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601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2.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 1、 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采取限制或消除排入水体和水域的污染物的措施,使河流、湖泊、海洋、水库等水体和水域维持其应有的正常功能。(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分不断的蒸发和蒸腾,并汽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各处,遇到适当的条件时即成为雨或雪而降落到海洋和陆地。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或地下水;一部分经植物吸收后再经枝叶蒸腾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可直接从地面蒸发而发散;一部分可能顺地表

2、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流入海洋,再经水面蒸发进入大气圈。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称作自然界水循环。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三大类。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污水。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工业废水分为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是指较清洁,不经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的工业废水。而那些污染较严重,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工业废水就称为生产污水。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污水称为农业废水。(2)掌握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污染物种类:l 物理:颜色、浊度、温度、

3、悬浮固体、放射性l 化学:pH、COD、BOD5、TOC、氨氮、石油类、苯类l 生物: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水质指标:l 物理:水温、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0.45m滤膜截留物质的质量,105烘干)、浑浊度(水中含有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色度、臭和味、电导率等l 化学指标:l 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如锰、铁、氯化物等;l 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pH、酸度、碱度、硬度、总含盐量、氧化还原电位等;l 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COD(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BOD5(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

4、的量),TOCl 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l 放射性指标:总放射性、总放射性,单位Bq/L(二)废水处理方法1、熟悉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苯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

5、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2、废水处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掌握按处理方法分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处理法物理方法:通过物理作用来清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称为物理处理法。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过滤、沉淀、浮选等技术分离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

6、化学处理法: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清除废水中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其它物质从而化有害为无害、有毒为无毒等,称为化学处理法。常用的方法有中和法、氧化法、凝聚法、石灰解析法等。中和法主要用来除废水的酸、碱性。氧化法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空气氧化法,即将废水暴露在空气中,利用空气氧化;二是化学氧化法,即在废水中加高锰酸钾、液氯、臭氧等强氧化剂使其发生氧化反应;三是电解氧化法,即利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阴阳两级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以消除污染物质。化学凝聚法这是处理废水常用的一种方法。当废水中含有许多胶体物质,用物理方法不易除去时,常加凝聚

7、剂,如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明矾、铝酸钠、氧化铁等,以清除胶体带的电荷,使之变成絮状,迅速下沉。电解凝聚法电解凝聚法与化学凝聚法基本相同,即清除胶体上的电荷,使其发生凝聚作用。不过,后者是促使胶体下沉,前者是促使肢体聚集于液体表面。电解凝聚法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乳化油。通过电解作用使阳极电板上产生矾花,即氢氧化铁,阴极产生氢气。矾花和气体气泡不断上升,将乳化油带至液面产生凝聚、吸附和浮托等作用,因此又称电浮选法。物理化学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萃取法、分离技术等。离子交换法这个方法是使硬水软化的传统方法,现在是深度处理废水和回收其中有用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除去或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即利

8、用离子交换作用,把废水中希望除去的或回收的阳离子或交换,然后用水或其它液体淋洗树脂,将其中重金属洗出,树脂复原。离子交换树脂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产物两种。此外,天然的蒙脱石、沸石、多水高岭土和伊利石等均有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也可用于处理废水,并具有来源容易、成本低等优点。吸附法吸附法是采用固体多孔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味、臭、色、油、酚等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属于这类吸附剂的有活性炭、活性硅石、硅酸、白土、蒙脱石、氧化铝和骨粉等。萃取法采用某种有机溶剂,从废水中除去或回收可溶于该溶剂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例如,用重质苯、异丙醚等革取废水中的酚。泡沫分离这种方法是把空气吹入废水中,或者在废水中投放表面活性物

9、质,使水中形成许多泡沫,水中表面活性或非活性污染物质吸附在泡沫上,升至水面,不断刮去泡沫,就能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可分为电渗析法、扩散渗析法、反渗透法和超滤法四种形式。a电渗析法:溶液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有选择地通过离子交换膜进行定向迁移,此法多用于海水和苦咸水除盐、制取去离子水等。b扩散渗析:即为浓差渗析,利用半透膜(只能透过溶剂或只透过溶质的膜)使溶液中的溶质由高浓度一侧,通过膜向低浓度一侧迁移。此法主要用于酸、碱废液的处理、回收和有机、无机电解质的分离、纯化。c反渗透:以压力为推动力,把水溶液中的水分离出来,同时分离、浓缩溶液中的分子态或离子态物质的方法。反渗

