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616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艺术设计概论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有序性; 反馈性2.人类学家弗朗兹博阿兹曾从文化结构的角度,把文化分为三类:(1)物质文化 (3)艺术、宗教、伦理3. 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精于选材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4. 艺术工艺技术5. 功能形态、符号形态(或装饰形态)6. 日常生活层;制度化生活层,7. 生活8.本质与特征 9. 数字化时代 比特时代10.系统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11. 格罗佩斯12. 实用与美观13. 创造性特点 科技性特点 实用经济性特点 艺术造型性特点14. 设想 规划15. 生活设施 空间环境16. 功能主义17. 洋务运动二、 选择题

2、1 .A2. C3. B4. C5. D6. A、B、C7. B8. AE9. A、B、C、D、E10. A、B、C、D11. A12. D13. BCD14. BCDE15. A三、名词解释1.艺术设计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2.消费方式消费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即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态度、方式、种类,体现消费者消费的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关系,一种消费者与商品之间、与集体、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关系。3. 灵捷

3、制造在高科技的设计和生产中,汲取传统手工艺术及手工造物的优秀经验和方式,将高科技的工业生产、设计与手工艺术结合起来,走一条所谓的中间道路,使现代设计和产品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首先在生产方式上,大工业生产体系和方式正在发生转型,向着更灵捷、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产品制造也开始向小批量、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灵捷制造的出现,就是为生产的迅速转型,适应小批量的产品而产生的新的生产方式。4. 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四五十年代,被称作是一个节制与重建的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这种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又被称为“国际主义”。现代主义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以美国

4、和英国为代表。二战后,随着包豪斯的领袖人物格罗皮乌斯、密斯等人到美国,把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传播到了美国,在这传播过程中,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崇“优良设计”,反对商业化的流线型设计及设计中的纯商业化倾向。5. 非物质设计“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在信息社会,社会生产、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从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向一个基于服务的经济性社会(以非物质产品为主)的转变”。即进入一个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

5、。6. 工艺美术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件工艺美术品总称。7.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当时解构主义的领袖雅克德里达对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解构注意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解构主义设计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设计艺术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设计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倾向。解构主义设计作品的特征是: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8.展示设计展示

6、设计简单的说是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陈列和演示的设计。9. 设计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用性的学科,其内涵是按照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规律,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生产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主要研究设计艺术的规律,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价值判断应用于设计,实现人文于审美需要。设计艺术涉及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佛你跟哪个效用与审美意识的同意,是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接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10. 设计程序有目的地实现设计计划的次序和科学方法。1

7、1. 设计师是设计创造的主体,是将物质与精神生产结合成为一种附加值很高的社会产品的专家。12. 设计艺术理论设计艺术理论主要是指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13.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产品的功能、性能、形式、价格、使用环境的定位,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成本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保证设计质量实现的前提下,使产品既是企业的产品、市场中的商

8、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达到顾客需求和企业效益的完美统一。14.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地景艺术(Land ART)”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Landscape)”。“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2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是以室内设计为主,兼及室外空间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具体还

9、有空间形象设计,装修设计,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等四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包括的很广泛: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四、简答题1.何谓波普艺术设计?60年代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在这一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像波普一类的大众化设计思潮。波普实际上产生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设计产品的喜剧性、浪漫性效果,而与以往的“优良设计”相对立。如1964年由设计师穆多什设计的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图238),由纸板折叠而成,纸板上饰以大小无序的字母,造型和构思

10、奇特,成为波普设计的典型。 波普艺术设计思潮在发生初期即与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的大众文化可以说是波普艺术最适宜生根的土壤。60年代中期,美国的波普设计已进入市场领域,调侃和象征性更趋强烈,如以米老鼠形象设计的电话机,以咖啡粉碎机作台灯座,以牛奶罐作伞柄,以鞋匠铺的工作凳作咖啡桌之类的设计,设计者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组合在一起,创造一种不和谐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波普形象,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视觉冲击。波普设计思潮在意大利的影响是以反主流设计的面目出现的。50年代后期,意大利的设计主流日益倾向于服务上层阶级,产品设计豪华、高贵,有很强的文化品味,这种趋于高雅的文化品味的设计其

