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547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八年九月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分析设计编号:08175Z建设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吉林省电信分公司设计单位: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八年九月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模型分析院 长:林 佳 云总 工 程 师:于 沆部 主 任:孙 祾项 目 组 组 长:杨华孙 祾项目编制负责人:于涛项 目 组 成 员:董竹夏 锡 刚 设计质量监督电话:0431-85103126(传真)计划经营部联系电话:0431-85151747前 言2008年6月,吉林电信CDMA网络投资与

2、运营成本结构模型课题组成立,与吉林电信相关部门合作开始本课题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移动网络通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8年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0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654.8万户,达到35890.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减少459.4万户,达到24400.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减少195.3万户,达到11490.1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减少599.1万户,达到7855.4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为21.9%,比2007年底下降1.2个百分点;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484.4

3、万户,达到59213.0万户,移动长途电话通话时长增长44.3%。这说明,行业增长模式将由规模扩张型向效益主导型转变,即我国电信业发展的驱动力将从主要依靠市场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随着3G牌照的即将发放,电信业的重组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国电信将接过CDMA网络运营。为了更好实现网络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为此,我们接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吉林省电信分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电信)的委托,对移动通信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吉林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对移动通信业的成本构成和未来投资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预测,期望为吉林电信未来CDMA网络的成本管理、战略规划和投资模式等

4、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吉林电信CDMA网络的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服务的,因此,在具体测算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国际电信行业在成本测算方面的成功做法,并加入了相应的假设与合理预期,针对吉林电信CDMA未来业务发展的乐观预测,建立了相应的投资预测模型,并使之尽量贴近吉林电信的现有业务水平与管理水平。三、课题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组首先分析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大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运营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比分析了吉林移动和吉林联通CDMA网络的运行状况,分析了其各自的成本结构,得到以下结论: 1. 移动运营商在人力资本管理方面都比较好,表现在人工费用占比基本相同;2. 由于

5、品牌效应的差异,联通公司用于销售方面的费用占比远远高于移动公司;3. 由于网络规模及用户数量较少,联通公司网间结算支出在成本中占比较大。最后,进一步采用吉林移动和吉林联通CDMA网络的相关财务数据,依据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投资预测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根据这些估算的参数,预测了在CDMA网络用户增长速度较快和网络用户增长速度较平缓时的两种投资模式,提出了“近期加大投资力度、以后年度递减、尽快盈利”和“逐步加大投资力度、推迟盈利”两种投资模式,期望能够对未来吉林电信运营CDMA网络有借鉴作用。目 录第一章移动网络运营概述11.1 中国移动运营现状11.2 中国联通运营现状31.3 中

6、国电信CDMA网络的优劣分析4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成本结构分析62.1 折旧额与收入的比较62.2 人工费与收入的比较72.3 销售费用与收入的比较82.4 网络互联支出与收入的比较82.5 小结9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投资结构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103.1 模型的理论选择103.2 移动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测算的基本设想163.3 移动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测算的基本思路163.4 对基础数据测算的说明及模型应用的评述18第四章投资结构参数的估算204.1 折旧与收入间关系的参数估算204.2 人工费参数的估算214.3 销售费用参数的估算224.4 其他营业费用参数的估算22第五章吉林电信C

7、DMA网络投入预测模型245.1 吉林电信CDMA网络的ARPU值预测245.2 吉林电信CDMA网络用户数增长的预测255.3 吉林电信可能采用的投入模型预测26结 论34第一章 移动网络运营概述2008年12月份,全国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为63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1.9%;通话时长累计达到4246.6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35.4%。2月份,全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945.8万户,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电话用户达到4.46亿户,中部地区电话用户达到2.79亿户,西部地区电话用户达到1.98亿户。2008年5月移动电话用户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8103万

8、户、山东4051万户、浙江3818万户、江苏3625万户、河南3290万户、河北3052万户、四川2638万户、湖北2180万户、辽宁2174万户和湖南2109万户。随着移动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移动网络的收入仍然会有较高水平的增长。1.1 中国移动运营现状2007年,中国移动凭着卓越的网络、强大的品牌优势、日益彰显的规模效应及卓有成效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运营业绩。在新客户、新业务和新话务三大驱动力的持续推动下,2007年度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增长显著,达到人民币35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盈利能力增长显著,每股基本盈利达到4.35元,比上年增长31.1%。2007年度利润达到