10、透法在化工分离技术、硬水软化、制取高纯水和分离细菌、病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d超滤法:是以压力为推动力,使水溶液中大分子物质和水分离。其本质是机械筛滤。在这种方法中,膜表面孔隙大小是主要控制因素。生化处理法: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根据废水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废水的生物处理分为好气和厌气生物处理两类。好气生物处理法:在废水中通过大量空气,促使好气微生物大量繁殖,并注意调节pH值(69)、温度(2030)和增加必要的养料(BODNP=10051)等,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它们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分解,分解为CO2、H

11、2O、NH3和硫酸盐、磷酸盐等,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质的目的。嫌气生物处理: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嫌气微生物来进行废水处理,这种办法常用于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废水,即生化需氧量在500010000mg/L以上的废水。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如,用沉淀法去除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去除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接近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处理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状物质。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

12、,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去除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源菌等。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2)掌握按处理程度分类: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城市污水成分的99.9%是水,固体物质仅占0.03%0.06%左右。城市污水的BOD一般在75300mg/L。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需求,废水处理的各种步骤可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同时还通过中和或均衡等预处理对废水进行调节以便排入受纳水体或二级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筛滤、沉淀、浮选等物理处理法。经过一

13、级处理后,废水的BOD一般只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仍需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主要采用生物处理和絮凝等方法,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水可以达标排放。生物法主要是除去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去除废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有机物。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对难降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进一步处理。控制富营养化或达到使废水能够重新回用。采用的方法可能有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超滤、消毒等。二、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大气污染物的形成1、大气污染(1)了解地球大气层:大气组成和大气结构大气组

14、成分为恒定、可变和不定三种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加上微量的氖、氦、氪、氙、氡等稀有气体为恒定;水蒸气(4%以下)和二氧化碳(0.020.04%)为可变;不定组分来源有二:(1)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尘埃、硫化氢等(2)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硫氧化物、氨氧化物等。在均质层中,根据气体的温度沿地球表面垂直方向的变化,分为对流层(12千米,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平流层(38km,臭氧在该层)、中间层(35km)、热层(630km,电离层)、逸散层。(2)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改变大气圈中某些原

15、有组分和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构成损坏即为大气污染。(3)了解大气污染的特点:局部、区域性、全球性局部、区域性、全球性一般认为大气污染只发生在城市和工业区,那里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往往要比农村或郊区高出许多倍,似乎大气污染仅局限于局部地区或是区域性问题。但从实际表现,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因为污染物最终将散布到整个大气层。(4)熟悉大气污染的危害:对生物、材料和气候的危害生物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 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

16、或枯萎死亡。;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 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材料危害:大气污染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S02与其他酸性气体可腐蚀金属、建筑石料及玻璃表面。S02还可使纸张变脆、褪色,使胶卷表面出现污点、皮革脆裂并使纺织品抗张力降低。03及SO2会使染料与绘画褪色,从而对宝贵的艺术产品造成威胁。气候危害:大气污染还会导致降水规律的改变。水循环对于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大气污染影响凝聚

17、作用与降水形成,有可能导致降水的增加或减少。大气污染对降水化学的影响表现在酸性化合物的输入,即出现酸雨。酸雨会导致土壤变化,继而引起水体的pH值变化和化学变化。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 全球天气灾害增多;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5)熟悉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pH值10m)、飘尘(0.110m)、总悬浮颗粒物(TSP,d100m)、飞灰、黑烟、液滴、轻雾、重雾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按形成过

18、程分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SO2、CO、NO、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烟雾等。(2)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天然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

19、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交通运输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

20、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二)大气物理化学基础 1、大气污染物扩散与气象的关系(1)了解地球大气特征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千米以上

