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4127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移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1].3.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实施-发布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V1.3 2009.09)目 录目 录I前 言IV1 范围62 规范性引用文件6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63.1 术语定义63.1.1 业务系统63.2 缩略语64 网管接口的位置与管理对象74.1 管理对象74.1.1 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分类74.1.2 数据业务系统类型74.2 网管接口的位置85 接口功能要求(必选A)85.1 配置管理85.1.1 配置信息的查询85.1.2 配置信息的修改85.1.3 配置信息改变通知85.2 性能管理85.2.1 性能数据的采集85.2.2 性能参数门限管理95.2.3 逾门

2、限事件处理95.2.4 历史性能数据的追溯95.3 告警管理95.3.1 通用告警管理95.3.2 特定告警管理95.3.3 告警数据格式105.3.4 历史告警的追溯(必选B)105.4 安全管理115.5 日志管理115.6 操作维护115.7 局数据制作115.7.1 网管系统对于数据业务系统进行局数据制作的流程115.7.2 数据业务系统局数据制作接口功能125.8 存储产品与存储网络的管理136 接口协议要求136.1 SNMP(必选A)136.2 Syslog(必选B)146.3 FTP(必选A)146.4 Telnet(必选A)146.5 数据库接口(可选)146.6 基于XML

3、的接口协议(必选B)146.7 HTTP(必选B)146.8 SMI-S(必选A)147 网管接口功能协议支持要求147.1 配置管理157.2 性能管理157.3 告警管理157.4 日志管理167.5 操作维护167.6 局数据制作接口(必选B)167.7 接口安全要求168 接口性能要求(必选A)168.1 数据完备性168.2 数据一致性168.3 处理能力168.3.1 操作响应时间168.3.2 告警上报时延178.3.3 性能数据上报178.4 可靠性178.4.1 平均故障发生间隔178.4.2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78.4.3 容错能力178.4.4 接入能力178.5 局数据

4、制作接口性能要求17附录A SYSLOG协议的包格式与内容181Syslog消息的组成181.1PRI部分181.2HEADER部分191.3MSG部分202CONTENT字段的内容20附录B 局数据制作接口消息和时序定义211消息定义211.1CONNECT_TEST221.2CONNECT_TEST_ACK221.3DATAFILE_DOWNLOAD221.4DATAFILE_DOWNLOAD_ACK231.5DATAFILE_REPORT241.6DATAFILE_REPORT_ACK241.7DATAFILE_EFFECT_STATUS251.8DATAFILE_EFFECT_STAT

5、US_ACK251.9NETDATA_QUERY261.10NETDATA_ QUERY _ACK261.11NETDATA_UPLOAD271.12NETDATA_UPLOAD_ACK281.13DATAFILE_EFFECT_TERMINATE281.14DATAFILE_EFFECT_TERMINATE_ACK292消息序列图301.1连接测试消息序列图301.2局数据文件下发消息序列图301.3局数据生效过程状态查询报告消息311.4现网局数据查询以及上传消息序列图321.5局数据终止生效消息序列图333消息传输格式34附录C 磁盘阵列产品的网管接口协议、功能与数据要求351通用要求(

6、必选A)352网管接口协议要求(必选A)353网管接口功能要求354网管接口数据要求354.1性能数据要求354.2告警数据要求36修订历史37前 言根据网管接口协议和数据内容的不同,中国移动数据设备网管接口可分为三类,见下图示意:n ITF1:数据承载类设备网管接口n ITF2:数据业务平台网管接口n ITF3:OMC北向接口与上述接口相对应,中国移动数据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包括三个系列,规范组成体系见下图: n 系列一:ITF1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即数据承载类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由数据承载类设备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和特定设备的数据需求规范组成。n 系列二:ITF2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即数据业务平

7、台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由数据业务平台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和特定设备的数据需求规范和计数器规范组成。n 系列三:ITF3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即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该系列对于接口协议不作硬性要求,仅由特定OMC北向接口的数据需求规范组成。本标准是系列2的通用接口技术要求部分,将与特定设备的数据需求和计数器技术规范一起使用。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本标准的起草人:刘涛、张晨、陈彦名、翟艺新、冯瑞军等本标准的修改权和解释权归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