9、87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年营运支出达到23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低于营运收入的增幅,且平均每月每户营运支出和平均每分钟营运支出持续下降,体现出了精细有效的成本管理和规模效益优势。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公司的用户总数达到36933.9万户,市场占有率约为69.3%,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中国联通公司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249.1万户,市场占有率为29.7%,其中GSM移动电话用户为12056.4万户,CDMA移动电话用户为4192.7万户。由此可见,在目前国内的移动通信市场中,中国移动仍然保持绝对的优势地位。根据目前中国移动的发展水平,结合国内移

10、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环境,可以对中国移动作出如下的SWOT分析。1. 优势分析中国移动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其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资产规模达到563493亿元,截止到2007年底,网络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中国移动经营时间长,品牌深入人心,有良好的买主印象,并且服务质量也在不断地改善。在国内,以“用心沟通”为公司的服务理念,不断追求对客户满意服务;在国际上,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认可,中国移动品牌在2007年Millward Brown颁布的全球最强势品牌中名列第五。目前自有营业厅达到42000个,同时加强了社会渠道的管理,发展电子渠道的应用,形成多样化的营销服务渠道网络,覆盖与管理都具

11、有明显优势。随着中国移动服务水平的提高,客户投诉率明显下降,目前综合客户满意度达到80%。2. 劣势分析按现有的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移动独大的局面不会改变,因此预测在电信重组完成后,监管层将会出台针对相关的非对称管制政策,而且这种非对称管制政策将会分业务领域进行。电信业重组实现全业务运营后,中国移动面临的最大竞争劣势为宽带接入网资源、互联网骨干资源、传输网资源等的不足,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业务捆绑方面将会处于竞争劣势,在固网与移动业务融合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将会对中移动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3. 机会分析中国移动网络基础好,虽然同行业发展很快,但很难在近期赶超,并且分销网点数量多、质量好、规模大

12、,有利于开展促销活动,保持业务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图1.1是中国移动历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变化情况,图中显示,中国移动近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基本稳定在20%以上。图1.1 历年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收入变化图从利润水平来看(见图1.2),中国移动近年的利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净利润增长率逐年提高。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与发展潜力。图1.2 历年中国移动盈利情况变化图4. 威胁分析中国通信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随着电信业的再次调整与重组,各运营商均获得了移动通信牌照,移动通信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是替代业务的威胁,移动通信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通信资源的分配更分散,从

13、而也导致了通信资费的不断下调,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除此之外,中国移动还面临着技术变革加快、进入壁垒逐渐降低、人才流失严重等威胁。1.2 中国联通运营现状2007年中国联通各项业务健康发展,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盈利情况持续改善,财务状况更趋稳健。2007年,中国联通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GSM服务收入为635.4亿元,CDMA服务收入为275.9亿元,长途数据及互联网服务收入为43.5亿元。中国联通2007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0%,每股收益为0.266元,比上年增长166.4%。年度总营运支出为85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

14、%。为适应市场变化,中国联通于2007年全面实施对GSM、CDMA两网的专业化经营,各级分别成立GSM网和CDMA网经营机构,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责任、提升精细化营销能力。针对中国联通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到如下的优劣势分析。1.优势分析中国联通允许经营的电信业务包括移动电话(包括GSM和CDMA)、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无线寻呼、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是目前六大电信运营商中业务种类最多的电信公司。中国联通在海外上市,引入了国际公司治理规范,实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国际的接轨,同时实现了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进一步扩大了股权和融资基础,成为

15、了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拥有国内外两个融资渠道、受到境内外两个资本市场监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规范治理的综合电信运营企业。CDMA手机具有多媒体功能,能适应高质量语音业务、快速数据业务,还能接送动态和静态图像,同时还具有通信质量好、频率利用率高等特点。2.劣势分析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仅为13.7%,排名在第四位,与中国移动49%的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相差近36个百分点,差距还非常大。中国联通的主营业务除GSM移动电话以外,还包括CDMA移动电话、数据、互联网、长途和固定电话,而市场占有率却很低,说明联通在网络覆盖、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缺陷。CDMA

