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664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高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度学科教师网络研修手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目 录一、培训简介- 1 -二、课程简介- 1 -三、课程内容及学习形式- 3 -四、培训成绩构成- 4 -五、教学设计评价量规- 8 -六、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4 -致参训学员的一封的信各位学员:欢迎您参加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度学科教师培训(以下简称“乐高学科教师培训”)。乐高学科教师培训课程引入乐高教育理念,通过“课程学习”、“专题研修”、“教学应用”三部分学习,将一套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带入中国课堂,帮助教师提升课堂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本

2、期培训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广二师远教中心”)作为承担单位,培训时间从2015年10月9日至12月9日,为期2个月。联系方式:1.平台技术客服客服电话:020-34115861。网站主页()上“联系我们”板块,通过客服QQ进行联系;或登录后可通过个人中心页面下方“在线客服QQ”进行联系。联系邮箱:gdycjy。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联系电话:020-34115482。登录后通过“课程学习”版块右侧相关链接进入“帮助中心”进行联系。联系邮箱:gdteta。最后,感谢您参与本次培训,祝您顺利完成本期培训。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一、 培训简介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

3、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乐高项目”)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总体部署和教育部、乐高集团及乐高基金会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乐高集团及乐高基金会关于“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合作备忘录精神,采用创新模式培养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国家级培训项目,通过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师应用创新。培训采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利用“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网络研修支持服务体系,学习乐高教育理念,分享典型案例,研讨交流问题,分享展示研修成果,建立跨校研修共同

4、体。同时,帮助项目有效整合乐高项目课程资源,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践培训内容,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 课程简介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扩大培训项目的辐射面,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联手乐高教育,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和众多优秀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开发了这门极具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培训课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以“传播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及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为依据,研发了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四个学段的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

5、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系列进阶课程。整个课程吸收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教育理念,采用乐高教育中“联系-建构-反思-延续”的4C教学模式,紧贴教学实际,引领教师实践“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培养创新人才。幼儿园课程课程引入乐高教育理念,通过线上学习、社区研讨、模拟搭建、线下活动,将一套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带入中国课堂。指导教师开展五大领域中的主题活动、区角活动教学,保护和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课程课程引入乐高教育理念,通过线上学习、社区研讨、模拟搭建、线下活动,将一套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带入中国课堂,解决教师的教学瓶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

6、兴趣,解放学生的好奇与创新天性,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初中课程课程引入乐高教育理念,通过线上学习、社区研讨、虚拟搭建、线下活动,将一套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带入中国课堂,帮助教师跨越课堂实践教学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高中课程课程引入乐高教育理念,通过线上学习、社区研讨、模拟搭建、线下活动,将一套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带入中国课堂,指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高效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实现操作性课程的有效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搭建与社区研修;线下活动平移到线上操作;

7、实现研、训、应用一体化:永久开放的线上线下社区研修活动;实现高效的网络学习:精炼的专家视频、条理化碎片式的课例视频、3D虚拟搭建、360度三维作品、互动flash游戏挑战等。三、 课程内容及学习形式本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学习、社区研修(专题研修+教学应用)。学员通过远程方式,参与核心课程学习;通过社区研修,进行学段学科探究,实现个性化学习。以下为课程学习平台各版块学习内容及类型:版块模块活动活动类型课程学习模块一:乐高教育与课堂实践活动l 课程指引必修l 活动一:走进乐高教育必修l 活动二:创新型教学活动探讨必修l 活动三:乐高教育理论必修l 活动四:思考与活动必修模块二:乐高课堂联系(Conn

8、ect)l 学习指引必修l 活动一:“联系”概述必修l 活动二:观摩案例必修l 活动三:思考与讨论必修l 活动四:完善教学设计必修l 模块二:主题讨论必修模块三:乐高课堂建构(Construct)l 学习指引必修l 活动一:“联系”概述必修l 活动二:观摩案例必修l 活动三:思考与讨论必修l 活动四:完善教学设计必修l 模块三:主题讨论必修模块四:乐高课堂反思(Contemplate)l 学习指引必修l 活动一:“反思”概述必修l 活动二:观摩案例必修l 活动三:思考与讨论必修l 活动四:完善教学设计必修l 模块四:主题讨论必修模块五:乐高课堂延续Continuel 学习指引必修l 活动一:“

9、延续”概述必修l 活动二:观摩案例必修l 活动三:思考与讨论必修l 活动四:完善教学设计必修l 模块五:主题讨论必修模块六:乐高教育与初中学科教学的融合l 学习指引必修l 活动一: 乐高教育与初中学科教学必修l 活动二:思考与讨论必修l 活动三:完善教学设计必修l 模块六:主题讨论必修l 作业:提交完整的乐高教学设计必修l 问卷调查必修专题研修主题工作坊参与名师工作坊研讨活动必修教学应用社区活动参与教学应用必修活动必修四、 培训成绩构成乐高学科教师培训由“课程学习”、“专题研修”、“教学应用”三部分构成,总分100分,其中“课程学习”满分40分,专题研修满分30分,“教学应用”30分。须同时满

10、足以下两方面要求才评定为合格:1. 在“课程学习”中至少需获得60%或以上的分数,且必须含作业分数;“专题研修”、“教学应用”这两部分分别获得该部分总分60%或以上的分数。2. 完成所有必修活动。乐高课程分值构成及评价量规版块模块活动属性权重分得分规则课程学习(总分40分,至少需获得24分)课件学习模块一必修2.5系统评分。共29个课件学习活动,每个活动0.5分,共14.5分。模块二必修2.5模块三必修2.5模块四必修2.5模块五必修2.5模块六必修2课程讨论模块二讨论必修2系统评分模块三讨论必修2系统评分模块四讨论必修2系统评分模块五讨论必修2系统评分模块六讨论必修2系统评分作业教学设计必修