11、对象不是一般的大众,更不是60年代形成的新的青年一代的消费群体。在英美波普设计思潮影响下,一些先锋派设计师开始将自己的视点移向大众消费阶层,以反主流设计的激进面貌,在优良设计、技术风格的设计思路之外,另辟蹊径。2. 何为生态设计?其意义是什么?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生态设计是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生态设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生态设计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现代设计中一些问题的哲学反思,如对“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一次性消费商品”设计的反思,它第一次把设计自觉地纳入可

12、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中,表现出了这一发展方向的先进性。二、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它把自己的设计观建立在生态学有机整体的观点的基础上,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观察研究设计对象,将单个的设计对象置入人与物、与自然的整个系统中来考虑,强调设计的整体有机性,要求设计师改变仅在产品外观上标新立异的传统设计观,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真正意义的创新和发展上。三、生态设计是种新的设计方法沦,以生态学方式思考,以生态学方式从事设计。四、生态设计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自然观,它不仅关注人的价值,而且关注自然界和自然界其它生命的价值,并将设计的价值创造置于人与自然关系兼顾的基础之上,或者说以有益于人和有益于自然的价值

13、为设计的根本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设计的出发点。解决生态问题是新世纪人类的希望,生态设计将是实现这一愿望的理想工具,生态设计将使设计迈入一个新的时代。3. 如何理解设计中的“民族性”?从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化、传统艺术设计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意义而言,文化传统或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设计或艺术设计的传统都是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民族文化沿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传统,主要是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

14、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汲取的主要内核。 (二)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是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华民族可以生活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乃至世界各地,正是共同的文化传统将我们联结在一起,从文化认同到心理认同,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使“叶落归根”成为游子的共同语言,传统的设计如民族服装、家具、用具、玩具包括年节时令方物如舞龙、风筝、春联、漆器、织绣等等,物物传隋,传民族文化之情,它不仅是物,更是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信物。正是这些文化信物的存在、文化传统的存在,使每一个中国人有了国和家的依托,有了文化的根基,从而也有了

15、泱泱大国的气度。一个没有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也是一个气短的民族,因此,民族文化传统又无疑是一种血脉,一种永远留存在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东西。(三)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之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现代设计首先是为当代中国人的设计,为中国人的设计不能不关注中国文化,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设计,这种文化的设计,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设计,因此,无论当代设计是否自觉,设计中的文化取向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取向是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四)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由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所组成所丰富的。各民族传统在当代文化交流中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

16、的多元、博大、精深,也更加强了文化间、文化传统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多元的文化传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营养、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依托和更多的发展取向4. 明式家具的显著特点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实牢固;3精于选材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4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着点睛作用;5金属配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辅助装饰的作用。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 设计的程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获取信息阶段:通过预测技术、信息分析、科学类比、系统分析、逻辑分析诸多方法,取得设计对象的雏形或概念。2)

17、创造性设计阶段:通过联想法、逆向法、突变法、群体激智法(设计小组讨论)等,取得设计对象的几个具体系统结构。3)参数决策阶段:首先按照已有的成就参数,进行相似式标准化设计即常规设计;按照又橡复杂结构与场域进行有限元法等离散分析;对非成就部分,进行模拟仿真;对动态特性部分进行动态设计;对优化效益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对功能、寿命部分进行可靠性设计;对总体进行价值分析,确定经济功能效益等等。4)显示、记录设计对象阶段:通过计算机绘图、制图表、规划与修改、记录最终设计对象。5)综合评价:根据确定性指标与模糊性指标,综合评价所有设计对象,优化筛选,反馈论证。6. 简述艺术的主要功能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审美

18、价值为中心的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审美娱乐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达到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效果审美认识功能是指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获得的对社会、自然、人生以及哲学、宗教方面的认识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某种思想、观念、情感或倾向等方面的影响7. 简述赫斯科维兹对文化理论的主张。(1) 文化是学而知之的。(2) 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3) 文化具有结构。(4) 文化分为各个方面。(5) 文化是动态的。(6) 文化是可变的。(7) 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8) 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

19、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8. 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 .萌芽时期2)归纳实验、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五、论述题1.论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包豪斯在设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亦是包豪斯精神领袖和化身。格罗皮乌斯办学思想的核心是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

