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7415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研究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

2、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Accounting Related Issues Summary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Accounting (EDP) is a process of using electric computer in place of manual accounting and analyzing accounting date, further more, doing the prediction and decisio

3、n-making. EDP is a brink subject. It contain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cs and accountancy.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EDP has a considerable scale in our country.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ccurred and severely blocking the EDF to the deeper im

4、provement.The promo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P is mov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ERP, more than that, it has been improved as a large-scale networking system of accounting data proces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pany in the different place and different line.Using EDP is not only for reducing labo

5、r intensity of financial personnel and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company accounting process as well as the speed of transport. Even more importance is the change of essential to the accounting work.At the same time, EDP has a new demand to the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t requires the company t

6、o complet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without a break.前 言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被人们通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入会计电算化理

7、念,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管理革命、会计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1998年以后会计电算化得到了较好的推广普及。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以及开发平台与技术的变化过程,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经历了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等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直观上来说就是财务软件的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仍有不少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内容,需要做哪些工作持有片面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现

8、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

9、征,内部控制技术在系统管理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解和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开发设计可靠系统的前提,同时也是使系统高效运行和管理的必要条件。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所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工具,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被人们通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财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

10、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一)基本概念1、手工记账。手工记账是指会计人员主要靠人工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计算等形式,通过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两种分类,采用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总账以及会计法规定的会计核算形式,采用“平行登记、错账更正、对账、试算平衡、结账、转账”等记账规则的运用,进行账目处理的会计核算体系。2、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完成数据的自动化。会

11、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社会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会计电算化通过数据库存入或提取会计信息,打破了传统手工系统会计工作对会计事项分散处理的记账规则。(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及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也曾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入会计电算化理念,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管理革命、会计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是从1998年以后,国家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暂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

12、等多项政策法规,极大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直观上来说就是财务软件的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以及开发平台与技术的变化过程,可以大体上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的定点开发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应用单位并不完全了解计算机技术,也不能全面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组成的开发组只能在摸索中前进。这阶段以自我开发专用会计软件为方,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

13、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低的弊端。特别是当时的会计人员大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软件长期停留在原开发时的水平。第二阶段: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专业厂商开发为主的通用会计软件阶段,在这期间开发出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是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一般人们称之为“核算型”会计电算化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各模块可以独立运行,模块之间在结构关系是松散的,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整体,未能解决数据重复录入和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等问题。1988年8月

14、在吉林市召开了的“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和商品化的设想,并明确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各类单位不同的通用化会计软件。随后,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运用而生,上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通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相继成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孕育了日后庞大的会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了我国会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第三阶段: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在第一批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阶段从一开始就进行规

15、范化总体设计,并在功能上做了较大调整,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资金管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采购与应付账款、销售与应收账款、库存管理等。第四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末至今)。这一时期推出的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限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且要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许多会计软件专业公司以吸收

16、国际高科技最新成果(如网络、硬件、数据库等)和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为契机,在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和实施“管理型”会计系统方面投入了巨大力量。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大型管理型会计软件系统的逐步成功,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家财政部对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宏观管理,对促进会计电算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财政部从制定应用发展规划、会计软件功能规范、会计软件评审规则、会计软件市场管理、会计人员培训、电算化持证上岗、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营造了的良好环境,保证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持

17、续而健康的发展。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国企业集团已经使用了会计软件,大部分上马了大型“管理型”财务软件系统。大中型企业中基本上全部使用了会计软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财会软件已经成为在应用软件中除操作系统软件以外最为畅销的软件,大批财会软件开发商应用而生并快速发展,产生了诸如用友、金蝶、浪潮、远光等一批国际有影响的企业和产品,财会软件成为引领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佼佼者。会计电算化推动了企业财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加强了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促进了

18、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工作。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包括以会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软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1、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包括在国外软件摸板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处理的会计软件。由于它以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这种软件对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极高,而且不太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制度。另一方面,无论从软件售价还是服务费用都较为昂贵。因此,其主要使用对象为外国独资和中外合资以及少数国内知名企业。2、国内软件商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这种会计软件由于是由国内软件商汇集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多数又经过财政部评审,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由于这类软件一般只包括基本

19、财务模块,因此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基本免维护。缺点是由于各企业在产品成本方面的差异,成本部分和分析、预算等模块不是很好用。目前这类软件在市场上的比例最大。3、国内企业用户与开发商联合开发的专用性大型会计软件。这一软件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性企业集团牵头组织力量与软件开发商研制的,只适用于本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这种软件业务适应性强、软件集中开发、管理和维护方便且更新及时,又相对节省资金。但由于毕竟企业用户和软件开发商之间在业务理解上存在代沟,因此,需求设计的完善需要很长时间。4、以会计软件为核心,拓展其他管理功能后开发的“管理型”会计软件。这种软件业务以会计信息流为主,其他业务为辅,在保

