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571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3.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新课标下科学教师的环保教育摘要: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民族兴衰的关键。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课程标准 环保意识 科学素养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唯一的美好家园,它之所以成为适于人类居住是数十亿年生命演

2、化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之不易。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9月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了光化学污染,即“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

3、已出现了浓重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我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的生物物种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大量生物物种资源面临濒危或灭绝,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马克思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只有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我们世代拥有美好家园,也是我

4、国民族兴衰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科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自然环境的恶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人类要利用自然环境,更要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自身。新课标中把科学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大块的体系,这四大体系中无一不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我们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环保教育,充分发挥科学这一得天独厚

5、的优势,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二 科学教师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环保习惯,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以课堂为平台,学科知识为桥梁,渗透环保知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平台,借助学科知识,把环保知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中去。在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6、这一知识体系中可以渗透: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还可结合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物的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讲授生

7、命科学这一领域中有关生物的多样性知识时,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繁衍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目前,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的生物物种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大量生物物种资源面临濒危或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单”表明,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一半以上的龟类、八分之一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正在面临生存威胁。目前全球有15000多个物种正在消失。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89种,为总数的四分之一。据估计,目前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正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导致物种灭绝,农作物栽

8、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还有大量生物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这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让学生明白保护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种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在物质科学领域中涉及常见的物质有水和空气,这两样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知识: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圈中,时刻离不开大气,清洁干净的大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污染了的大气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结合我们学校所处的环境

9、(化工区),周边的工厂排放废气时对我们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来讲,大气污染的人工源有三类:燃料的燃烧;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或颗粒物;交通运输排放的废气或颗粒物。这些污染物的危害如碳氧化物会造成“温室效应”、CO中毒;硫氧化物不仅直接对人类有毒害作用,还会引发酸雨;氮氧化物对肺部的危害;光化学烟雾会引起眼睛红肿,引发喉炎等等,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学生自己的感受,向学生阐明产生危害的原理,让他们了解大气质量及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对策。水是人类与生物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体污染特别是淡水水体污染,不但影响工农业生产,危害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水体

10、污染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课堂教学中可以着重对生活污水这一与学生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事物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活污水的来源、类别及防治对策,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这就要求科学老师把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和治理措施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列在备课本上,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从不同方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2以实验室为阵地,规范操作为手段,加强环保意识科学中有许多

11、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之后,升华为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从理性回到实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应该把实验室当作环保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结合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改进实验装置,严格进行规范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环保意识。如在化学实验中,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求学生尽量利用最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浓硫酸反应,尽量控制铜和浓硫酸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现象,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在实验操作中,要防

12、止学生一昧追求新奇和有趣味而胡乱动手摆弄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对于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不能只图一时方便,随意胡乱倾倒或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中,一定要严格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因为废液会腐蚀地下水管,从而造成水污染,所以在做实验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废液必须倒入废液缸中。同时,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来污染空气。教育学生主动地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做起。又如在物理实验中有使用干电池的实验,科学教师要告诉学生:废旧的干电池内含有“铅”这种有毒的物质,随手乱扔会造成

13、土壤污染,长此以往会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并会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当干电池用尽之后,必须统一收集起来,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而实现再利用,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步骤,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学生处处讲环保的意识,把环保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3以创建为挈机,课外兴趣活动为辅助,把环保意识辐射到整个社会目前,镇海区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我校正在创建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科学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挈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可以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宣传绿色思想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4、,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环保方面的专家来校专题讲解环保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法规,介绍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环保科技。也可以在安全有保证的条件下带学生去参观镇海城区污水处理厂、LG甬兴公司和镇海电镀厂等单位的环保设施;听取一下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讲解,去亲眼目睹工业污水处理的全过程,这样使学生能深切感受到镇海区政府和有关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从而增强了对镇海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信心。还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经常组织学生去采集当地的河流水来关注水体污染情况,了解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写好调查报告,然后积极进行讨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问题,这样一方面培

15、养了学生治理环境污染的兴趣,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的科学素质有实践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把环保知识带到家中,向家长提出“绿色家庭”建议,如:家中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和不可降解泡沫饭盒;使用无氟家电和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无磷洗涤剂,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处理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家庭装修环保化等等。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时注意环境保护。为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关环境类书,如水生命的源泉、人与自然、和寂静的春天等,使环境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辐射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人人动手,保护环境。环保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化学教学1994年3月3拯救地球 张觉 海南出版社 20024大自然发怒了 扬铸 济南出版社 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