16、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完全体现,技术上亦不够完善。而且从前几年经营状况来看,CDMA业务连续四年亏损,直到2006年才首度实现盈利。而这种盈利是以减少对CDMA用户补贴、牺牲用户增长为代价的。从2002年CDMA业务开始运营以来,CDMA网络一直是中国联通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但随着中国联通对CDMA业务补贴投入的下降,2004年以来公司在移动电话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下降。同时,公司在电信行业收入的占有率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7年中国联通CDMA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了0.2%。1.3 中国电信CDMA网络的优劣分析2008年,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告,提出了电信重组的建议方案。其中:

17、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预计09年年初有望完成重组过程。电信重组后,运营商将形成全业务的运营架构,这种运营框架需要全业务网络架构的支撑。因此,电信业重组后,首先会刺激相关网络投资的快速增长。结合中国电信目前的运营能力及网络状况,在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后,其优劣势可以分析如下。1.优势分析获得CDMA网络后,中国电信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全业务运营的优势。公司在经济最发达的南方地区拥有庞大的固网、宽带及企业用户资源,同时在互联网、宽带接入网和传输网方面的网络资源丰富,将使得未来公司在全业务捆绑、新业务开发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在收购联通CDMA网络后,公司可以以

18、相对低的成本升级到3G,有可能在3G业务方面取得先发优势。另外,由于中国电信在收购CDMA网络后处于主动地位,而中国电信在企业文化、体制方面处于优势,这将会加速联通C网与中国电信的融合,提升中国电信的长期竞争力。2.劣势分析中国电信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电信收购CDMA网络时将面临收购价格较高、CDMA盈利状况不理想、CDMA产业链不完善等挑战;第二,中国电信在获得联通CDMA业务后,对小灵通的用户转移和小灵通设备的折旧处理将会给公司带来短期的盈利压力。因此,从整体来看,中国电信在近两年内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持续下滑。3.机会分析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资产后,移动业

19、务收入比重仍较低。目前,联通CDMA移动业务收入只占中国电信业务总收入的16%左右。电信重组后为了进一步均衡各运营商的竞争力,纯粹依赖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难以达到目标,电信市场的规模经济与网络经济效应只会形成强者更强的格局,因此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干预。预期不久的未来,政府有可能出台相关的非对称管制政策,以扶持在某些业务领域的弱势运营商。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成本结构分析通信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总结不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运营效率,我们选择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吉林移动和吉林联通近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从专业成本角度,试图对各家运营商的成本结构进行分析,进而对下面的

20、投资结构分析给予相应的实证支持。本部分的数据选择主要来源于2006和2007年的财务报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数据以2002年为起点,但由于部分数据的缺失,所以在以下的计算过程中部分指标的选取也以20062007年的数据为主。2.1 折旧额与收入的比较折旧额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折旧额占收入的比重体现为资产的使用状况及固定资产的获利能力,因此是成本结构中的重要指标。表2.1是各通信公司历年来折旧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数。其中由于吉林联通公司CDMA网络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其设备是以向新时空公司租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这里我们将线路租赁费用于折旧费用一起视为CDMA网络的折旧费用,因此,

21、吉林联通CDMA网络的折旧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实际上是折旧额与线路租赁费用的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表2.1 各通信公司折旧额占收入比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吉林联通CDMA的折旧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表明吉林联通CDMA设备的盈利能力较弱。另外我们比较了近两年吉林移动与吉林联通(CDMA)网络设备折旧额的变化趋势。吉林移动2006年折旧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而吉林联通(CDMA)2007年的折旧额比上年的增长率仅为6.5%。相关的统计数据也表明,由于近年关于中国电信业重组,尤其是中国联通公司将被拆分等传闻一直没有明确,导致联通公司在近三年中对CDMA网络的投资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而统

