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许多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只注意了形式:热闹、气氛活跃,未领悟探究式学习实质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领悟核心知识。 如何真正通过参与和体验促进地理学核心知识的自主建构?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新课程改革的领悟及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应放弃“霸权”、创设情境,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参与和体验,真正领悟核心地理知识。关键词:参与体验 探究式学习 如果做一个对照实验:第一组同学看故事书、第二组同学看该故事改编的电影,然后分别让这两组同学复述该故事,哪一组复述得比较完整些呢?很显然,第二组同学复述得比较完整些,因为有声、形、像的刺激。而如果再增加第三
2、组对该故事进行角色表演,那么参与最积极、复述最完整、记忆最深刻的恐怕是第三组了,因为他们自己参与、体验了过程。而探究式学习正是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因此,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的知识兴趣浓厚、记忆深刻,也不需要以后的反复“背诵”才能记住、且考完后还不易忘记虽然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正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尤其是地理学中很多核心知识,通过探究式学习既学得有趣且不易忘记,何乐而不为?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和体验呢?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体会略加阐述,供同仁商榷。一、参与和体验的前提教
3、师放弃霸权多数教师和学生都一直认为学校课程中的知识是绝对正确的。这些知识是独立于人类和学生头脑之外的一套信息体系,教师的责任与作用就是把这套知识体系灌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学生的责任就是正确、准确、全面地领会和理解这些知识,认同、顺从、掌握并巩固这些知识,而不是成为自己个人知识的创造者和自主建构者。这样,记忆的精确性、全面性、系统性和牢固性成为师生被迫奋斗与追求的目标,许多测试题的设计也围绕着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学生批判与反驳的机会和权力长期被剥夺,学生们以课本上的观点或别人的认识代替他自己的认识,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再问的问题。这样,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被训练成信息或数据的被动接收者
4、,他们只需要把教师赐给他们的语句记录下来,加以重复并通过背诵牢牢记住这是中考所需要的。因此,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弃我们的权力,还学生一定的权力,使他们成为真正自主的知识构建主体。只有当教育者真正愿意放弃他们在智力上(很多教师自以为有一桶水,学生只有一杯水)、社会上(很多教师总想通过中考或高考成绩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师道尊严)的权力(霸权或特权),学生自主才有可能。当然,这不是对教师作用与权力的彻底否定。因为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内容上的专家,而且也是一个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专家。但教师不需急于帮助学生找到答案,也不是急于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参与质疑,参与协商,参与社会建
5、构,提出一些作为一个“专业的问题解决者”应该会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所以,要真正落实探究式学习,就需要教师放弃教室里的知识霸权。二、参与和体验的基础教师创设情境1、营造宽松的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
6、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精讲。试想,面对凶神恶煞般或拉长着脸的老师,学生哪还有提问的奢望;教师整堂课只顾自己口若悬河,学生哪还有提问的机会?2、创设问题情境作家写作不能闭门造车,总要体验生活,需要在情境中感悟。课堂上同样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兴趣迅速地由抑制过渡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它还可以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3、传授提问技巧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后,我们更多的时候想让学生提出问题。然而,学生如何学会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效问题,还是有技巧
7、的。下列提问技巧值得传授给学生:假:假如会怎么样。假若中国的地势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将对气候、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列:列举各种可能。列举寒潮可能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比:比较的方法。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有什么不同?除:除此之外.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除造成水土流失外,还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辨:与人讨论、辨论。如“保护地球环境与增进人类健康”。“对未来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应以控制人口数量为重还是提高人口素质为重”进行辩论。六W:何人?何时?何地?何因?做什么?怎么办?例如:谁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为什么说“台风既是祸,又是福”?当我们在外旅游遇到泥石流、崩塌该怎么做?当然,学
8、生提问也不能“乱七八糟、信口开河”,在肯开口提问之后要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有效问题的特点应包括:清楚;简短;自然;有序;发人深省。三、参与和体验的关键探究落到实处创设了情境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便是关键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包括笔者本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误区一堂课中有学生的讨论、有师生的问答,气氛很活跃,学生也非常喜欢上地理课,但考试起来成绩却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课堂注重了形式,没有领会实质:没有对核心知识自主探究,因而对核心概念记不劳,考试自然成绩较差。因此,参与和体验的关键是将探究落到实处,而这正是很多教师所忽视的大多数的核心知识都是通过授受式学习解决的。如何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
9、核心知识的建构呢?1、实验和演示探究例如:夏天的中午,让学生赤脚站到操场的石头上和水塘中,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小地球仪和电灯泡(代替太阳)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意义。 2、模拟探究包括模型、挂图、角色扮演等。例如,利用等高线的模型,让学生探知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特征。利用简易的经纬网模型,让学生探知经纬线的特点。如扮演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当地居民、开发商等角色,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3、现代信息技术探究包括录像、flash动画、制作课件和网页等。利用泥石流录像探知什么是泥石流,发生泥石流的一般条件;