20、合与统一。在设计理念上,他提出三点: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在教学结构上,他实行了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即车间与教室的结合,通过工艺技师的手工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加上工艺训练的创造性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统一、合理的设计教育模式,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2.生活方式与艺术设计的辩证关系如何?生活方式即人生活着的方式。这里的生活,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作为生命体而活着,在这一层面上,人从降生的时刻起就开始了生活;二是人所从事的各种生产、工作、生活的内容、过程、方式

21、和形式,即作为生命体而活着时,必然从事维持生命的各种活动,从饮食、劳作到休息,这些都因时代、因人、因环境和条件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并形成了一定的方式和形式,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也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核心概念。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互为关系。首先,它提供了人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人的日常生活是生活方式具体化的形式和内容,它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格妮丝赫勒的话来说,日常生活是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它是以衣食住行用、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言谈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个人生活领域,也即个人的家居生活领域。这一领域中的建筑、家具

22、、用具等物质设施组成了个人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重要的是,这一物质基础是经过设计的艺术化的物质基础,从碗、杯、餐具到沙发、卧具乃至整个生活环境,艺术设计使其处于美的和艺术化的层面上,从而使生活具备了艺术文化的意义。艺术设计是人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化而设计出的一种创造性方法。亦是人通过日常生活而理解纯艺术、进入艺术境界的一种普及化的方法。马克思曾指出,人“根据美的规律来建造”,人造物、构造环境空间,都是以真、善、美为基本尺度的。艺术设计的产品和环境与绘画、雕塑一类的纯艺术品相比,它们可以说不属于艺术品,但是美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存在于实用价值之中,存在于物的合目的性之中,存在于合理的结构形式之中。这种存

23、在,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一种高度集中形式的显现。“美在其最高度集中的形式中被传播给世界”。诚如赫勒所言:“任何种类的美,只要超越直接的功利范畴,它就参与艺术,甚至当它在其中展现自身的对象或机构具有使用价值时,情形也是如此。具有功用性对象的美,只要同类本质价值联合,虽然并不尽然同这些价值的理念化相结合,就可以通过唤醒感性快乐的情感而超越实用主义。”也就是说在美的艺术设计的环境中,人受到艺术潜移默化有时甚至是十分明显的影响,这种艺术(实用的功利性的艺术)使人超越个人日常生活的封闭疆域而进入“类本质”的境地之中,艺术的创造和现实化、媒介化(实用艺术、设计艺术)使人的日常生活提升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使人

24、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艺术设计是对物的设计,也是一种物的使用方式的设计。物的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之一,使用方式的改变对生活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艺术设计从物质设计向着非物质设计的扩展,服务、程序、关系一类的非物质设计的增加,而使艺术设计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将日益扩大,它不仅在美的层面上,更多地会在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其它层面上产生更深刻的影响。但生活方式是历史和限定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设计,设计是适应生活方式的产物。因此,设计的现代化还有待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对于中国设计而言,需要实现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以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3. 论述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关

25、系。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人需要的产物,是满足人对产品及其它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所谓需要,主要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欲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心理现象。行为科学家通常把促成行为的欲望称为需要。人的需要如同人的生命过程一样,处在一种不断的新生与变动之中。需要是产生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根源。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用的很多物品和其它需求,要满足这种需要才能保障生存和生活下去的目的。因此,人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实现某种需要满足的努力。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需

26、要和动机成为行为的原因。而人的任何行为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目的性,期望达到某种成就或结果,这里,行为是需要和目的之间的过程和中介。从这一点来看,人的造物行为,首先来自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所谓“需要是发明之母”,人的造物行为是在人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性的行为。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造物把人与动物相区别,造物行为与人的需要相联系,而人与动物都有需要,有的动物也能简单地进行造物,但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人的造物与动物的造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动物的需要完全是天生的无意识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则是不仅来自身体天然的欲求,而且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多种需要,人的造物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由于

27、造物总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它首先把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那些造物品类如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放在第一位(图61)。为适应人不同层次的需要,又导致造物生产中诸如审美、装饰之类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发生以及陈设欣赏品类的形成。工艺美术从实用工艺品到陈设欣赏工艺品类、宗教工艺品类等众多品类的产生,就是具体适应了人多层次的精神和物质需要的结果。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来看,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往往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体现,正因为有这种能力和力量,人才能超越动物性需求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人的需要的多层次发展意味着人更高的生物效能,它是历史和进化的统一,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低级限度的需求和高级层次上的

