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090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都是统计惹的祸.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都是“统计”惹的祸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根据教学进度,这一星期我们开始学习统计这一单元,对于现场调查、统计、画统计图孩子们充满了兴趣。星期二上午,接到我们教研组长的临时通知,要我在周三上午代表我们组向全校教师开课,内容为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集合问题。时间这么仓促,我能行吗?当天晚上,我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与课件制作中,点多,一切准备就绪,预设了很多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自己看看还挺满意的,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入睡了。星期三上午第一节是数学课,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教室后面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同事,给了自己一个自信的笑容以后,开始了我这节课的教学:师:2008年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奥运

2、会马上就要在北京举行了,你知道是在哪一天开幕吗?生(显得很激动):老师我知道,是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师:你知道的可真多。现在有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想一同上北京去观看,可是她们只预定了3张门票就说足够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1:因为两个孩子拼起来只要买一张门票就够了。生2:(急得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我知道奥运门票小孩也要买全票的。生3:我知道。因为妈妈是外婆的女儿,同时也是女儿的妈妈。其实他们只有祖孙三个人。师:对呀,说得可真好。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特别关心今年的奥运会,(是的,是的)下面有几个女生不停地附和着。这不,今天老师还带了两位运动健将来我们班级做客,看看谁来了?全班孩子都大

3、声地叫了起来:姚明、刘翔师:从你们激动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特别喜欢他们。那老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比较喜欢谁,也可以两个都喜欢。(学生举手表决)师:看来我们班有很多人喜欢刘翔,也有很多人喜欢姚明,这样吧,老师选择第一大组的同学作为代表,把他们喜欢刘翔和姚明的情况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现场把学号写到课件中)项目喜欢刘翔喜欢姚明学生学号3号、15号、6号、41号、37号、32号、29号、11号48号、21号、34号、3号11号、39号师:根据刚才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喜欢刘翔的有8人,喜欢姚明的有6人。生2:喜欢刘翔的比喜欢姚明的多。生3:11号、3号既喜欢刘翔

4、又喜欢姚明。生4:我知道老师一共调查了14人。(不对,不对)生5迫不及待地嚷上了:我们第一大组只有12人,没有14人。(是呀,是呀)生6马上附和到:这里有2个人是既喜欢刘翔又喜欢姚明的,所以老师只调查了12个人?师:(看着课件装糊涂)我也有点糊涂啦,有的同学喜欢刘翔,有的同学喜欢姚明,还有的两个都喜欢。那么第一大组到底有多少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广角,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课上到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得意,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我选择了目前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奥运话题作为题材来作现场调查,并把第一大组学生的学号现场写到课件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这样的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自己

5、的身边,引起学生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为学生亲历集合思想作好了准备。我乘胜追击:“那你们能把这一种情况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最好能使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谁喜欢刘翔,谁喜欢姚明,谁两个人都喜欢。四人小组合作,由组长负责把图画在白纸上。比一比哪一组的设计既清楚又简洁而且有创意。”我的话音一落,孩子们都马上忙开了,作为指导者的我背着手在学生中巡视,希望找到我预设中的答案,巡视一周后,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我的心越来越不安。怎么没有我需要的答案?我不甘心,继续等待寻找,希望奇迹出现,时间就我的等待中和孩子们的涂描中逐渐流逝。“老师,我们组好了。”“老师,我们组也好了。”孩子们急切地把他们的作品递

6、到我面前。望着他们一张张自信而又充满期待的笑脸,我的整个一张脸像上了一层蜡似的,变得沉重。摆在我面前的居然是一张张条形统计图。“天呢,怎么会这样?”下面开始传来听课老师的窃窃私语声,我开始不自然,心跳加快,脸上火辣辣的。报着一丝侥幸心理,我又问了一句:“还有不一样的吗?”从角落里传来一个细小的声音:“老师,我们组的不一样。”“哦,是吗?”我显得特别激动,心底燃起一丝希望。“快,拿上来。”随手,我就把这一组画的图摆在了实物投影上。“怎么还是统计图?”我听到下面有老师在嘀咕。原来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是我们星期一刚学习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的希望彻底毁灭了,以前听别人的课好象

7、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是什么让全班同学的“意见”如此统一,是什么让他们想不到集合图而想到了统计图?我的脑子在飞快地转动。“统计,对,就是统计惹的祸,星期一、星期二我们一直在学习统计,孩子们以为今天又是学统计呢?”我吁了一口气,原因终于找到了。可是怎么样才能把学生引导到集合图上去,让他们明白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集合而非统计呢?“哎,都怪自己没有把教学的内容告诉孩子们。”可是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引导他们画出集合图才是重点。我真恨自己只有一个脑袋,真恨自己平时看书不勤,要不,这会儿肯定会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度过“难关”,是呀,我可是代表我们组上示范课给全校老师听的,我可不能给我们教研组丢脸呀?这么多同事

