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266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科类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关键词】 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 反思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心理

2、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因此,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的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一名有创新本领的人才,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疑以求新,得新又生新疑.这样不断地层层深入,不但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传授给了学生,而且还培

3、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 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培养问题意识,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以下这两方面是基础和前提:一是课堂的民主氛围.课堂上,要努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护和培植学生的问题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从而在轻松

4、、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在教学中应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和自卑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以鼓励为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形成敢想、敢问、敢说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情感体验.主体的情感体验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一旦伴随着情感投入,学习就成为学生主观所需,成为他们主动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创设情境,使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教学切合学生的经验和情感需要.在形象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生活而忘记了是在课堂,才有真切的感受,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提出问题.二、 设置问题情景,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

5、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景,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1)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问题情境设计应紧密联系实际,一般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实践问题为切入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来设置问题情境,力求真实和全面

6、地模拟现实生活,利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例子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案例】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我这样设置问题情景:有A、B、C三户人家,现在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应该挖在何处?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讲圆,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井应该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但该圆的圆心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也导出了课题.问题情景的创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2)迷途知返,设置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的问题情景

7、,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案例】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同学考虑不周,只得出周长是10.我试着反问:“难道腰长不能为4?”学生立刻改口说:“周长为10或11.”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和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很多同学理直气壮地说:“8或10.”看看,果然中计!接着我要求同学画出草图,很快有同学说:“8不对,只能是10.”我抓住时机问原因,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8、”“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挫折教育比正面教育要深刻得多.(3)运用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情景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认知冲突造成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实现新的平衡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形成.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案例】在教学“三角形按角分类”时,我课前制作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先取其中一张,出示这张三角形纸片的锐角部分,其余部分用别的东西遮住,然后问学生能否判断这张纸片是什么三角形?如果出示含钝角的

9、那部分,那么能否判断呢?出示含直角的那一部分呢?等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我又追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有的能判断那种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判断?”这一提问使学生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了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精力集中,智力也到了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的质疑,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三、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也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10、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案例】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1:如果改为特殊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时,顺次连结它们各边的中点,将是什么四边形?如何证明?从推理过程中你发现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关系是怎样决定中点四边形的图形呢?变式2: 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如果对角线互相垂直呢?

11、 通过以上的变形,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在以后的练习中要明确类似知识点的考查方向,防止教师盲目出题,学生盲目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效益最大化.设计安排上述变式的题目,让学生研讨、思考,显然颇有益处,既可以把若干知识点串联起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有效地促进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四、教会学生问的基本方法,为问题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很多同学并非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可问,而是不知道如何问.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 【案例】教学 “某工程队要修一条长1000米的水渠,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15天完成,两队

12、合修多少天完成?”可设计选择题:设两队合修x天完成,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 (B)(C) (D)教师给出题目后自然提出如下的问题:(1)这几个方程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2)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3)哪个方程更简便?教师的提问,关键是要学生懂得质疑“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多问,教师的示范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先学会浅层次提问的方法,才能慢慢地提高质疑能力.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才能最终实现这个飞跃.具体做法如下:(1)在生活中找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用数学的思想去关注社会生活

13、的一些问题与现象,比如人口、资源、生产营销、调配、利率、彩票问题等.(2)开展反思性学习,在解题中找问题解题反思,就是指在解完题后对问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进行重新的认识,它不仅能够提高解题的正确性,还有助于活跃我们的思维.解题反思包括以下几方面:什么地方是题目的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它们还可用于其它什么类型的题目?还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去解?可否推广?(3)在想象中提问题数学王国中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并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五、运用发展性评价,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

14、值判断活动.发展性评价关注被评价者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素质的发展,关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其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它是一种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必须先让他们在认识上明确“提问题”的意义.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前、课后都要注意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情景,才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

15、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显现与发展获得环境的肯定和支持,让他们在“提问题”的学习实践中强化问题意识.总之,“学”贵在“问”,“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让学生做学问,首先就是学会“问”,要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自主提问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是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探索,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光“学”不“问”,不要让学生眼中的“问号”变成“句号”.参考文献: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概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龚春燕.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