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502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北京市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总结整理高教心理学:名词解释:1.群体:指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2.心理发展: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3.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4.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5.自我意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

2、与周围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6.知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象。类型: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主观性知识和客观性知识。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的规律的科学。8.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0.最佳刺激水平理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

3、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11.最佳刺激理论:动机激起水平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12.最优计划理论:(没有查到答案)简答题:1.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1)智慧技能,指个体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运动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或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3.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1)教

4、师智慧(教学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2)教师教学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4.正迁移负迁移(举例):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发生干扰)。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2)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

5、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6.测验的类型: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准备性、形成性、总结性测验;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7.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1)社会角色: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的“心理调节者”。(2)社会功能:传承历史文化、培养高级人才、实现科技文化创新、推动文明建设。8.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在群体中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群体中,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刺激。个人要对这个刺激做出反应,于是表现出不同于独处时的行为。也就是说,群体会对其中的

6、个体产生影响,而个体在群体情境下会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9.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发生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之一);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1)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2)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11.情绪情感的分类:基本情绪(喜怒哀乐);复合情绪与情感(不安、后悔、嫉妒、烦躁等);特殊状态(如无聊)。12.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

7、的地位和作用。13.学习迁移及其类型: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方向(纵向和横向);根据迁移先后(顺向和逆向);根据迁移内容(特殊与普遍)。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指一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2.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3.高校职能: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三方面。4.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5.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

8、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包括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6.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7.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8.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9.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

9、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10.人文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11.专业设置:是高校为了方便培养人才,按学科分类或职业分工设置各种专业的活动,设置和进行专业教育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12.通识教育:(广义)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即大学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包括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13.学生观: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14.教育方针: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关于教育的

10、性质、目的、任务、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的总规定。15.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现。(类型:感性-理性;具体-抽象;陈述性-程序性)16.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17.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教学的科目”“学问的分支”“学界或学术的组织”是学科的三个基本内涵。简答题:1.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1)学科齐全、综合性强(2)人才聚集,创造力强(3)基础研究设施先进,实力雄厚(4)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系相结合。2.高校科学

11、研究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高校科研工作即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又是直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还是国家科技发展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力军。(2)作用: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3.高校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者;高级人才的培养者;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着;文明建设的推动者。4.高校职能: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开展社会服务三方面。5.人文教育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6.高校职能

12、的内涵: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7.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的关系:(1)高校职能: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三方面。(2)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包括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3)关系:功能是事物或系统的本质属性,职能是事物或系统的现实表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职能中。8.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当系统要素和环境确定时,结构才能决定功能;结构状况的变化影响着功能的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一

13、个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能使高等教育发挥积极的功能,反之,不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其功能是消极的。(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功能由于环境变化而做出调整会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引起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9.高校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10.教师教学能力:(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2)科学研究能力 (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指导能力(6)终身学习的能力。

14、11.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如果说,高校教师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是解决了什么,培养哪方面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是解决如何教,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教师只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培养自己优秀的教学能力,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1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具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2)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3)联系与区别:教育的培养目

15、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区别在于:培养目标可测量,教育目的不可测量;教育目标是向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教育对象提出的;教育目的有终极含义,更加抽象,培养目标更倾向于阶段性,更具体。13.教学测量与评价:(1)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意义作用:检验教学目标贯彻的情况;诊断学生的优缺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等)。(2)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14.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自由发展是道德品质和美德情操的高度发展多维度的,不仅有德智体美等,还有个性、潜质及兴趣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的教育目的,是当代教育追求的完美状态。15.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和内涵:(1)内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旧式的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械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内涵: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自由发展是道德品质和美德情操的高度发展多维度的,不仅有德智体美等,还有个性、潜质及兴趣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