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997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社会 C民族与自然 D民族与环境 3(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2、。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 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6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3、8民族(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 C退化 D同化 9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11 C14 D21 10。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A135 B145C155 D165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2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4、D自愿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5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6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28 B35 C44 D55 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 9

5、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前瞻性 10.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 A.自主、自立、自生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1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3.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

6、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 B不同历史传统 C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 5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 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6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7.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

7、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 8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10.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

8、定中发生的渐变 C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

9、家接壤。 A7 B8 C11 D14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8.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12 B13 C14

10、D15二、多项选择题1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12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 )。 A遗传原因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文化原因 E宗教原因 1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14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1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

11、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16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17少数民族干部是(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于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18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

12、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9(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E风俗习惯11民族理论(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12.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

13、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13以下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是(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14.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15.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16.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

14、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17少数民族干部是(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18.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传递和演变中( )。 A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和模式 B构成了各种独特的民族社会文化结构和制度形式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功能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1

15、9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20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 )。 A文化原因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原因 E宗教原因11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12.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 B民族

16、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13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1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15.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6.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

17、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和睦 B友好 C融合 D联合 E协调17.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C民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18.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19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20

18、.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1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1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19、1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1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1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E财富 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20、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19.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2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三、填空题 2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

21、的风 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承认和坚持 2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 _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自治区 自治州(盟) 2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 社会走向崩溃,氏族、_共同体瓦解过程中 的产物。原始 部落 24.民族问题是随着_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 的内容。社会的发展 25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现象,也是一种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 历史 26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运动的一个原则。民主 27.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_式扶贫。开发式

22、 28.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 相结合的方针。自力更生 29.随着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_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资本主义上升 民族学30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_问题与_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 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信仰 政治21.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和主观上的-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民族特征 民族意愿 22民族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消亡 23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并存。

23、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24民族间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 -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 关系上。经济文化 经济 文化发展 25.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运动的一个原则。民主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制度和-制度、-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民族区域 治 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27.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

24、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和理论干部 28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思想体系与- 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2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2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23.民族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2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5.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的状况,即民族问题。矛盾 26.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

25、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 27.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28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29.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30.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2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2.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

26、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2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25.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_ 交错居住。 2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28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 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四、辨析题31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民

27、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32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成败、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民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事实证明,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是和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理论水平密切相关的。因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使改革开放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3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错。这种现象是民族消亡而不是民族灭亡。34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民族问题既表现

28、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35.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虽有国家大力帮助,但归根到底要依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29.中国的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个公民。 30.社会主义市

29、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和作用。 31.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早形成的民族与最早出现的国家大体上是同时产生的,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存在和发展密切相关。 32.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 3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34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

30、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宗教教义的宣传即有神论的宣传,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应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如同无神论的宣传不应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一样,宗教宣传品也应该在规定的场所出售发放。31.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32.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往往是由民族

31、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33.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有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事业的事实上不平等还存在;实际生活中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还不健全;社会生活领域享受民族平等权利时还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34.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35.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 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这是由自治机关包括两个部分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所决定的。 36.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发展繁荣的时期。29.民族理论研

32、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30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3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人民族关系之中。对。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之中。3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锗。除此之外,还有自

33、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33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34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而不属于政治问题。五、论述题37.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答: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根据它变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

34、。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的局部现象。(5分) 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这种民族分化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5分)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这与一般的民族同化现象不同。(5分)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能用人为的、强迫的、爆发式的、突变的方式来实现

35、。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5分)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5分)(以上要点须联系实际,否则扣8分)。35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问题

36、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5分) (1)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5分) (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5分) (3)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

37、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影响社会发展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5分) (4)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5分)3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是按照效率进行分配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也是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从经济

38、方面来说更是这样。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因此,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加以解决。(6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统筹兼顾平等与效率,包括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只能兼顾,实现平等前提下的效率,效率基础上的平等。既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又要有较高的民族平等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的发展,将是在效率较量中提高自身效率的发展,将是在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民族素质的发展,将是在平等

39、的环境中提高自身享受平等权利能力的发展。(7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它们历来是民族问题上的敏感因素,也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6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并将得到加强。哪个民族更快地、更好地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得到更快和率先发展的机遇。我国各少数民族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向现代文明迈进。(6分)35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

40、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8分)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10分)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