8、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系统网管接口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接口的信息模型和所采用的接口协议及数据要求。技术要求分必选和可选两大类,必选类技术要求又分A、B两类。A类必选技术要求是中国移动网络中目前需要的技术,所有接入设备必须全部支持,有不支持项的接入设备不能入网。B类必选技术要求是中国移动网络中将来需要的技术,所有接入设备应该支持(不支持的选项,厂家必须承诺在中国移动提出需求后最多6个月内提供支持,开发周期视具体需求而定)。可选技术要求是中国移动网络中将来可能需要的技术,所有接入设备应尽量支持。本技术规范的内容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数据业务系统的网管接口的开发、设计、工程实施和测试。2 规范

9、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ETF RFC1907,SNMPv2的管理信息库,1996IETF RFC2011,使用SMIv2描述的IP SNMPv2管理信息库,1996IETF RFC2012,使用SMIv2描述的TCP SNMPv2管理信息库,1996IETF RFC2013,使用SMIv2描述的UDP SNMPv2管理信息库,1996IETF RFC26

10、18,RADIUS认证客户端管理信息库,1998IETF RFC2619,RADIUS认证服务器MIB,1999IETF RFC2620,RADIUS计费客户端管理信息库,1999IETF RFC2573,SNMP应用,1999IETF RFC2594,WWW服务管理信息库,1999IETF RFC2789,邮件监控管理信息库,2000IETF RFC2790,主机信息库,2000IETF RFC2819,远程网络监控管理信息库,2000IETF RFC2863,接口组管理信息库,2000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定义3.1.1 业务系统数据业务系统:指由一个或多个具有网络通信能力的软件

11、或硬件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由数据网络承载,其核心功能主要位于TCPIP协议栈的第五层(即应用层);该系统通过与其它设备或系统的网络通讯及自身的逻辑处理功能,构成面向其它设备或人的标准服务;该系统能够通过标准的接口由人或设备来进行管理。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RADIUSRemote Access Dial in User Service远程访问拨入用户服务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管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WAP

12、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CMNETChina Mobile Network中国移动互联网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DSMPData Services Management Platform 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络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MMSMult

13、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消息业务NASNetwork Access Server接入服务器NAPNetwork Access Point网络接入点PPPPeer-Peer Protocol端到端协议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业务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LDAPL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SSHSecure Shell安全的传输层协议FTPSFTPSSLFTP传输协

14、议的安全版本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SSH协议中文件传输子协议4 网管接口的位置与管理对象数据业务系统构成的网络应提供网管理接口,以便网络管理系统(NMS)接入并对其进行操作维护。4.1 管理对象4.1.1 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分类中国移动数据网网元设备包括承载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设备,承载网络设备主要包括IP专用承载网以及CMNet骨干网、省网和城域网的路由器、交换机等;业务系统设备包括WAP系统、MMS系统、KJAVA系统、Email系统、Radius系统、短信网关系统、DSMP系统等的业务主机、防火墙和网络设备。4.1.2 数据业务系统类型本册所适用的管理

15、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数据业务系统:1. WAP系统2. MMSC、彩信网关(包括彩信国际网关、彩信互联网关等)、Enum DNS3. DSMP系统4. 短信网关(包括国际短信网关、汇接短信网关、集团客户行业网关、短信梦网网关、短信互联网关等)5. IM、IM网关6. Email系统7. Radius系统8. USSD9. PUSHMAIL10. DM11. LSP平台12. 流媒体13. 其他新增数据业务系统4.2 网管接口的位置图1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平台网管接口示意图数据业务系统内部,通常由业务主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共同组成一个局域网。网管系统同时接入被管数据业务系统的一台或多台业务主机。目

16、前通常由CMNET提供网管系统和业务主机系统间数据传送的物理通路。如图1所示,ITF2位于数据业务系统与网管系统的前置采集设备之间。5 接口功能要求(必选A)数据网业务系统应支持网管系统通过网管接口实现对其的管理,网管接口的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告警管理、日志管理、安全管理、集中操作维护、局数据制作功能。5.1 配置管理接口应支持NMS对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具体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参见本系列规范的其他分册。5.1.1 配置信息的查询接口应支持NMS查询系统配置信息、接口配置信息、相关协议配置信息以及各类数据业务的配置信息。5.1.2 配置信息的修改接口应支持NMS对可配置的信

