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1237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右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答案】C【解析】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即t1和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在t2时,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大

2、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正确;由于在t2t3,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答案】B【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在加入少量同种溶质,搅拌,如能继续溶解,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不能溶解,原溶液为饱和溶液。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B.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可证明原溶

3、液是饱和溶液;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可能是升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是因为降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小。选B点睛:证明溶液是否饱和的关键是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的区别。2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答案】D【解析】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

4、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C.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相当于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 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相当于溶液中水的体积偏小,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选D。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答

5、案】A【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故选A。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

6、杂质;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A B C D【答案】A【解析】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530时,取甲、乙、丙中的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

7、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答案】B【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A错误;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故B正确;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

8、,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错误;故选B。6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

9、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7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NaCl35.836.036.336.637.037.3KNO320.931.645.863.985.5110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2030B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4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C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中含有溶

10、质的质量为55g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0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相交;B、根据20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定义分析解答;C、依据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分析解答;D、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提纯硝酸钾的方法。解:A、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正确;B、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KNO3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分别将两种物质

11、34g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可形成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错误;C、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相当于210g溶液最多溶解硝酸钾110g;则105g饱和溶液溶液含有硝酸钾55g,正确;D、根据图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睛: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

12、为1:2B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答案】D【解析】A、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B错误;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100%=23.1%,故C错误;D、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

13、量,故D正确。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当0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

14、甲的溶解度,选项A错误;B、t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选项B正确;C、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D、过10作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线,看垂线与曲线的交点高低,从图象可以看出,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选项D错误。故选B。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B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均有晶体析出CM点对应的甲溶液,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15、,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C【解析】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2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6.7%,错误;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错误;C、t2时,N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对应的甲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正确;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仍然饱和,质量分数用t1时溶解度计算即可;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按照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计算

16、,所以只要比较出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即可,可知甲乙,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1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对应的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C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17、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a点表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甲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故错误;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故错误;C、c点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是乙的过饱和溶液,故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正确;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故降温到t1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故选C。1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

18、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答案】B【解析】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故选B。13根据如图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 g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D20时,100 g水中加入1 g熟石灰,搅拌,得到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中没有指明

19、温度;从溶解度曲线看,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故A、B、C错;从图中看出,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g,故100g水中加入1g熟石灰得到饱和溶液。1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甲的饱和溶液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D将t2时的乙溶液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乙析出【答案】C【解析】【分析】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交点表示两种

20、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详解】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如果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相等,则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但是如果溶液质量不等,则溶质质量不等,故A不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溶解的质量为,把30g甲放入50g水中能得到50g+25g=75g甲的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故C正确;D、t2时的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才有晶体乙析出,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固

21、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分析有无晶体析出,要看溶液是否饱和。1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确的是At1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Bt2时a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D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a、b两物质的

22、溶解度相同,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选项正确;B. 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小,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不确定,选项错误;C. 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选项错误;D. 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得饱和溶液,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A。16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甲、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3、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Ct3时,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变为M点的溶液D将t3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答案】C【解析】A. t2时,甲、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错误;C. t3时,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M点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D. 将t3时的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错误。故选C。点睛: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是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溶

24、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增大时,溶质质量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时的溶解度。17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产生氧气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答案】C【解析】【分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详解】A、二氧化锰

25、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但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产生氧气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故A不正确;B、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恒温蒸发水分时,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正确;C、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产生氢气的质量多;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镁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多,故C正确;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有气体生成和放热反应的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18将质量均为30g的甲

26、、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剩余固体越多,表明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选项A错误;B、t1时,剩余固体都是10g,说明溶解了20g,因为水的质量是50g,所以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选项B错误;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固体减少5g,应该是溶解了5g,选项C错误;D、c中剩余固体最少,

27、a中次之,b中剩余固体最多,所以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选项D正确。故选D。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B. 50时,A的溶解度

28、是50g,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50%,此选项错误;C.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所以将5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选项错误;D.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

29、的方法,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20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将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

30、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图2中两试管底部溶液中都有固体溶质未溶解,因此试管中的溶液均为t2时的饱和溶液,图1显示,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此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A正确;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将降温至t1时,甲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变大则继续溶解试管内的固体,但溶解固体后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若恰好饱和,则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溶解后不饱和,则降温后甲的溶质质

31、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选项B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逐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剂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因此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选项C正确;D、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因此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故选B。【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无2无3无4无5无6无7无8无9无10无11无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17无18无19无20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