩国漆艺的

5、成功与本国发达的材料加工体系为漆艺家的创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2、日本漆艺发展启迪日本漆艺产品作为生活用品的一部分得到社会极大的认同感。日本和食文化中的漆碗、漆筷;正月初一喝屠苏酒的酒具;茶道中的茶筒、茶托和甜点碟子等,多为漆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和式餐馆中,漆制的膳具比比皆是。此外日本的漆器家们还开发了漆制啤酒杯、葡萄酒杯、咖啡具等许多现代生活器皿。日本众多的漆艺产地、专业性极强的漆艺教育和独具特色的漆艺展览,以及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日本漆艺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如果说中国的国名在欧洲被称为CHINA(瓷器之意)的话,日本的国名则被称为JAPAN(即漆艺之意),由此可见日

6、本的漆艺在世界上的影响。 日本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漆艺专业,有的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日本漆艺教育始终将挖掘学生独立的创作潜能作为教学培养的核心;新生入学后便有助手带领到专门店去购买材料、工具;第一课就是熟悉材料、调整制作工具。新生们通过为自己制作工具的过程,可以亲身体验人体工学在自己身上的实际应用,更可唤起他们潜意识中人类祖先打石断木的遥远记忆。2500多年前,孔子就有过“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教诲,我们的髹饰录开篇讲的也是材料与工具。而今天,在日本的最高学府中仍保有这样古老的教学模式。日本漆艺教育的优秀之处还体现在对于传统漆工艺的系统性学习。漆艺基础课的安排非常系统,包括成型法、底胎和髹涂

7、、装饰,以及艺术史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时可以成为独立性很强的个体。日本漆艺之所以能够平稳发展,并备受推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并积极组织各种展览以提高和交流技艺;注重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对传统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进行改善创新,使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获得新生;重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和市场的良性互动,这些都值得中国当代漆艺界进行反思与借鉴。3、台湾的漆艺与漆艺教育 台湾是大陆漆艺与东南亚漆艺的中介。台湾有私人漆艺主题园林、漆艺博物馆和政府兴建的漆艺博物馆。这些漆艺主题场馆,具备创作、培训、展示、参观、生活全套功能。台湾

8、漆艺教育进入大学讲堂的时间不长。1996年,台湾私立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率先将漆工艺列为本科生主修课程;接着,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研究所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古物维护研究所相继开设了漆工艺修复课程;近年,台湾艺术大学成立了漆艺社和漆器工坊、台南艺术大学、台中教育大学也将大漆髹饰工艺列入本科生课程。三、扬州漆器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早在秦汉时期,扬州彩绘和镶嵌漆器制作就有很高的水平。扬州北郊天山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都有扬州漆器早期作品。唐代扬州还被鉴真大师传播至日本;到了明清时代,扬州更是成为去全国漆器制作中心,盛极一时

9、。扬州漆器从1910年参加国际博览会始,多次获得金奖。扬州漆器现有装饰工艺雕漆、雕漆嵌玉、点螺、刻漆、骨石镶嵌、平磨螺钿、彩绘、雕填、磨漆画、木雕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等十大类工艺。其中点螺工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品种。扬州漆器生产屏风类、柜橱、桌椅、几櫈、瓶盘、茶具、餐具、烟具、文房用品、各类礼品、旅游纪念品、漆艺装饰壁画以及成套家具等两千多个品种。产品具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在国内旅游城市和地区的宾馆、酒店经销各类纪念品、礼品、装饰壁画、家具、酒店用具等漆艺产品。也为国内外新建、改建的大型会议中心、餐饮、娱乐、办公场合制作壁画和高档陈列品。扬州漆器已经成为具有全方位、大市场、深受各界人士欢迎的