17、息进行修改。5.1.3 配置信息改变通知某些配置信息的变化(如允许接入的IP地址列表)会引发配置改变通知,接口应支持将配置改变通知上报到NMS。5.2 性能管理接口应支持NMS对业务系统进行性能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具体的性能参数参见本系列规范的其他分册。5.2.1 性能数据的采集性能数据的采集功能可以按照用户预定的时间表定时地、周期性地自动采集性能数据,采集开始时间和采集周期由用户设置。也能提供手段,自动地或者让用户手工启动性能数据采集程序进行重采或补采由于网络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正确采集到的性能数据。性能数据的采集至少支持以下一种方式:1)通过定时轮循机制来查询业务系统MIB获得SNMP信息(支

18、持SNMP V2c/SNMP V3); 2)通过数据库接口方式。3)通过FTP接口的文件传输方式。在本系列规范的其他分册中针对业务系统的特点规定需要支持的采集方式。5.2.2 性能参数门限管理接口应支持性能参数的门限管理:设置性能参数门限值。接口支持设置某一个监视实体或多个监视实体的性能参数门限值,当网络单元采集到的性能资料超过所设置的性能门限值时,将该过门限报告上报给NMS;查询/修改性能参数门限值。接口支持通过查询某一个监视实体或多个监视实体性能参数门限值的当前设置情况,并能对性能参数门限值进行修改;删除性能参数门限值。接口支持删除某一个监视实体或多个监视实体性能参数门限值。5.2.3 逾

19、门限事件处理当IP网被管网络资源的性能数据超出了性能门限值的范围时,接口应向NMS发送QoS告警。5.2.4 历史性能数据的追溯业务系统应当通过指定的接口提供至少最近七天以上的历史性能数据供追溯使用。5.3 告警管理5.3.1 通用告警管理数据业务系统应发送的关于系统和链路状态的通用告警。网管系统可以接收来自被管设备的各种告警,所有的被管设备都应支持通用告警类型,另外,被管设备还应支持相应的特定告警。各种设备应发送的关于系统和链路状态的告警类型有:表1 通用通知类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说明系统冷启动coldStart当代理检测到系统冷启动时,向管理站发送coldStart告警。系统热启动warmS

20、tart当代理检测到系统热启动时,向管理站发送warmStart告警。连接中断linkDown当代理检测到某条链路的ifOperStatus将要从其它状态(除notPresent外)进入down状态,将会触发链路中断Trap,该其他状态由ifOperStatus表示。连接建立linkUp当代理检测到某条链路的ifOperStatus将要从down状态进入其他状态(除notPresent外),将会触发链路建立Trap,该其他状态由ifOperStatus表示。认证失败authenticationFailure当代理检测到认证失败事件发生时,向管理站发送authenticationFailure,

21、该陷阱可以由网管系统配置snmpEnableAuthenTraps来决定代理是否产生该告警。5.3.2 特定告警管理数据业务系统除应支持通用告警的上报外,根据其具体性能要求,同时应支持一些特定告警和业务告警的上报。5.3.2.1 告警通道心跳消息在一定时间段未产生任何告警事件通知时,数据业务系统通过SNMP协议周期上报心跳消息,达到监测告警通道的目的。数据业务系统的故障管理接口支持通过SNMP协议查询和设置告警通道监测的心跳消息的上报周期,心跳周期的默认值为60秒。其他特定告警视数据业务系统类型而异,详见本系列规范的其他分册。5.3.3 告警数据格式数据业务系统向网管系统发送的告警中至少应当包