22、计数据表明2008年1-5月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17个百分点。可见,移动通信业务依然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图2.1 2007年15月电信业务收入构成比例图2.2 2008年15月电信业务收入构成比例2.2 人工费与收入的比较人工费是为了维持一定设备的正常运行所支付的劳动力成本。按照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提供的公开财务报表,我们将全部人工费用作为考核的指标,在计算中国联通、吉林移动和吉林联通的人工成本时,我们也比照同一统计口径来进行。表2.2 各通信公司人工费占收入比率的比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吉林移动吉林联通(CDMA)人工

23、/收入0.050.050.010.05通过上表的比较可以发现,各通信公司近年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对人力资本的管理有趋同的倾向。2.3 销售费用与收入的比较销售费用核算的主要是业务宣传费、广告费等。下表比较了各通信公司2006年和2007年销售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比率。表2.3 各通信公司销售费用与收入的比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吉林移动吉林联通(CDMA)销售费用/收入0.160.450.180.37通过比较可以明显发现,联通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移动公司的水平。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移动的品牌强势效应,而相对与联通公司而言,不断加大销售费用是不得已的选择。2.4 网络互联支出与收入的

24、比较网络间的结算支出包括企业内网内结算、企业内网间的结算和企业间的网间结算。这里我们分别将结算收入与结算支出分别进行统计,其中主要统计结算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和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表2.4 网络结算支出占收入与成本比例的比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吉林移动吉林联通(CDMA)结算支出/收入0.0870.080.100.20结算支出/成本0.0920.160.220.34吉林联通CDMA的网络结算支出占比非常高。根据通信各公司网络结算协定,这部分费用主要与收入水平和网络规模有关联。可见吉林联通CDMA的网络规模与收入水平远低于本地的其他电信运营商。但由于我们缺乏相关的历史数据,因此无法判断网络结算支出与

25、收入水平以什么样的模式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有多大。但我们相信随着CDMA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量的不断增多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部分费用将会不断下降。因此为了简便起见,在以后的投资预测中,我们将这部分费用归结为其他费用中。2.5 小结中国移动2007年GSM投资630.6亿元,比2006年增加22.85%,而中国联通2007年CDMA仅投资35.5亿元,比2006年减少34.01%,且2004年至2007年投资总和也仅为315.8亿元,远低于中国移动的投资水平。众所周知,通信行业是一个规模性行业,只有在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收入才能出现一个质的变化,结合以上的成本结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无

26、论是吉林联通(CDMA部分)还是中国联通,各项指标均劣于中国移动甚至吉林移动,因此我们认为吉林联通CDMA网络运营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体现为投资不足,CDMA网络依然处于投资拉动增长过程中,应该加大网络投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CDMA的绿色网络优势,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第三章 移动通信网络投资结构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经济学的理论表明,一般商品的定价目标是在经济福利最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在社会福利最大的条件下,企业利润最大的产品价格等于该产品的边际成本。即一般商品的定价原理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该原理也称为使经济福利最大的最优定价方式。3.1 模型的理论选择长期以来,电信业务

27、的成本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由于中国电信业内目前的专业成本核算体系存在局限性,而在实际的电信业务计算方法中又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在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时,不能拿出足够令人信服的成本数据。电信成本涉及电信业务的资费、企业的经营效益分析、业务发展策略、内部成本控制等众多方面。竞争越激烈,对成本的详细性、准确性要求也就越高,不准确的成本数据将导致决策成本增大。因此,如何更准确地分摊电信成本,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关于电信成本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1、总成本用于制定资费的总成本,并不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而是包含公正报酬的成本,即“经济成本”。但由于我国并没有采用公正报酬率确定资费,因此我们所讨论的总成

28、本仍指不包含公正报酬或正常利润的会计成本。2、使用成本、需求成本和用户成本使用成本是随使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使用成本只在用户使用电信业务时才发生,如通信费。需求成本是指与提供电信业务的电信设备的大小成比例的固定成本。只要用户申请使用某种电信业务,无论其使用与否,这部分费用都会发生。用户成本则是在用户家中发生的费用,如用户购买的电话机、数据通信终端设备。3、完全分摊成本(FDC)完全分摊成本是指所有电信成本分摊到所有电信业务中的业务成本。所有的成本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即与业务有关的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直接成本可以直接分配给相关业务,共同成本则可以通过业务量、收入或边际利润等成本动因分摊到各