21、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暖层:位于中间层上部,暖层上界距地表约800公里,有原子氧和分子氮组成散逸层:是暖层顶以上大气层的统称,也叫散逸层、外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是大气圈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带(2)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方式大气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除了在湍流及平流输送的主要作用下被稀释外,对于不同性质的污染物,还存在沉降、化合分解、净化等质量转化和转移作用。虽然这些作用对中、小尺度的扩散为次要因素,但对较大粒子沉降的影响仍须考虑。大气及下垫面的净化作用主要有干沉积、湿沉积和放射性衰变等。(3)掌握气象要素气温:对流层内,随着

22、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的热源,所以近地面层的温度比上层要高,另一方面,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分布从低空向高空减少,他们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也使得近地面层气温比上层要高。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d来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大气中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0,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直减率,=d,中性层结;气温不随高度变化,=0,等温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0,逆温。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低层大气中因为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速随高度增大,形成了有一定规律的

23、垂直分布或称为风的廓线。在大气边界层以上的自由大气层中,气流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为地转风;在大气边界层的上层和近地层中由于各自气流受力的差异,形成了特殊的气流分布,这便是下面将要讲述的内容。风直接携带污染物输送,而且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风的大小和分布对污染物的分布有很大关系。2、大气污染化学(1)了解降水与大气污染湿沉积(对较大粒子沉降的影响须考虑)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云或雾)与降水(雨或雪)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厂址选择还要适当考虑其它象条件。如低云和雾较多的地区容易形成更大的污染,而降水较多的地区由于雨水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往往较洁净。当降雨与固定的盛行风常

24、常同时出现的地区,厂址选择中应考虑被污染的雨水可能会被风吹向下风方向的问题。(2)了解酸雨化学2SO2+2H2O+O22H2SO4 2NO+O22NO24NO2+2H2O+O24HNO3 NH3+HNO4NH4NO3(3)了解臭氧破坏化学CFCl3+ hCFCl2+Cl NO+O3NO2+O2CFCl2+ hCFCl+Cl NO2+ONO+O2Cl+O3ClO+O2 ClO+OCl+O2总反应:O+O32 O23、大气污染扩散模式(1)了解点源扩散模式(2)了解线源扩散模式一、湍流与湍流扩散理论1. 湍流、正态分布低层大气中的风向是不断地变化,上下左右出现摆动;同时,风速也是时强时弱,形成迅速

25、的阵风起伏。风的这种强度与方向随时间不规则的变化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气体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一面随大气整体飘移,同时由于湍流混合,使污染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稀释,其扩散程度取决于大气湍流的强度。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二、高斯扩散模式(一)连续点源的扩散连续点源一般指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烟囱、放散管、通风口等。排放口安置在地面的称为地面点源,

26、处于高空位置的称为高架点源。1. 大空间点源扩散 高斯扩散公式的建立有如下假设:风的平均流场稳定,风速均匀,风向平直;污染物的浓度在y、z轴方向符合正态分布;污染物在输送扩散中质量守恒;污染源的源强均匀、连续。2高架点源扩散在点源的实际扩散中,污染物可能受到地面障碍物的阻挡,因此应当考虑地面对扩散的影响。处理的方法是,或者假定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的质量不变,到达地面时不发生沉降或化学反应而全部反射;或者污染物在没有反射而被全部吸收,实际情况应在这两者之间。3. 地面点源扩散(二)连续线源的扩散当污染物沿一水平方向连续排放时,可将其视为一线源,如汽车行驶在平坦开阔的公路上。线源在横风向排放的污染物

27、浓度相等,这样,可将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对变量y积分,即可获得线源的高斯扩散模式。但由于线源排放路径相对固定,具有方向性,若取平均风向为x轴,则线源与平均风向未必同向。所以线源的情况较复杂,应当考虑线源与风向夹角以及线源的长度等问题。(三)连续面源的扩散常用的面源扩散模式为虚拟点源法,即将城市按污染源的分布和高低不同划分为若干个正方形,每一正方形视为一个面源单元,边长一般在0.510km之间选取三、固体和噪声污染控制(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污染与控制及管理体系 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特征定义: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

28、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特征:资源和废物相对性;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呆滞性大,扩散性小;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2)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按照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由于放射性废物在管理方法和处置技术等方面与其他废物有着明显的差异,许多国家都不将其纳入危险废物范围内,我国固体法也没有涉及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问题。 按来源分类: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废物、放射性废物。(3)熟悉危险