22、含如下信息:表2 告警格式英文名称中文名称(gb2312)数据类型允许为空说明SystemName业务系统名称StringN见下文OriId原始告警序列号IntegerN业务系统内唯一标识此告警的标记,应是一个流水号,无论告警状态如何改变,这个ID不变化NeType网元类型StringY网元类型,如ROUTER,SWITCH,INTERFACENeName网元名称StringN符合中国移动命中规范的网元名称NeIpaddress网元ip地址StringY网元ip,除了网元名称外另一个用于定位告警对象的属性AlarmTitle告警标题StringN告警标题,应是标志一类告警的一个简要描述,如Li

23、nkDownAlarmSeverity告警级别IntegerN1- 紧急2 - 重要3 - 次要4 - 警告5 - 不确定AlarmFacility告警类型IntegerN0 - 其他告警1 - 通信告警2 - 设备告警3 - 处理出错告警4 - 环境告警5 - 服务质量告警AlarmDetail告警详细描述StringN告警的详细内容AlarmCounts告警已发生次数IntegerN最少1次,这个次数是累计发生的次数AlarmCreatetime告警创建时间StringNYyyy-mm-dd hh:mm:ss格式AlarmLasttime告警最后发生时间StringNYyyy-mm-dd

24、hh:mm:ss格式ProbableCause可能原因StringY告警产生的可能原因Operstatus告警处理状态IntegerN1 新告警2 已确认3 已清除业务系统命名见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v1.1.0 5.3.4 历史告警的追溯(必选B)业务系统应当通过指定的接口提供至少最近七天以上的历史告警数据供追溯使用。5.4 安全管理网络管理接口能够支持以下安全管理功能:1)支持对通过网管接口访问设备资源的用户进行分角色、分级别的权限管理;2)对于安全入侵行为,要能够生成事件告警,并通过网管接口上报网管系统;3) 操作维护接口的接入身份认证,被测系统的操作维护接口能够对自动连接进行身份认

25、证。4) 访问列表控制,业务系统能够按照IP地址访问列表的设置来允许或阻止来自某些IP的管理者接入。5.5 日志管理业务系统应能通过网管接口主动上报日志,具体业务系统的日志信息参见本系列规范的其他分册。网管系统应能通过设备网管接口对日志进行管理。5.6 操作维护业务系统应能提供操作维护接口,以支持网管系统通过该接口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实现自动巡检等功能。5.7 局数据制作该接口属于中国移动自定义接口,目的在于满足维护人员基于集中维护的要求,使用网管系统通过该接口对于数据业务系统进行局数据制作的需求。仅对于部分类型的数据业务系统,要求提供该接口。仅对于要求提供该接口的数据业务系

26、统的部分局数据,要求支持通过该接口制作,应支持下述网管系统局数据制作流程和接口功能、支持下述性能和备份恢复要求。需通过该接口制作的具体业务系统局数据信息参见本系列规范的其他分册。5.7.1 网管系统对于数据业务系统进行局数据制作的流程网管侧设备侧局数据前台制作OK?局数据前台提交并逐项核查局数据管理后台服务端开始后台局数据较验OK?局数据生效结束图2 局数据制作流程图形成局数据文件并提交OK?NNN5.7.2 数据业务系统局数据制作接口功能1. 局数据文件的接收数据业务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接收从网管系统下传的局数据文件并进行保存。网管系统侧制作好局数据后将形成一个局数据文件,通过HTTP POST

27、请求消息将局数据发送到数据业务系统,数据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局数据文件,给网管系统回HTTP响应消息, 在局数据正确处理完成后,数据业务系统还需要主动给网管系统上报局数据处理报告消息,然后网管系统回局数据下发报告响应消息。2. 局数据文件的解析数据业务系统能能够高效准确的从下传的局数据文件中解析出局数据。3. 局数据有效性较验在局数据生效前,数据业务系统能验证所有局数据项的有效性;对于验证出错的信息,全部反馈到综合网管侧(使用DATAFILE_REPORT消息),以便用户查看出错原因。4. 局数据生效数据业务系统能将局数据文件中定义的局数据生效到业务系统中;对于生效出错的信息,全部反馈到综合网管侧