29、种业务中。例如,业务A与业务B共同使用一个交换机,业务A的收入是业务B的2倍,那么交换机的成本可以根据收入将2/3分给业务A,将1/3分给业务B;另外还可以通过业务A与业务B的业务量(如通话时间)来分摊交换机的成本。因此,共同成本分摊时采用的成本动因不同,分摊的结果也就不同,如果分摊的标准比较随意的话,FDC计算的结果就会不准确。因此,为解决随意和武断分摊的问题,国际上普遍采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来分摊成本,通过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将资源、作业与成本对象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本分摊的准确性。完全分摊成本是制定零售价格的基础(如本地电话),因为它是基于企

30、业的实际成本而计算出的业务成本。基于完全分摊成本制定业务价格可以防止不同业务间的交叉补贴,促进业务层次上的有效竞争。在互联业务中,主导企业更愿意基于完全分摊成本制定价格,这样他们可以收回在发展电信网络时的历史成本。4、短期边际成本(Short-Run Marginal Cost)和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 Marginal Cost)短期和长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短期均衡状态下,由于固定成本不变,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可变成本的变化额。长期边际成本指由于在所有的投入物都变化的状态下,产出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额,它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变化额。5、短期增量成本(SRIC)短期增量成本指

31、企业扩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需要增加的额外成本,包括直接变动成本和独有的固定成本,它们可以立刻被分配到业务中。例如,用来向大众提供语音信箱业务中的语音信息设备的成本就是短期增量成本中的独有的固定成本,短期要看它是不是固定成本(不考虑产出水平而购买设备)。当增量趋于无穷小时,增量成本就变成边际成本。短期增量成本是一种前瞻性成本。它为那些市场新的进入者(特别是投资基础设施的进入者)提供了投资决策信息。以短期增量成本为业务资费,将不能保证投资成本完全收回,因为它不能覆盖固定的共同成木。6、长期增量成本(LRIC)长期增量成本指在一个足够长的期间内来核算项目的增量成本,这个足够长的期间能够使企业的所

32、有成本成为可变的。LRIC实际上是指可变成本,因为从长期来看,所有成本都依赖产量水平。如短期是固定成本的成本,长期要看是否属于变动成本。在实践中计算业务的LRIC常常要构造业务的技术模型,看需要哪些元素(如设备、传输容量、人员等),再把成本数据放入这些元素中。成本数据有两种:历史成本数据(backward-looking或historical-costing)和前瞻性成本数据(forward-looking,即基于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成本,如在最好的技术下有最低的价格)。使用历史成本数据还是前瞻性成本数据计算LRIC,在国际上有不同的意见。前瞻性长期增量成本(FL-LRIC)是一种建立在有效和最

33、优基础上的成本,它使用作业成本法来分配成本,已在国外一些管制业务定价中得到应用。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互联费用的管制就是基于前瞻性长期增量成本制定的互联价格。使用LRIC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资费能够补偿提供该项服务的固定投资成本。LRIC比FDC要小,因为它不要求分摊所有的共同成本。另外,一些新业务的定价也往往基于LRIC。然而FL-LRIC也有一些缺点,如实际计算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加大了管制的成本,另外即便对那些有效率的电信企业而言,也会遗留一些成本不能被回收,如过去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因为它们的历史成本比现在市场成本高(技术进步的原因),以及管制的变革、公司运营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造成这部

34、分成本不能被全部回收。因此,FL-LRIC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长期投资。7、全业务长期增量成本(TSLRIC)全业务长期增量成本是指提供全部业务时的增量成本,是一种前瞻性成本。从企业提供的全业务而不是针对业务量增长到特定水平的角度来衡量增量成本,包括共享设施和共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增量成本。TSLRIC不能覆盖共同成本、普遍服务成本和埋置成本(如到现在还没有收回的过去在网络基础上的投资)。美国FCC同意在制定业务的价格时,可以加上合理的共同成木,但不包括普遍服务成本和埋置成本。美国在一些州管制中已应用TSLRIC来计算非捆绑网络元素及传输和来话接入业务的成本。8、全元素长期增量成本(TELRIC)

