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195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99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我国的素质教育正是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对新型人才的期盼,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知识主要侧重于以实验现象为代表的经验知识和以实验原理为代表的理论知识。近年来,虽然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实验内容起点低,收效甚微。科学实验教学要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动手,又强调动脑,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既强调学会,又强调会

2、学,在实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启发创新思维,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实验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它是以自然界为整体,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的,所以,从科学课的本质特点出发,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以实验为突破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取得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科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3、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化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学生手脑结合,是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教育,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能缺位的,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与创新教育不协调,有只重视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或只重视知识的巩固,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实验教学中尽管有的实验操作都比较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结论也比较容易得出,但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错误百出,实验习惯也很差,表现在基本操作上非常不规范,缺

4、乏灵活性,准确性。而且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实验的叙述上表达能力很差,词不达意,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弄虚作假,把实验报告抄好就交上。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只强调学会,没有强调会学,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发展。同时,由于实验缺乏探索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上述问题的存在,束缚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使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想不足。实验教学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效果不高。教育要改革,模式要更新,教育科研必须先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重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要采取

5、一切措施,努力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从科学课的本质特点出发,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以“实验”为突破口,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适宜途径和方法。实验教学中营造创新学习的宽松环境,开展主体性教学研究,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每次演示都应在课前进行一次模拟操作,切实掌握好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都万无一失。在演示实验中,也要注意操作细节问题,不允许出现不正确的操作,以免贻误学生。因为演示实验的过程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很深的印

6、象,起到潜在的楷模作用。通过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师合理地安排演示、讲解与练习的顺序,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并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学生观察同一小车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较光滑平面重复这一过程的实验,并比较三者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设想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演示、提问、分析,最好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使学生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在严谨的分析推理中培养思

7、维能力和科学素质。科学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组实验中,学生既是实验的主体,又是观察的主体。实验前教师要安排并指导课前预习,实验中可安排些与实验有关的小竞赛,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实验操作的兴趣和技能,将学生从对观察的兴趣转入对操作的兴趣,进而体会科学中常遇到的逻辑关系,进入主动实验者和研究者的状态,在无意识中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从实地中发掘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实验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实验的目的、

8、实验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及处理数据的方法。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实验,或用其它可替代的仪器改进实验,并在学生已完成规定实验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可能的条件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规定实验中或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取得的数据会有与预想的或已知规律不符的情况,应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认真从理论上探讨实验结论与规律不符的原因,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学生对事物有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有较强的观察力,如果注意力集中,能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喜欢动手,有试图用各种新的创造技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教

9、师在实验课上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发散思维训练、创造技法训练,使学生除了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创造思维能力之外,还具备创新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进行探索性实验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根据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这种探索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去想、去查、去做,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会了学习,也即会学,教学生会学是创造教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步养成思维的发散性、集中性与新颖性,并逐步养成了主动地、多渠道地求知的习惯。

10、想象力得以提高,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使学生初步具备了创造的能力,不怕困难有获得成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创造性活动过程,体验经历其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其创造能力,增长其创造才能。通过科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期间,教师要有目的地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操作,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实验程序。对学生进行科学基本操作的训练,严格要求。对基本实验操作要一项一项分别进行反复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做好填平补齐,加强指导

11、,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讲评。使实验教学紧张有序,活泼充实。同时更扎实了学生的基础,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师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基本功得到了加强,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展课外实验课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实际的结合地,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组织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吸收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爱动脑、做事认真的自然科学爱好者参加。利用他们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达到全班学习的兴趣提高,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定期开放实验室,对学生提出的实验计划经指导老师审定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活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只要教师有意识的努力创设创新活动的条件,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和形成自身的创新素质,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