11、15人工评分:根据教学设计评价量规,以100分为标准分进行评分,系统按比例自动折算为权重分。问卷问卷调查必修0.5系统评分专题研修(总分30分,至少需获得18分)主题工作坊参加名师工作坊必修30人工评分,坊主、助学根据帖子质量评0-6分。得分细则:参与对应学段下任一工作坊任1个活动得6分,最高可得30分。教学应用(总分30分,至少需获得18分)社区活动预设:分享活动必修2系统评分。得分细则:学员参与对应学段下预设的6个乐高应用活动,即获得对应分数。*备课活动学前有3个专贴,小学4个,初中1个,高中3个。学员参与到对应学段下的任1个备课活动即可。预设:辩论活动必修6预设:讨论活动1必修4预设:讨

12、论活动2必修4预设:讨论活动3必修4预设:备课活动必修10预设:分享微课活动选修/不计分,鼓励评优用自建工作坊选修/三人以上可申请自建乐高主题相关的工作坊;不计分,鼓励评优用自由发起主题活动选修/不计分,鼓励评优用。学员在自由讨论区以讨论、辩论、备课、投票、分享等形式发起主题活动。自由发表实践成果选修/不计分,鼓励评优用。学员在自由讨论区以分享形式发起主题活动。教学设计评价量规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优良及格不达标设计概览22%课程标准6%教学目标符合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与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标准有关联。教学目标与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标准没有关联。教学内容6%教学内容来自本学

13、科本学段的教材,符合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来自本学科本学段的教材,但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够符合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不是来自本学科本学段的教材。活动设计思路4%清晰描述了课堂实践活动的主题,学生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所计划使用的乐高教育产品选用得当。描述了课堂实践活动的主题,所计划使用的乐高教育产品基本合适,但没有确定或不够清晰地描述学生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没有课堂实践活动主题,或者课堂实践的活动不是基于乐高教学产品的活动。目的性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明确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描述清晰,逻辑性强。描述了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的目的性,但描述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够强。没有描述课堂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教学目标设置6%

14、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基本符合SMART原则(具体性、可度量、可达到、相关性、时间性),目标描述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无主句的语法规范。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达到,但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符合SMART原则,或者目标描述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无主句的语法规范。教学目标与课堂实践活动明显脱节。教学或学习过程设计(Four Cs)联系10%能将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有机联系起来,并能够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新概念联系起来;能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创造性思维探索重要概念;用于联系的案例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联系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视频、图片、故事等)使用得当,能体现出

15、所设计的启发策略得到有效的运用。运用较为适当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使用了所设计的启发策略。没有很好地联系现实世界,或者联系的手段比较明显不适当。搭建10%为学生提供了搭建的支持材料;在搭建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心智上构建知识,并且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交流技能和合作技能能够得以发展;有落实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的计划。有落实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的计划,但所采用的建构模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没有落实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的计划。反思10%设计了帮助学生反思的评价工具,指导学生反思的策略和方法能激励学习继续学习。学生能对搭建过程中所学

16、习的知识和过程技能提出反思性问题;教师能够设计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反思探究的过程意识,并能够鼓励学生探索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用各种方式 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设计了帮助学生反思的评价工具,但指导学生反思的策略和方法有不够恰当的地方。没有设计帮助学生反思的评价工具,或指导学生反思的策略和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续10%要求学生开展的延续实践任务与本课实践任务密切关联,并且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从而使学生处于一个“流畅的状态”。要求学生开展的延续实践任务与本课实践任务有关联,但延续任务没有明显的更高的学习要求。没有提出延续实践任务的要求,或者延续的实践任务与本课的学习没有关联。学习工具

17、与资源6%充分考虑了开展本次课堂实践活动各环节所需的工具(硬件和软件)与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自学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并提供了相关文件与链接。考虑了开展本次课堂实践活动各环节所需要的工具(硬件和软件)与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自学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并提供了相关文件与链接,但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开展本次课堂实践活动各环节所需要的工具(硬件和软件)与资源,没有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自学的学习资源或交流平台,没有提供相关的文件或链接。评价方法与工具6%围绕教学目标,为课前、课中、课后设计了充分的评价量规,且评价方法方式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强。能围绕教学目标,为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相关的评价量规,评价

18、方法方式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评价方法与工具与教学目标不符,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或没有设计相关的教学评价。差异处理4%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措施可操作性强。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但可操作性不够明显。没有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设计综合评价活动引导4%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问题由浅入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启发学生的问题,但是问题的效果不是很好。没有启发学生的问题。活动组织4%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分组学习符合教学的要求,适应教学条件的限制,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19、、自主学习、和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分组基本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学条件的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分组明显不符合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条件的情况。活动趣味性5%活动的趣味性强,符合相关年龄段学生特征和实践任务的特点。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强,较符合相关年龄段学生的特征和实践任务特点。活动的设计缺乏趣味性。活动难易度5%活动的难易程度符合相关年龄段学生特征和实践任务的特点,适合学生开展学习,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活动的难易程度较为符合相关年龄段学生特征和实践任务的特点,比较适合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不符合相关年龄段学生特征和实践任务的特点,学生难以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活动可操作性4%教学设计提供了精心设计的范例和实施指南。教学设计容易修改,或通过二次开发,能够在各类课堂环境中实施。教学设计有示范意义,但实施指南欠完整。教学设计或可在其他教室实施。教学设计和实施指南均欠示范意义。教学设计只能在教师本人的教室中实施。五、 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坚持参加课程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掉队。按照模块活动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有任务,不抄袭。按照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地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分享培训期间的反思和成果。支持、鼓舞和尊重他人,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