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013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万荣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历史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其反思李万荣黄梅理工学校 电话:15997343482 邮箱:hbhmlwr摘要:对于高三复习课而言,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面向高考。高考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与引领功能是无法替代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永远只能是中学历史教学去适应高考命题的标高,而不可能要求高考命题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给我们高三一线教师的总体感觉,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精彩与无奈并存。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赞许也罢,指责也罢,但更多的是要做理性的思考与认真的分析。因此,研究高考命题特点,认清高考命题趋势,是构建高三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关键词:高考命题、构建

2、、高效、教堂模式、反思一、从2010年高考历史试卷看高考命题特点及其趋势从构建高三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近三年、特别是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及其体现出的命题趋势至少有三点需要引起我们特别关注:1、材料型情境试题已成基本题型。材料型情境试题几乎成为近几年高考历史的唯一题型。而且,从材料选取来源与命题情境营造手法来看,史学著作摘引、人物言论摘录、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表格、场景照片漫话、诗歌谚语民谣、电影戏剧名著、研究设计想象等方式层出不穷。这种材料型情境试题既体现了历史的广博与深邃,也赋予历史的浓郁陈色以灵动与鲜活的生命力。这一特点对我们构建高三高效课堂的启示是:必

3、须将材料引入课堂!必须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之中!2、对能力素养的考查占据主体地位。“能力立意”已完全取代“知识立意”,特别是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重视对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考查。这一特点对我们构建高三高效课堂的启示是:培养学生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解读材料能力、多维视角思维分析能力、概括提炼语言组织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惟一方向!3、与新课改接轨已是大势所趋。新课改在全国的推广已成必然,我省新课改也已自去年秋季在高一正式启动。作为旧课程、旧高考模式下的最后一届高考,不可避免地要为新高考试水探路,以实现与新课程、新高考模式的自然接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

4、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以及计量史学等在高考试题中得到大力彰显。同时,在新课程观下,历史教材仅仅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试题取材丰富多样,命题视野空前辽阔,再也没有试题超纲之说。仅仅弄清课本知识,连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恐怕都没有走完。这一趋势对我们构建高三高效课堂的启示是: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重新整合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二、构建高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方向定准后,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具体操作问题,即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将材料引入课堂教学、渗透新课改理念以及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几乎无法将材料引入课堂,

5、即便引入,也只能是简短材料。文字量稍大的材料,即便辅之以多媒体技术,也无法在同一版面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极为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做的顶多只是多提问、多诱导、多互动,至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材料能力、多维视角思维分析能力、概括提炼语言组织能力基本上是仰仗于考试。因此,再高水平的高三历史教师,若在高三复习课中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必会受到严重制约。一句话,无法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那后面我所强调的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历史能力,均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新课程观下,传统教学模式确实已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实际上,新课改地区在这

6、方面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一是以学案为载体,为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可有效克服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这样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我们构建高三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开辟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值得我们去借鉴、尝试、探索和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案的编制问题。而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7、编制优质学案,首先要运用新课改理念构建学案体系,其次是筹备收集大量素材,然后是选择整合材料,最后是自主设计问题。其工作量非常浩大,困难重重,是对教师知识功底的全面挑战与考验。它需要教师熟知新课改理念,勤于收集整合信息,选材要有独到眼光,要有原创命题能力。没有多个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齐心协力合作,是完不成这项工作的,是编制不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学案的。而在很多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人数较少,最初实验阶段在编制学案环节就会严重卡壳。据我所知,全国各地很多学校(包括一些初中)都在尝试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但其编制出的学案或者是教案的翻版,或者是简化为“预习提纲”,新课改理念未能以具体问题的形式融入学案,学案

8、仅仅成为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的辅助,效果一般,最终不得不又退回到老路。本文接下来需要着重论述的是,如何编制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学案。在这方面,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作了长达数年的摸索与实验,考察借鉴各地学案导学方案,并作了大量探索与创新,使之臻于完善和成熟。编制学案时有以下几个环节较为重要:【构建编写体系】以新课改理念、新史学研究范式为指导,重新整合教材体例,将小型专题融入到一轮复习学案中,大型专题依然留待二轮复习。以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一轮复习为例,我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将以下六课内容合编为一个较大的系列学案:第1课注目世界,师夷制夷;第2课中体西用,自强求富;第3课救亡图存,维新变法;第4

9、课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第5课暴力革命,民主共和;第6课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材料选取来源】根据高考命题趋势,我们在编写学案时选材来源主要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新教材;高考命题专家的论文著作,如杨宁一主编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其他名家史学著作及其论文,如吕思勉、钱穆、胡绳、白寿彝、樊树志、钱乘旦等;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世界历史十五讲;各地最新模拟试题主观题。【单课学案体例】一般分为自主学习篇、课外阅读篇、专项训练篇三个部分。“自主学习篇”是单课学案的核心部分。现以上文提到的 “第1课注目世界,师夷制夷”学案(节选)为例(具体文稿见附1),

10、作一简单说明。该学案“嘉道年间的学术转向”三段材料来自于杨宁一主编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鸦片战争的当头棒喝”材料来自于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3道思考探究题由自己编写。“课外阅读篇”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平台,主要整合一些重要的但又不便或不必设计问题的材料,一般每课不超过3则。附2列出了“第5课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课外阅读篇的基本内容,供大家参考。“专项训练篇”是指选择题专项配套训练,每套25小题。由于自主学习篇全部为主观题,选择题部分难以兼顾,故设专项训练篇以加强选择题训练。单课不必课课都有,且在操作过程中最好单开印制使用。其他常规考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我们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11