29、废物的定义、分类和鉴别定义: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的特性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和疾病传染性。分类:国家1998年7月1日实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了47类危险废物,既有固态、半固态的废物也有具外包装的废气。2、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控制(1)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固体废物露天存放或置于处置场,其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间接传至人体。(2)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占用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微

30、生物产生影响。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毒水或其他反应,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在运输、处理、堆放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填埋场中逸出的沼气也会造成污染,运输处理中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对水环境的影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控制1.改进生产工艺:通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选取精料,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等方式,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通过使某种产品的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或者尽量回收固体废物中的有价值的成分进行综合利用,使尽可能少的

31、废物进入环境,以取得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收益。 3.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和处置3、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1)熟悉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l “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资源化: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方法。资源化范畴:物质回收、物质转换、能量转换。无害化:对已生产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力、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l 全过程管理“3R”、“3C”原则:reduce、reuse

32、、recycle;clean、cycle、control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l 工业废物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2)熟悉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与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危险污染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3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5022008)(3)了解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固体废物的“三化”处理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最重要的技术政策,其中无害化 是前提,减量化和资源化是发展方向。(二)固体废物处置系统工程1、固体废物处置概述(1)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概念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2)掌握处置基本要求(3)了解处置方法的分类管理处置:对暂时难以处置或尚需对其处置

34、方案进一步判断的废物,可做暂时安全储存。回收处置:对某一地区或生产过程的废物,可能通过交换或处理成为其他地区或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排放处置:对气态或水溶性的污染物,经稀释扩散达到规定标准后,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永久性隔离处置:作为最终处置的主要方式,采用各种天然和人工屏障将有害物质与生物圈作最大限度的隔离,包括各种形式的土地处置、海洋处置等。2、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方法(1)了解固体废物在填埋场中降解的机理好氧分解阶段:填埋后数十日内,土壤微生物中的好氧性细菌和填埋层中的氧气,在适当的含水情况下,将废物中有机性物质分解成水或二氧化碳等稳定性物质。过渡阶段:氧气逐渐被消耗,厌氧条件开始形成并发展,当填

35、埋场变成厌氧环境是,可做为电子受体的硝酸盐和硫酸盐常被还原成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测量废物的氧化还原点位可监测厌氧条件的突变点。酸化阶段:在此阶段,起源于第二阶段的微生物活动明显加快,产生大量有机酸和少量氢气,由于本阶段有机酸存在且填埋场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有机酸溶解于渗滤液的缘故,所产生的渗滤液pH值常会下降到5以下。甲烷发酵阶段:此阶段发生于废物填埋200500d之后,此时,甲烷生成菌将前一阶段所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为稳定地细胞质、甲烷气、二氧化碳及能量,直至填埋层内部的温度达到55左右,且温度不再升高为止。此时填埋层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量逐渐降低,甲烷气的生成量则渐次增加。pH值6.88。稳定化

36、阶段:在废物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之后,填埋废物进入成熟阶段,填埋气产生速率将明显下降。(2)熟悉填埋工艺的分类、基本工艺流程根据固废性质及其污染防治法规分:惰性填埋、卫生填埋、安全填埋基本工艺流程:倾倒垃圾摊平垃圾压实垃圾蚊蝇灭杀覆土后填埋区覆土后植被。(三)了解噪声基础知识1、噪声污染特点与危害噪声的公害特性: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它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

37、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噪声的声学特性: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它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危害: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动物的影响、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2、声源的种类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建筑噪声: 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

38、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生活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3、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机械振动是声波产生的根源,弹性介质的存在是声波传播的必要条件。周期:声源振动每往复一次的时间间隔,用字母 T 表示,单位是秒(s)。 频率:声源在 1 秒时间完成的振动次数,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简称为赫, 符号为HZ。频率是周期的倒数。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振动相位相同而且相距最近两点间的距离,用字母表示,单位是米。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

39、的传播速度,c。4、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符号“ Leq ”。涨落的噪声所引起人的烦恼程度比等能量的稳态噪声要大,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强度有关。噪声污染级是综合能量平均值和变化特性(用标准偏差表示)两者的影响而给出对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的评价数值,以分贝表示。考虑到夜间噪声具有更大的烦扰程度,故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也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 Ldn”。它是表示社会噪声一昼夜的变化情况。5、噪声的叠加和相减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