28、需求的统一,意味着人的自觉和创造的自觉。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性精神和文化质的行为,虽然造物根源于人的需要,尤其是满足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但这种满足并未成为人进行造物的全部根据和限制。造物与人的需要之间有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互动关系,不同形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图62)。从一般实用工具用具、生产到艺术质的造物工艺品、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这些不同层次的造物生产表现着人类上升着的需要和追求。人类造物生产发展的最终形态将是一种艺术化的生产形态,那时,不仅造物完全艺术化了,人类生活也将趋于艺术化,人取得了生活和创造、存在和发展的更多自由。从造物的角度而言,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

29、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我们在满足需要中实现了自我确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着新的需要。4. 谈谈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区别。荷兰学者舒尔曼把技术定义为:“人们借助工具,为人类目的,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他将人类的技术分为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两大类,古典技术即手工业技术,现代技术是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技术,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差异:1)古典技术产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受制于自然提供的物质和可能性;而现代技术掌握着自然,环境被打上了技术的烙印,而且人也从自然中分离出来。2)

30、古典技术所掌握的材料是自然所能提供的,其造物的形式总与自然所赋予的形式相联系;在现代技术中,人们选择材料,并将自然材料减化成小的成分,再织入想望的结构中,形式上尽量脱离自然所赋予的形式。3)在“能量”这类技术形式中,技术的早期主要是由动物和人类提供的拖力和肌肉力量;在现代,除自然的风力、水力等外,还有间接的原子能、太阳能等。4)古典技术的“形式赋予”是由人类所使用工具的技能决定的;在现代,人的技艺被融入机器的技术装置中,这导致了技术的决定性更新,并出现全新的技艺。5)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制作基本上由一个人完成,制造者又是消费者,所谓自作自用;现代技术必须由工程师、缔约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制

31、造的过程独立到工业企业中,与消费者的联系与手工业时代已完全不同。在设计方面,在古典技术的时代,设计与制作过程往往是一体的,边想边做,边设计边制作,个人完成全过程;在现代技术中,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存在,设计作为意向性构形和实际生产之间联系的中介,它勾勒出或者给出一个抽象的图景,其计划的每一细节都可以由脑力(理论)决定。6)与古典技术相比,现代技术依靠现代工具(技术设施)尽量在技术构形中除去人的因素,它借助技术措施提供的能量转换过程,有可能依照理论制造物品。这即是生产的“自动化”。5. 如何理解设计的功能?辞海中对功能是这样解释的:一为事功和能力,二为功效、作用。设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32、: 实用功能:即是通过将设计思想转化为设计物,以满足人的种种物质需要,即重在体现设计物的实用价值; 认知功能:即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接受来自物的各种信息刺激,形成整体认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概念; 象征功能:象征功能传达出设计物意味着什么的信息内涵,如,一辆汽车的豪华程度,不仅表现了它在实用功能方面的进步和完善,同时,还是汽车使用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审美功能:即设计物内在和外在形式唤起的人的审美感受,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体现了设计物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唤起人的美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审美功能的依据。 在某一设计物中,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互相渗透、互相联系

33、,而不能截然割裂;由于设计物实用目的的差异,它们凝聚于设计中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如对于商品包装来说,轿车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比卡车显得更为重要,这种比例的大小,并不表示次要地位的功能可有可无,而仅仅是显示了相对于其它功能的次要地位。6. 迈克尔G,泽伊所谓的大工业社会,其社会特征是“大”,无论是空间和尺度在未来都是巨大的。它认为,大工业时代在包括制造业、外层空间、医学和人类潜能在内的诸多领域业已开始。人类在空间、时间、数量、质量、尺度和规模这六个不同方面的革命将同时开始,人类将目睹在这些方面扩大自己的优势。这六个方面的时代特征是:1)空间方面,探索和利用行星,人类开始了挑战和征服外层空间的进程,