35、为提高本地竞争,美国1996年电信法引入网络元素概念(如本地环路),TELRIC是FCC对独立网络元素定价时采用的新词,是对TSLRIC的发展。某个网络元素的全元素长期增量成本是指与该网络元素直接相关的全部设施与功能的前瞻性长期增量成本,某个网络元素的价格从理论上应等于FL-LRIC加上合理的前瞻性共同成本的分摊。TELRIC的计算要以网络的有效配置为基础,即现有的网络配置使用了最有效的电信技术而且网络成本最低。FCC认为采用网络元素概念而不是业务的概念,可以大大减少共同成本部分,因为对管制者来说,很难确定共同成本的最优分配办法,所以对网元的定价比对业务定价更可靠。TELRIC使得新进入者和消

36、费者分享了网络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享受了竞争的效益。TSLRIC与TELRIC的区别从下面公式中可以看出。假设本地运营公司的总成本为则N:集团管理成本;:业务j的建立成本;:元素i的建立成本;:业务j的业务量分钟数;:业务j在元素i上的业务量敏感成本。那么,业务j的 元素i的9、联和成本(Joint Costs)联合成本指同一生产过程中按同样的比例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或服务时产生的成本。当生产一种产品时,另一种产品不需要追加成本就可以被同时生产出来。例如,在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是没有增量成本的。这种情况通常产生于多种产品的制造和多种服务的提供中。10、共同成本(Common Co

37、sts)共同成本指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所发生的成本,不能直接分配到任何一种产品或业务。当这些产品或服务的相对比例发生变化时,这样的成本并不发生变化。如公司管理人员的工资。如果企业想避免与某种业务组合有关的共同成本发生,它只能将这些业务全部停止。如传输网络,既用于本地电话也用于长途电话,而且并不因为增加了提供长途电话业务而增加任何成本,因此传输网络对本地电话业务与长途电话业务来说是共同成本。共同成本是电信成本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电信的网络资源被很多业务所共享,所以每种电信业务成本中与其他业务共用的成本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共同成本分摊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决定了电信业务成本的准确性。另外,由

38、于电信成本的这一特点,使得电信具有范围经济性,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拓展新业务,最大限度的利用共有资源来降低成本。联合成本与共同成本一起并列使用,称为“联合与共同成本”(Joint and Common Cost),主要指共同成本。联合成本与共同成本的主要区别是,联合成本往往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业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成本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业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为为达到范围经济而被一起生产出来。11、独立成本(SAC)独立成本(SAC)就电信而言,是指一个新的市场进入者为提供特定的一种或几种服务所要发生的成本。如果企业提供单一产品(或业务)的话,SAC就是提供这一产品

39、(或业务)的成本。一项业务的SAC大于提供多种业务时企业的此项业务的增量成本。在竞争市场前提下,如不考虑市场的进入障碍,独立成本可以代表市场的最高价格。SAC不能体现范围经济性。长期增量成本、完全分摊成本和独立成本的关系如图3.1所示。图3.1 长期增量成本、完全分摊成本及独立成本关系图12、前瞻性成本(Forward-Looking Costs)在计算现行和未来决策的盈利率时,对过去决策产生的所有成本忽略不计。通常通过一个工程模型得到提供一项服务或安装一个网络设备时理论上的最低成本,也可以以其它运营商的最低成本为基准。13、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经济成本是由前瞻性增量成本加上

40、前瞻性共同成本所构成的。14、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历史成本指企业为提供商品或劳务而在过去发生的费用或折旧。同样产出的增量,按增最成本计算和按历史成本计算是不同的。15、现行成本(Current Cost)现行成本是指对目前资产进行重置或重建的成本。现行成本为运营者或投资者今天的投资决策提供成本信息即为主导企业现存网络的升级和市场新进入者是否建立自己的网络的决策提供依据。16、直接成本(Directly Cost)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能够经济而又方便地追溯到成本对象(作业、业务、网络元素等)的那部分成本。如交换维护人员的工资可直接分配到提供交换作业上,它对

41、提供交换作业来说是直接成本。17、间接成本(Indirectly Cost)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经济而又方便地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部分成本。如交换维护人员的工资,不能直接分配到本地电话业务上,要先分配到提供交换作业上,再分配给本地电话业务,因此,交换维护人员的工资对本地电话业务来讲,是间接成本。18、固定成本(Fixed Cost)和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按照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不随业务量的改变而变化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加的成本则称为可变成本。传统的观点认为,电信企业为成本递减性行业,且边际成本总在平均成