11、”模式,即“自主学习专项训练”。其中,“自主学习”专攻主观题,致力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材料能力、多维视角思维分析能力、概括提炼语言组织能力;“专项训练”专攻选择题,且选择题也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对于教师而言,学案编制成功之后,其他问题较好解决。学案的落实可在课前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但一定要抽时间督促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也可当堂做,当堂讲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发下去的学案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讲,就缺失了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个关键环节,学案编得再好,教学效果也无法提高。附1 “第1课注目世界,师夷制夷”学案自主学习篇(节选)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

12、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嘉道年间的学术转向【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乾嘉时期,学术上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宋明理学以及乾嘉考据学。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以传统伦理道德为核心,是专制王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发展到清代嘉道年间,越来越趋向放言高论、“空疏无用”,甚至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 乾嘉考据学认为欲求圣人之道,必自训诂始,识字审音,乃知其义。该学派讲究对典籍做实证的、全面的考据和整理,从校订经书扩大到解释经义,并进而考究史地历法、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对于古籍史料

13、的整理与研究贡献很大。但考据之士多沉浸在琐屑的考证之中,缺乏对现实的思考和关注,与渐变中的中国社会形势严重脱节。龚自珍“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便是此时学术界沉闷学风的真实写照。嘉道时期,长期积聚的政治、经济危机次第爆发。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以其独特的时代敏感和忧患意识,开始了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以及乾嘉考据学的深刻反思。他们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直接挑战当时的学术主流。“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即“学用结合”,强调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反对空谈。嘉道年间学术界的自我转型,促使当时知识界的思想风气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先进的知识分

14、子希望能冲破思想的禁锢,研究政治、经济、社会等实际问题,以救时艰。尽管他们仍然局限在专制制度及其儒学文化所编织的网罗之中,但觉醒的态势十分明显。【思考探究】1概括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思想界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教师点拨特征:总体上死气沉沉;嘉道年间开始觉醒。原因: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程朱理学和乾嘉考据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有识之士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考探究】2指出嘉道年间学术转向的主要表现,简要分析其意义。教师点拨表现:倡导“经世致用”(或答强调做学问要与解决社会现实相结合)。意义:有利于扭转当时学术界沉闷的学风,为向西方学习

15、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鸦片战争的当头棒喝【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及教材“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部分,完成“思考探究”第3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好像是在其内部深处正酝酿着巨大变化的一潭积水,鸦片战争则是投入了一块石头,由此不可避免的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而终将使整潭积水激荡起来。在抵抗英国侵略的过程中,地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批“改革派”,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他们深受震憾。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他们深感必须要认真对付来自西方的陌生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因而开始注目世界,寻求有关世界各国的新知识。【思考探究】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教师点拨社会根源:鸦片战争

16、前后,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思想基础:嘉道年间的学术转向(或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刺激。附2 “第5课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课外阅读篇一、从铁血十八星旗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铁血十八星旗,是1911年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铁血十八星旗,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征“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代表禹贡中记载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 清政府直到19世纪为止只准许汉族在内地十八省居住,不允许汉族随便迁入关外的满洲(东

17、三省)、西藏(青海)、蒙古(内外蒙)、新疆。当时革命党人的“野心”并不大,只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在十八个省份中恢复汉人的主权,西藏(青海)、蒙古(内外蒙)、新疆和满洲(东三省)的主权都可以放弃。是以后来有人认为“十八星旗”,是大汉族主义的旗帜。2、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五色即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外国人视五色旗为彩虹旗,彩虹在雨过天晴出现,故五色旗又有扫除过去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实现政治清明之意。当时国父孙中山认为以五色旗为国旗不恰当,“既言五族平等,却将五色上下排列,仍有阶级”。不久,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

18、统之位,参议院决定继续使用五色旗为国旗。3、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1928年北伐完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成为全国统一使用之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由青天、白日、满地红三部份组成。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坦白公正、无私无我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红地象征革命先烈的热血以及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青、白、红三色又分别代表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青天白日为国徽,象征民主自由光华四射,普照全球;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勉励国人无时无刻都要精进奋斗,自强不息,同时象征子、

19、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三、构建高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这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目前众多课堂教学模式中最为切实可行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效果显著,更主要的是,它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以及当前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它促使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实施途径,致力于培养学生历史能力与素养,使学生听课目的性大为增强,还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不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编制学案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尽快成为专家,尽快实现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2、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弊端,就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

20、比,它可能会显得有点枯燥。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的时间较长,讲出精彩的“点”可能会比较多,学生可能会听得有滋有味,虽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而在学案导学模式下,由于学案基本是题目,大部分时间得交给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讲的时间很少,讲出精彩难度较大。不过,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都还是取决于教学效果。学生成绩不断提高,是维系高三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保持恒久教学热情的主要动力。3、部分学校或班级对学生落实学案这个环节做的不够扎实,导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上述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历史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改革,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实际的科学、高效、成熟的高三课堂教学模式。参考书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杨宁一主编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吕思勉、钱穆、胡绳、白寿彝、樊树志、钱乘旦等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