34、建立永久性空间站,人类从自己的居住的星球中解放出来向外层空间渗透,这成为大工业时代的主要标志。除了向天空发展外,亦向地下空间开掘,如日本建造深入地表下100英尺的一座购物中心、写字楼、住宅楼和发电站组成的地下中枢;还有在物质内部空间方面的探索等。2)在时间上,人类通过未来医学、生物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延长人的寿命,一方面设计生产超高速运输工具,如超高速飞机、时速达300英里的快速列车等,进一步节省人在旅途上的时间。通讯和更多功能的机器人将会让人享受更多的闲暇时间。3)在数量方面,大工业时代将最终消除物质匮乏的状况,各种先进的技术将为人类提供相当数量的食品、能源和用品。大规模生产方法的出现,使大规

35、模的制造业成为可能,并有发电量高于当代的能源供应系统,利用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将会生产更多粮食和食物。4)在质量上,大规模制造业,由于采用电脑控制和机器人技术将会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材料科学的突破也将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会产生新型的所谓“智能材料”。5)在大工业时代,无论是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均大幅度增长,并扩展到全球范围。6)大工业时代最令人惊讶的是“尺度”,摩天大楼将高达210层以上,人工岛将可容纳上百万人,日本的公司设想建一个类似富士山的火山形城市大楼,高达2500英尺,可容纳70万人;美国的世界城市公司将建一艘可供5000多名乘客的巡游艇;人类还准备建立足球场大小的太空站和在月球和火星

36、上建造太空城市。除这些宏观的大尺度制作外,在微观方面,人类将开发和原子、分子一样大小的机器零件。泽伊认为,大工业时代的宗旨将放在物质产品的制造及具体工程和目标的完成上。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生产和分配规模的扩大以及人类向内层和外层空间的延伸,所有这些产生的直接结果将是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当然,这一切的变革也包括了设计的变革在内。7. 如何理解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要,呈阶梯形。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

37、(或谓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不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这五种需要的基本解释是:一、生理需要,这是人对生存的需求,是人类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原始、最显著的一种需要。所谓“饮食男女”,“民以食为天”,人们需要食物、饮料、住所、睡眠和氧气,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如果一个人极度饥饿,那么,除了食物外,他对其它东西会毫无兴趣。他梦见的是食物,记十乙的是食物,想到的是食物。他只对食物发生感情,只感觉到食物,而且也只需要食物。”一个既缺少自尊和爱又缺少食物的人,他首先要求食物,只要这一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无

38、视或把其它需求都不作考虑。生理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而且是永恒的动力。二、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多方面的安全,如心理上的安全、生理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等。在这种心理要求下,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秩序和稳定。三、社会需要又称作归属和爱的需要,在前两者需要满足后,社会性需要开始成为强烈的动机。这时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理解和安慰,希望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保持友谊、忠诚、信任和互爱。马克思认为人是类的人,是社会的产物,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团体或群体的情感,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不感到孤独,因此需要社会交往

39、。费希特也曾说过“只有在人群中人才成为 个人。如果人要存在,必须是几个人。”四、尊重需要,马斯洛认为人们的尊重需要可以分成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即社会承认,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五、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类的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马斯洛关于人的动机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认为这种需要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8. 分析夫贝尔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点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点,

40、由此而发展出了艺术的符号学说。恩斯特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符号说,提出“艺术是人类,隋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在艺术中,形式之被抽象,仅仅是为了显而易见,形式之摆脱其通常的功用也仅仅是为获致新的功用充当符号,以表达人类的情感。”符号学说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现代西方艺术理论中的正宗主流。对艺术概念的解释和对艺术本质的界定,往往是建立在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的理解之上的。科学美学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门罗认为:“从社会和历史的观点来看,人类之所以对艺术家的事业进行赞助,并付给他们酬金,其原因是由于人类发现艺术家的产品具有美的或其它方面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赋予艺术家表达自己的特权。在决定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时,艺术的社会效果比艺术家个人的需要更加重要。”他反对把艺术局限在精神的小圈子中,主张“艺术作品是人类技艺的产品,它试图成为或已被用作产生满意的审美经验的刺激物和向导,并经常带有其他目的或功能:任何一种照此使用和具有这种企图的产品都是艺术品”。门罗是从艺术即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艺术的,这一观点在当代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对艺术概念的定义上,有着众多的学说和理论,我们认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精神性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所谓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