8、看着,他们都期待着我能想出“新招”来继续下面的教学。“对,有了。”我灵光一现,说道:“从你们的统计图上能看出第一组同学中谁是喜欢刘翔的,谁是喜欢姚明的,谁是两个都喜欢的吗?”“不能!”这次全班同学的意见可是异常的统一。“那这样吧,我们请第一大组的同学上来把他们的学号卡片贴到黑板上吧。” 喜欢刘翔 喜欢姚明12个孩子排着队依次上来,很多孩子一贴就走了,只有3号和11号杵在黑板前不知道该怎么办?放在喜欢刘翔下面?不行!放在喜欢姚明下面?好象还是不行!“贴呀,贴在中间就得了”下面的孩子都嚷了起来。“哦,原来如此”他们终于醒悟了,开心的把自己的学号放在了喜欢刘翔和姚明的中间,转身就想走,我一把拉住其中

9、的一个问:“你怎么贴在这里呀!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既喜欢刘翔,又喜欢姚明。”这下,我轻松了,又开心地笑了。原来孩子们都懂的,只是没有想到用画圈的方法来表示。“老师,我可以把这副图用两个圈来表示吗?”班上的急性子张洲豪嚷上了。“对,老师,我可以用集合图来画吗?”又有一个男生插嘴了。“老师,我知道那是韦恩图。”班上的“小博士”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下,我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孩子们,你们懂得可真多!是呀,用这样的一条封闭曲线来表示一类同学的喜欢情况,我们把它称作集合图。他是英国的科学家韦恩最先想到的,所以,这种集合图又叫韦恩图。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跟韦恩一样了不起!”话音一落,孩子们都自发地围在一

10、起,四人小组内,有的指挥,有的画,有的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虽然集合图的引入一波三折,浪费了很多时间,但风雨之后是美丽的彩虹,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异常地专注、投入,不需我多加引导点拨,一切都水到渠成,下课铃声响起时,孩子们已能比较正确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也能正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并能在问题解决中进一步感知理解集合的思想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生成是促进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的人文理念已逐渐占据了各位教师的头脑。而我,通过亲历数学广角集合问题的教学全程,更是对这一理念产生了越发具体、细腻、丰满的理解和感悟。课后,仔细回味本节数学课,预设与

11、现实之间的矛盾引起了我的反思:一、精心预设,为生成留足空间兵法有言: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难道不是这样,在我初次走上讲台的那天,资深的老同事就告诉我:小翁,你要记住,教师不上无准备之课,你只有备好了课才能上好课,一篇好的教案才能上出一堂好的课来。这样的做法的确让我在教学生涯中有所收获。可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发现老同事的话不那么有效了,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也不那么管用了。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那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设计出来的教案却出现了状况,差点让我下不了“台”。是呀,我们教师往往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因此在课前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与

12、安排,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二、随机调整预设教案,引领学生走向生成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个论述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就算你课前考虑地再全面,再充分,但由于教材与学生经验、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风格、学生之间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狭隘,缺乏细微的辨析能力,所以在数学

13、学习中,对一些形似实异的问题不去仔细分析,往往会盲目的套用某些特定的经验。就像今天这节课,因为这两天一直在学习统计,所以学生就很自然地把两种毫无联系的情况等同起来,他们可能会想,今天调查我们喜欢刘翔和姚明的情况,跟昨天老师调查我们喜欢吃苹果、橘子、香蕉、桃子差不多,(只是项目少了几个)大概也是让我们画统计图吧。静下心来仔细回想,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从事数学教学十几年,类似于此的情况其实也有不少。条形统计图的出现并不是本节课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怎样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视角切换到集合图上,才是我课中该关注的。幸亏我及时让第一组的同学把学号卡片贴到黑板上,巧妙地为学生“指点航向”让

14、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三、敏锐捕捉生成资源,挖掘生成的深度课堂上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产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守株待兔。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往往,课堂上学生思维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像焰火一样稍纵即逝,我们教师应该独具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即时产生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和创造的愉悦中去。本节课中当第一组学生把自己的学号贴到了黑板上。马上就有第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情况能用两个圈表示出来;第二个学生则提出我可以用集合图来画吗?第三个学生则干脆指出那就是一个韦恩图。这时的我认真倾听来自孩子中间的任何一个发言,敏锐地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巧妙地引导,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画集合图,而且理解了集合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意料之外的课堂生成,竟然成为了教学现场突破难点的巧妙切入点,这应该归功于“课程资源”理念支撑下教师所付诸的智慧应对行为。我深信,只要我们心中真正装着学生,关注全体,放眼发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才能充满灵感的火花、生命的活力。同样也只有我们教师具有丰厚的知识学养、灵活的教学机智,才能创造智慧的教育,绽放无法预约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