20、持原会计功能模块的同时汇集了企业销、供、产和不同功能模块。这种软件由于涵盖业务范围大,多以大型数据库软件为支持,形成了一个大的管理系统。因此,其上马难度和资金耗费要大些。可以说,目前这类软件主要通过“行业化设计、功能化模块、对象化开发”的产品模式,用户主要在大中型企业。(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需要再提高。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仍有不少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内容,需要做哪些工作持有片面的认识,主要

21、有以下几种观点:1、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把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2、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电

22、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分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4、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对我国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中小型分析后,我认为:企业没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原因不是经费短缺,而是企业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2、软件开发商所提供软件的功能和适用性有局限。由于软件开发商所依托的信息来源有局限性,造成商品化软件在开发过程对各种业务

23、流程的理解和企业实际有差异。特别是在财务软件所覆盖市场非常大的情况下,众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在核算与管理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对电算化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因此一旦用户发现商品化软件某些模块不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特点,用户只能放弃该功能的利用,最终影响了企业电算化的效率。3、会计电算化软件依然为偏重核算型。目前,尽管会计电算化软件突出向管理型转变,但大量的商品化软件只提供解决总帐、报表、固定资产、材料采购、现金银行管理功能、合并报表等核算模块,并不能很好解决成本、投资、预算、分析、控制等会计管理功能。作为企业经营者关心是是通过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单纯核算模式必然会导致软件商品的市场竞争力。4、会计电算

24、化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尚有差距。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的会计系统的应用上,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分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比如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等,凡此种种,不仅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5、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我了解据,多数企业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电算化发展的需要,

25、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帐务处理,即使有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或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6、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存在。目前,国内知名财务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为了方便财务人员纠正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在财务软件中设置了“反结账”模块。它违反了会计工作规范中对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修正的方法,执行反结账功能既不能像“红

26、字更正法”那样能完全保留下的修改痕迹又影响了会计的真实性,同时也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沃土。由于财务核算复杂同时设计了多个模块和多层次的核算,在财务信息处理上导致了数据错误,增加了财务软件使用中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硬件和软件三位的统一体,为了更好地在使用中的便利,还应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进行防范软件装配。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

27、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二、可以方便

28、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三、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四、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

29、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五、保证了财务目标的实现。实现会电算化特别是上马“管理型”会计软件后,通过资金管理、材料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核算、财务分析、预算管理、集团财务等功能模块,实现了财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保证了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六、提供财务决策支持。由于会计电算化比起传统会计,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具有全面、快速、准确的优势,可以轻松实现及时计帐、实时报告、全面反映,提高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事实证明,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

30、代发展的必然。据资料记载,日本早在1986年就有80%以上的大型企业和5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比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整整提前近20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竞争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成为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

31、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和会计软件商家应联合起来,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及对策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了解和掌握电算化会计系

32、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开发设计可靠系统的前提,同时也是使系统高效运行和管理的必要条件。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12期,第10页。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否准确,往往是整个会计核算成败的关键。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适应电算化要求,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加强授权、批准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

33、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由计算机进行,人员分工更趋复杂化,会计信息的输入可能不是专业会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人员进行。这样做会节省相当的人力,但同时也增大了控制风险。因此,在控制授权上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12期,第26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能够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带来的风险。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后,电脑操作无形化较传统手工记录更难于

34、控制,对内部控制提出的要求更高。二、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措施1、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控制。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企业应加强下列组织管理方面的控制:1)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电算化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2)适当

35、的职责分离。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3)完善的上机管理。企业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

36、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4)安全可靠的档案管理。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

37、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5)完备的设备管理。对于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6)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网络会计系统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和公正地监督与评价,有利于系统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健全。2、有关系统开发方面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保证网络会计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

38、法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控制措施,它应贯穿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开发目标,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控制开发进度,监督开发质量,检查各功能模块设置的合理性及程序设计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审性。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电算化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2)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

39、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不一定比旧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甚至购买或自行开发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还不如手工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新旧系统应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至少为三个月。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12期,第69页。3)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

40、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一旦发现网络系统各类软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应立即进行在线修补与升级,并将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报告及时存储归档。3、有关电算化日常管理方面的控制。首先应制定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和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其次要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41、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还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

42、、保管工作等。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电算化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柯鸿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 湘潮(下半月),2008年12期,第34页。最后对系统操作的事件类型、用户身份、操作时间、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系统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实时寻找具有网络攻击特征和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数据流,实时响应和报警,阻断非法的网络连接,对事件涉及的主

43、机实施进一步跟踪,创造一种漏洞检测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模式。4、有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方面的控制。应制定网络计算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严格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系统,专机专用;计算机机房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等技术要求,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为了保证交易者的交易信息不被他人窃取或破译,对会计信息应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数字认证等核心技术,加强数据流加密。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入侵,应采

44、取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安全技术,用以限制外界对主机操作系统的访问,加强原有的基于账户和口令的控制,提供授权访问控制和用户身份识别。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变化,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对会计核算的新要求,建立完备的、崭新的会计体系。参考文献:(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 时代出版社,2002年版。(2)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3)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柯鸿桥: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 湘潮(下半月),2008年12期。(5)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