42、本之下。因此,在总成本中与话务量无关的固定成本远高于随话务量变化的可变成本,而且,随话务量的增大,单位话务量成本将呈递减趋势。成本递减性产品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因此,若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将无法回收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部分而陷于亏本经营。事实上,在网络容量有余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分钟通话的成本即边际成本为零。对于具有成本递减性的行业,经济学家的推论是,要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只能采取使经济福利最大的“次优方式”平均成本定价方式,该方式能保证企业做到收支平衡,平均成本定价方式也称为“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福利最大的定价方式”。因此,传统上的电信定价原则一直是平均成本定价法。该平均成本

43、包含了企业为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全部成本的平均值,该全部成本包括运营成本、相关费用和资产报酬。平均成本的具体含义有两种,一种是现有资产的平均成本,另一种是基于重置资产的平均成本,重置是指按现在条件重新购置具有与原资产相同功能的资产所需的费用。后者称为平均增量成本,即为增加一定的产出量而增加的成本的平均值。重置成本法就是根据重置的概念对现有的成本进行重新估算,充分考虑效率更高、消耗更少的新型技术所引起的成本变化。从理论的概念上看,增量成本是一种“效率性成本”,能够鼓励企业在成本上追求高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有利于创造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3.2 移动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测算的基本设想根据

44、吉林电信公司的要求,结合目前所能获取的资料,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成本测算方法为完全成本分摊方式(FDC)。这种方式也是国际上电信定价普遍采用的方法。完全成本分摊法的核心思想是是将共同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业务或模块,与专属成本一起构成每种业务或模块的完全分摊成本,以此作为分解电信成本,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共同成本的分摊,更注重可操作性。成本分摊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电信资费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成本为基础的电信资费原则,是各类电信业务的资费以为其提供该业务所付出的全部成本的基础,即各类电信业务的共用成本应由各类业务共同负担。现阶段对共用成本的分摊应采用完全分摊方式。本次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测算模型以完全分摊方式为基

45、础,以财务报表的数据为依据,并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适当考虑相关移动运营商的成本、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分别测算联通和移动公司的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预测分析。3.3 移动网络投资与运营成本结构测算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研究将投资结构定义为:为实现一定的移动通信服务,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即: (3.1)式中TCi表示投入总额,DCi和RCi分别表示折旧费和运营费。i表示不同的移动运营商。由于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是联通公司与移动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开财务报表,而按照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移动业务总成本(报表上称为:营运支出)由电路租费、网间互联支出、折旧、人工成本和其他运营支出组成,其中其他

46、运营支出包括:销售及推广费用、网络维护费、经营租赁费、劳务派遣制用工费、坏账、资产注销处置、行政管理及其他。为了方便测算,本课题研究将营运支出中的电路租费、网间互联支出、人工成本和其他运营支出通称为运营费。因此,运营费可以表示为RCi=人工费+电路租费和网间互联支出其他 (3.2)1折旧费折旧费是指与该移动通信业务有关的直接设备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和该业务占用的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之和。直接设备指仅用来提供该种业务的设备。因此折旧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直接设备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二是占用的其他固定资产折旧额,如房屋、建筑物、空调、电源等等。其他固定资产不仅仅只为一种业务服务,通常是为一些电信业务服务的,所以需要进行分摊。在选择分摊比例时,有三种标准可供选用:第一种是以实际发生的业务量为基础。由于目前无法得到各运营商在其各自业务领域所发生的实际业务量,因此,这种方法的操作性较差。第二种标准是以实际发生的直接成本为分摊标准,这一标准对于电信企业明显是不适用的。第三种标准是以收益水平为依据,虽然,采用收益法作为分摊标准存在自循环问题,且全额分摊法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偏离了拉姆色法则,但是理论在实践中不得不做一些折衷,以收益为标准的全额分摊法是目前在制定通信业务运营成本时唯一简单、可行的方法。折旧费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容易直接从财务报表中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