40、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 = W1+ 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 和I2 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 = I + I2 。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总声压级:如LP1=LP2,即两个声源的声压级相等,则总声压级 LP = LP1+ 10lg2 LP1 + 3(dB) 也就是说,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3dB。噪声的相减:6、噪声的频谱分析声音通常是由许多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分音迭加而成的。不同的声音,其含有的频率成分及各个频率上的分布是不同的,这种频率成分与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频谱。将噪声的强度(声压级)按频率顺序展开

41、,使噪声的强度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查其波形,叫做噪声的频谱分析(或频率分析)。7、噪声的主要控制方法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从传输途径上控制噪声、在接受点阻止噪声。采取阻尼、隔振、吸收、隔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七大措施。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一)固体废物处置场(厂)总体设计1、熟悉固体废物处置场(厂)的选址在规划一新的填埋场时。首先应对适宜处置废物的填埋场场址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并根据所能收集到的当地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初选筛选出若干可供建设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地区。再根据选址基本准则,对这些可供选择的场址进行比较和评价。在评价一个用于长期处置固体

42、废物的填埋场场址的适宜性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土地面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2、了解固体废物处置场(厂)总体设计进行填埋场场地的初步布局,勾画出填埋场主体及配套设施的大致方位:根据基础资料确定填埋区容量、占地面积及填埋区构造,并作出填埋作业的年度计划表。再分项进行渗滤液控制、填埋气体控制、填埋区分区、防渗工程、防洪、地表水导排、地下水导排、土方平衡、进场道路、垃圾坝、环境监测设施、绿化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置、配套设施的设计和提出设备的配置表。形成总平面布置图。提出封场

43、的规划设计。(二)固体废物转运与预处理1、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贮存(1)熟悉城市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收集方式:混合收集,废物混杂,降低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生利用价值,增大废物处理难度,处理废物成本增加;分类收集,有利于废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处理处置废物量,降低管理费用及处理处置成本;定期收集;随时收集分类原则:工业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分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开、可燃与不可燃分开。收运系统:拖拽容器系统、固定容器系统(2)了解城市固体废物的运输及贮存运输:车辆运输、船舶运输、管道输送(3)了解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及运输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危险废物要根据其成分,用符合国家标

44、准的专门容器分类收集。 装运危险废物的容器应根据危险废物的不同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变形、老化,能有效地防止渗漏、扩散。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在标签上详细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成分、特性以及发生泄漏、扩散污染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 居民生活、办公和第三产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应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通过分类收集提高其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源危险废物的回收网络。 鼓励发展安全高效的危险废物运输系统,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专用车辆,对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安全可靠,要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运输的管理规定进行危险废物的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可能

45、造成的环境风险。 危险废物的贮存: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若暂时不能回收利用或进行处理处置的,其产生单位须建设专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贮存,并设立危险废物标志,或委托具有专门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单位进行贮存,贮存期限不得超过国家规定。贮存危险废物的单位需拥有相应的许可证。禁止将危险废物以任何形式转移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转移到非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中。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2、了解城市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选址:在具备铁路或水路运输条件,且运距较远时,应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垃圾中转站;不宜临近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位置应在服务区内人口密度大、垃圾产生量大易形成经济规

46、模的地方;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设置范围:非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0.41km;小型机动车,24km。根据该工艺与服务区的垃圾量,计算应建多少高低货位卸料台和配备相应的压缩机数量,需合理使用多少牵引车和半拖挂车(集装箱)垃圾由小型垃圾收集车运至转运站,压实后转上集装箱拖车,然后运往处置场;垃圾转运站普遍采用全密封设计,防止抽气和噪声影响附近居民;站内气体抽进空气净化系统,经处理后外排;产生的废水经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垃圾收集或转运车辆离开转运站前,须彻底清洗。生活垃圾大型转运站配置主要包括(ABCD)A称重计量系统B转运作业系统C运输系统D监视、控制系统在规划和设计转运站时,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BCD)A每天的转运量B转运站的结构类型C主要设备和附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