10、工艺产品。与中国漆器其他流派相比,扬州漆器在制作手法和工艺上具有南派漆器的隽秀精致,在产品造型上又常见北派漆器的雄浑博大,众多代表作曾被国家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扬州漆艺这些年发展非常迅猛,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急剧增加的需求量和专业人才的供给不足,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新型行业都需要漆艺的专门人才,比如漆艺壁画、漆艺雕塑、红木家具上漆师、漆艺设计师等等。漆艺专业技能学得好,前景是很好的,只是要学就要学精,漆艺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行业。四、 扬州漆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扬州髹漆技艺经过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漆花

11、牌”扬州漆器荣获商贸部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扬州漆器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规模、技艺品种、人才保护、品牌声誉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保护发展平台,提升扬州漆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保护传统工艺政策,设立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基金,鼓励实施“师带徒”政策。2003年建成的扬州工艺美术馆,举办过“漆器原产地保护暨大师津贴发放”和“中国扬州漆器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扬州漆器地域品牌在去全国的运行地位不断提升。综上所述,扬州作为中国传统漆器的生产发祥地之一,工艺不可谓不精湛,企业生产不可谓不红火,而其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延续着传统“师带徒”模式

12、。尽管扬州传统工艺技艺人才数量全省领先,近年来培养集聚人才工作也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长远看,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高端人才年龄偏大,现有国大师平均年龄68.8岁,省大师60.8岁,省名人54岁,在职的国大师、省大师都接近退休年龄。其次是学历层次偏低,真正从事产品设计创作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不足1%,文化素质不高,是一些技艺人员思维保守,观念理念跟不上形势要求,创作产品形式单一,限制了艺术价值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的开拓。第三是门类不全,由于规模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多数企业难以引进所需的管理人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影响了战略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肩负起教育、传承双重任务

13、,使漆艺发展从经济发展转向经济和文化并重。五、漆艺职业艺术教育模式探讨职业院校首先要研究市场,认识市场,了解市场对职业的需求,要有传承历史文化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背景,开设具有文化特质、具备市场潜力的漆艺专业。使我们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与产业核心、技艺传承一体化发展。中国目前虽有很多高等艺术院校设立漆艺专业,开设漆艺课程,每年向社会输送很多漆艺专业的毕业生,为漆艺的发展储备了力量。但从院校和漆艺产业的关系来看,并未形成优势互补。扬州本土虽然具有优越的传统文化土壤,也有很多高校和职业院校,但目前没有一所院校开设完整的漆艺专业,不可谓不是一种遗憾。我们可以借助扬州漆艺根深叶茂的艺术平台,在艺术类院

14、校设立漆艺专业,学校可建立漆艺教育工作室,引进专业大师、能工巧匠进入工作室,直接担负起课程教学,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漆艺工作室可充分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工作室兼具教学功能、职业培训功能、科研和技术研发功能。漆艺用人单位通常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经验,喜爱有一定基本功的专业毕业生,因为漆艺传统工艺制作技法繁复深奥,内蕴细致绝美,是中国古代工艺的绝活之一,没有一定时间的产业化实训,技艺上很难达到生产要求。还可开辟工作室勤工助学的活动项目,承接漆艺加工制作或创作项目,有利于活跃工作室产业氛围,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对专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对将来投身到漆艺产业活动增强

15、了信心和决心。从发展的眼光来说,对于漆艺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漆艺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学科建设重要途径。当然,漆艺的健康发展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引导,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研究漆艺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优势及特点,关注时代人文精神,思考中国文化在现代艺术环境下的传承、变化与发展。六、结语我们对漆艺教育的前提是传承保护传统,同时创新未来。“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源。当代漆艺形态的转变与生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建立漆艺新型教学模式必须将产业需求放在首位,使教学的内涵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一致,课堂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就业及自主创业的培养沃土。参考文献1、周剑石:日本当代的漆艺发展基础的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2、张婕:大漆之美 何去何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010年4月3、葛培、吴可人:当代漆艺的文化教育,中国教师高等教育,2007年11月4、长北:台湾漆艺现状考察,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11年1月5、江崖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漆艺工作室教育模式探讨,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