10、利用地球公转的flash动画建构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位置的变化规律。 4、文本探究包括讨论、辩论、调查、类比等。讨论虽然在其他探究中也要用到,但在文本探究过程中用得更多,辩论更是如此。例如,学生在谈到“沙尘暴对人类有害也有利时”,部分同学赞同、部分同学反对,此时便可让学生讨论或辩论,最后获知沙尘暴对人类确实有害也有利”。笔者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采用了讨论方式,但经常是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 “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
11、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抓出继续讨论的话题。调查也是常用的探究方式,如“控制人口的数量”,光从口头上讲是较难理解的,如果让学生课外调查80年前一个家庭(2人)到现在的的人口数量(该家庭也许发展到了20人),然后班级汇报,很容易让学生感悟。类比对核心知识的建构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经纬网”这一核心知识常有学生弄混,如果采用让学生类比的方式,如“纬线座位的横排,经线座位的竖排”如此经过学生的仔细思考、类比出来之后,便很难忘记。四、参与和体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等待时间在问题之后,延长等待时间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参与质量。
12、研究证实了增加等待时间会使学生作出更详细、更好的回答,并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回答。 2、关注并观察学生,倾听和欣赏学生的回答 对教师而言,听是教学更深一步的起点;对学生而言,听是学习的重要途径。“理解”学生的回答意味着什么。听清学生已说的,听出学生没能清楚表达出来的。3、合理调控探究过程。 要使探究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探究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争论时,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质量,所以,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调控进程,探究过程中学生活动
13、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等形式,保证探究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寻找典型范例,以便在反馈讨论情况时以“典型范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作用。4、要力戒探究的“假”与“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学生自主探究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每一个问题都要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我们在听课时经常看到,有些课堂上学生时时在探究,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30秒、l分钟,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一拍手“好!”“停!”这种“假自主建构”不可取。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自主探究过程
14、,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建构”也不可取。例:为什么叫经线?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就毫无意义。5、老师丟出问题之后,学生不发言该怎么办?在平时,要尽量优待那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如果问题答错了,千万要不动声色,肯定他敢发言的勇气,切记不能有负面的处罚,哪怕只是答对了一点点也要给予他正向的肯定;对于那些极度害怕站在大众面前讲话的小孩,可以先通过游戏松懈他的心防,上课的原则通常不罚答错的同学让学生觉得很安全,说错不会被扣分,也不会被处罚,但是可罚不肯回答的学生。如此,经过一次、两次的强迫回答,久而久之,学生虽然不一定能讲得很好,但是至少跨出了敢讲的第一步。对参与了提问或
15、回答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促进其学习口头鼓励:“你问了一个我好想问的问题,真棒!”、“我很认真听,你们要不要给我拍拍手?”、“老师觉得这样子是一百分,真的是太清楚了!”;加分策略(个人或小组加分):只要学生能够讲,我们就可给他加分,而且会给他加更多的分数;学生接受协助而出来发言也可以加分。6、学生发言时没办法把握住重点,或者发言的内容和想让学生学的内容沾不上边,该怎么办?这需要一个过度,先从“量”的敢说出发,再进入“质”的要求。即由“不怕胡说,只怕无说”向“不怕无说,只怕胡说”过度。由上述问题“5”的解答中,训练学生敢说(先不管质量,只要学生敢开口就行)到后面要说到要向提问一样“清楚;简短
16、;自然;有序”。同时,如前面所述,注意培养学生如何上台发言;如何协助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鼓励学生发言,且有深度;如何培养学生互相质疑、辨证的能力等。7、分组探究时,能力强的学生,经常会滔滔不绝地提出他的观点,而能力弱的学生则照单全收,很少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反驳。这时候该怎么办?一方面,不要总是故意叫几个特定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可用学号或轮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整个教学活动看起来很自然;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如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如此一来,那些程度好的学生为了自己组的荣誉,一定会竭尽心力的帮助那些程度较差的同学,透过这样的问答互动,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不过,教师需特别注意,比赛就有竞
17、争,有的学生因求胜心切,会对那些答错的同组同学提出责难,这反而会造成程度不佳学生的压力,所以事前老师一定要跟同学说明清楚,提早防范这类事情的发生。 当然,现行考试中有很多试题只有唯一性的标准答案,这与探究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开放性解答不一致,这种矛盾需要教育教学体制的优化、评价机制的改变才能解决。但毋庸质疑,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了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参加现行的考试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考试仍占主导地位的同时,我们还不妨尝试把出题权还给学生。例如:在考试试题中提供一张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依据地图提出三个以上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作出回答。而且,学生课堂参与和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和体验值得研究和提倡,并使之更精湛、更臻于完美,为素质教育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任长松主编,探究式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