28、(使用DATAFILE_REPORT消息),以便用户查看出错原因。5. 局数据生效状态查询数据业务系统能在收到IP综合网管侧发来的局数据生效状态查询时,业务主机侧应向IP综合网管上报所查询局数据的生效状态。为了能让用户能实时的查看当前局数据生效状态,网管系统主动向数据业务系统发起查询局数据生效过程中状态,数据业务系统在收到查询消息后,给网管系统反馈当前局数据的生效状态,状态为:未生效、生效中、生效完成以及数据不存在;生效状态查询中的事件ID使用局数据下发时生成的事件ID。6. 局数据现网数据上传数据业务系统能支持将现网的局数据以固定格式局数据文件的方式上传给IP综合网管系统。当网管系统要求数据

29、业务系统将现网上局数据按要求格式上传时,数据业务系统应先给网管系统端一个确认消息;然后再主动将局数据文件POST到网管系统系统。7. 局数据生效终止数据业务系统能接收IP综合网管侧发的局数据生效终止消息,并执行终止动作。对于已下发的但尚未执行生效的局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网管系统向数据业务系统发局数据终止生效消息,数据业务系统在收到消息后取消生效的同时,给网管系统报一个ACK,ACK中包含终止的情况。8. 局数据备份要求数据业务系统对下发的局数据文件及相应的操作日志进行备份,备份期限至少为一年,以便恢复时用。9. 局数据恢复和回滚在局数据生效失败的情况下,数据业务系统支持自动和手动回滚到生效操作前

30、的配置。5.8 存储产品与存储网络的管理由磁盘阵列构成的存储产品,以及由磁场阵列和(光)交换机等共同构成的存储网络应当提供标准的接口提供核心的管理功能,详见附录C的规定。6 接口协议要求在管理需求上,数据网业务系统网管接口应该支持SNMP、FTP、数据库等管理协议,即数据网设备应至少提供SNMP、Syslog、FTP、Telnet、数据库接口中的三种网络管理接口。6.1 SNMP(必选A)RFC1157描述了SNMP中所用的代理/管理站模型,一个SNMP代理可以回答来自管理系统关于MIB中定义信息的各种查询。SNMP代理和管理站通过标准的消息通信,消息类型通常有以下5种:Get-Request

31、、Get-Next- Request、Set-Request、Set- Response、Trap。中国移动数据网业务系统应该具备SNMP接口以方便提供必要的配置、性能、故障管理功能,并实现SNMPv2c(RFC 1901-1908)或更高版本,如SNMPv3(RFC 3414-3417)。6.2 Syslog(必选B)Syslog用于记录系统活动的详细情况,所产生的日志用于评估、审查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操作等。日志记录包括记录用户登录时间、登录地点、所进行的操作等内容,日志记录应能向系统管理员提供有关危害安全的侵害或试图入侵的活动等信息。Syslog接口协议及报文格式应符合RFC3164:T

32、he BSD syslog Protocol,详见附录A(附录A所定义的数据结构要求仅为Syslog接口的通用性要求,如需要可以根据业务系统特点适当修改)。6.3 FTP(必选A)为保证进行数据传送时的安全性,该接口应支持SSL,即FTPSSL,亦称为FTPS(对于FTPS的要求为必选B)。6.4 Telnet(必选A)为保证安全性,该接口应支持SSHv1或以上的版本(SSH的要求为必选B)。6.5 数据库接口(可选)对于数据业务系统而言,个别情况下(不建议广泛使用数据库接口)需要应用到数据库接口提供网管数据,因此,本规范中也将其列出。对于数据库接口,推荐使用ODBC或JDBC。ODBC:Mi

33、crosoft推出的ODBC是最早的整合异质数据库的数据库接口,作为一种事实标准而存在。ODBC基于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并把它作为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相互可操作性: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一组通用的代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JDBC:JDBC是Sun提供的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由Java语言编写的类、接口组成。6.6 基于XML的接口协议(必选B)有XML格式封装数据内容,通过既定协议(HTTP)实现传输的网管接口,其具体内容参见本系列文档其他分册。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承载协议HTTP可以替换为HTTPS或SSH。6.7

34、HTTP(必选B)仅上述5.7节定义的“局数据制作接口”,要求应用该接口协议。基于通过网管系统向数据业务系统进行局数据制作机制的特点,采用XMLHTTP(S)的接口方式,使用HTTP协议传输局数据,局数据本身采用XML格式封装,通过自定义的消息类别、消息格式和消息流程来实现具体应用间的信息交互,消息接口用于传递综合网管系统和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请求及应答消息。在本接口中,网管系统与数据业务系统之间采用Client/Server结构,网管系统、各业务系统同时作为HTTP服务端以及HTTP客户端,完成局数据上传和下载。消息和时序定义见附录B。6.8 SMI-S(必选A)本要求仅适用于由存储产品或存

35、储网络中的磁盘阵列,详见附录C的规定。7 网管接口功能协议支持要求本章对网管接口各项功能的实现协议要求,作为业务系统支持的最低要求。如无特别说明,下列的具体实现方式均为“必选”。对于被列为“可选”或“多选一”的实现方式,如某数据业务系统的设备技术要求等相关规范中,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执行中应以各规范中最高要求为准。从技术角度看,数据业务系统网管接口可以抽象为如下3类:1、数据类(实时短消息、数据文件)数据类接口根据数据量大小又可分为“短数据短消息”和“大数据数据文件”两类。“短消息”可如告警数据;“数据文件”可如批量的资源数据或性能数据。根据实时性要求不同,又可划分为“实时推送类”和“非实时推

36、送类”。“时推送类”是指由一个系统在后台实时将数据推送给其他系统。“非实时推送类”是指由一个系统在后台定期将数据推送给其他系统。通常,短消息是实时的,数据文件是非实时的。2、操作类操作类接口是以服务形式封装的功能调用,形式上同函数调用。例如:即时查询;数据设置等。从根本上说,操作类接口的底层是通过数据交互实现的,但其封装了“输入处理输出”过程,是同步接口机制。3、流程类流程类接口最为复杂,是有状态的接口,一次完整的接口过程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可能需要由数据类和功能调用类组合实现。接口的不同类别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对于实时短消息类接口,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对于数据文件类接口,有较高的传输性

37、能要求。对于操作类接口,要求具有“服务调用”的形式,从而使业务逻辑的表达更为清晰。根据网管接口各项功能的不同,对其接口协议的支持要求也有所区别:7.1 配置管理应支持下述方式的配置数据获取及配置策略执行:l MIB方式;(必选A)l 命令行方式; (必选A)l 直接修改配置文件;(可选)l 图形化界面方式;(可选)l FTP方式;(必选B)l 直接访问数据库方式;(可选)7.2 性能管理应支持下述方式的性能数据获取:l MIB方式(可以通过SNMPv2c或SNMPv3访问,二选一,对于在数据业务系统的局域网内部署网管采集机的应用场景下,推荐使用SNMPv2c);或FTPS方式;或SFTP方式(

38、SFTP为SSHv2中的一个子功能)。(必选A,三选一)l 命令行方式;(可选)l 直接访问数据库方式;(可选)l SMI-S(必选A,仅对存储产品或存储网络中的磁盘阵列有效)。7.3 告警管理应支持下述方式的告警数据获取:l 标准Trap方式(SNMPv2c的Trap或SNMPv3的Trap二选一,对于在数据业务系统的局域网内部署网管采集机的应用场景下,推荐使用SNMPv2c的Trap);(必选A)l Syslog方式; (可选)l FTP方式;(可选)l 直接访问数据库方式;(可选)7.4 日志管理应支持下述方式的日志数据获取:l Syslog方式、FTP方式方式(必选A,二选一)7.5

39、操作维护为了实现网管系统对数据业务系统的自动巡检等集中操作维护功能,数据业务系统应支持下述接口方式:l 命令行、脚本、设备商直接提供集成工具;(必选A,三选一)l GUI界面;(可选)7.6 局数据制作接口(必选B)支持本规范及相应分册所定义的HTTP/XML接口协议,通用要求见第5.7节、第6.7节及附录B,具体数据业务系统所需制作的局数据信息等见相关分册。7.7 接口安全要求设备网管接口应支持以下安全措施:l SNMPv3;(可选)l FTP/SSL;(必选B)l 数据库接口的安全要求;(如果支持数据库接口,则为必选A;否则为可选)1) 对外开放的数据库接口信息与内部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分离。

40、2) 对外开放的数据需要进行权限控制,外部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自己有权限的数据,并且操作权限为只读。l telnet/SSH方式;(必选B)l 其他MML接口,其安全性由设备商承诺保证8 接口性能要求(必选A)8.1 数据完备性数据完备性指标指网管接口应提供完备的数据,不出现遗漏现象。该指标主要验证三类数据的完备性:配置数据的完备性、性能数据的完备性以及告警数据的完备性。网管接口应提供符合本规范附录中要求的数据。要求必选数据达到100的完备性。8.2 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指标指网管采集接口收到的网管接口提供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应保持一致,不出现重复和错误现象。该指标验证三类数据的一致性:配置数据的一

41、致性、性能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告警数据的一致性。三类数据指本规范附录中要求的数据。8.3 处理能力8.3.1 操作响应时间操作响应时间指标指网管系统通过被管设备的网管接口执行某项操作后,收到被管设备网管接口响应的延迟时间。正常情况下,单条操作响应时间应小于5秒。8.3.2 告警上报时延告警上报时延指标指从实时告警(实际告警产生)发生到被管设备网管接口发出告警的延迟时间。实时告警应有较小的时延。正常运行情况下,告警时延小于10秒。8.3.3 性能数据上报性能数据的采集时延是指从统计周期的结束时间至统计数据准备完成,可供网管系统采集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不同统计粒度下对统计时延的要求如下:统计周期最大统

42、计时延5分钟1分钟15分钟5分钟1小时10分钟24小时1小时例:如果统计周期设置成了15分钟,且整点开始新的统计周期,那么8:00至8:15的统计数据,在统计周期结束之后5分钟内(也就是在8:20之前)设备应当准备完毕可供网管系统采集。8.4 可靠性8.4.1 平均故障发生间隔平均故障发生间隔指标指网管接口故障发生间隔时间的平均值。要求平均故障发生间隔大于90天。8.4.2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平均故障(不可用)修复时间指标指网管接口在出现故障后修复的平均时间。要求网管接口的由软件引发的故障一年内平均修复时间小于1小时。8.4.3 容错能力容错能力指标指当网管系统向业务系统网管接口输入非法数据时,

43、网管接口的错误处理能力。被管业务系统的网管接口应不会因为输入的非法数据导致被管设备故障。8.4.4 接入能力接入能力指标指业务系统网管接口能够支持同时接入的网管系统数目,要求网管接口能够支持同时接入的网管系统数目不少于2个。8.5 局数据制作接口性能要求对于中国移动自定义的局数据制作接口,其性能要求应遵循下述指标:1. 系统应至少支持30用户在线进行并行同步操作。2. 保证应答消息响应时间在3秒之内。3. 处理局数据管理功能的进程开销,应不影响原有业务功能的正常运行。附录A Syslog协议的包格式与内容Syslog协议包格式与内容,遵循RFC3164要求。对于任何一个IP包的净荷,如果是一条

44、目的端口号为514的UDP消息,该净荷就必须视作Syslog消息。传送的初始Syslog消息与经过中继的Syslog消息的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中继能够识别出符合格式的消息,它必须不做任何修改而转发这条消息。但是,如果中继收到一条(Syslog)消息但无法识别为正确的消息格式,中继必须在转发消息以前,修改它的格式以符合要求。第1节将描述Syslog消息的规定格式。第2节将描述对被传输的初始消息的要求。第3节将描述对经过中继的消息的要求。1 Syslog消息的组成格式完整的Syslog消息由三个可识别的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称为PRI,第二个部分称为HEADER,第三个部分称为MSG。包的总长度必须不能超过1024个字节。这里不对Syslog消息的最小长度作出限制。1.1 PRI部分PRI部分必须由3个、4个或5个字符组成且起止字符必为尖括号。PRI部分开头为小于号“”结束。使用的字符集必须是由7位ASCII码组成的八位字段(具体参见RFC2234)。在一对尖括号内的数字被认为是优先级,同时代表着功能实体(Faci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